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勞資關系下的企業社會責任探索

2018-09-10 07:22丁亞楠
環球市場 2018年26期
關鍵詞:勞資關系企業社會責任人力資源

丁亞楠

摘要:隨著市場經濟高速發展,國外先進的人力資源管理模式與中國的勞動法律制度發生全面碰撞,引發大量學者就勞動法與人力資源管理理論的社會屬性以及相互關系進行討論,由此也引發了企業社會責任的爭鳴。當打破勞資對立,平衡企業多重責任,才可既協調勞動關系又合理配置人力資源。

關鍵詞:企業社會責任;勞資關系;人力資源

法律科學與管理科學是兩門學科,但并不存在勞動法學姓勞,管理科學姓資的定性,也不應存在由這種階級定性所帶來的學科優勢。勞動法的目標追求是實現勞資力量的平衡,人力資源的目標追求是增強企業競爭力。加里·德斯勒認為,人力資源管理是為了完成管理工作中涉及的人或人事方面任務所需要掌握的管理和方針政策。具體來說,就是聘用、培訓、評估、鼓勵和為員工提供一個安全公平的環境。所以,學習并借鑒國外先進的人力資源管理經驗與規范現有的勞動關系并不存在沖突,實現勞資關系平衡與企業承擔適當的責任并不矛盾。本文擬從企業責任的相互關系中,去探索勞動法與人力資源管理的相互關系。

一、企業社會責任與經濟責任

(一)企業社會責任與經濟責任的關系

從企業社會責任與經濟責任的關系看,企業與社會職能相分離,形成獨立人格;企業與社會責任相結合,形成雙重人格。強化“企業社會責任”的前提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現代企業制度的實質是把企業變成真正能夠承擔經濟、社會責任的企業。對社會負責并不意味著企業必須放棄其傳統的經濟使命,社會責任要求企業在可獲得利益與取得利益的成本之間進行權衡。不過,兩者之間經常會出現相互制約的情況。因此,企業的利潤目標和社會利益目標的沖突及其平衡問題,是企業社會責任理論之提出和建構的出發點和歸宿,兩者的平衡使企業具有經濟和社會的雙重人格。

(二)關于效率、公平以及雙重人格的思考

市場經濟是天生的平等派,做到“起點公平”奠定了市場經濟的基本前提,做好“結果公平”是社會穩定的基本保證。只要保障水平低于經濟發展水平,才不會構成對效率機制的沖擊。勞動法的價值取向是勞動關系領域法治化的基本點,保護勞動者將一些權利配置給工人及其組織工會,不僅是為了“實質正義”更基本的是為了效率,確立勞動者的主體地位,會反向刺激市場經濟發展,所以對勞動者進行保護是建立、完善市場經濟、追求效率所必需,也是我們應該強調的公平和效率的辯證統一。如果將公平和效率對立起來,并給各自打上“勞”、“資”的烙印,就會將兩者完全對立起來,主張只要社會人格不要經濟人格,便是“企業辦社會”,企業不斷承接政府轉嫁的責任,人格喪失獨立,最終會從追求效率的主體,重新轉變為承擔安置責任的一個單位。

二、企業社會責任與法律責任

從企業社會責任與法律責任的關系看,企業社會責任強調的是在法定責任基礎上的道義責任,從這一意義上說,企業社會責任可以說是它和道德責任的統一,本質上是一種道德責任。這一理解應當有以下四層含義:第一,道德責任與法律責任相區別。第二,道德責任不與法律責任相抵觸。第三,道德責任在內容上比法律責任要求更高。第四,道德責任沒有法律責任的強制效力。

一些學者要將道德責任變成法律責任的真正用意在于,通過勞動執法的方式,以公權力形式介入,將企業管理變成行政管理,國家重新占領社會空間,從而實現向舊體制回歸。在1924年,奧利弗·謝爾頓就把企業社會責任與經營者滿足產業內外各種人類的需要聯系起來,并認為企業社會責任含有道德因素在內。由世界可持續發展委員會邀請60個企業界及非企業界社會團體,在一次國際會議中給出了“企業社會責任”一個較為正式的定義,即企業社會責任是企業承諾持續遵守道德規范,為經濟發展做出貢獻,并且改善員工及其家庭、當地整體社區和社會的生活品質,也是從道德責任的角度上來強調企業的社會責任。

三、企業社會責任與管理方式

從企業社會責任與管理方式的關系看,末位淘汰作為一種與市場經濟相聯系的機制,如果員工與管理者都抵觸這種制度,市場將會對其進行淘汰。作為一種管理制度,本身還存在著運行是否規范的問題,應當相信處在司法第一線的法官、仲裁員的判斷,司法在這里本身存在著糾偏機制。當我們以勞資標簽為依據,用法律去淘汰一種獎勤懲懶的人力資源管理制度時,我們的法律可能已經出現了一些偏差,我們有可能會在“穩定勞動關系”旗幟下,放棄優勝劣汰的市場機制。

四、企業社會責任與相關理論

從企業社會責任與相關理論的關系看,我國的一些勞動法學者一方面給管理科學帶上姓“資”的帽子而大加貶低,另一方面又主張引入政治學理論來調整勞動關系。以政治學理論還是管理科學來塑造企業,標志著我國是推進以“公權本位”為主的管制措施,還是推進以“社會本位”為主的自治措施。任何一種自治形式都不是萬能的,只有各種手段協同,才可能形成合力。在理解企業社會責任運動時,一個最值得關注的話題是其與工人的各種維權運動的關系。依筆者看來,兩種最主要的自治運動之間的配合,是勞動關系自治機制中的重要內容。

五、小結

我國的一些制度錯位,其實源于理論錯位。主張國家管制的學者,在將一切事物貼上勞資沖突的標簽時,也在用國家管制取代一切自治形式。所以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們應當打破勞資對立,平衡企業的多重責任,做到既協調了勞動關系又合理的配置了人力資源。

猜你喜歡
勞資關系企業社會責任人力資源
山東青島市張遠問:經營性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具體指什么
勞動合同中止制度探析
“全面二孩”: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如何應對
維護和諧共贏勞資關系要守住哪些底線
淺談企業社會責任的品牌傳播
論現代經濟的核心與軸心及相互作用
論企業社會責任的法律規制
我國制藥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研究
關于我國民營企業人力資源開發現狀與對策的思考
人力資源管理統計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