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帶一路”下陜西地域文化絲織品圖案設計

2018-09-27 06:50王軼群
今傳媒 2018年7期
關鍵詞:圖案一帶一路發展

王軼群?

摘 要:陜西地域文化遺存豐厚,歷史源遠流長,在發展和弘揚陜西地域文化的道路上我們從未間斷。如今在“一帶一路”的背景下,這是一個讓全世界認識并記住陜西地域文化的好機會,也是一個讓我們自己重新感受和學習陜西地域文化的機會。只有當我們先感受到了地域文化的魅力,我們才能更好的把本民族的特色傳統文化展現給全世界。本文主要介紹了如何把陜西地域文化中的各種元素圖案化,并且應用在領帶、絲巾等一類絲織品上,主要以拴馬樁為例。使絲織品具有地域文化特色又符合人們的審美習慣,不僅實用而且有一定的收藏價值和紀念意義,由此來發揚陜西地域文化。

關鍵詞:拴馬樁;陜西地域文化;絲織品;圖案;發展

中圖分類號:G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8)07-0172-03

一、借“一帶一路”的東風

“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1]。借著“一帶一路”這個大好的機會,可以更好更快的發展和弘揚我國的地域文化,讓地域文化走出國門,走向世界。這樣不僅可以引起我們國人自身對地域文化的重視與傳承,還可以讓別國認識和感受地域文化的魅力。由于是在“一帶一路”的背景下推廣陜西地域文化,所以我決定用絲織品作為基本材料,在此基礎上用陜西地域文化作為圖案創作的設計源泉,將兩者相結合。在設計作品中一定要體現陜西地域文化的特點,還要有時尚性、審美性,在傳統和當代中找到平衡。

二、以拴馬樁為例的原因

拴馬樁石雕是我國北方獨有的民間石刻藝術品,它原本是過去鄉紳大戶等殷實富裕之家拴系騾馬的雕刻實用條石,以堅固耐磨的整塊青石雕鑿而成[2]。我在眾多的陜西地域文化中選擇以拴馬樁為例,是因為對它有一定特殊的情感?,F在人們的壓力很大,每天在快節奏狀態下生活,在高樓大廈中穿梭的我們,心是靜不下來的,但每次在學??吹竭@些拴馬樁,它就默默地待在那里,看到它們就能感受到時間沉淀帶來的厚重感,讓浮躁的心會安靜一點。有時感覺它是最“糙”的藝術品,就天天在那里風吹日曬,但想想也只有它這樣的本質敢這么“糙”的存在。它的造型各異,但不管造型是獅子是人還是其它的動物,在形態上、表情上都給人一種質樸踏實舒心的感受??偟膩碚f,拴馬樁給筆者帶來的感受就是時間沉淀出來的穩、本質的堅韌和表現出來的真。這三點是筆者最欣賞拴馬樁的地方,也符合陜西地域文化的特點,所以在眾多優秀的陜西地域文化中,筆者選擇以拴馬樁元素為例,作為自己對絲織品圖案設計的主體。

三、拴馬樁元素圖案的的設計分析

當確定以拴馬樁為創作主體時,首先要解決它作為設計元素的造型問題。如果是用還原度很高的照片(如圖1所示)來設計的話,那么要注意的就是生動性,因為照片本身就很具象,帶給設計者的想象度就會有所限制,所以在設計時可以在細節上多做改變。以圖1為例,把它轉化為高度概括的圖像(如圖2、3所示),這就相當于只留下了一個拴馬樁的外輪廓,在有些設計中簡約到這個程度剛剛好不用再加任何修飾,但有時會顯得空洞,這時就可以在這個大輪廓中加一些抽象或者具象的東西來豐富(如圖4、5所示),既高度概括又不會顯得空洞。又或者直接把具象的形用簡單的幾何圖形來概括,在幾何圖形中尋找變化(如圖6所示)。

如果只用手繪中線來塑造拴馬樁,感受又完全不一樣(如圖7所示),在這個基礎上每增加或減少線的數量對整體的效果又會產生不同的影響(如圖8、9、10所示),當線和面結合的時候又可以碰撞出不同的火花(如圖11所示),這些都可以根據設計需要來靈活應用。

單個元素造型設計的方法還有很多,舉這些列子只是想說明:不管用手繪方式還是電腦的方式,是繪畫感強一些還是裝飾感強一些,整體感覺可愛一些還是瀟灑奔放一些等等,任何方式都可以去嘗試,只有去做了才能感受到這些變化帶來的不同的感受。在設計的前期,一定要多積累不同方式產生的效果,作為設計的資料庫,為后續設計打下堅實的基礎,因為你不知道什么時候你就會需要這個效果,這幾個效果組合在一起時又是什么樣的感覺,這些都是設計的不確定性和意外性,但往往正是這些不確定性和意外性會達到你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拴馬樁元素在領帶、方巾中的應用

在有了基本的元素造型后就可以根據絲織品的外形來設計圖案,一定切記要根據外形來設計,不能為了設計圖案而設計,要契合產品來設計使圖案和產品外形和諧統一。

以領帶為例,筆者設計了幾個系列。第一個系列主要是線面結合為主,繪畫感較強,偏抽象一些。第一個圖的特點(如圖12所示)是以線為主構成的設計圖案,在大感覺上線的節奏感很強,領帶結的位置是圖案的分割點,向上是蓮子的圖像向下是以線為主畫的拴馬樁的變形。頂端用蓮子圖案是因為藕本身就有絲絲不斷的寓意,想表達拴馬樁文化不會斷,陜西地域文化不會斷。蓮子有心,所謂“有心人”是也,想表達的是要想更好地繼承和發揚地域文化,就需要我們這些有心人。

在獅子圖案上用了陜西民間剪紙鏤空的手法做了一些效果,陜西民間剪紙俗稱“窗花”,內容上有民俗生活、人物、戲曲、草蟲花卉、動物生肖等,各種剪紙賦予其祥和而生動的文化內涵。作者將他們的理想、追求都表達出來,造型夸張、線條質樸、生動、意象萬千,而風格獨具[3]。

用剪紙鏤空的效果,一是為了打破原有線緊致的節奏,這些鏤空的地方增加了發揮空間,二是可以很好的在絲織品上表現出時間留下痕跡的感覺,表現出拴馬樁歷經滄桑的斑駁感。三是因為剪紙也是陜西地域文化的一部分,讓它們結合起來是筆者想看到效果。在剪紙鏤空效果的地方加入了幾個形態可愛的具象的小獅子,一是為了和抽象的大獅子形成一個視覺上的對比。二是想表現出陳舊破碎之后孕育出的新生力量,陜西地域文化的傳承后繼有人。底部這些紅色和小碎塊表達的意思是在繼承和發揚的道路上我們是會遇到困難,但在上升的大走勢下這些困難都會被拋在后面。

第二個圖(如圖13所示)的特點是以線面結合為主構成的設計圖案,圖案上運用了拴馬樁身上紋飾的局部,表現手法上不僅用到了剪紙的鏤空,還用了馬勺臉譜中線條穿插變化來表現。上半部分紅色的線有律動的立體的感覺,下半部分趨于平靜,在顏色和感覺上都有一個矛盾的碰撞。第三個圖在整體圖案上其實是依照陜西關中皮影的方式,設計的一個張著嘴的獅子(如圖14所示)在吶喊,在設計的時候采用了一半疏一半密的這種節奏,底紋用了深淺不一的拴馬樁圖案的疊加,嘴里的標是西安美術學院的校標,想表達的是在繼承和弘揚陜西地域文化時我們作為西美人必須要發聲(如圖15所示)。

在這個基礎上設計了一款西美紀念意義的方巾(如圖16所示),在表現手法上運用了鳳翔木板年畫的方式,以拴馬樁上面的小獅子為圖案主體,但支撐它的不是石柱,而是美院的大門,這個設計有兩層意思:一是我們是小獅子,學校是我們堅強的后盾;二是小獅子代表的是陜西地域文化,文化的繼承和傳播責任需要所有的西美人來扛。那五個小圈里面的圖案是學校的鳥瞰圖的局部,剩下的所有花邊裝飾都是用服裝中常用的工具圖案組合而成。筆者在以拴馬栓為例的圖案設計中加入了很多其他的陜西地域文化,舉這些例子是想告訴大家:當我們在創作時,在有很多選擇的情況下,就應該學會融合。比如筆者在以石刻拴馬樁為圖案設計主體時,可以先把拴馬樁這個立體的東西轉化成平面的圖案,在手法上就可以用到剪紙造型夸張、線條質樸的特點,用皮影精致的裝飾紋路和豐富的色彩,或者以戶縣農民畫豪放稚拙的風格,以及木板年畫渾厚的感覺等等來制作拴馬樁圖案。反之也可以把平面的立體化,例如以皮影為圖案設計主體時,在形不變情況下就可以在有些部位做成立體的感覺使其有凹有凸,在質感上也可以采取一些變化等等。

雖然在創作時加入一個或多個不同的元素聽起來感覺會比較混亂,但因為首先這些元素同屬于陜西地域文化,整體感覺上就比較和諧統一,其次在融合時肯定會有一個側重點,哪個元素是主體,哪個元素是輔助,在元素多少的應用上會有一個主次關系。所以只要把握好使用的度,不僅不會顯得雜亂還可以增加圖案的層次和趣味性。

五、“一帶一路”為主題的方巾設計

西安作為絲綢之路的起點,所以首先想到了西安的地標性建筑鐘樓、小雁塔、秦兵馬俑等。又夢回大唐想到仕女圖,以及當時絲綢之路上馬、駝隊不畏艱險,長途跋涉的真實景況。

以這些靈感作為圖案設計的元素,在創作時要使圖案既能表現出陜西地域文化,又有絲綢之路的影子。秉著這樣的想法設計了一套方巾(如圖17所示),因為這些元素本都是手繪的圖案,所以繪畫感極強而裝飾感不足,而我們要做的是設計而不是繪畫,一定要學會取舍。在設計的時候,筆者索性去掉了繪畫圖案的所有細節,只留下了圖案的剪影,這樣削弱了繪畫感加強了裝飾感,圖案結構上用了環繞式的排列,還用圖形色彩明度、純度的差別拉開了空間感。

六、存在的問題

現在很多設計師在將傳統元素轉化成現代絲織品設計的時候,只是通過簡單的抄襲、拷貝和重復傳統圖案,這樣設計出來的東西筆者認為沒有活力和生命感,他們忽略了傳統文化內在的質,只注意到了外在的形。只有在深刻學習積累后,將提煉出來的圖案與當代設計相結合,才能賦予傳統元素新的生命力,提煉后的圖案不一定有傳統符號的影子,但一定會有傳統的韻味。

還有一部分設計師在設計時只追求藝術性和個性而忽略了市場,忽略了人們長久以來的穿戴習慣,這樣的設計就缺乏了它作為產品的特性,只成為了設計師情感的載體。但一定不能去迎合市場,要在美觀和實用中找到平衡點,這個度的把控需要我們不斷地去嘗試。

以上是筆者在用陜西地域文化設計絲織品圖案時的心得,肯定還有很多不足。只是想通過筆者的這些經驗還有理念給大家一些啟發,在設計的時候更有條理,也希望越來越多的人們關注和了解陜西地域文化,我們一起努力將傳統和現代融合,更好地去繼承和弘揚我們陜西地域文化,借著“一帶一路”讓更多更遠的人們認識了解陜西地域文化。(文中圖片來源:均為作者原創)

參考文獻:

[1] 《啟航“一帶一路”》編委會組編.啟航“一帶一路”[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5.

[2] 鶴坪,傅曉鳴.中華拴馬樁藝術[M].百花文藝出版社,2006.

[3] 顧勁松.陜西剪紙[M].西安:陜西人民美術出版社,2012.

猜你喜歡
圖案一帶一路發展
畫中謎
畫中謎
畫中謎
區域發展篇
圖說共享發展
圖說創新發展
教師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