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國文學史教材的又一塊里程碑

2018-09-17 09:34蔣承勇
中國大學教學 2018年3期
關鍵詞:里程碑教材

摘 要:鄭克魯主編的《外國文學史》,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繼楊周翰的《歐洲文學史》、朱維之的《外國文學史》之后我國外國文學史教材編寫的又一塊里程碑。其主要特色有:在外國文學史發展的他律性問題的研究與闡釋上,突出政治—經濟—文化之綜合而又多角度的視角,尤其重視文化因素的分析。對不同風格和藝術個性的作家作品用不同的方法予以剖析,形成多角度變換的評價格局。注重作品的審美分析,加強文學史編寫的理論深度。重視結構框架和編排體例的創新。該文學史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教材體系建設提供了可資借鑒的經驗。

關鍵詞:外國文學史;教材;鄭克魯;里程碑

新中國成立之后,我國學界作為教材的外國文學史的編寫,首先是楊周翰先生主編的《歐洲文學史》,它成型于20世紀50年代,是我國以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為指導的外國文學史教材編寫的一塊里程碑。朱維之先生主編的《外國文學史》,成型于20世紀80年代初期,它基本上擺脫了“左”的思想的影響,開辟了外國文學史教材編寫的新局面,因而在較長時間里可謂獨樹一幟,廣受讀者青睞。由鄭克魯先生主編、被列為教育部“面向二十一世紀課程教材”的《外國文學史》(以下簡稱《文學史》)成型于21世紀之交,是迄今為止最為流行的外國文學史教材[1][2]。它在吸收五十年代以來我國外國文學史編寫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大膽探索,勇于創新,從而有了明顯的發展與超越,可謂是新中國外國文學史教材編寫史上的又一塊里程碑,為中國特色的哲學社會科學教材體系建設提供了可資借鑒的經驗。

一、文學史成因闡釋:政治—經濟—文化的綜合

文學史撰寫應遵循歷史唯物主義方法,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文藝思想為指導。然而,如何有效地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則與方法?如何在外國文學史研究與教材編寫中體現馬克思主義文藝思想?

誠然,馬克思主義文藝觀總體上是一種社會學、歷史學的文藝觀,它從社會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的基本原理出發考察文學史現象,認為文學的發展演變決定于社會經濟基礎。但是,以往的一些外國文學史編撰者對這一原理的理解過于簡單化、機械化。他們在闡述一個時期的文學思潮和文學運動產生與演變的原因時,大多只從社會政治、經濟的角度單一地、直線式地加以解釋,文學發展史也就往往與社會發展史同步,對文學史和社會發展史的評價差不多是使用同一個尺度。這顯然與歷史唯物主義的精神本質以及真正的馬克思主義文藝觀不相符。

馬克思主義所講的經濟對文學藝術發展演變的決定作用,主要是從根本的和終極意義上來說的。但是這種作用的具體表現往往不是直接的,也不是唯一的,在經濟與文學之間還有一些中間環節,其中文化因素的作用是十分明顯的?!段膶W史》注意從諸多中介環節探討外國文學史演變的他律性問題,并特別重視文化因素的作用。

《文學史》安排了四篇“導論”。在歐美文學部分,上、中、下編各有一篇“導論”。這三篇“導論”從深層闡釋了西方文學的人文觀念或人學母題,而闡述的切入點是西方的文化傳統與文化哲學背景。與東方文化不同,西方文化自始至終貫穿著一種深沉而深刻的生命意識和人本精神,對人的自我生命的價值與意義的探究,是西方文化演變的內在動因。而文學是從屬于文化并受文化直接影響的,因此,西方文學自然就有其深層的人性意蘊和人文同涵?!段膶W史》在論述西方文學的“兩?!痹搭^時指出:“重視個體的人的價值的實現,強調人在自己的對立物——自然與社會——面前的主觀能動性,崇尚人的智慧(人智),是古希臘文化的本質特征。在這種文化土壤中產生的古希臘文學,就呈現出張揚個性、放縱原欲、肯定人的世俗生活和個體生命價值的特征蘊含著一種根深蒂固的世俗人本意識?!保ㄉ蟽缘?頁)而“希伯來文化是一種重靈魂、重群體、重來世的理性型文化”,在這種土壤中產生出來的希伯來-基督教文學,“與古希臘文學表現出了明顯的分野……其文化內質是理性型的,體現的是一種宗教人本意識?!保ㄉ蟽缘?頁)這兩種“異質文化”在文藝復興這一文化轉型時期沖撞與融合之后,形成了歐洲近代文學重要的生命價值之追尋的人文模式。三篇“導論”以文化傳統為切入點,闡述西方文學人學母題和人文觀念的演變,既使整個歐美文學史的描述有了貫穿始終的紅線,又深層次地把握住了西方文學注重人的自我生命的價值與意義的本質特征;既揭示了西方文學發展演變的一面,又揭示了其人文傳統繼承、延續的一面。

東方文學部分的“導論”,則從東方文化意識中的“東方精神”與文學的關系角度展開論述?!段膶W史》認為,由于“東方社會在地理、心理、經濟和政治等方面的共同特征,導致了東方文化意識中一種較為普遍的‘東方精神得以形成,它具體表現在東方的認知文化、價值文化和審美文化等三個方面。而東方文化則是表征這一文化精神的主要載體(下冊第231頁)”。至于“東方審美文化精神統馭下的東方各族審美情趣的差異性,成為表征整個‘東方精神最豐富最形象的重要層面(下冊第237頁)”,《文學史》從東方文化精神入手分析東方文學特征,既深刻又別開生面。

當然,《文學史》并沒有忽視社會政治變革、經濟結構的變化對文學的影響,因為這些因素對文學的發展是根本性的。就以19世紀現實主義文學而言,“社會政治經濟形勢,直接影響著文學,成為現實主義文學經典生成與傳播的關鍵性因素?!盵3]因此,在每一章的“概述”中,都有對某一時期文學思潮演變的政治經濟狀況的介紹與分析。這些介紹是宏觀的、簡略的,而且文化成因的分析在“概述”中依然占重要位置。例如在講到中世紀文學的成因時,指出了“歐洲中世紀文學是歐洲多種文明與文化相融合的產物”?!斑@種融合首先體現在眾多蠻族部落各自文化的融合”上(上冊第46頁),其次體現在東西方文化相互影響與交融上,第三體現在“基督教文化與世俗文化相互融合”上(上冊第47頁)。正是在上述多種文化的相互碰撞和融合的過程中發展成了獨具特色的中世紀新質文化與文學。又如,在講到文藝復興運動興起的原因時,既分析了社會歷史原因,又重點分析了文化動因,指出“諸種文化的融合、碰撞是導致文藝復興文化產生的直接的原因”(上冊第69頁),這自然賦予了人文主義文學“鮮明的新質文化特征和獨特的文學品格”(上冊第70頁)。

在外國文學史發展的他律性問題的研究與闡釋上,政治—經濟—文化成為綜合而又多角度的視角,而如此重視文化成因的分析則是以往的外國文學史教材少有的。

二、作家作品評析:多層次、多角度變換

曾幾何時,我國文學界十分尊崇“現實主義”,對它的“獨尊”,很長時期影響著外國文學史的編寫,這在楊周翰和朱維之的文學史里都表現得十分明顯。這種獨尊現象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對具有現實主義傾向的作家和作品肯定過多;第二,用現實主義創作標準和美學原則削足適履地評判一切文學思潮流派與作家作品。

當人們把現實主義作為文學研究與批評的基本的或唯一的標準時,所有作品都在“真實地反映了現實生活”這個統一法則面前得到“人人平等”的評價。于是,文學=現實主義=社會學、歷史學,眾多世界文學名著的藝術個性、藝術魅力都被抹殺了。一部原本應該內容豐富多彩的外國文學史,成了整齊劃一的社會學歷史學化的概念式教科書。對此,《文學史》更新觀念,通過變換作家作品評析的角度與方法予以改進,取得了可喜的收獲,具體表現在以下三方面。

(1)評判文學思潮流派不搞現實主義獨尊。不同的文學思潮和流派有各自產生的條件和原因,因而也有其特定的美學原則和藝術特征,有其在文學發展史上獨特的地位和作用?!段膶W史》對非現實主義文學現象能客觀地予以評價。如對19世紀浪漫主義這個與現實主義截然不同的文學思潮,《文學史》在“概述”中并不以現實主義的那種反映生活的真實性、廣闊性標準去苛求它,而是著重分析它在人類情感世界、對自然純真的人的心靈的展示、對自然風光的精細描繪等方面所做出的空前成就,從而客觀全面地發掘出它的特征與藝術價值??梢哉f,以往我國的任何一部外國文學史教材,都未曾如此全面深入地發掘出浪漫主義文學的獨特個性。對自然主義、現實主義等流派的評價也體現了這個特點。

(2)注重對作品深層意蘊的開掘?!霸佻F”或“反映”現實生活,這當然是文學創作的一個重要內容。但文學對世界的把握是經由作家主體審美評判后的一種審美把握,因此文學對世界的描述有反映和再現,也有象征和表現,作品中有表層的內容,也有深層的意蘊。我們完全應該根據不同作家的創作個性、不同作品的特點從表層或深層,從社會學、歷史學或哲學、心理學等不同角度進行闡釋?!段膶W史》在作品評析時就作了多角度的開掘。如對《浮士德》思想內容的分析,就指出歌德用象征(而不是“再現”或“反映”)手法表述了三層次的內容,還指出浮士德形象以象征的方式表現了哲學、道德倫理和社會學三個層面的內涵。又如,對麥爾維爾《白鯨》的分析也從三個層次展開:第一層次(表層)是“社會意義”;第二層次是“特殊的宗教意義”;第三層是“復雜的象征意義”。這“復雜的象征意義”,正是“小說的永久的魅力以及它那超越時空的意義與價值”之所在。

(3)在藝術評析方法上努力引進各種文學批評新觀念與新方法。一部外國文學史,涉及眾多的作家作品,眾多作品的獨特性構成了世界文學大花園的多姿多彩。這里,評析方法的多樣性是至關重要的。在分析狄更斯小說時,《文學史》運用了現代敘事學方法,指出“狄更斯小說的典型結構是多元整一。所謂多元,是由一定的人物、事件和背景組成的一個具有內在自足性和內在獨立性的故事”(上冊第28頁)?!峨p城記》“采用典型的多元整一結構,嚴謹有序。小說由5個敘事單元組成”(上冊第292頁)。在“巴爾扎克”一節中,也較好地運用了敘事學方法。在分析??思{和馬爾克斯時,《文學史》運用了神話原型批評方法,指出“神話模式”是??思{創作《喧嘩與騷動》這部小說所用的另一種方法?!八^‘神話模式,就是在創作一部文學作品時,有意識地使其故事、人物、結構,大致與人們熟知的一個神話故事平行發展?!?思{運用這樣的神話模式手法,除了給他的作品增添一層反諷色彩外,也有使他的故事從日?,嵤轮型黄瞥鰜?,成為一個探討人類命運問題的寓言的意思?!保ㄏ聝缘?83頁)在分析喬伊斯的《尤里西斯》時,《文學史》又引進了文體學方法。

由于《文學史》對不同風格和藝術個性的作家作品能以與之相應的不同方法予以剖析,在評析方法上基本形成了多角度變換與選擇的格局,從而使作家作品的分析避免了以往文學史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弊病。

三、審美評析與文學史編寫的理論深度

外國文學史的變化紛繁復雜,眾多的名著本身內涵深刻,美學意蘊豐富。而以往許多文學史的介紹與分析卻除了上文所說的評析方法的單一化傾向外,還存在著不注重美學意蘊之深刻闡釋的現象,對作家作品的藝術分析常常是一個無足輕重的“尾巴”?!段膶W史》則力戒這種簡單化現象。上文所述的評析方法的多角度變換,本身就是加強藝術分析理論深度的一個有效方法。更值得我們注意的是,《文學史》還在以下幾方面表現出對審美評析之理論深度的追求。

(1)在每章的“概述”中,對某一文學思潮或某一時期文學的總體特征作理論歸納,指出各自的特殊成因、獨特個性以及在文學史和文化史鏈條上的作用與地位。如在“19世紀現實主義文學”的概述中,在總結出19世紀現實主義文學在思想觀念上的三大特征的基礎上,緊接著又歸納了它在藝術上和美學上的四大特征。這些闡述全面深入,是超過以前的外國文學教材的。對浪漫主義、現代主義等思潮的分析也是如此。

(2)對列專節介紹的每位作家,都對其藝術個性有全面的分析?!段膶W史》列專節介紹的作家共67位。在每位作家的“生平與創作”的介紹中,都力圖從各自的創作個性入手,歸納其總體美學思想、創作風格和在文學史上的影響與地位。如在“巴爾扎克”一節中,執筆者先是從六個方面歸納出這位現實主義奠基者的現實主義美學原則,然后詳盡地分析了他在典型塑造上的特殊理論、方法與成就,分析了他在小說結構和敘述方面富有成效的探索。這些分析不僅有理論深度,而且有學術新意。

(3)對每一位列為專節介紹的作家的代表作,都有約占該作品分析四分之一的篇幅作藝術特色的分析?!段膶W史》力圖改變藝術分析只是一個無足輕重的“尾巴”的現象,因而努力在重點作品的藝術分析上下功夫。如對托爾斯泰的代表作之一《安娜·卡列尼娜》的分析,緊緊圍繞其心理描寫技巧從三方面展開論述,從而對托爾斯泰的心理描寫風格作了透徹剖析,使讀者能抓住其小說的藝術個性。

四、結構框架與編排體例的創新

(1)《文學史》突破了傳統外國文學史的框架,把重點從“古典”移到了現代。正如《文學史》“前言”所指出的,“本教材采用了厚今薄古原則?!裰傅氖?9世紀和20世紀文學”?!段膶W史》把歐美文學分為三編,“上編”包括從古希臘到18世紀的文學;“中編”是19世紀文學;“下編”是20世紀文學。每編在篇幅上各占三分之一,從而使編寫的重心移到了19世紀和20世紀。這樣的安排,既兼顧了古典文學,又突出了現當代文學;既體現了時代發展的必然,又合乎目前我國文學界和青年學生對外國文學接受、期待與借鑒的需求。

(2)在編寫體例上,以思潮流派和文化圈為線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一部外國文學史,由于時間跨度大,包容的國家、作家和作品龐雜,如何有條不紊地編排,是很棘手的問題?!段膶W史》在處理歐美文學史過程中,考慮其文化傳統的統一性和文學思潮流變的規律性,便以文學思潮的遞變為縱軸,以國家和地區為橫軸進行編排,從而顯得重點突出、線索明晰、有高度的概括性,特別適合于教學操作和學生掌握。至于亞非文學,考慮到它是不同文化圈內的文學的總和,思潮流派的演變不像歐美文學那樣有規則,因而采用以文化圈為框架,以時間為縱軸的編排方法。

當然,《文學史》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它在取得了明顯成就的同時,也存在著有待進一步完善之處。例如,在文學史演變的他律性問題上,雖然重視影響文學發展的中介因素,諸如文化、科學、哲學、社會心理等的作用,但這些因素如何同經濟、社會、政治因素一起多角度、多層次和綜合地影響文學?這方面的研究尚欠深入。又如,《文學史》雖然開創了藝術評析方法的多角度變換的基本格局,但運用新觀念新方法的面還欠寬廣,少數章節無論在觀念上還是方法上都還顯得過于陳舊。再如,

《文學史》在整體上理論深度較強,但由于執筆人過多,就出現了不平衡現象,個別章節尚未體現全書總體的編寫意圖。

參考文獻:

[1] 鄭克魯等.外國文學史(第三版)(上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 鄭克魯等.外國文學史(第三版)(下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3] 蔣承勇.19世紀寫實主義文學經典的生成[J].浙江工商大學學報,2018(2):5-11.

(本文為慶賀鄭克魯先生八十壽誕而作)

[責任編輯:陳立民]

猜你喜歡
里程碑教材
教材精讀
我多想……
杭州2022年亞運會籌辦工作重要里程碑任務
國際項目的里程碑付款管理
兩岸小學語文教材文言文注釋對比研究——兼談與初中教材的銜接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里程碑時刻
漫步人生路
汽車工業的里程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