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臟死亡供體來源的腎臟受體感染

2018-09-10 05:56張景曉張瑋曄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重癥科天津3009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器官捐獻管理辦公室天津3009
實用器官移植電子雜志 2018年1期
關鍵詞:供者供體球菌

張景曉,張瑋曄, (.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重癥科,天津 3009;.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器官捐獻管理辦公室,天津 3009)

由于目前供體短缺,存在感染的心臟死亡供體,甚至存在血源性感染的供體也被用于移植,增加了傳播感染性疾病的風險,因而也增加了受體患者的病死率[1-3]。通過移植器官傳播感染性疾病已經引起了大家的關注[4]。供體來源的感染是腎移植術后較少見的并發癥,已經有研究證實他的安全性和令人滿意的結果[5-6]。

隨著腎移植數量的增加,通過供體傳播感染的概率也在增加,腎移植術后,供體來源感染的報道數據較少。因此,我們通過分析供者的血和尿培養結果,研究單純泌尿系多重耐藥菌感染對腎移植受體的影響。

1 內容和方法

1.1 研究對象:本研究為單中心研究,收集了2017年1月-2017年8月本中心的心臟死亡供體和腎移植受體,共研究了88例腎移植患者,來源于88例心臟死亡供體。研究數據包括供者年齡、性別、原發病、血培養結果、尿培養結果;腎移植受體的腎移植術后1周感染的發生情況、微生物學、抗菌藥物的應用和免疫抑制方案等臨床資料。

1.2 真菌和細菌感染的供體的治療:移植供體在器官獲取之前,會對移植供體進行一段時間的治療,保證在器官獲取時無感染。為了排除活動期的感染,了解患者的家族史和病史,包括患者的陽性體征、影像學和任何可獲取的微生物培養結果。本項研究中所有的供者均進行了血培養和尿培養。為了排除干擾因素,篩選出血培養陰性,尿培養陽性的供者。耐藥菌感染的供體至少進行24小時針對性抗菌藥物治療,定期進行膀胱沖洗,直至出現臨床療效(白細胞計數下降、尿常規改善和體溫正常)。

1.3 腎臟的獲?。耗I臟的獲取根據中國Ⅰ類 、Ⅱ類和Ⅲ類標準。在取得供體家屬的同意后,撤除生命支持措施。在經過5分鐘不接觸患者的時間后,在手術室內實行快速的器官獲取手術,腎臟被迅速切除。腎臟使用腎保存液保存。

1.4 受體術后治療措施:根據移植前的培養結果,在移植術中及術后進行針對性抗菌藥物治療。 術中患者均進行免疫誘導,術后使用兔抗人胸腺細胞免疫球蛋白每日1.25~2.5 mg/kg,使用1 ~ 3周,并聯合鈣調磷酸酶抑制劑、抗增值類藥物及激素進行免疫抑制治療。

1.5 相關定義:器官捐獻者分類:中國Ⅰ型,腦死亡供體;中國Ⅱ型,心臟死亡供體;中國Ⅲ型,心腦雙死亡供體[7]。

細菌傳播的定義是指在供體和受體檢測到同一種細菌或真菌的感染。證實存在的和可能存在的被認為是明確的感染[8]。在確定感染后,將會進行適當的抗細菌治療至出現臨床療效[9]。分離出的微生物在進行48小時培養后,如果對經驗性抗菌藥物敏感,將會進行適當的抗感染治療[10]。多重耐藥菌是指對至少3種以上的抗菌藥物耐藥[11-12]。

2 結 果

我們研究了88例心臟死亡供者,心臟死亡供體的基本情況如表1所示。供者男性占主導地位,大多數是中年人。自發性腦出血是最常見的死因。所有供者均進行了血培養及尿培養。根據培養的藥敏結果進行了抗感染治療。我們篩選出血培養陰性,尿培養陽性的患者11例,部分供者尿中培養出2種以上致病菌。尿培養的結果如表2所示。從患者尿中分離出的細菌大多是革蘭陰性桿菌。根據藥敏結果給予患者適當的抗感染治療。11例尿培養陽性的供者來源的腎臟受體,10例體溫正常,感染指標無異常,無感染發生;1例受體存在泌尿系感染,但與供者不是同一種細菌,供者尿培養為屎腸球菌,受者尿培養為多重耐藥肺炎克雷伯桿菌。

表188 例供者的基本情況

表288 例供者尿中分離出的致病菌

3 討 論

泌尿系統感染是臨床常見的感染性疾病,復雜混合感染及細菌耐藥是治療尿路感染失敗的主要原因[13]。腎移植術后患者長期大量服用免疫抑制劑,造成微生態失調,免疫力低下,感染是其最常見和致命的并發癥[14]。盡管各種報道證實,目前供體短缺,邊緣供體使用越來越多,供體來源的感染影響3%實體器官的移植[15-16]。最近的研究證實分離出的大多數細菌與移植受體感染無關,只要供體經過恰當的抗感染治療,并且受體也進行恰當的治療,來源于感染供體的器官可以正常使用[17],與本研究結果相符。

尿培養中的革蘭陽性球菌占38.89%,如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如表皮葡萄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屎腸球菌和糞腸球菌是尿培養中分離出的較常見的細菌[18]。研究受者中無革蘭陽性球菌感染,與以前研究相符,革蘭陽性球菌傳播的風險較低[19]。原因是凝固酶陰性球菌毒性較低,或者只是污染,或者供者導管相關性感染(非系統感染)。

本研究分離出10例(55.56%)供者尿培養是多重耐藥革蘭陰性桿菌,與相關報道所說的革蘭陰性桿菌占供體受體傳播性感染的80%相符。本研究中未見經泌尿系傳播的致病毒病原體,可能與供者和受者均接受了根據藥敏結果的抗感染治療有關;另一方面也可能是樣本數量不夠,出現偏差。盡管少見,但供體來源的多重耐藥病原菌的傳播,可以對移植受體產生破壞性影響[20]。據美國器官獲取移植組織2005 - 2011年數據顯示,供體來源感染病死率為29.2%。但也有其他相關研究報道多重耐藥菌的供體對受體影響不大[21]。仍需進一步的研究證實和評估供體來源細菌,在接受適當抗感染治療后,對受體器官的影響。

猜你喜歡
供者供體球菌
DSAEK手術植片厚度和大小對角膜內皮細胞密度的遠期影響
2015—2020年某院腸球菌臨床分布及耐藥性分析
心理護理干預對首次干細胞捐獻者不良反應預防作用的效果分析
宏基因組測序輔助診斷原發性肺隱球菌
兒童肝移植供體照顧負擔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
基于密度泛函理論對咔咯-吩噻嗪二元體激發態電荷轉移的研究
親屬活體腎移植供者心理問題分析與干預
親屬腎移植供者術后早期腎功能變化的影響因素
331株腸球菌的分布特征及耐藥性探討
終末熱灌注對心臟移植術中豬供體心臟的保護作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