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基于中藥調劑崗位的中職中藥調劑技術課程改革

2018-09-17 06:45譚志燦
衛生職業教育 2018年17期
關鍵詞:調劑中藥教學內容

高 妮,譚志燦

(廣州市醫藥職業學校,廣東 廣州 510430)

中藥調劑技術是中藥專業的一門核心課程,是面向醫藥零售企業和醫療機構中藥調劑崗位設置的一門專業課程,其目的是讓學生掌握中藥調劑技術的相關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具備從事中藥調劑工作所需的職業能力。中藥調劑技術是中藥專業學生從事中藥調劑、中藥營業、中藥購銷等中醫藥行業所需具備的專業技能,也是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項目——中藥傳統技能的對接模塊。

筆者承擔我校中藥調劑技術教學工作十余年,同時負責我校校級、市級、省級、國家級技能比賽中中藥調劑員、中藥傳統技能項目的培訓輔導工作,深感目前中藥調劑技術教學內容陳舊,不能與時俱進,教學方法有待改善,課堂評價不夠科學客觀。這對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專業操作技能是十分不利的。為切實提高學生職業核心技能,培養能從事醫院中藥房、連鎖藥店中藥調劑工作的技能型人才,課程改革勢在必行。多年來,筆者不斷摸索,不斷改革,取得了一定教學成果,現總結如下。

1 重組、優化教學內容,與時俱進

中藥調劑技術傳統教學內容包含中藥飲片調劑與中成藥調劑兩大模塊。傳統教學內容雖然囊括了很多內容,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醫藥服務的要求越來越高,勢必導致中藥調劑所提供的藥學服務發生變化。同時,目前很多版本的《中藥調劑技術》教材還是按照學科體系編寫,理論與實踐脫節問題較為嚴重。為了讓學生對今后工作崗位有更全面的認識,培養能從事醫院中藥房、連鎖藥店中藥調劑工作的人才,我們根據現代社會對中藥調劑崗位的要求而調整教學內容,同時改變教學內容的呈現形式。

在重組、優化教學內容的過程中,我們以中藥調劑工作過程為主線,結合中藥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及職業發展途徑,共梳理出中藥調劑崗位認知、中藥飲片調劑、中成藥調劑和新型中藥藥事服務4個項目,再根據項目復雜程度,劃分為若干教學任務。以這些任務為載體,在進行知識傳授的同時,增加中藥代煎、專業配送、藥事咨詢等一系列新型中醫藥藥事服務內容。

在確定教學內容后,我們對知識點進行合理布局,既要考慮學生的認知規律,還要盡可能體現科學性與趣味性[1]。以中藥飲片調劑為例,中藥飲片調劑項目的審方步驟涉及別名、并開名、處方應付、腳注、配伍禁忌、毒麻藥物用量、貴細藥的使用管理等內容,我們根據知識點難易程度,將其融入“廣東涼茶王老吉”加減方的調劑、經方“六味地黃湯”的調劑、經方加味“麥門冬湯”的調劑、經方“桑菊飲”(加減)的調劑、經方加味“大承氣湯”的調劑、名方“止嗽散”(湯)(加減)的調劑和治鼻咽癌經驗方的調劑這7個典型工作任務中。并按照單味藥調劑→一方一劑調劑→一方多劑調劑的調配步驟與由低到高的操作要求開展教學。通過開展由易到難的工作任務,不斷重復操作過程,引入新知識,鞏固舊知識,不斷強化學生操作技能。在科學性與趣味性方面,無論是工作任務的選取,還是知識鏈接及拓展,都要盡可能體現科學性與趣味性。如在任務選取上,既要考慮歷代經方(選取臨床上具有代表性的補益劑“六味地黃湯”、治燥劑“麥門冬湯”、解表劑“桑菊飲”、瀉下劑“大承氣湯”等方劑),又要考慮地方特色(選取著名的廣東涼茶王老吉和具有廣東地區特色的鼻咽癌治療方);在知識鏈接及拓展環節,引入中醫藥文化,如戥稱的發展史、中華老字號采芝林等傳統中醫藥文化以及“智慧藥房”等方面的現代文化,體現“挖掘、傳承、創新”的中醫藥發展理念,同時拓寬學生知識面。

2 合理選擇教學方法,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

學生對說教式教學普遍反感,而對直觀參與式的學習方式較感興趣,因此,在課程改革中我們放棄滿堂灌的授課方式,改變以往教學中理論與實操分開進行的教學模式,而是采用以“項目引領,任務驅動”為主的教學模式,所有知識的傳授以項目為載體,做到教學與崗位對接,實現理實一體化教學。

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每個教學任務的組織形式均由學習準備、課堂實施以及總結與反饋3部分構成。學習準備旨在使學生通過完成教師布置的有針對性的學習探究任務,在進入課堂前對本次課的內容做到心中有數,同時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發現問題。這種帶著問題進課堂的翻轉式教學,使學生實現了“要我學”到“我要學”的思想轉變。在課堂實施中,緊扣項目主題,合理設計工作任務,采用自主探索、小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法展開教學,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得到進一步體現。而在總結與反饋環節,通過有針對性的練習,對知識點進行歸納總結,進一步夯實學生基礎,提高操作技能。以中藥調劑崗位認知項目為例,其教學設計見表1。

這種以“項目引領,任務驅動”為主的教學模式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2-4],提倡個性化學習,主張以學生學習為主、教師指導為輔。學生通過完成項目任務,學習課程知識,發掘學習潛能,調動學習積極性,提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

3 借助信息技術,優化教學手段

為激發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將枯燥無味的教學內容生動化、形象化,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合理選用信息技術、數字資源和信息化教學設施進行教學。在教學過程中,除了傳統教學手段外,教師還可通過藍墨云班課平臺發布學生課前學習的相關資料和自主學習任務單(包括學習內容、目標、作業及學習記錄等),學生通過藍墨云班課平臺,按照自主學習任務單的要求,收集平臺上的教學資源,完成任務單上的各項任務。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問題時,可通過平臺與同學交流,也可隨時通過平臺向教師反饋。

課堂實施中,教師可利用一些現代化教學手段,突破教學難點。以中藥飲片中調配步驟為例,調配是整個調劑過程中的操作重點,為規范學生調配動作,教師可制作中藥飲片調配操作視頻(視頻中包含操作要領的文字說明、動作規范的演示圖片),并以二維碼方式呈現,學生通過微信掃描二維碼,反復觀看操作視頻。同時教師還可拍攝一些學生操作易錯點的視頻等,學生通過掃碼觀看,相互討論,加深印象。在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兩人一組,利用手機拍攝對方的操作視頻,課后反復觀看,指出自己與隊友的優點與不足。這種通過手機拍攝學生操作視頻的方法,能使學生更加客觀地評價自己與他人,互相學習,共同進步。

表1 中藥調劑崗位認知教學設計

現代化教學手段的合理運用,不僅豐富了教學內容,還改變了傳統教與學的方法,效果顯著。

4 優化考核評價手段,提高學生積極性

教學考核與評價是否合理,直接影響教學效果。為克服傳統教學考核與評價的弊端,我們根據課程特點,優化教學評價體系。在評價主體上,除了教師評價(師評)外,還有自評與他評(如組長、隊友);不僅有結果性評價,更注重過程性評價。針對操作的過程性評價,要求學生不僅要現場仔細觀察隊友操作,還要在課后反復觀看操作視頻,然后按照“處方調配實訓效果評價表”進行過程性評價,指出優點與存在的問題。而每完成一個學習任務后,學生本人、組長或隊友、教師根據本次任務的目標達成情況,對學生做出客觀評價。

通過優化考核評價手段,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果得到大幅度提高。

5 結語

本次課程改革在結合中藥調劑崗位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對教學內容進行重組、優化,采用以“項目引領,任務驅動”為主的教學模式,合理應用情景教學、自主探索、小組合作、角色扮演等教學方法,同時借助信息技術手段,不僅豐富了教學內容,還優化了教學過程,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學生學習積極性和教學效果得到了顯著提高。

猜你喜歡
調劑中藥教學內容
中藥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您知道嗎,沉香也是一味中藥
要不要服從調劑?
中醫,不僅僅有中藥
新國標頒布 肥料檢出植調劑按假農藥處理
中藥貼敷治療足跟痛
“啟蒙運動”一課教學內容分析
中藥飲片調劑中審方作用及改進策略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為重要的教學內容
住院患者口服藥物拆零調劑的思考與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