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趙氏孤兒》的跨文化傳播比較中西方的文化傳統

2018-09-17 07:25林宇晨
青年文學家 2018年20期
關鍵詞:趙氏孤兒中西文化

林宇晨

摘 要:《趙氏孤兒》作為一部經典的歷史名劇,聞名世界,在上千年跨文化傳播的過程中不斷被改寫成符合不同民族審美的作品,背后蘊含著中西方不同歷史文化傳統的深刻內涵。

關鍵詞:《趙氏孤兒》;《中國孤兒》;中西文化

[中圖分類號]:J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8)-20--01

復仇是文學作品永恒的主題之一?!囤w氏孤兒》作為中國文學史上著名的歷史劇,最早可溯源至春秋時期的《左傳》,再到司馬遷詳細敘述的《史記》,直至元代紀君祥將其改編為戲劇,最終走向世界,經過了上千年。從最初的寥寥數語到最后的歷史名劇,《趙氏孤兒》的故事流變就是一部鮮活的歷史與文化志。本文試從《趙氏孤兒》的故事改寫,主題變化,復仇心理的刻畫探究中西方歷史文化傳統的差異。

一、從歷史記載到戲?。骸囤w氏孤兒》不變的精神內核

自微言大義的春秋筆法,到靈動鮮活的舞臺藝術,《趙氏孤兒》始終圍繞著“復仇”這一主題。在《趙氏孤兒》上千年的故事流變中,“家天下”的歷史文化傳統要求國人以家族為中心,視家族利益高于一切,從而導致人的個性、自由、理想、權利都被家族所束縛,這就解釋了為何被仇人當作親生兒子養育大的趙氏孤兒會一點矛盾、猶豫都沒有就接受了養父與自己有滅門之仇的事實,而“以暴還暴”,使二十年前的滅族血腥再現晉國,只不過換了屠家罷了。

二、從《趙氏孤兒》看跨文化傳播中的文化改寫

元雜劇《趙氏孤兒》作為第一個傳入歐洲的中國戲劇,引起了歐洲一系列不同的解讀和反響,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伏爾泰改編的《中國孤兒》。

伏爾泰認為,《趙氏孤兒》中弄權、作難 、搜孤、救孤、除奸、報仇等劇情冗長,不符合新古典主義的“三一律”。因此,他只保留了“搜孤”“救孤”兩個情節,并把故事壓縮到一晝夜。而《中國孤兒》發生的時間也由原作的春秋時期向后推演到元代初年:成吉思汗率兵攻入燕京殺戮了皇帝及諸皇子,發現遺孤失蹤,便派兵追殺。中國遺臣尚德把遺孤藏在皇陵,獻出了自己的兒子,以代遺孤。其妻伊達梅不忍親子死于非命,道出真情,請求寬恕其夫及子,并表示愿意代替幼主就戮。成吉思汗發現伊達梅是自己求婚未果的心愛女子,舊情復萌,當即向伊達梅表示,答應嫁給他,就寬恕她的丈夫與兒子??梢吝_梅不為所動,甚至寧愿全家人與幼主一起赴死。成吉思汗為伊達梅的高潔品德所打動,不僅赦免了三人的死罪,還令尚德夫婦妥善撫養遺孤。

這近似于“叛逆性的再創造”使《趙氏孤兒》原來“以暴還暴”的復仇主題竟生出了“一笑泯恩仇”的意味。特別是憑空塑造了“伊達梅”這一女性形象,將她身上“情”與“義”的沖突展現得淋漓盡致,突破了原作中完完全全的男權理想。而這些改寫都是出于西方啟蒙運動標舉“文明戰勝野蠻”,宣揚開明君主制的需要。

三、中西方對復仇主題的不同表現折射出歷史文化傳統的差異

同是復仇主題,西方著作與《趙氏孤兒》的表現方式卻完全不同。以《美狄亞》為例,美狄亞作為西方復仇文化最早的溯源之一,其復仇被作為最經典的模式范本。一方面,為了愛情,美狄亞不惜殺死自己的兄弟,搶走父親的金羊毛,背叛家族,與愛人私奔。而后伊阿宋違背誓言,另娶新歡,美狄亞又殺子懲夫,設計陷阱害死情敵與丈夫。這一切都體現出她獨立的價值取向,即個人主義。另一方面,作為被忘恩負義的丈夫背棄的女人,敢做敢為的美狄亞不計任何代價要伊阿宋受到懲罰;作為兩個活潑可愛的孩子的母親,母親的本能又讓她不忍下手。兩種處境,兩種情感,使美狄亞備受煎熬。作品中通過大量的獨白與心理活動充分體現了她矛盾心理的激烈沖突,沒有對人物形象進行虛偽的拔高與掩飾,而是把她當作普通人看待,從而使讀者更容易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

而西方文學史上另一部復仇巨著《哈姆萊特》則從宏觀上表現出與《趙氏孤兒》截然不同的主題內涵。哈姆雷特的復仇比起《趙氏孤兒》的小家之仇,更具有社會性:推翻腐敗專制,建立起一個公正的政權。這也是造成他行動上如此延宕的原因,他需要確認叔父是否是殺害父親的真兇,復仇會造成什么后果,應該怎么復仇……而趙氏孤兒則以孝為先,將殺屠岸賈作為首要任務,而后歌頌擁護所謂賢明的君主,絲毫沒有意識到造成趙家三百多人無辜慘死的根本原因就是晉靈公:作為一國之主,他一心想的不是如何造福百姓,而是自己的皇位是否穩固,以至于不辨忠奸,偏信讒言,任由屠岸賈殘害忠良,不聞不問。

比起復仇過程的鋪展,《趙氏孤兒》明顯更重視“邪不壓正”的結果。究其根源,正是國人對改變自己命運的無力無奈,只好寄希望于戲劇人物身上,以“大團圓”結局作為慰藉。反觀當下,《趙氏孤兒》的話劇導演林兆華曾經在接受《南方周末》的采訪時毫不諱言地激贊《中國孤兒》表達的諒解主題,批判傳統強調愚忠愚孝。在他導演的話劇中,趙孤放棄了上一輩的所有恩仇,劇本強調的是趙孤與屠岸賈親近的收養關系而非忠奸的斗爭。這似乎意味著新時代形勢下國人對傳統的疏離脫軌與對外來文化的理解認同,逐步向全球文化、審美一體化靠攏。然而,全球文化、審美一體化不可能像經濟全球化一樣簡單明了,不同民族的文化內核不可能真正同化。在此之中,我們如何在全球文化審美一體化的腳步中保護我們民族文化的內核,同時剔除腐朽文化,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張莉. 從《美狄亞》與《趙氏孤兒》的復仇心理刻畫看中西文化傳統[J]. 社會工作與管理, 2009, 9(2):60-63.

[2]劉玉梅.復仇悲劇《趙氏孤兒》《哈姆雷特》之比較[J].現代交際,2011(06):78+77.

猜你喜歡
趙氏孤兒中西文化
書介:《中西文化關系通史》
中西文化視閾下的《藝術概論》課程教學改革
如何克服語言教學中中西文化差異
論《趙氏孤兒》的民族悲劇體現
從戲劇到電影論《趙氏孤兒》的現代化解讀
《趙氏孤兒》的改編之人物對比
影視畫面中的史料與文本的雜糅
程嬰妻給我的感動與嘆息
中西文化的異質共生——以英譯《浮生六記》為例
從電影《推手》看中西文化的沖突與融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