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開創新時代北京教育年鑒工作新局面

2018-09-27 10:31李奕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8年7期
關鍵詞:年鑒供給北京

李奕

1990年至1996年,北京市成人教育局、北京市高等教育局、北京市教育局相繼開始編纂《北京成人教育年鑒》《北京高等教育年鑒》和《北京市普通教育年鑒》。1996年北京市教委成立,決定將三本年鑒合并出版《北京教育年鑒》。1997年首卷《北京教育年鑒》出版,至2017年已經20年。在這20年中,北京教育年鑒不斷改革和創新,編纂水平不斷提高,多次獲得全國和北京的年鑒編校質量評比特等獎和一等獎。隨著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北京教育年鑒工作進入新時代。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需求,每一個年鑒工作者都應該思考如何做好新時代下的年鑒工作。

1.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切實增強做好新時代教育年鑒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黨的十九大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新時代開啟新征程,新思想引領新作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系統地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行動指南。中央高度重視北京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視察北京,對首都發展提出了明確要求。新一屆市委市政府按照“四個中心”的城市戰略定位,圍繞“建設一個什么樣的首都,怎樣建設首都”這一重大問題,科學謀劃首都未來可持續發展的新藍圖,《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經中央批復后已正式發布,北京正朝著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的目標努力奮進。當前,“兩委一室”站在更高的歷史起點上,也在思考北京需要一個什么樣的首都教育,怎樣辦好首都教育的問題。作為教育年鑒工作者,應該深刻認識新時代的新要求,認真思考新時代需要一個什么樣的教育志和教育年鑒,以及怎樣修編高水準的教育志和教育年鑒問題,記錄好偉大時代的首都教育發展歷程。

新時代的教育志鑒工作者,要在學懂、弄通、做實上下功夫,深入學習領會黨的十九大精神,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要牢記歷史使命,強化責任意識,緊緊圍繞北京的城市戰略定位和城市轉型發展,負責任地記錄下首都教育改革發展的生動實踐。特別是要重點解決好以下三方面問題:一是關于教育年鑒的新狀態問題。每一位年鑒參編人員都應考量一下未來的教育年鑒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新狀態。一本紙質大本年鑒是不是還能滿足讀者的需求?怎樣記錄比網上搜索出來的更權威、更全面?回答好這個問題,最重要的就是要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強烈的歷史使命感,忠實地記錄首都教育改革發展的決策過程和變化,努力編修經得起歷史檢驗的精品年鑒。二是關于教育年鑒的歷史縱深感問題。當前,我國發展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首都教育正處于大有可為的歷史機遇期,教育改革是重大民生改革,我們應該更加自覺地研究首都教育綜合改革發展工作,深刻把握教育發展的特點和規律,以此指導年鑒工作的方向,明確記載的重點內容,留下豐富的歷史資料,通過我們的筆讓讀者從教育年鑒中找到歷史的縱深感。比如,小升初什么時候取消考試、政策是怎么出臺的,各區教委和各學校又是如何應對的,都應該能在年鑒和其他資料性的圖書中查到,為決策提供依據,這也是教育史志工作的意義所在。同時,今后我們也要多記錄教育改革發展中鮮活的事例和有溫度的故事,為佐證教育改革發展進程提供豐富的資料。三是關于編修人員的能力、本領問題。教育志和教育年鑒承擔著存史、資政、教化、宣傳的功能,這也是教育史志工作者的核心任務,不管形勢怎么變化,這個任務都不會變。信息化和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對年鑒工作人員的理解力、敏銳度和綜合整合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更需要加強學習,以科學認真的態度和精益求精、一絲不茍的嚴謹學風,深化對年鑒工作規律和特點的認識,不斷提高編修精品年鑒的本領。

2.加快構建北京教育年鑒體系,著力解決教育年鑒發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

在《北京教育年鑒》20年的發展歷程中,部分區(縣)教委和學校也編輯出版了自己的年鑒。我們曾在市教委一層大廳舉辦了北京教育年鑒20年專題展覽,展出高校、區(縣)教委、中小學的年鑒,“兩委一室”領導和機關干部看完展覽后很震撼,對年鑒修編工作給予了肯定。在這20年中,已經初步形成了《北京教育年鑒》、區(縣)教委和高校年鑒、基礎教育學校年鑒三級互動系統,從點線面三個維度反映北京教育的發展變化。但是,就教育年鑒編修的實際來說,還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不充分體現在年鑒三級互動系統還沒有充分地建立起來,特別是在全面反映北京教育發展上,各級各類年鑒間的協調呼應性不夠,內部關聯性不強。今后,同一個重大事件要在不同類別的年鑒中都能找到不同側面的記載,為決策、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撐,增強年鑒體系的結構效應。不平衡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區(縣)、高校、基礎教育階段學校年鑒數量比較少,初步統計全市各類學校編輯年鑒100余種,比例偏低。高等教育發展迅速,有很多教育改革和學校治理方面的實踐經驗在年鑒中沒有反映出來,甚至很多高校還沒有自己的年鑒?;A教育這幾年改革發展變化大,辦學模式從學校轉為學區、集團,這樣的歷史性變化應該在區(縣)教育年鑒和學校年鑒中更多地記載下來,但因為這兩類年鑒少,記錄不夠鮮活和充分。

針對存在的問題,要堅持以目標為導向,加快構建北京教育年鑒體系。年鑒特約編輯都是各單位負責年鑒或參與年鑒工作的人員,要從北京教育年鑒體系構建的角度,充分認識推動單位年鑒工作的重要意義,完善北京教育年鑒集群,全面反映北京教育發展變化情況,為后世存信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發揚釘釘子的精神,一張好的藍圖一干到底。北京教育年鑒工作也一樣,要做到一張藍圖干到底,切實干出成效來。要把構建北京教育年鑒體系這張藍圖體現在各個單位的發展規劃和年度計劃中,真正落到實處。

3.繼續開展年鑒工作供給側結構改革,增強存史、資政、教化、宣傳的獲得感

進入21世紀,隨著科學技術的日益發展,網絡信息化和人工智能已經融入人民群眾的生活工作之中,傳統年鑒已經無法滿足時下公眾的需求。要改變傳統年鑒供給和當下公眾需求之間的矛盾,必須開展年鑒供給側結構改革。2017年,北京教育年鑒進行改革,除了以前編寫的年鑒大本外,還編寫了簡本,完善了在線編纂系統,完成20卷北京教育年鑒的數字化工作,建成北京教育年鑒在線資源平臺網站,提供了大本年鑒、簡本年鑒、網絡年鑒、數據資源庫等多種形式的年鑒產品。這種改革表面上是豐富供給側的結構、提供更多的產品,實質是促進不同類型人群在不同崗位和領域,通過不同的途徑對年鑒產品進行消費,讓年鑒讀者從存史的角度、資政的角度、教化宣傳的角度都能找到需要的內容,有更多的實際獲得感。

北京教育年鑒應該進一步聚焦改革,著重關注四個方面問題。一是供給內容的變化。根據不同年鑒讀者群的消費需求,豐富年鑒供給內容,包括文字、圖片、音頻、視頻,不僅有會議和具體事件的權威記錄,也要有關于學校、教師、學生等有溫度的案例和故事。二是供給形式的變化。供給內容的變化一定會帶來供給形式的變化。未來紙質大本年鑒、簡本年鑒、按教育工作內容分類年鑒、教育年鑒數據庫、移動互聯和基于手持設備的年鑒都是努力的方向。三是供給節奏的變化。年鑒現在是一年一鑒,時效性有折扣,年鑒內容的供給節奏要隨著消費需求進行調整。比如,在供給節奏上,可以按照教育事業特點,按照學期劃分,在整個供給側結構和過程的微觀調整中,提供更豐富更有節奏的年鑒產品,提高時效性。四是供給空間的變化。在新的歷史階段,京津冀協同發展,教育年鑒也要觸及到天津和河北,應根據京津冀教育協同發展布局,及時設立相關欄目,滿足不同人群需求。

4.把紀律和規矩挺在最前面,切實提高年鑒編纂質量

不以規矩,不成方圓,把紀律和規矩挺在最前面是做好年鑒工作的前提。年鑒是以全面、系統、準確地記述上年度事物運動、發展狀況為主要內容的資料性工具書,匯輯一年內的重要時事、文獻和統計資料,反映一個地區、一個領域的發展變化,是眾手成書。北京教育年鑒編纂隊伍由組稿人、特約編輯、責任編輯、主編等人員組成,環節眾多,只有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弘揚北京教育改革發展主旋律這條鐵的紀律挺在最前面,才能統一思想,提高年鑒質量。尤其是在互聯網高度發達、自媒體信息量每天爆發式增長的今天,年鑒工作者不能受互聯網上不規范和隨意性內容的影響,不追求內容的真實性,隨意將網上內容變為年鑒內容,如果這樣做就違反了紀律。

做好年鑒基礎性工作,是提高年鑒質量的必然要求。供稿單位要按時交稿、按時返稿,提高稿件質量和圖片質量。年鑒編輯部要嚴把政治關、史實關、體例關、文字關、出版關。其中,政治關是第一位的;史實關要求實事求是,要客觀公正;體例關要求用年鑒體例來編排文字,要符合技術規范;文字關和出版關要求符合國家法律等相關規定。同時,要注意年鑒條目內容的取舍,注意欄目間內容的均衡,保持一定客觀獨立的立場,要根據教育工作發展變化及時調整欄目設置。

今后一段時間將是北京教育年鑒工作改革、充實和鞏固時期,我們必須以更高的目標和追求,精益求精的態度,推動北京教育年鑒工作創新發展,為服務北京教育改革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猜你喜歡
年鑒供給北京
2016—2019年全國獲得“中國精品年鑒”名錄
北京,離幸福通勤還有多遠?
北京春暖花開
北京的河
《中國交通運輸年鑒(2019)》征訂單
《中國交通運輸年鑒(2019)》征訂單
北京,北京
一圖帶你讀懂供給側改革
長征途中的供給保障
也談供給與需求問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