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體在新聞傳播中的作用

2018-09-28 00:12肖蕾
智富時代 2018年8期
關鍵詞:新媒介新聞傳播作用

肖蕾

【摘 要】新世紀以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傳媒公共領域不斷健全,表現出與以往不同的特點。隨著新媒體的普及,我國的傳播媒介、傳播技術、傳播作用、公民素質等四個方面發生變化,在促進傳媒公共領域的健康發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關鍵詞】新媒介;新聞傳播;作用

新媒體是新的技術支撐體系下出現的媒體形態,相較于傳統媒體而言,具有更靈活的形式,如數字報紙、數字廣播、手機短信、網絡博客、社交網站等。新媒體的出現,不但拓寬了人們獲取信息的途徑,增加了其便捷性,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讓傳統的交流方式發生了改變,成為日常生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新媒體以其快捷性和廣泛性促進新聞傳播

新世紀以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傳媒公共領域不斷健全,表現出與以往不同的特點。以微博和微信為代表的新媒體與傳統的新聞網站最大的區別在于其傳播速度和便捷性。從傳播途徑來看,新媒體能引起人們的廣泛傳播和歡迎,證明它滿足了人們對信息獲取的需求,比如思想需求、心理要求、審美或者其他方面的利益需求等。從表現手法上看,新媒體的方式方法非常便捷,受到的限制極少,大多數人都可以通過微信、微博分享身邊發生的新鮮事物或者關注焦點,并抒發自我情感以及對社會事件的看法。隨時關注、發送微博微信已經成為很多人的一種生活習慣。以往,傳遞新聞事件是記者的主要職責,但現在隨著網絡平臺的發展,不少社會群體通過網絡平臺向其他人傳遞自身的感受及對某件事情的針對性想法。由于社會群體的角度差異,相對于記者的專業性而言,社會群體往往能夠創造出更鮮明的事件看法。當然,論專業性而言,記者仍具有不可超越的優勢,但是不可否認社會群體在新聞采集中的重要價值。同時,有不少群體能夠目睹事件發生的真實過程,具有明顯的時效性。對于社會群體中所發展的新聞人才,其所存在的價值并不亞于專業性的記者,其同樣占據重要的社會地位。

隨著傳播理念的轉變,傳媒逐漸從一個高高在上的信息傳播者變身為一個貼近受眾需求的服務者。隨著“三貼近”原則逐漸貫徹落實到我國新聞傳播的實踐中,傳媒開始觀察受眾的需求,反映受眾的心聲,給予受眾討論和發言的空間,為公共領域的構建提供了重要的渠道和平臺。 二、提升媒體傳播的便捷性和及時性

近年來,媒介融合逐漸成為新聞信息傳導的主要模式。媒介融合是指將多種媒介方式進行聯合,汲取各個媒介方式的特點,以創造出更有價值、更趨向于社會潮流的媒介新形式。媒介融合后,可增加不同媒介傳遞的信息交流,取長補短,并運營出一套以獨立運轉、程序完善、規范操作于一體的新型媒介形式。對于某些突發事件,社會群體可通過相機、電腦等對事件進行描述,相對于傳統的新聞采集而言,這種信息采集方法具有更大的時間及空間優勢。且隨著智能化手機的發展,可對新聞事件進行第一時間的拍攝及發布。隨著網絡論壇的不斷發展,微博等網絡信息技術平臺獲得了較為廣泛的運用。其作為一個言論自由的技術平臺,社會人士可發表自己對于某件事情的獨特看法,為某件社會事件進行評價、談論。這使得社會群體對于新聞采編的積極性明顯升高,有不少群體在進行言論發表時可以獲得共鳴,體現了社會群體的重要性。

三、新媒體將對傳統媒體的變革

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相比較,其在時效性、交互性以及信息量都具有更多優勢,隨著媒介技術的迅速發展,也催生出了多種多樣的傳播方式。[2]記者只需使用電腦或手機,就可以通過微博、微信對受訪者進行隨時隨地的采訪。受訪者也不會因為面對鏡頭或面對記者而感到緊張,可以更自然地回答提問,采訪效果更好。在這方面,中國之聲開創了先河,其自2011年8月改版以來,在官方微博上發布的微博近80%都是原創,與受眾形成了良好的互動?!皟蓵逼陂g,中國之聲更是充分利用微博進行預告、問題征集,并首次在《做客中央臺》直播間設立微博大屏幕,邀請名人參與和微博用戶的互動。在日常節目中,它還開設了專門的微信環節,在微信平臺提前發布討論的問題,并在節目中挑選有代表性的網友微信留言,大大地提高了頻率在年輕受眾之中的影響力。電視中的新聞同樣可以通過新媒體平臺進行傳播。比如中央電視臺的“央視新聞”微信公眾平臺,屬于公眾訂閱號的一種,自2013年推出以來,關注人數逐年大幅度提升?!把胍曅侣劇蔽⑿殴娞栔饕蛴嗛営脩敉扑蜁r政、財經、社會等多種領域的重點新聞信息,以新媒體平臺延續電視新聞傳播輿論引導作用擴大傳播面,彌補電視新聞傳播固有模式的不足之處,充實傳統媒體的新聞版塊內容。

隨著新媒體的普及,傳統媒體紛紛開設自己的官方微博和公眾微信號,傳統媒體的受眾由單純的信息接收者,成為了內容的生產和供應者。而傳統媒體也適時引入微博和微信的資訊到日常新聞版塊中,豐富了版塊的內容。新媒體的應用,首先是提供給受眾能直接和主持人接觸的平臺,實現了一對多的交流,拉近了主持人和受眾的距離。其次,由于受眾的集思廣益,也為主持人增加了更多的節目話題,使得主持人擁有更多接地氣的談資。通過新媒體平臺,受眾還能對節目整體情況給予及時的反饋,讓主持人能夠根據這些反饋,對節目內容進行適當的調整。此外,主持人與微信用戶進行互動,讓用戶聽到真實的聲音,可以吸引微信用戶的關注。例如高考前夕,央視《新聞周刊》在其微信公共賬號上發布了白巖松對考生的祝福留言。通過微信收聽白巖松的祝福對于大多數觀眾來說都很新奇,跟節目中嚴肅的老白不同,微信中的他更親和更真實,讓受眾對主持人有了更全面的認識,也讓年輕受眾對主持人產生了更多的關注。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隨著無線互聯網的發展和無線終端的進一步推廣,微博和微信為代表的新媒體將對傳統媒體產生更大的變革,讓我們拭目以待。

四、促進公民素質的提高

近年來,一些新的傳播手段所塑造的公共空間促成了一系列社會事件的改良和推進。如人們對“郭美美事件”的討論推動了慈善事業的透明,“7·23”動車事故推動了鐵路部門的變革,“小悅悅事件”的討論則促進了社會道德的建設。這些無不彰顯了網絡媒體作為公眾發言席的作用,推動了相關事件的解決和社會的進步。而這一切,在沒有新媒體之前是不可想象的。

當前,對社會熱點事件闡明自己的觀點使得公眾在公共領域構建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尤其是一些批判性意見,是推動社會變革的重要力量。但是,只有理性的、科學的意見表達才有助于構建健康的公共領域,那些不假思索、有失偏頗、隨意發表的意見對于公共領域的構建顯然是有害的。如今,人們接觸的信息量變多了,視野變得開闊了,知識面和思維能力都大大加強,在面對一些社會問題時,觀點的表達變得越來越趨于理性和成熟,不再像過去那樣極端和隨意,這也為公共領域的構建提供了良好的環境。當然我們也要理性地看到,隨著公民話語權的提高,傳媒的公共領域中也出現了一些不和諧的聲音?!叭巳馑阉鳌?、“網絡紅人”等不健康的傳播現象出現在了傳媒的公共領域,這些不理性的話語權抑制了公共領域的正能量,帶來了不良的社會影響。

新媒體平臺可以與傳統的電視新聞傳播平臺互相推廣,比如央視的新聞聯播中同樣在推廣新媒體平臺,新聞聯播結束語往往會說“如果想要獲取更多的新聞資訊,可以關注官方微博、微信和客戶端”,而在新媒體平臺中又會潛移默化地進行對傳統媒體的宣傳,既通過新媒體平臺擴大了新聞的受眾廣度與深度,又反過來長期有效地推廣了電視新聞,實現互利雙贏。

【參考文獻】

[1]桑英:《新媒體在突發事件報道中的作用-以微博為例》[J].新聞知識2010(05):62-63

[2]唐蓉:《突發事件中新媒體報道的先鋒作用》[J].記者搖籃2013(08):35-36

猜你喜歡
新媒介新聞傳播作用
試分析高中化學教學中概念圖的應用策略
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談談朗讀在文本解讀中的作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