?

走近達億瓦飛燕峰烈火17尺

2018-09-10 14:08周宇杰
垂釣 2018年2期
關鍵詞:輕量竿子釣友

周宇杰

新年就該來點喜慶的顏色,咱們就先來說一說達億瓦的“烈火”,希望它火紅的涂裝能在2018年給大家帶來運氣和歡喜。

筆者手上的這支“烈火”并繼竿,全稱為“飛燕峰-烈火”,俗稱“老烈火”?!帮w燕峰”是達億瓦公司輕量并繼竿的一個系列名稱,與禧瑪諾公司的“飛天弓-閃光”相對應。

“烈火”是“飛燕峰”系列的第二代產品,之前一代是“飛燕峰”,第三代則是目前在產的“飛燕峰-烈火S”。

很多人知道“老烈火”和“烈火S”,卻不知達瓦輕量竿的鼻祖叫“飛燕峰”,它的名字后來成為達億瓦公司輕量并繼竿專屬的系列名。

“飛燕峰”整體上是黑色總涂加鈦灰色口卷(“總涂”和“口卷”是并繼竿的一種涂裝風格的叫法),低調又不失耐看。達億瓦另一款定位更高端的輕量長尺并繼竿“黑炎”整體上也是這種黑色涂裝(見下圖)。

如果有人問:“哪支魚竿在中國的名氣最大?”我想“老烈火”絕對位列三甲。雖然現在因停產以及競技釣場流行振出竿的原因,“老烈火”的名氣有所下降,但在十年以前,它絕對是釣竿中的“超級明星”,這很大一部分要歸功于“老烈火”集天時、地利、人和這三個優勢于一身的“幸運”。當時,臺灣釣法在大陸正處于迅猛發展期,競技比賽異?;馃?,而當時的釣竿,在重量和硬挺度方面無法兼顧,而“老烈火”的出現,讓競技釣手們終于找到了一把好用的競技用竿——無論是速釣小鯽魚,還是魚口不是很快的大鯽魚甚至混合魚,都有其用武之地,再加上其精致的做工、火紅的涂裝,在釣技和釣具都處在上升階段的那個時期,“老烈火”想不火都難。

我手上的這支老烈火是我在把六款最想擁有的并繼竿都收入囊中后才出手購買的,從某種意義上說,它并不是我最想擁有的,原因并不是因為它不好,而是對于我所接觸的水情魚情來說,“老烈火”不是最需要的。那為何還要入手呢?因為我覺得“老烈火”17尺是把好竿,而且它是“老烈火”中最好的一個尺寸。

在擁有了“先奴什”12尺、“翼”15尺、“閃光R”18尺、“翼”18尺、“飛翔天”18尺、“飛翔天”21尺這六支竿后,我對并繼竿其實已經沒有使用上的剛需了,這六支竿已經能夠滿足我大多數時間面對的水情魚情了。不過,并繼竿的確是個“坑”,中魚手感這個東西始終在引誘著我。選來選去,“老烈火”就進入了我的視野。

記得我對“閃光R”朝思暮想那會兒,總覺得“老烈火”的涂裝雖然也好看,但比起“閃光R”還是遜色一點,而且“老烈火”這竿子贊的人多,貶的人也多,加上停產,所以我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都沒怎么關注。直到擁有了上述六支竿子后,我希望能找一支18尺左右、能勝任大小鯽魚、小混合魚情、深水淺水都好用、有一定強度且持感較輕、使用一天不累,并且盡量長一些的竿子?!伴W光R”我已經擁有,另一款高端輕量竿“黑炎”的各方面都與“閃光”相似,而且價格更高;“翼”的長尺由于元徑較細,上大鯽魚竿子不夠穩,“幻壯天”做工粗糙,價格超出我預算……于是,我只能在“老烈火”和“烈火S”里選擇了。在看到了釣友老馮的幾張使用“老烈火”19尺的圖片后,我決定買一支“老烈火”,體驗一下當年的“超級明星”是啥感覺。

并繼竿不單單是一種釣魚工具,它還是釣友們的玩具,是工藝品,甚至可以稱之為一種文化。很多資深的并繼竿玩家對日本五大家(禧瑪諾、達瓦、伽馬卡茲、江戶川、征興)幾十年里所生產釣竿的名字都非常熟悉,一口氣可以說出好幾十個;另一方面,生產廠家也對自己的產品非常認真地進行命名,普天元、枯法師、閃光……一大串既好聽又有內涵的名字,反觀國內一些廠家對釣竿的命名,是不是應該借鑒一下?

前文介紹了一些與“烈火”相關的信息,下面正式請出今天的主角——飛燕峰烈火17尺(見下圖)。

雖然之前一直對“老烈火”和“烈火S”不太感冒,但周圍用的人畢竟較多,加之當地漁具店也有資源,所以我對“老烈火”和“烈火S”這兩款竿還是比較了解的。對于15尺竿來說,“老烈火”比“烈火S”持感輕,18 尺的和21尺的相比則是“烈火S”持感好、硬度高,原因是“烈火S”的元徑大,大錐度帶來了更輕的持感,但同時導致竿壁變薄。因此有種說法是“老烈火”強度比“烈火S”好,我也同意這個觀點。從釣友的反饋來看,多年來“老烈火”在使用中沒出過什么問題,反而最新一代的“烈火S”小二節玉口開裂的現象常有發生。關于這個問題,我個人的看法如下:“烈火S”價格比“老烈火”低很多,外表喜慶,名聲在外,市場保有量肯定大,其中也不乏一些拿來送禮或者撐門面的使用者,種種原因之下,出問題的可能性肯定要高一點,這是概率問題,不過反過來說也能反映出烈火S小二節確實不是特別耐用,操作不當的情況下容易出問題,如果不是竿子本身有問題,為何這么多款并繼竿,偏偏“烈火S”經常裂小二節玉口?

不過,我購買“老烈火”的主要原因不是擔心“烈火S”小二節開裂問題(我不會使用這種輕量竿去釣大魚,我深信只要操作正確,子線用小一些,2兩以上的魚不飛魚,就基本不會出問題),而是其漆水做工。如果你見過“老烈火”和“烈火S”的實物,那么很容易就能發現“烈火S”的漆水要差很多,做工簡化很多,涂裝相比“老烈火”也顯得俗氣些,因此有玩家這樣評價這兩款竿子的關系:“烈火S”是“老烈火”的簡配版。

在尺寸的選擇上,筆者之所以選擇17尺這個非標尺寸,是因為我個人比較喜歡17尺這個尺寸。從相關視頻中發現,日本人也經常使用17尺(我不是依葫蘆畫瓢去照搬人家,而是喜歡去探究表象背后的東西,很多事情往往不是看到的那么簡單,他們玩并繼竿的時間比我們長得多,多思考一下緣由總是有好處的)。玩并繼竿多年,我發現對于很多并繼竿來說,17尺是個分界點,尤其是高檔竿,大多從17開始定義為長尺,持感設計方向趨于輕挺——“天也翔拔”“飛翔天”“枯六”等都是這樣,以前的一些長尺輕量竿,很多也把17尺作為起始尺寸。對我來說,17尺比15尺更長遠,比18尺更輕挺,很好地兼顧了長度和持感這兩個指標,而且由于國內釣手受臺釣影響所產生的慣性思維,17尺這種冷門尺寸售價較低,二手更加明顯,但使用性能可能是最舒服的。

購買“老烈火”17尺前,我只在多年前玩過一回釣友的18尺(1.5號主線+0.8號巖太郎子線),當時我主打15尺振出竿,記得那是冬季,風力較大,“老烈火”18尺給我的感受是受風阻影響較大,與我的振出竿相比,頭重也較明顯(當時我不玩并繼竿,對頭重比較敏感),總體感覺不是太好。不過從那位釣友處得知,這竿子強度不錯,0.8號巖太郎子線沒有問題,5斤內的魚也不必太擔心。

買之前,我又看了下資深釣友對“老烈火”的評價:比它輕的強度沒它高,強度比它高的沒它輕。在尺寸方面,大師也說17~18尺是其心中的經典尺寸(短尺的輕量化優勢不明顯,再長的又始終是重手的),而且17尺的腰又比18尺的穩,大師的看法與我不謀而合。于是,我果斷拿下一支“老烈火”17尺。

17尺“老烈火”到手后果然沒令我失望,持感比想象的還要輕,幾乎沒有重頭感(個人感覺“翼”15尺略有重頭感,但整體持感也很輕),以持槍式持竿法打頻率,一天下來絲毫不累,并且“老烈火”在涂裝和做工方面比“烈火S”要好很多,無論是握把前端的小碎花裝飾,還是竿名處鍍鈦的火焰黃涂裝,以及紫紅色的金屬外殼竿堵,都體現出其考究的工藝,光看外表,一般人都會覺得“老烈火”比“烈火S”高一個檔次?!袄狭一稹备腕w部位的漆水在輕量竿中算比較厚重的,竿節與竿節之間輕輕碰撞時聲音比較悶,不像“閃光R”那么脆(像是瓷器般的碰撞聲)。個人認為,“老烈火”較厚重的漆水對碳布和竿子的強度都是有好處的,這可能也是它比一般輕量竿強度要高的因素之一。

個人覺得“老烈火”非常適合3斤內的魚情,大小都合適,水深水淺都很舒服。它持感輕挺,硬度適中,對付大鯽魚時既不會像“18”那樣感覺略軟,也不會像“神威18”那樣感覺略硬,拋投輕松準確,刺魚敏銳,飛小鯽魚時干凈利索,上斤鯽時腰很穩,對魚有著很好的控制力,不像“翼”那樣中斤鯽后,魚逃竄的范圍比較大?!袄狭一稹睂Ω缎』旌萧~的優勢就更明顯了,它護線性好,在輕量和強度之間找到了很好的平衡。

如果說“老烈火”有什么缺點,我覺得“老烈火”的手感很一般,三兩以下的魚基本沒有好的手感,這一點不如“翼”“閃光”“先奴什”“枯法師”“普天元”等,在我目前手上的幾支并繼竿中(除“18”以外,都是中檔以上的竿子),它只比“”手感好(是不論多大的魚幾乎都沒有震顫感,就像在水中拖了塊抹布)。但“老烈火”釣獲半斤以上的鯽魚手感還算不錯,有震顫感,但不是很強烈,頻率也不太高。放在整個并繼竿里面,“老烈火”的中魚手感大概處于中檔水平,也許還要略微偏下一點。

“老烈火”的基本調性屬于先釣竿,硬度中等,在受力不大(如釣小魚)的情況下,可以看出竿子的調性:彎曲點位于前部(見上圖)。

但與振出竿相比,并繼竿的調性明顯要“活”得多。隨著魚的掙扎力度的改變,竿子受力大小的不同,彎曲點也在竿子身上游移;在上斤鯽時,彎曲點就不那么靠前了,差不多移動到竿子腰部,這時候的弧度就已經很漂亮了(見右圖、下圖):

如果遇到大魚,“老烈火”這支先釣竿還能繼續彎下腰去,我有一次去大物塘釣“回鍋”鯽魚,半水掛到一條大魚,0.6號的子線遛了五分鐘左右,終于看到大物的面目,是一條15斤左右的青魚,鉤子掛在了尾巴上。因黑坑規定釣鯽魚不能拿走青魚,加上心疼竿子,所以最終我放棄了挑戰的機會。這次“意外”,讓我見識到了“老烈火”的調性還是很給力的,這支先釣竿在上大魚后可以彎到手把節,就像一張大弓,弧度順暢無死角。

“老烈火”自重并不大,屬于輕量竿范疇,但使用下來,個人感覺強度有些接近中量級并繼竿,應該可以用到0.8號子線,但目前由于停產,我最大只用到0.6號巖太郎子線。竿子的護線性能還是不錯的,0.6號子線可以對付偶爾上鉤的5斤級鯉魚。

總體而言,“老烈火”17尺好用,但不好玩。對于輕量竿,很多人都說超長尺才是更好的選擇,怎么說呢?超過24尺,如果竿壁厚實,那么非大力水手不能用,從某種程度上說竿子只能設計成輕量類型(“普天元獨步”“枯法師Q”“飛翔天”最長尺寸都是21尺)。在12~21尺這些尺寸里,我對輕量竿的偏好尺寸是17~19尺,尤其是17尺的,幾乎是我的最愛,短了不足以體現出輕量的優勢,再長則依然重手,比如21尺“老烈火”就變得偏軟、重手(持感比“18”重很多),與釣友們想象中的“烈火”形象有些不一樣了。

長尺輕量竿由于不能像振出竿那樣持竿,握著手把實際感覺并不輕,只不過24尺以上的竿子只能做成輕量才能玩,使用起來要求也較高,搞不好就斷手把(關于輕量竿斷把,很多人都說是竿稍插水太深水阻大造成的,個人覺得水阻確有一定影響,但不是主因,實際上是釣友在抓口時寸勁過大,且沒有泄力手法,竿子是被自身慣性撅斷的;還有風阻——相比竿梢入水的水阻,水面上的竿體與空氣接觸面積要大得多,冬天大風時,竿子可以被風吹得很彎。錯誤的手法發力刺魚時速度很快,瞬間的風阻就會很大,只是不會像冬季大風時那般明顯可以感受到,因為冬季刮風時你是“被動”的,刺魚時你是主動發力的)。由于我并繼竿最長只玩到21尺,所以就個人而言,15~19尺的輕量竿比較有購買價值,打頻率時可以減少體力消耗。對于21尺的竿子,我反而更喜歡厚重的類型,因為21尺的輕量竿雖然相對較輕,但仍然較重手,打頻率已經不輕松,最要命的是冬季大風時受風阻影響大得讓人難受。反而“飛翔天”21尺這種自重大且有些頭重的非輕量竿,可以利用自重和調性的優勢,在大風天作釣時拋投更加輕松準確。

猜你喜歡
輕量竿子釣友
空軍訓練營
我目睹的經歷
短竿用途知多少
VICTOR輕量設計: 一支超輕球拍可以有多輕?
釣友的表情包
我對輕量型并繼竿的看法
夏末秋初
釣輕口魚的方法論
外出的最“重量”武器是最“輕量”化妝包
“順時針”的由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