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血管內科控制醫院感染的實踐與研究對策

2018-09-12 13:37周坤巖
現代養生·下半月 2018年7期
關鍵詞:對策研究

周坤巖

【摘要】目的:深入探討醫院采取必要措施,有效防范心血管內科感染,降低感染的幾率,為以后的臨床實踐提供可借鑒依據。方法:選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心血管內科246人心血管內科住院感染病人采用回歸調研分析法。結果:感染人數的比率不同,感染部位所占比例有區別,感染因素較多。結論:病人住院時間長、侵入性治療、心功能較差、病房衛生環境較差、年老多病、心功能好壞、應用廣譜抗菌藥物都是引發心血管內科住院病人醫院感染的主要原因,為平時的醫務工作提供了借鑒。

【關鍵詞】心血管內科感染;因素調查;對策研究

近些年來,我們身邊患心血管內科病的人數與日俱增,由于該病病程時間長,治愈過程不是一蹴而就,所以在住院期間感染率相對來說是比較高的,這種高感染的情況嚴重影響著對血管病的治療效果。因此,在心血管內科臨床診斷和治療中,要特別提起高度重視,并應該采取必要的有效措施加大對心血管內科臨床感染誘因的防控,徹底降低由于各種原因引起的感染風險,以提高心血管內科臨床治愈的效果。目前,心血管疾病常見的有心臟病、心絞痛、心律不齊、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另外,還有近幾年患病人數上升的如高血壓、早搏等各類疾病,心血管疾病常常導致猝死的情形也很多見。鑒于我國進入老齡化時代,心血管病逐日劇增,住院病人醫院感染的案人也不斷上升,鑒于這種情況,不得不引起我們醫務人員的高度重視,有必要對心血管內科臨床診斷和治療中醫院感染的狀況進行研究,以降低心血管疾病住院病人醫院感染率。筆者結合臨床實踐選取了2016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心血管內科246人病人進行了該項研究,目的是深入探討醫院采取必要措施,有效防范心血管內科感染,降低感染的幾率,為以后的臨床實踐提供可借鑒依據,比較詳細的研究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結合臨床實踐選取了2016年1月一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心血管內科246人心血管內科住院感染病人進行了這次研究。在這246人病人中,男性病人138人,占56.10%;女性病人108人,占43.9%。年齡結構大致是:32-45歲29人;46-55歲37人;56-65歲51人;66-75歲57人;76-88歲72人;平均年齡為59.7歲。從病程的角度來看,最短的病程是2年8個月;病程較長的是27年;病程大致平均是8年左右。在246例病人中,有心臟病的16人;心絞痛的11人、伴有心律不齊、心律失常的26人;心力衰竭的22人;冠心病為63人;心肌梗死搶救過來的3人;其他伴有高血壓、頭暈患者多人。另外,有37人患高血壓性心臟??;有12人安置了心臟起搏器:有6人患擴張性心肌?。河?5人患風濕性心臟瓣膜病,做過冠狀動態造影的有11人;另有3人置入了行冠狀動脈造影加支架。所研究的246例病人中,曾有79人采用過侵入性的操作,如鼻飼、氣管插管。有56人做過氣管切開手術,使用過呼吸機和深靜脈插管以及留置導尿等。有72人使用過抗菌類藥物。

1.2 研究方法

研究的方法系采用回歸調研分析法。即根據病人年齡、生活習慣等基本情況,以及住院的病歷情況,結合病人的影像學檢查結果,特別是重點研究病人的發病時間、住院時間、住院期間感染的部位、診療手段以及病癥等情況綜合研究,來分析探究心血管內科住院病人在醫院感染的各種原因,同時探究有效的預防措施。

2 研究結果

2.1 感染人數的比率

在246例心血管內科住院病人中,住院醫院感染人數是31人,感染人數占占總住院人數的12.6%.

2.2 感染部位所占比例的情況

在心血管內科住院所有感染中,呼吸道感染是最為常見的,感染率竟能達到60%多。在被感染的病人中有78人下呼吸道被感染,感染率高達52.7%;有30人上呼吸道被感染,感染率僅是20.27%。另外,有16人泌尿生殖道感染,感染率占10.81%;有12人腸胃道感染,感染率占8.11%;有10人皮膚軟組織感染,感染率占6.76%;另有2人患其它感染,感染率僅為1.35%。

2.3 感染因素

通過分析研究發現:在心血管內科住院病人發生感染的各種因素中,比較容易發生醫院感染的因素主要是以下方面:一是病人的年齡。二是采用侵入性治療的,有并發疾病的。三是不正當服用廣譜抗菌藥物等等。特別是60歲以上的病人,本身抵抗力就若,住院看病的時間一般較長,患有心血管病的同時還帶常常伴有其它疾病,病程較長,服用廣譜抗菌藥物的時間也長,這些因素都是誘發感染的高危因素。根據統計分析數據明顯得出下面的結論:60歲以上的、住院看病的時間長的、伴有其它疾病的、病程較長的、服用廣譜抗菌藥物的最容易引發感染。感染的機率高達37%以上;除此以外,感染因素主要是由病人的心功能的情況來決定病人的感染幾率了,感染幾率大約在31%左右。

3 討論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也與人們的飲食結構和飲食習慣有關,近些年來,心血管疾病有逐年上升的跡象,就目前來看,心血管病是威脅人們健康的的重大疾病之一,雖然隨著科技的進步和醫療水平的提升,特別是介入治療的應用,我們對心血管內科病人的診斷和治愈率有所提高,由心血管內科病引起的病亡率大大下降,但介入治療手法中往往包含各種侵入性操作,并伴有廣譜抗菌藥物的治療,由此引發的心血管內科住院醫院感染率居高不下,時刻威脅著成千上萬的患者,有效降低心血管內科住院病人的感染率,提高心血管病人的生活質量已經成為社會關注的主要問題,也引起醫學界研究人員的深入而廣泛的研究。

3.1 導致心血管內科病人容易感染呼吸道的原因

(1)心血管內科病入住院時間長,長時間在床上休息,很少室外活動,導致吞咽功能退化,引發咳嗽,而咳嗽的肺中有痰,又不能及時排出。時間久了,就會引發呼吸道感染等疾病。

(2)有的病人在接受侵入性治療的時候,往往由于使用的氣管插管、鼻飼等設備消毒不徹底,引發呼吸道感染。

(3)心血管病人的心功能本身就普遍較差,再加上心血管病人的心力衰竭時,很容易導致肺淤血、肺氣腫或支氣管黏膜充血水腫等并發癥。這種情況下,心血管病人的免疫力下降,身體抵抗力不強,防御病毒的能力很弱,病毒趁虛而入,引發感染。

(4)病房衛生環境較差,住院病人往往隨著季節集中住院,人口密集,空氣流通性差,很容易導致交叉感染。

3.2 年老多病是引發心血管病人感染的第二大原因

通過調查分析研究,明顯得出超過60歲的病人的感染率高于60歲以下的感染率。60歲以上的、住院看病的時間長的、伴有其它疾病的、病程較長的、服用廣譜抗菌藥物的最容易引發感染。感染的機率高達37%以上,60歲以下的感染率僅為11.23%。這是因為60歲以上的病人逐漸進入老齡化,身體的各項機能日漸衰退,再加上病程時間長,長期受疾病的困擾,免疫力逐漸下降,病程時間長、住院時間長,導致生活質量下降,飲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營養大打折扣,因此,60歲以上的老年人的心血管病人受到感染就不做話下了。

3.3 心血管病人的心功能好壞引發感染的幾率不同

在調查研究中,我們發現:一級或二級的心功能的病人感染率為5.12%;三級或四級的感染率高達35.79%。據此可知心功能較差病人的感染率遠遠高于心功能相對較好病人的感染率。這是因為三級或四級的心功能,導致病人的身體不能正常運轉,如供血能力變弱,從而導致病人身體的抵抗力下降,抵抗力下降導致感染率相對偏高。

3.4 心血管病人患并發疾病時感染率會大大增加

導致心血管病人患并發疾病感染率高的主要原因其實也是由于病人的身體的抵抗力下降,抵抗力下降導致感染率相對偏高。據調查,心血管病人患并發疾病的感染率高達26.73%,感染率是沒有并發癥病人的2.5倍。

3.5 住院時間長是導致病人感染率高的原因之一

據調查,心血管病入住院時間超過一個月的,感染的幾率是23.82%。住院時間不到一個月的病人感染率僅為10.94%。由此對比可知:住院時間與感染的機率似乎成正比關系。這是因為:第一,病房的居住環境相對惡劣,住院時間長容易發生交叉感染,導致感染率上升。住院時間長,病人長時間在床上休息,很少室外活動,導致吞咽功能退化,引發咳嗽,而咳嗽的肺中有痰,又不能及時排出。時間久了,就會引發呼吸道感染等疾病。

3.6 應用廣譜抗菌藥物治療也是引發心血管內科住院病人醫院感染的原因之一

病人長期使用廣譜抗菌藥物會使機體內的細菌產生抗藥性,導致感染的幾率增加。病人長期使用廣譜抗菌藥物致使病人的身體自身免疫力下降,病毒長驅直入導致感染的幾率上升。

由此可見,引發心血管疾病醫院感染的因素是比較多的,并且很多都是不能避免的,或是診療的需要無法回避。因此,面對老齡化時代的到來,我們要做好心血管疾病預防和診療的研究工作,在治療原發疾病的同時,要做好病房環境的衛生管理,嚴格遵守各種醫療設備的操作規范,嚴格消毒制度,做到無菌操作,嚴格控制各種抗菌藥物的使用,有效降低心血管病人醫院感染率。

參考文獻

[1]郭舜奇,朱紅軍.預防性應用抗生素對急性心肌梗死醫院感染的影響[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5,15(05):568-571.

[2]吳志明,陳煒,葛孟華等.綜合干預住院患者抗菌藥物使用管理的研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0,20(09):1300-1301.

猜你喜歡
對策研究
當代大學生思想現狀:問題、成因與對策
暑期游泳培訓班現狀及對策研究
“營改增”對高職會計教育的影響及對策研究
鄉村傳統財會工作轉型升級的思考
切入學生生活構筑地理生活化課堂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