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商業銀行助力供給側改革的思考

2018-09-28 00:12王一凡
智富時代 2018年8期
關鍵詞:供給側改革應對措施商業銀行

王一凡

【摘 要】作為中國金融體系的核心力量,商業銀行服務于實體經濟的同時依托于實體經濟。而當下產業經濟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商業銀行的業務導向、金融模式和服務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分析了商業銀行面臨的挑戰,并提出了商業銀行可行的實施路徑。

【關鍵詞】商業銀行;供給側改革;應對措施

一、供給側改革下我國商業銀行面臨的挑戰

(一)實體經濟下滑,銀行規模發展空間縮小

當下經濟發展進入了新常態,我國的經濟形式也從快速發展階段向中高速階段轉變,據悉,從1990年以來,我國經濟發展水平達到了6.9%,且最慢增速。很多經濟專家指出我國針對當前的發展狀況提出了供給側改革建議之后中國勢必將會進入長時間的轉型時期,尤其是在未來的三到五年的時間內經濟形勢并不會出現顯著復蘇的現象。實體經濟繁榮是銀行業務發展和盈利的關鍵,但是當前縱觀經濟市場實體經濟發展不容樂觀限制了銀行產業的快速發展。同時,銀行為了避免出現壞賬定會加強對房貸審核,而能夠從銀行獲得信貸的企業數量和信貸規模也定會降低和縮小,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銀行各種業務的發展。隨著貸款數量的減少,銀行的經營收益持續減少。與此同時,我國推進利率市場化這一舉措也導致了商業銀行的存貸利差明顯縮小,商業銀行生存空間不斷減少。

(二)去庫存與去產能

去產能與去庫存的過程將會增加銀行的不良資產,尤其是面臨著國際經濟形勢變革的重大形勢,我國產業發展出現了新的面貌,工業發展的矛盾日益突出。當下大多數的工業發展面臨著負增長的局面,尤其是面臨著嚴重的庫存積累的現象。銀行是最常見的傳統類型的借貸機構,也是大多數工業機構的主要資金來源,企業如果無法從銀行獲得充分的資金來源將會嚴重制約行業發展和自身獲利,因此企業資金不足也將會對銀行的資金回收產生限制作用。當下,在鋼鐵、有色金屬、水泥等相關工業領域內都出現了嚴重的產能過剩的現象,銀行面臨的不良貸款率增加,不利于銀行的資金流轉和安全性保證,資金鏈的流動性提也面臨著新的挑戰。

(三)妥善處理創新和風險的關系

首先,商業銀行要在供給側改革的大背景下,加強創新力度,在產品創新、服務創新上下工夫,不斷提升服務各個消費層次主體的能力,不斷滿足現實經濟社會中消費者、實體經濟的需求。其次,商業銀行需要平衡好創新和風險之間的關系,防控自身業務風險,保證客戶利益至上。

銀行可以加強其創新能力提高其核心競爭力,尤其是在金融產品上的創新,這更是銀行業在激烈競爭中的制勝點。我國的商業銀行相比于外國而言歷史很短,除此之外,我國的商業銀行是由計劃經濟時期的專業性銀行轉變為現在市場經濟時期的商業銀行,因此相比于國外成熟的商業銀行而言,在經營管理方式手段、專業技術設備以及人才儲備和保留方面都有很大的不足。因此,對于國內商業銀行而言,不斷建立起創新的環境、擴大其業務范圍從而多樣化其收入結構、利用先進的網絡技術,互聯網技術和電子技術來形成多樣化的金融產品等等。當然,銀行業要在其可控的范圍內并結合自身的特點進行創新。

二、我國商業銀行助力供給側改革的實施路徑

(一)牢牢把握服務實體經濟

一是要著力支持新興產業和重點領域。商業銀行要大力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等企業的信貸,加大對“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等國家戰略的支持,緊貼國家產業政策支持的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緊盯對宏觀經濟和區域經濟具有重要帶動作用的重點項目、重點工程、重點客戶,提供優質金融服務。二是商業銀行要不斷提高金融供給效率。要進一步強化金融創新,積極推動投貸聯動、PPP模式創新, 滿足不同企業的資金需求;充分利用網絡技術、大數據等信息科技,提高風控能力,擴大發展空間。三是積極主動降低社會融資成本。商業銀行要與企業形成共榮共生、共建共存的良性銀企關系;通過加強貸款定價管理,縮短企業融資鏈條,堅決取消不合理收費和不合理的中間業務等方式,切實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四是履行社會責任,提升薄弱領域的金融服務。商業銀行要積極履行社會責任,通過金融產品創新、下沉網點等多種措施,進一步加大對貧困人口、“三農”、小微等薄弱環節的金融支持力度,提升薄弱領域的金融服務水平。

(二)優化金融資源配置

我國商業銀行應避免高能耗、高污染、產能過剩等落后行業占用其過多的信貸資源。我國商業銀行要不斷地優化自身的信貸資源的配置,要切實改變過去我國金融資配置的扭曲狀態。第一,我國的商業銀行要重點支持“中國制造2025”中所提到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要將信貸結構改革的重點放在新興產業的布局上,將金融資源集中到互聯網、通信網絡、航空航天、生物工程等行業領域;第二,我國的商業銀行還要在和地區和分行間進行不同特色的發展,最終要形成一種區域協調機制;第三,要通過對市場中企業各自的特點,選出新興的更有發展前景的優質企業,加大對其金融資源的扶持力度。而對于那些生產過剩及夕陽產業,要不斷的調出其所占用的金融資源,減少其在銀行信貸中的所占比重,這樣使得商業銀行信貸配置能夠與我國經濟的轉型升級相一致。支持各類小微企業、各種新興產業以及居民日常生活服務,提倡綠色金融,大力發展普惠金融,實現金融資源配置方向和經濟轉型方向的同步,使金融資源從效率較低的部門流向效率較高的部門,優化資產配置結構,推進經濟轉型升級。

(三)加大風險管控

供給側改革也影響著商業銀行的穩定發展,在淘汰僵尸企業、落后產能,支持新興產業的進程中,都對商業銀行的風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商業銀行應尋求一些積極措施來應對風險。一是建立健全全面風險管理體系。結合自身實際,進一步完善風險管控機制,消除工作中風險防控的空白點,從源頭上減少風險的發生。二是強化風險識別并化解。商業銀行要進一步健全風險識別、監測、計量和控制機制,不斷提升風險監測、控制與動態管理的水平,實現風險的早發現、早報告、早干預和早處置。從被動的風險規避向積極主動的風險經營轉變,將價值創造作為風險管理的出發點和終極目標,徹底改變以往只追求當期會計利潤,忽視利潤當期性與風險滯后性的錯配,強調風險與收益平衡,強調經過風險調整的真實回報,通過主動選擇經營對象、主動進行風險安排,提升價值創造能力。三是加大對特殊行業的風險管理。商業銀行要根據供給側改革要求,強化對僵尸企業、過剩落后行業的風險防控的研究,積極采取措施,確保商業銀行穩步退出。同時,在新進入部分行業、金融創新的過程中,也要強化風險防范,促進實體經濟發展中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風險的底線。要從客戶交易活動過程和資金結算信息入手,借助真實貿易活動,嚴密監控資金用途,達到銀企“雙贏”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陸岷峰,楊亮.供給側改革下商業銀行機遇、使命與對策[J].西南金融,2016:3-7.

[2]王京平.供給側改革下商業銀行的信貸經營轉型[J].經濟研究參考,2016,(70):106-109.

[3]林蓓蓓.商業銀行信貸操作風險研究[D].石河子大學,2015,(3):102-103.

[4]牛錫明.論商業銀行供給側改革[J].銀行家.2016,(10):50-56.

[5]邵宇.供給側改革—新常態下的中國經濟增長田[J].新金融.2015,(12):15-19.

猜你喜歡
供給側改革應對措施商業銀行
關于加強控制商業銀行不良貸款探討
淺析高職院校學生厭學現象及應對措施
中國高等教育供給側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內涵、路徑
人才領域也需“供給側改革”
韓媒:抓住中國“供給側改革”新機遇
我國商業銀行海外并購績效的實證研究
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