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選課走班模式下的學校價值導向

2018-09-27 10:31李希貴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8年7期
關鍵詞:尺子社團導向

李希貴

十一學校從2010年開始探索選課走班,在實施過程中我們發現了一些問題并進行了改進,然而,暴露出來的問題只是冰山的一角,還有更多未被發現的問題。這讓我們開始思考選課走班背后所蘊含的學校價值導向,只有樹立正確的價值導向,才能確保選課走班真正為學生服務,真正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發展。

1.選課走班實施中存在的兩個問題

問題一:路徑依賴。育人模式變化了,但是我們的思維習慣沒變——每當遇到問題的時候,總回到過去傳統的解決方式。比如,實行選課走班后沒有了班主任,很多教師頭疼——沒有班主任怎么抓德育?沒有行政班怎么收作業?其實,“收作業”應該變成“交作業”??梢栽诮淌曳艃蓚€箱子:一個放批閱的作業,一個放上交的作業,讓學生形成規則意識。

問題二:問題觀。怎么看待改革中出現的問題?我們提出“與問題和平相處”。改革中出現的問題一般來說包括系統中的問題、成長中的問題、個別人的問題。如系統中的問題,改革之后的班級沒有班主任了,所有的事情都壓到年級主任身上,導致年級主任任務過重。因此,學校必須細化崗位職責,明確每一個年級、每一個崗位的責任。

針對選課走班實施中出現的這些問題,我們創新年級管理形式,采取分布式領導的管理模式。例如,咨詢師負責學生的職業規劃、人生規劃和科學選課;教育顧問負責管理問題學生和學生指導工作等,基本覆蓋了年級中的相關教學問題。

2.重構學校的治理體系

選課走班的基礎是課程體系的構建。十一學校分層次、分類型構建了豐富、可選擇的課程體系。而若要支撐這樣的課程體系,就需要重構學校的治理體系。為此,十一學校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與探索。

設立課程研究機構。學校設立了課程研究機構,將其作為主管學校整體運營的“大腦”。這個“大腦”要不斷地去感知學校課程開設的整體情況,研究學生的需求,從而促進課程體系的不斷完善和豐富。

設置課程首席教師。我們把260多門課程進行了分類,整合形成了103個課程組,每一個課程組都設一個課程首席教師。從初一到高三,教同一個課的教師形成一個團隊,從課程標準、課程目標、課程資源,到課程實施方案,包括教學組織方式、課程評價等方面進行研究,負責整個課程鏈的正常運行,保障了選課走班的順利實施。

構建賦能的網絡結構。我們要從科層、矩陣的組織走向網絡結構,這個網絡結構從根本上說是通過激勵走向賦能,就是賦予每一個教職員工以能量、能力,使其面對學生的需求時能夠迅速作出反應,面對問題的時候能夠獨立解決。在賦能的網絡結構里面需要注意兩個重點問題,一是活力,二是方向。

一個組織的活力到底來自哪里?研究表明,責任、權力和利益的關系符合等邊三角形定律。也就是說,我們給予每一個崗位、每一個團隊責任的同時,必須賦予相應的權力和利益,只有這樣,組織才會有活力。十一學校有176個預算單位,每年10-12月編制預算,然后報學校審批。審批通過后,第二年一年的開支每一個年級主管都可以簽字報銷,不需要經過校長。有了這樣的權力,年級主任就可以對學生的需求第一時間作出反應。

但僅僅有活力還不夠,如果沒有正確的方向引領就會走偏,甚至會發生問題,所以我們必須給每一個崗位界定他的“客戶”。每一個崗位都要明確是為哪些“客戶”服務的,同時讓這個崗位成為其他崗位的“客戶”,但不是互為“客戶”?!翱蛻簟睂γ恳粋€崗位的評價和診斷會影響整個崗位的利益,這樣一來,就確保每一份“活力”都沿著正確的方向釋放。

3.確定學校的價值導向

不管是課程體系的構建,還是學校治理體系的重構,都要圍繞著一個核心進行,這個核心就是學校的價值導向,即價值觀、學生觀、教育觀。那么,在日常工作中怎么判斷、衡量我們的價值觀是對的呢?通過研究,我們確定了三把“尺子”。

第一把“尺子”:是目的還是方式?學校有260多個社團,總會有一些社團因為某些原因關停。于是,有教師建議為每個社團配一個老師讓它“死”不了,這就把辦社團當成了目的。其實,辦社團只是一個方式,重點不在于是否配有專門的教師,而是為了培養學生的領導力。因此,十一學校始終堅持不給學生社團配專門的教師,而是讓學生自己進行管理,提高他們的領導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第二把“尺子”:是為了學校還是為了學生?學校一切活動的出發點都應該是學生,以學生為主,而不是只考慮學校的榮譽。前兩年,學校有四個學生獲得了進入奧林匹克物理競賽國家隊的資格,可以到美國去參加奧林匹克物理競賽。但是其中有三個學生表示不想參加,因為那時候高二剛結束,他們想在高三好好學物理,不再重復學習那些競賽的內容,對此,學校和教師一致表示支持。我們認為,雖然獲得金牌可以給學校帶來榮譽,但讓學生再重復學習一年的物理競賽內容有可能導致學生失去興趣,從而影響未來的發展。是為了學校還是為了學生,這把“尺子”應該成為衡量學校一切教育教學行為的基本標準。

第三把“尺子”:是方便教師教還是為了學生學?有一些學校的自習課讓學生很糾結——老師在哪里教學方便就讓學生在哪里上課。但我們沒有這樣做,我們讓學生自主選擇。雖然這樣可能不便于教師進行管理,但我們為了學生更好地學習,還是堅持讓學生選擇。如有的學生愿意在語文教室學數學,因為覺得在溫馨安靜的環境里做數學題非常舒服。我們在教育教學的每一個行動上,都要研究到底是方便教師教還是為了學生學,這把“尺子”對于改進工作是非常有效的。

當一所學校有了這樣的價值導向,那么,它一切的教育教學行為就是真正以學生為中心,真正促進每一個學生的成長和進步。

猜你喜歡
尺子社團導向
以生活實踐為導向的初中寫作教學初探
繽紛社團
“性”是判斷男性是否健康的一把尺子
“偏向”不是好導向
最棒的健美操社團
尺子變身記
需求導向下的供給創新
K-BOT拼插社團
尺子
文學社團簡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