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參與式教學在人力資源管理教學中的探索與應用

2018-09-10 07:59田毅
環球市場 2018年26期
關鍵詞:參與式人力資源管理應用

田毅

摘要:商科教育的目的是使受教育者養成實踐思維。只有在強化理論教學的基礎上,重視商科實踐教學并合理配置體驗式的、問題導向的教學方法與方式,才能全面實現商科教育的目的。商科實踐教學的本質是課程的實踐化。商學院作為商科實踐教學的主導者與承擔者,應當通過實踐化的課程傳授知識與方法,并在這一過程中培養商科學生對職業基本技能的掌握能力。參與式教學模式是現代西方國家大學本科教學中非常重要的教學模式。將致力于培養學生科學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的參與式教學模式引入人力資源管理教學實踐中,是一種有益的嘗試。

關鍵詞:參與式;人力資源管理;應用

人力資源管理教學改革的目的是適應社會發展、培養社會需求人才。應用型人才是當今社會的供小于求的人才,特別是高端的應用型符合人才,更是現代企業人才吸納、儲備的主要對象,針對社會對應用型人才需求的現狀,人力資源教學改革應結合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實訓教學和師資建設幾個方面進行研究,以促進人力資源管理教學改革的進步。在人力資源管理教學中,存在這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還需要進一步的實踐和探索。例如,應試教育中人才的培養很重視理論知識的學習,“重理論,輕實踐”的思想使學校培養的人才缺少動手能力,在崗位工作前需要在企業先進行較長時間的培訓。這就需要在高校人力資源管理教學中引入參與式教學模式。

一、參與式教學模式簡介

參與式教學一詞最早見于18世紀虔敬派教育家弗蘭克創辦的師范學校中。1773年,德國著名學者格斯納在哥廷根大學創辦哲學參與式,首次將參與式引入到大學。洪堡(W、V、Humboldt)在創建柏林大學的過程中,明確提出“為科學而生活”的大學理念,真正使參與式由原生性的涵義發展到一種課程教學的核心理念。目前,參與式已經成為現代西方國家大學本科教學中非常重要且普遍使用的教學模式。這一模式有明確的教學目的、教學計劃和教學內容,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教學體系,因此成為一個具有規范性、內在規定性的教學范式。席明納在柏林大學被稱為“科學研究的苗圃”。它是指學生在教授的指導下,就某一課題結成小組,在大量調查研究的基礎上與教師自由地進行學術探討,從而達到教學和科研的雙重目的。參與式教學模式的倡導:教師教學與科研相結合、教師學術自由和獨創精神、師生之間平等合作、注重學生的能力培養。

參與式的課程宏觀結構由教師的概要式講述和專題研究兩大部分組成。在第一部分,教師將系統、全面地介紹學科的歷史發展脈絡、展示學科的前沿發展背景,讓學生了解該領域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觀點和命題,提要性地勾勒這門課將要討論的相關主題,并將它們分派給相關的參與學生,為第二部分提供厚實的理論基礎和必要的技術鋪墊。第二部分是課程交流的主干。在這個部分,學生們根據自己研究取向和學理興趣,將認領的課程內容做出充分的準備,成為某一主題的主講報告人。報告人必須提前把自己的發言稿打印分發給每一位課程參與者。

二、參與式教學模式的流程

(一)課前準備階段

主持者需要提前幾周擬定一些具有討論意義和辯論價值的論題,參與者在這些論題中選取其中一個,然后在課外圍繞自己所選論題通過查閱資料、調查研究等方式做好準備并撰寫材料,并且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將材料上交給主持者,供其他的參與者索取閱讀,這樣能夠使參與者在討論報告人的主題時提前有個大致的了解。

(二)課堂教學階段

在這一階段一般有以下幾個流程:首先,主持人宣布參與式開始,宣布主題報告人員及主題內容,時間為2-5分鐘;其次,主題報告人講述主題內容,一般5-20分鐘;然后,主持人進行簡單評述、補充或說明,一般2~5分鐘;再后,主持人宣布進入探討階段,全部參與人員就主題報告的內容、形式、意義以及其它任何與之有關的問題互相進行提問、質疑、交流和建議,主題報告人以及參與人員進行必要的辯護、解釋甚至反提問。主持人的主要作用是保證參與式的順利進行,一般不做評判性評價,以免對討論施加潛在的影響。這個階段是參與式活動的最重要階段,討論是參與式模式的靈魂所在,時間一般在10-60分鐘之間。最后,主持人進行簡短總結與評點,對后續的工作提出建議和希望,并對下期參與式活動做出安排。

通過討論中的激烈交鋒,參與式總是能夠激起思維的火花,可能會形成新的思想、假說或者啟示,因此討論是參與式模式的靈魂所在。對于很多實際問題,往往將大家的討論總結起來,就能形成對問題的較為完整的答案。但是,參與式模式的成功進行需要充分的準備和計劃,只有這樣,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三)參與式教學模式運用于人力資源管理教學的實踐個案

組織理論與設計是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本科生必修的專業基礎課。筆者多年來一直從事該課程的教學工作。筆者在本校人力資源管理專業三年級(43人)的班上以兩節課90分鐘的教學完整地嘗試了參與式教學法。具體的做法包括以下幾個階段:

課前準備階段(2周)。教師在正式授課前兩周布置任務,根據課程安排,選擇了“你對海爾SBU的看法”這個主題??紤]到將來的工作中學生不能自己選擇合作伙伴,為模擬真實情況,本課程也不安排學生自由組合,而是隨機報數分6組。學生根據教師的要求在課外進行準備工作,包括利用圖書館和網絡資源等收集相關資料。學生在課前三天將本組匯報人告知教師。

課堂教學階段(90分鐘)。這階段是參與式教學法實施的一個關鍵環節,充分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科學思維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具體流程如下:

1.教師介紹。內容主要是宣布主題報告人員及主題內容,明確規則。(2分鐘)

2.各組匯報。由于時間有限,每個小組派出一個代表匯報該組工作進展和主要觀點,每組限時8分鐘。(48分鐘)

3.討論。由小組任一成員回答教師、學生的提問,其他組員可進行更正和補充。(30分鐘)

4.總結與點評。教師根據討論情況進行總結和點評,對后續的工作提出建議和希望,布置下次課程作業。(10分鐘)

整個討論過程熱烈而不混亂,學生靈感受到觸動,智慧得到激發,各種觀點不斷地涌現,其中不乏精辟獨到的見解。更讓人感到意外的是,一些平時話語不多,表現內向的同學能夠在這種熱烈氛圍的影響下大膽地發表自己的意見,課后他們表示這是他們自己都始料不及的。這次參與式教學課程收到良好的效果。

通過這次實踐,筆者有以下體會:

第一,參與式教學法非常適用于人力資源管理課程教學。人力資源管理屬于管理學范疇,管理是科學,更是一門藝術。它需要學習者不拘泥于現有的條條框框,根據所處的情景靈活應變。因此,圍繞某個主題,大家討論、思辨是個非常高效的學習過程。這滿足當代需求主導型人才培養模式的要求。

第二,參與式教學法的實施需要課前周密的準備。在參與式教學法中,課前準備工作十分重要,直接決定了匯報討論的深度。我校學生大三上學期有9門課,學習任務繁重。所以,至少要給學生兩周的準備時間來查閱資料、調查研究。事實證明,前期準備工作認真細致的小組在回答問題和辯論時擁有較大優勢,思考問題邏輯周密,深度更深。

第三,教師的定位主要是引導和提高。在知識時代,教師扮演的角色是教練、是伙伴而非單純的知識傳播者。在參與式教學法的實施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駕馭整個課堂。要引導學生思考、討論,維持秩序,而不能回到以自我為中心的講授法教學中。要避免自己的主觀好惡對學生造成心理影響,影響他們的自我判斷。教師在結束時還需要從理論的角度將學生的討論拔高,拓寬深度,激發學生進一步思考。

猜你喜歡
參與式人力資源管理應用
如何構建小學數學參與式課堂
基于參與式教學理念的環境設計專業項目制教學研究
小學數學參與式課堂教學的研究
淺析省級人才市場提升人力資源管理水平的具體措施
珠三角高職人力資源管理畢業生就業方向淺析
GM(1,1)白化微分優化方程預測模型建模過程應用分析
煤礦井下坑道鉆機人機工程學應用分析
氣體分離提純應用變壓吸附技術的分析
會計與統計的比較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