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水產品進口貿易形勢與戰略布局

2018-09-28 09:57劉景景張靜宜
中國水產 2018年9期
關鍵詞:魚粉進口額進口量

文/劉景景 張靜宜,2

水產品是優勢出口品種,近些年來,為滿足國內養殖飼料和消費需求,水產品進口增長迅速,食用水產品進口更是進入快車道。雖然國內水產品發展增速較快,但進口一直是國內水產業的重要補充,水產品進口總體而言并未對國內產業造成實質性損害,甚至更大程度上彌補了國內資源的不足和滿足了消費需求。結合近年來水產品進口貿易發展的形勢和我國水產業發展需求,現對水產品進口貿易形勢進行淺析。

一、水產品進口貿易發展的總體形勢

(一)水產品進口量、進口額均呈快速增長態勢,進口額增速快于進口量

全球水產品貿易主要有四大進口市場:歐盟、美國、日本和中國。我國的水產品消費大國地位奠定了進口大國的基礎。水產品進口主要由來進料加工原料進口、飼用魚粉進口和食用水產品進口等幾個主要部分組成。我國是世界重要的水產品加工出口國和養殖大國,來進料加工原料的需求和飼用魚粉需求強烈,自2005年起我國就超越日本成為水產品進口總量最大的國家。目前我國水產品進口量約占世界進口總量的11.8%,遠高于美國、日本7%左右的比例水平(表1)。

表1 世界水產品進口量前十位的國家和地區

單從進口量來說,我國已經是世界第一水產品進口大國。但從進口額來看,受水產品消費能力的制約和官方統計渠道的限制,我國目前是世界第三大水產品進口國,且進口額占世界進口總額的比例僅為6.2%,遠低于美國、日本10%以上的比例水平(表2)。

不過從增長趨勢來看,我國水產品進口在近十幾年來呈現快速增長狀態,2000年~2013年水產品進口量年均增長3.9%,在世界主要水產品進口國中,這一速度低于泰國、韓國和俄羅斯,但顯著高于美國、日本、西班牙、丹麥、德國、法國等發達國家,說明我國水產品進口增長潛力巨大。與進口量的變化相比,進口額增長的速度十分驚人,2000年~2013年,我國水產品進口額達到了年均增速10.7%的水平,這一比例基本高于主要的水產品進口國。進口額增速明顯快于進口量的變化,表明我國水產品進口結構發生了變化。

表2 世界水產品進口額前十位的國家和地區

圖1 2000年以來世界主要水產品進口國進口額變化

在幾個主要的水產品進口國中(圖1),受金融危機影響,2009年是水產品進口變化的轉折點。2009年之前包括2009年,我國水產品進口額一直低于主要發達國家;2009年之后,我國逐漸超越法國、西班牙成為世界第三大水產品進口國。

(二)水產品進口增速快于出口,貿易順差收窄

我國水產品進口規模的快速擴張是與出口增長相伴的,近10年來,進口增長的速度逐步超越了出口(圖2)。2006年~2016年,水產品進口額、出口額年均增速分別為8.1%和8.3%,兩者旗鼓相當。不過從2014年~2016年3年來看,進口額年均增長達到2.8%,而出口額平均每年增長0.8%。貿易順差也持續收窄,2016年貿易順差額為114億美元,與2015年持平,較2014年減少11億美元。2017年水產品貿易順差98億美元,同比減少13.7%。

從進出口價格對比來看,過去10年中,進口價格漲速為6.0%,水產品出口價格年均漲速為4.8%,進口價格增長速度快于出口(圖3)。2014年~2016年,水產品進口價格年均上漲3.8%,出口價格卻年均下跌1.5%,一漲一跌間可以看到我國水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實際是在下降。而未來隨著食用水產品進口規模的不斷擴大,水產品進口價格的增幅預計仍將超過出口。

二、水產品進口貿易結構變化

(一)來進料加工原料進口比例萎縮,一般貿易進口比例增加

從貿易方式來看,水產品進口主要由一般貿易、來進料加工(包含來料加工裝配貿易和進料加工)、保稅區倉儲轉口貨物、保稅倉庫進出境貨物等主要部分構成。

近年來,水產品進口的結構發生了重要變化。受勞動力成本增加以及東南亞等國同構競爭加劇等因素影響,進料加工和來料加工裝配貿易的比例不斷萎縮。2016年來料加工裝配貿易進口額22.07億美元,較2006年減少6.1億美元,占水產品進口貿易的比例由2006年的18%下降至2016年的6%。2016年進料加工貿易進口額88.29億美元,較2006年減少12.6億美元,占水產品進口貿易的比例縮減至18%,與2006年相比,下降了21個百分點(圖4)。在來進料加工貿易內部結構上,進料加工貿易的比重相對提升,進料加工占總體來進料加工的比例由2006年的55%提高至2016年的80%。一般貿易比例總體呈上升趨勢,2006年一般貿易進口占比39%,2013年以來這一比例基本穩定在50%以上,2016年為54%。保稅區倉儲轉口貨物和保稅倉庫進出境貨物的比例總體上升,2016年分別占到12%和9%。

圖2 2006年~2016年我國水產品進出口情況

圖3 2006年~2016年我國水產品進出口情況

圖4 2006年~2016年水產品進口結構

(二)食用水產品進口增長迅速

我國食用水產品進口在近10年來進入了快速增長時期,食用水產品進口額由2006年的4.6億美元增長到2016年的34.6億美元,增加30億美元,年均增長22%,遠高于同期水產品進口總額年均增速14個百分點(圖5)。食用水產品進口額占水產品進口總額的比例由2006年的10.7%增長至2016年的36.9%,提高了26.2個百分點,食用水產品進口增長對水產品進口增長做出了重要貢獻。

(三)魚粉進口年際波動較大,2017年魚粉進口量激增

受國內水產、畜牧養殖需求和國際魚粉產量、價格等多種因素影響,魚粉進口年際間波動較大(表3)。2011年、2012年都在120萬噸以上,2013年,畜牧養年基本穩定在100萬噸左右。2017年我國實施了史上最嚴的禁漁期制度,禁漁時間延長,禁漁類型增加,許多特種水產品如大黃魚、加州鱸魚、海水蟹等以前用冰鮮魚的,不得不轉用飼料,變向增加了對魚粉的需求。2017年年中,魚粉價格處于近3年來低點,與2015年初相比,主要港口超級蒸汽魚粉報價下降1/3以上(圖6)。在幾種因素疊加作用下,2017年魚粉進口量達到157.16萬噸,同比增長51.6%。

圖5 2006年~2016年食用水產品進口情況

表3 2011年~2017年我國魚粉進口情況

圖6 2010年~2017年超級蒸汽魚粉價格

三、我國水產品主要進口來源地

(一)進口集中度下降,東盟、加拿大等新興市場快速崛起

我國水產品進口來源地主要包括俄羅斯、東盟、美國、秘魯、加拿大、智利、新西蘭、挪威、日本、歐盟等地,分布在大西洋、太平洋和秘魯漁場等漁業資源豐富的地區。近年來,進口國家漸趨分散多元,集中度下降。2012年進口前十位來源地按進口額由高到低的排序是俄羅斯、美國、秘魯、東盟、智利、挪威、加拿大、新西蘭、歐盟、日本,其進口量占總進口量的比例為85.8%,其進口額占比為83.7%。2016年,進口前十位來源地按進口額由高到低的排序是俄羅斯、東盟、美國、秘魯、加拿大、智利、新西蘭、挪威、日本、歐盟,東盟超越了美國和秘魯成為我國水產品進口第二大來源地,加拿大的進口增長也較為迅速,排名第五,而歐盟的進口排名位次下滑,前十個來源地進口量和進口額占比分別為81.5%和78.6%。水產品進口集中度下降,進口來源地分散、多元化發展,使得水產品進口的地區分布結構更加合理。

分國家地區來看(表4),俄羅斯是我國水產品進口第一大來源地,2016年自俄進口水產品96.5萬噸,占我國水產品進口總量的比例達23.9%。2012年~2015年,我國從俄羅斯進口水產品量額年均分別增長0.2%和1.3%,保持基本穩定的趨勢。東盟是我國水產品進口第二大來源地,2016年我國從東盟進口水產品62.5萬噸,占我國水產品進口總量的比例為15.5%。我國自東盟水產品進口快速增長,2012年~2015年,我國自東盟進口水產品量額的年均增速均超過10%。近年來東盟國家中印度尼西亞、泰國、越南等國水產品競爭力顯著增強,如越南巴沙魚通過低價優勢和宣傳攻勢在我國取得一席之地,進口不斷增長。源于美國內銷增長迅速、貿易競爭壓力大和貿易環境的限制,我國自美國水產品進口呈減少趨勢,進口量和進口額年均分別減少5.1%和2.6%,但我國仍是美國第一大水產品輸出國。我國從秘魯大量進口魚粉及軟體動物等產品,由于捕撈資源數量減少,我國自秘魯的進口減少,進口量和進口額年均分別下降12.3%和8.1%。加拿大水產品走俏我國市場,我國自加拿大的水產品進口量、進口額年均增速分別為10.3%和15.5%,消費增長是促使加水產品對華出口大增的主要原因。我國進口智利水產品呈減少趨勢。挪威因中挪國際關系原因,對我國的出口呈負增長,但隨著兩國關系正?;?,情況開始有所改善。我國自日本、新西蘭進口水產品數量較為穩定,但進口額大幅增長,說明從上述地區進口水產品的價值較高。此外,歐盟作為傳統的進口貿易伙伴,自歐盟的進口呈穩定態勢。

表4 水產品進口來源國家

表5 來進料加工進口的主要品種

(二)來進料原料進口的國家及品類較為集中

我國來進料原料進口品類集中在鯖魚、墨魚及魷魚、扇貝、對蝦等幾個品種(表5)。2012年,我國來進料加工進口品種按進口額由高到低分別是墨魚及魷魚、鯖魚、對蝦、扇貝和章魚。2016年,來進料加工主要品類調整為鯖魚、墨魚及魷魚、扇貝、對蝦、金槍魚等。從發展趨勢看,墨魚及魷魚進口下滑,其中以2015年減少最為明顯,同比降幅達45.6%,2016年繼續了下滑趨勢,同比降幅為40.3%。鯖魚進口先增后減,在2014年達到進口峰值,隨后兩年回落,但鯖魚目前成為來進料加工進口的第一大品種。扇貝和對蝦的來進料加工進口額保持增長,近5年來,進口額平均增速分別為14.7%和1.4%,地位和重要性不斷提升。

分品種和來源地看,2012年鯖魚的主要進口來源地為挪威、英國,2016年為挪威、冰島,挪威是鯖魚進口第一大來源地,冰島取代了英國成為第二大來源地。2012年墨魚及魷魚的主要進口來源地為秘魯、朝鮮、韓國,2016年主要進口來源地為韓國、新西蘭和俄羅斯等地,韓國成為墨魚魷魚第一大來源地。扇貝進口基本來源于日本。2012年,對蝦進口的主要來源地為厄瓜多爾、印度、泰國,2016年對蝦進口來源于印度、阿根廷和印度尼西亞。

(三)秘魯是魚粉進口主要來源地,自非主流國家進口比例上升

2012年魚粉的主要進口國家是秘魯、美國、智利、俄羅斯和越南,五國進口額占我國魚粉進口總額的94.1%(表6)。2016年魚粉的主要進口國包括秘魯、美國、越南、俄羅斯、智利等,五國進口額占魚粉進口總額的78.6%,進口集中度明顯下降。秘魯是我國魚粉進口第一大來源地,2016年進口額占魚粉進口的45.1%,相比于2012年下降了11個百分點。智利魚粉進口位次下降,自智利進口魚粉占魚粉進口總額的比例由2012年的9.9%下降至2016年的5.7%。自越南進口排名提前,進口魚粉占魚粉進口總額的比例由3.0%增加至10.2%。主流國家(秘魯、智利)進口額占魚粉進口總額的比例由2012年的66.4%下降至2016年的50.8%,我國從非主流國家魚粉進口的比例上升。

四、一般貿易進口的主要品種

進口水產品品種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滿足國內經濟發展需要,彌補國內生產不足,主要包括具有大眾消費基礎、但受資源限制而供給不足的中檔水產品和近年來受市場青睞的高端捕撈品種,如三文魚、蟹類等(表7)。

(一)鱈魚、大馬哈魚、大西洋鮭魚、墨魚魷魚、對蝦、蟹類為食用水產品進口熱點

2016年,我國一般貿易進口體量較大的品種集中在鱈魚、大馬哈魚、比目魚、墨魚魷魚、鯖魚、大西洋鮭魚、扇貝、對蝦、蟹類等。這些產品是國內消費者,特別是沿海大城市居民青睞的熱點產品,特點是國內需求日益增加且國內生產不足,因此具有較強的進口驅動力。

表6 魚粉進口來源國

表7 一般貿易進口主要水產品種單位:萬噸、億美元

一方面,進口源于緩解資源環境壓力,由于近海水域污染及過度捕撈等,一些有重要經濟價值的魚類和頭足類動物的資源量及產量在過去20年來急劇下降,而需求卻有增無減。另一方面,主要為了解決國內市場供給不足和消費增長的矛盾。以對蝦為例,近年來我國國內對蝦需求快速增長,厄瓜多爾蝦、阿根廷紅蝦等以高品質受到我國消費者歡迎,而同時,我國受病害多發、種苗質量下降、養殖環境惡化、價格優勢喪失等因素影響,國內產業遭受減產困境,進口彌補了國內供給的短板。

一般貿易進口品種的國別變化不大。分品種看,鱈魚因肉質鮮嫩、營養豐富并且少刺,是適合兒童青少年消費的水產品,目前是第一大進口品種。凍狹鱈主要來自俄羅斯和美國,凍鱈魚主要來自俄羅斯、美國、挪威等國。凍黑線鱈魚主要來自挪威和俄羅斯。大馬哈魚主要從俄羅斯、美國進口,俄羅斯現已超過美國成為我國大馬哈魚的第一進口國。鮮、冷大西洋鮭魚來自智利、法羅群島、加拿大。凍、干、鹽腌、鹽漬或熏制的墨魚及魷魚主要來自印度尼西亞、美國、韓國。其他凍對蝦進口主要來自阿根廷、厄瓜多爾、泰國等。凍蟹主要來自加拿大、美國及智利。

(二)多數降稅品種進口量增加

在《2017年關稅調整方案》中,金槍魚、北極蝦、帶魚、帝王蟹等多類海鮮產品的進口關稅下調,絕大多數海鮮稅率都降低了一半以上。比如,凍金槍魚進口關稅稅率由12%降至6%,凍煮北極甜蝦進口關稅稅率由5%降至2%。受此影響,凍格陵蘭庸鰈魚、凍大眼金槍魚、凍大西洋藍鰭金槍魚、其他凍北方長額小蝦等進口同比顯著增長(表8)。

對水產品降稅,一方面反映了我國水產品消費結構向高端市場傾斜,需求總量擴大,國內生產和消費者需求可以得到更好滿足。另一方面,關稅調減也給一些進口海鮮原產國帶來了更廣闊的市場,符合我國貿易大國的定位。預計未來降稅熱點水產品進口將會繼續增加。由于降稅進口品類與我國出產的水產品存在差異性,并以補充供給短缺為主,因此不會對本土產業造成大的沖擊。例如,進口帶魚雖比我國的東海帶魚價格低,但東海帶魚因為資源稀缺、品質更優,更受消費者青睞。

表8 2017年降稅水產品進口情況

五、未來水產品進口貿易發展趨勢與戰略布局

(一)國內生產主動調減背景下供需缺口有擴大勢頭

2016年我國水產品進口量404萬噸,占國內水產品總產量的比重在6%左右,供需缺口雖有,但總量不大。受魚粉進口激增影響,2017年水產品進口總量接近490萬噸??紤]到國內生產處于主動調減階段,供需缺口或進一步擴大,進口在未來較長時期會有更大幅度的增長。一方面,增長源于消費者對直接食用水產品的需求。近些年來,進口高品質水產品逐漸受到國內消費者青睞,冷凍產品的形式也被消費者接受,未來消費者食用水產品的進口需求將顯著增加。另一方面,進口增長源于水產養殖必需的飼用產品需求。我國的魚粉加工企業已由之前的300余家,縮減至2015年的50家左右,未來可能會繼續萎縮至30家,壓減的飼料產能將來需要進口產品的彌補。

(二)進口目的重在調劑,對進口增長不必過分緊張

國內消費者飲食習慣決定了國內外市場有別,我國消費者喜食鮮活魚蝦,遍嘗各式品種,這與歐美人偏愛魚片,日本人偏愛生魚、魚糜的消費習慣不同,消費品種的多樣性在全世界可謂獨樹一幟。這種消費特點從根本上決定了國內外市場有一定程度的分割性,特別是淡水魚等以鮮活消費為主的品類,進口產品很難替代,也意味著國內產品的優勢地位難以撼動,進口重在調劑,彌補資源缺口。

(三)進口品種要堅持“有保有壓,區別對待”的原則

從長遠來看,適度的水產品進口有利于滿足消費者需求,減輕國內資源環境壓力,在一定范圍內是應該鼓勵的。目前通過“灰色渠道”進入國內的水產品數目不清,監管不嚴,不僅擾亂了國內正常的市場秩序,也形成了未來的質量安全隱患。因此,應該在鼓勵適度進口的前提下,加強對水產品種營養級和環境損耗程度的研究,對待不同品種要堅持“有保有壓、區別對待”的原則。

1.國內養殖應重點布局食物轉換效率高、產出量大的品種

淡水養殖應鼓勵濾食性、草食性魚類等、低營養級別的品種,如鰱鳙魚、草魚等不投餌,海水養殖應重點發展貝藻類產品,促進多營養層級綜合養殖模式發展,對循環水養殖、稻漁綜合種養模式予以重點扶持,鼓勵發展有助減排二氧化碳、緩解水域富營養化的養殖模式。

2.國外進口要重點引進捕撈品種和高營養級別、高蛋白消耗型養殖品種

現有進口品種主要以捕撈品種為主,未來在國內捕撈限制政策下,這部分產品的進口會有進一步增長空間。對于國內捕撈不能滿足的部分,應該鼓勵進口。鼓勵魚粉等飼料原料進口,對蝦、蟹類等國內養殖不能滿足的高營養級別品種也應列入鼓勵序列。但對于巴沙魚等白肉魚,考慮到國內替代性較強的羅非魚養殖規模較大,多年來經濟效益欠佳,以及巴沙魚進口品質良莠不齊,市場混亂的現狀,對這一類品種應該從質量安全標準方面予以規范和限制進口。

3.來進料加工貿易要逐步轉型

來進料加工貿易基本屬于“體外循環”,雖然解決了就業等問題,但這種貿易方式與國內經濟的聯動效應差,并以國內資源消耗為代價,其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小于一般貿易。對于來進料加工貿易,建議在延長國內增值鏈的要求下,引導其從制造環節向研發、內銷延伸,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

4.對“由出轉進”型品種應重點加強質量標準體系建設和進口監管

在養殖品種退化、養殖環境惡化、國內消費需求增加等多種因素促成下,我國對蝦等個別品種由出口逐漸轉向進口,但這些養殖產品的來源國多是發展中國家,由于他們養殖標準滯后、水平較低、監管體系不完善,生產加工過程控制能力不足以及儲存運輸途中冷鏈中斷等原因,進口產品中屢被檢出致病菌、藥殘超標等。而對蝦產品的多個項目沒有適用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檢驗檢疫無標可依,極易引起外方非議和企業質疑。因此,在進口貿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水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體系、檢驗檢疫制度等亟待創新和規范。

(四)構建開放型適度貿易保護政策框架,通過流通終端反向溯源倒逼“灰色渠道”轉向“正規渠道”

貿易保護是貿易大國必備的策略和戰術,對水產品進口貿易我們總體應持適度開放的態度,但在貿易保護政策方面,也應提前做好功課,完全放開有可能給國內產業帶來毀滅性沖擊,也會使政府在處理其他國際事務時沒有退步余地。因此,我們應該秉持開放型適度保護的貿易態度,構建相應的政策框架。在目前官方統計口徑下,我國水產品的進口總量不大,但灰色渠道進口猖獗已是業內共識,建議研究以流通終端反向溯源的方式,倒逼灰色渠道進口逐步轉入正規,同時加快研究跨境電商監管政策和通關便利措施,正向引導進口貿易發展。

猜你喜歡
魚粉進口額進口量
2021年我國聚酰胺66切片的進口概況
7月我國化肥進口量增加
魚粉普遍上漲100~200元/噸,背后“推手”是什么?
瘋狂!直擊魚粉飆漲,與國外魚粉市場緣何倒掛?
1-2月份我國進口煉焦煤635萬t 同比下降58.1%
2020年我國己內酰胺的進口概況
2020年我國聚酰胺66切片的進口概況
魚粉:秘魯A季捕撈良好,國內外魚粉市場穩定為主
魚粉:秘魯B季捕撈良好,國內外魚粉價格下滑
2012 年1~12 月中國花卉進口額月度走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