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塘坊鄉木偶戲的非遺價值研究

2018-09-14 10:39張維剛何穎川
老區建設 2018年6期
關鍵詞:木偶戲傳承價值

張維剛 何穎川

[提 要]江西省廣昌縣塘坊鄉是位于江西省東南部的一個鄉鎮,木偶戲作為當地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已傳承了近百年,當前塘坊木偶戲蘊含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價值體現在木偶戲的音樂、文學、民俗等方面。對塘坊鄉木偶戲的價值進行分析,剖析其具體的文化歷史、道德倫理、傳承、民俗等方面的價值,并進行討論,為傳承塘坊鄉木偶戲打下堅實的價值基礎。

[關鍵詞]塘坊鄉;木偶戲;價值;傳承

[作者簡介]張維剛(1963—),男,江西財經大學藝術學院音樂系副教授,音樂學碩士,研究方向為中國傳統音樂;(江西南昌 330077)何穎川(1993—),女,武漢商學院旅游與酒店管理學院助教,音樂學碩士,研究方向為民族音樂學。(湖北武漢 430000)

[基金項目]2016年江西省文化藝術科學規劃項目“非物質文化遺產視角下的江西塘坊鄉木偶戲研究”(YG2016142)

一、引言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人類的重要財富,對人類具有重要的功能和作用。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滿足人類文化需要、促進社會團結與增強社會凝聚力、維護社會秩序以及在歷史與文化研究和傳承方面其價值意義不容小視。木偶戲作為塘坊鄉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對當地的文化、社會都有著深遠的影響,為了更好傳承和發展塘坊鄉木偶戲,需要剖析和認識塘坊鄉木偶戲的非遺價值。

塘坊鄉木偶戲是塘坊鄉當地民間藝術,是當地藝人經過幾代傳承而流傳的藝術成品,其非遺價值首先是建立在民間草根性的非遺價值之上。與“精英”式的昆曲、京劇等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同,塘坊鄉木偶戲承載了當地的文化、民俗、以及當地民眾的生活習慣,但在藝術水平上由于當前民間藝術發展艱難等原因,無法與“精英”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藝術水平相比。但塘坊鄉木偶戲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是當地人文的縮影,對研究當地人文風俗、保護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研究中,都可從非遺角度體會更多的當地文化。同時,作為民間非遺價值的實例,塘坊鄉木偶戲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價值研究提供案例和參考。我們不能僅局限于藝術表現方面對塘坊鄉木偶戲進行研究和分析,要具有整體性眼光和思維來探討民間非物質文化遺產藝術。

在本文中,筆者將立足于木偶戲于塘坊民間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整體視域,對塘坊鄉木偶戲的價值進行探討。

二、塘坊鄉木偶戲價值分析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人類寶貴的精神財富,這些遺產沉淀人們的思想、傳遞著美好的愿望、保持著良好的習俗,為人們提供娛樂,為藝人提供經濟來源,傳達當地習慣和精神。塘坊鄉木偶戲也不例外,文化歷史價值是其首要價值。

(一)文化歷史價值

塘坊鄉地處閩贛交界處,與福建省的寧化鄉經常有著交流合作。贛文化和閩文化的民間交流在塘坊鄉木偶戲中呈現,最明顯的是在演唱中加入方言,即能押韻,也能夠更好的融入當地的觀賞氛圍。文本、劇目、木偶戲中采用的是七言律詩的模式,戲劇內容通常為秦漢唐宋元明清時期著名的歷史故事,演唱腔調為皮黃腔,系國粹京劇的藝術精髓,其中都包容著獨一無二的傳統文化特色。

木偶戲在塘坊近百年的歷史意味著與塘坊鄉百年的變化和發展息息相關,互相依存,無法剝離。在京劇輝煌時期,木偶戲便在此演出,隨著贛劇的影響,塘坊木偶戲加入了贛劇的高腔、四平腔的特色,而在文革期間,木偶戲停演。直到文革后,塘坊木偶戲又開始綻放它的光芒,每年表演兩三百場。但隨著改革開放后我國整體經濟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塘坊人開始走出鄉鎮,受到多種多樣的現代文化的影響,塘坊鄉木偶戲又開始衰弱。從木偶戲由萌芽到興盛,由興盛又衰弱的過程可以看出塘坊鄉的文化發展歷史,投射了塘坊鄉發展的影像。

(二)道德倫理價值

塘坊鄉木偶戲所表演的劇目內容和形式蘊含著傳統美德。雖然塘坊鄉木偶式是一種民間藝術,與當地村民生活緊密,但其表演內容并不低俗,與國家層面的主體思想相符合,對當地人民的思想道德具有良好的熏陶價值。以木偶戲表演的文王訪賢、彩樓配為例,這兩個劇目都是歷史故事改編而成,與傳統的價值觀相符,在臺詞上使用古體詩句作為唱詞。如在彩樓配的唱詞中,傳達了王寶釧為愛情奮不顧身,忠貞不渝的信念。文王訪賢則表現的是文王求賢若渴的精神,體現出當時社會對賢能的渴求,向社會傳遞出積極的道德倫理價值,對當地居民的價值觀具有良好的陶冶作用。

(三)傳承價值

非物質文化遺產依托于物質表現,并且形式各異。在哲學上,世界萬物都依托于物質而存在,脫離物質存在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同樣,非物質文化遺產也需要通過物質而表現。塘坊鄉木偶戲的傳承是依托于木偶表演而存在的。歸根到底,塘坊鄉木偶戲能夠傳承百年,在不同的藝人手里熠熠生輝,主要是依托于家庭、家族式的傳承。父輩們通過節日、儀式等方式展示木偶戲,講述木偶戲的來由、劇本的內容和內涵,向徒弟們傳授技藝,而學徒們在學習和思考中傳承加入自己新的表演方式。例如在曲調中加花、變速,在木偶服裝上增設時代特色,在木偶戲舞臺上增加布景,使用LED電子屏幕播放字幕等等,這些變遷在木偶戲一代又一代的藝人手中薪火相傳而又特色各異。這種傳承方式和動態的傳承模式是塘坊鄉木偶戲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獨有的傳承價值,對木偶戲的活態保護和觀眾的接受以及木偶戲的發展具有重要價值。

(四)民俗價值

塘坊鄉木偶戲不僅只作為一個民間表演藝術形式而存在,而且與當地的禮俗儀式、民間信仰息息相關。一個民間藝術能夠長時間的生存和發展,不僅與表演形式和內容有關,更重要的是民眾往往將其“神化”,在重要的節日儀式中充當酬神祭祖的重要祭祀禮樂。從時間維度上看,塘坊鄉木偶戲在春節、清明、端午、中秋等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中必定出現,在村民的生日、婚禮上也時而可見。由此,可以看出木偶戲與節日慶祝緊密相關。塘坊鄉木偶戲是當地人的文化生活需要和信仰的重要體現。塘坊鄉木偶戲始終依托當地的廟宇,以此承載當地人的信仰和祝愿。從空間維度上看,木偶戲總是在當地的三官廟、五通廟等土地廟中進行演出,在演出同時村民會進行放鞭炮、敬香、敬神、許愿等活動,客家人認為敬拜這些神像有祈福、平安的作用,因此木偶戲作為被村民“神話”的神戲,具有固定不變的民俗價值。

(五)社會價值

塘坊鄉木偶戲作為一個綜合性的民間藝術,涵蓋了文學、音樂、民俗等方面的內涵,傳遞了倫理道德、社會價值觀、文化歷史,不僅對當地的男女老少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而且隨著全社會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視和木偶戲影響力的擴大,木偶戲的社會影響也輻射到周邊地區。

(六)藝術價值

木偶戲是一個綜合性的藝術,其音樂、表演作為木偶戲的直接表現形式具有它特有的價值特點。在音樂上,木偶戲音樂形式受全國性戲曲聲腔影響較大,在戲曲音樂發展史上的高峰——京劇的盛行下,木偶戲接受和采納了京劇唱腔的一部分,發展至今與京劇唱腔較為接近。在接受外來戲曲聲腔的同時,塘坊木偶戲保持了一些當地的特色:如四平腔、高腔等江西較為流行的聲腔,但總體上受京劇影響較大。所以,塘坊木偶戲既能展現戲曲高峰時期的曲調特點,又糅合了贛劇特色,這是歷史年輪留下的音樂特點。

木偶戲的音樂傳承是其獨有的價值之一,塘坊鄉木偶戲是通過六代藝人口傳心授的方式在家族和師徒的關系中傳承下來,師傅一遍一遍的演示加解說將技藝傳授給徒弟。中國的工尺譜曾廣泛流傳于民間,在民間藝人的口中大放光彩,塘坊鄉木偶戲樂符記錄用的是中國傳統的記譜方式——工尺譜。工尺譜既記錄了音樂的骨干譜字而又留有加花、刪減的空間,曲調的精髓掌握其中而不限制發揮,讓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人能夠添加自己對曲調和音樂的理解并將其發揚光大,使塘坊鄉木偶戲的曲調呈現今天的模樣。

三、小結

塘坊鄉木偶戲是蘊含豐富價值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它不僅作為音樂表演的綜合戲曲藝術存在,也不僅止于音樂形態、藝術表演,而是更深層地存在于它的歷史、語言、文化、民俗當中。正是在它形成與發展的過程中,價值才醞釀形成。這些價值對于當地的社會、文化、人民都有著不同程度的作用,潛移默化影響著當地和周邊地區的人民。同時,在當前農村非物質文化遺產不甚良好的發展環境下,木偶戲要實現其價值,還需要通過扎根民俗、發展旅游、利用社會和國家力量等方式才能繼續傳承和發展下去。

[參考文獻]

[1]趙蔚峽.非物質文化遺產價值論[D].北京:中國藝術研究院,2013.

[2]馬磊.河南省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民族傳統體育的價值與傳承[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11.

[3]鄭樂丹.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價值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研究[J].文化遺產,2010.

[4]楊民康.“非遺”保護應該回歸“草根意識”——兼論傳統音樂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價值和地位[J].人民音樂,2009.

[5]菅豐,陳志勤.何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價值[J].文化遺產,2009.

[6]薛藝兵.“非物質文化”新語境下的音樂文化遺產保護問題[J].人民音樂,2008.

[7]陳天培.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經濟價值[J].改革與戰略,2006.

[責任編輯:朱晨光]

猜你喜歡
木偶戲傳承價值
傳統戲劇——木偶戲
木偶戲
一粒米的價值
“給”的價值
基于Web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土族盤繡電子商務平臺的設計與實現
“互聯網+”時代出版人才培養的傳承與突破
新媒體時代下的蒙古族文化傳播研究
青年怎樣傳承長征紅色基因
木偶戲
小黑羊的價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