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藏地區高校通識課程初步探究

2018-09-28 00:12林啟我盧斌唐蜜壽玲妙
智富時代 2018年8期
關鍵詞:授課方式通識課程西藏大學

林啟我 盧斌 唐蜜 壽玲妙

【摘 要】本文以“西藏大學通識課程”為背景,對西藏大學通識課程的現狀、影響學生選擇通識教育課程的因素、課程效果以及授課方式進行深入性的調查研究。針對西藏大學通識課程的現狀,以通識教育理念為落腳點,通過學生對授課方式、課堂互動、選課因素等方面進行全面性的分析,找出西藏大學通識課程存在的不足,為日后通識教育以及課程的改革打下基礎,為區內塑造博雅通才。

【關鍵詞】通識課程;西藏大學;課程效果;選課因素;授課方式

深入研究西藏大學通識課程狀況,首先我們需要了解通識教育。通識教育,又稱作博雅教育、自由教育,真正翻譯成“通識教育”的說法來自臺灣。19世紀,眾多歐美學者意識到社會專業化愈加嚴重,通識教育引起了人們的注意,走上了人類教育歷史的舞臺。通識教育課程,即通識教育中培養通識人才的最基本的途徑。西藏大學作為西藏自治區教育事業的主要承擔者,有著對通識課程探討研究的義不容辭的義務。加強對西藏大學通識教育課程的深入研究,不僅可以滿足西藏自治區教育事業的需要,提高教育水平,還在一定程度上使西藏地區的高校學子們都可以接受更寬廣、更全面的知識而掌握自己的人生,擁有全面的知識來分擔著管理社會的責任。

一、教育快速發展條件下對西藏通識課程的訴求

在國內外各高校都格外重視通識教育的大背景下,西藏地區高校不得不重新審視通識教育的重要教學意義與優越性,因此通識教育課程成為地區通識教育改革的基本點。西藏大學作為西藏自治區的重點高校,它的通識課程的設定與選擇,需要綜合考慮自治區就業形勢,就業崗位特色,特殊的民風民情等因素,使通識課程與社會就業大致上擁有較高的容錯率。西藏大學通識教育課程的合理選擇,將決定了西藏教育是否能夠滿足西藏自治區對源源不斷高素質人才的需求。學生既有差別,差別于不同的學生素質,又有統一,統一于擁有公共的基礎,通識課程可以根據學生的差別與統一的特點,滿足社會對學校教育的最終要求。

二、西藏大學通識課程調查研究方法

問卷主要采用兩種調查方法,一種為文獻法,一種為問卷調查法。首先采用文獻法,查閱《西藏大學本科培養方案》,初步了解西藏大學培養方案、通識教育課程概況。其次采用問卷法,問卷由查找并利用相關通識教育問卷與小組成員根據實際情況略作修改相結合,通過對學生的基本信息、選擇通識教育課程的原因和對課程的期望、通識課程師生互動狀況以及目前通識課程存在的問題等幾個維度進行調查,進一步了解我校通識教育課程現狀。研究對西藏大學的教育學院、文學院、理學院、旅游與外國語學院、工學院等9個下設二級學院的學前教育、英語師范、教育學(心理健康方向)、地理科學等23個專業進行了問卷調查。共發放了226份問卷,其中有效問卷200份,有效率88.5%,采用spss20.0對數據進行錄入與分析。

三、探究結果

(一)課程現狀

西藏大學通識教育課程中,分為自然科學類課程、人文社會科學類課程、公共藝術類課程。其中對于自然科學類課程,文管經法類、藝術類學生必須選修2學分,對于人文社會學科類課程,理工醫類、藝術類學生必須選修兩學分。另外理工醫類、文管經法類學生必須選修2學分的公共藝術類課程。

(二)課堂反映

注:A代表與所期待的一樣、B代表與所期待的有所差距、C代表與期待的相差很多、D代表與所期待的相差甚遠。

調查數據表1顯示,有46%的同學認為西藏大學的通識教育課程與所期待的有所差距,他們代表了大多數學生的態度。另外,認為與所期待相差很多和與所期待相差甚遠的同學分別占調查樣本總量的27%和8.5%,這三者的和占樣本總量的81.5%,可以看出絕大多數的同學對學校通識課程存在著不同程度的不滿,僅有18.5%的同學認為他們選擇到的通識課程達到了他們預期的設想。由此可見,在宏觀上西藏大學通識教育存在著明顯的缺點與不足,繼續對其課程進行改進與探討有著及其深刻的意義。

注:A代表所有老師都會采用師生互動的方法進行課堂教學、B代表大多數老師會采用師生互動的方法進行課堂教學、C代表一部分老師會采用師生互動的方式進行課堂教學、D代表很少有老師會采用師生互動的方式進行課堂教學。

表2顯示,大部分西藏大學學生都認為絕大多數老師或者至少一部分老師會采用師生互動的方式進行課堂教學與授課,分別占37.5%和36.5%,另外還有12.5%的同學認為所有老師都能做到師生課堂,由此可以看出西藏大學通識課程在授課形式上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只是由于學生個體的理解程度不同,調查數據也具有一定的波動。另外還有少數的同學認為通識課程授課過程中很少有老師師生互動教學,從側面也反映出了西藏大學通識課程還存在一定的問題。課堂授課形式的多樣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視為通識課程發展的完善程度,授課形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選課積極性,并且反作用于通識課程本身。

在對“是否因為對可自由選擇的課程少而對通識教育課程不滿”的調查數據中顯示,有61%的同學不認可,由此可見,在課程數量上,西藏大學通識課程總體還是趨向合理的,但并不代表完全滿足了學生的興趣要求。

通過表3,我們可以清楚的了解到,有超過一半的同學認為單一的教師授課的形式,嚴重削弱了他們對通識課程的選擇積極性,這不得不令我們反思,多樣的授課形式對通識教育課程有著基礎性的影響,多樣的授課形式將會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課堂授課形式也是一門學問。

通過以上統計,我們可以了清楚的認識到,西藏大學通識教育總體上可以滿足大多數同學的要求,能夠達80%以上同學所期待的那樣。在課堂互動方面,情況也比較樂觀,有85%以上的同學認可西藏大學通識課程的師生互動環節,然而反觀授課形式,單一的教室教學嚴重影響了同學們對通識課程的積極性??傆^西藏大學通識課程,宏觀上趨向合理,微觀細節上需要進一步完善和發展,使其不斷改善,早日趨向一個完善成熟的通識教育課程體系。

(三)專業課程與通識課程對比

表4我們可以清楚的了解到,在通識教育課堂上,從未逃課和有事例假的學生分別占了45.5%和25.5%,在通識教育課堂上逃過課的同學共占29%。逃課學生比例過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學生對通識課程的不重視,也從側面折射出學校通識課程還有一定的不足,不足以對絕大部分學生形成絕對的吸引力。

根據表5中的信息我們可以了解到,在專業課堂上,從未逃過課和和有事請假的學生分別占了65%和18.5%,而有過逃課的同學占到學生總數的16.5%。對比通識課堂的出勤率,專業課出勤率明顯要高于同時課堂出勤率,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反思,通識課程是否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學校與學生的重視。

四、通識教育課程反思

我們可以清楚的了解西藏大學通識教育課程總體上沒有達到同學們的期待,甚至與有些同學理想型的課程相差甚遠,而且單一的教室授課嚴重阻礙了通識課程的發展,好在師生課堂交流的授課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課程的缺陷。然而通識課程逃課過多的現象,不得不引起我們的反思。專業課程逃課率遠低于通識課程,請假率也遠低于通識課程,這在側面反映出通識課程的受重視程度遠低于專業課程。袁芳在《師范大學通識教育課程設置研究》中提出:中國的通識教育是在原有專業教育獨占天下的形勢下發展而來的,是在人們為了改變高等教育專業性過強,力求發展全人教育,培養高素質人才的背景下登上歷史舞臺的。[2]通識教育以培養全人、通才為目標,以此達到社會就業與學生素質的雙向流動,其中通識課程是完成這目標的最基本的途徑,通識課程的質量高與低,直接決定了學生能否全面接觸到良好通識教育,改革通識課程,成為發展通識教育的必由之路。

【參考文獻】

[1]西藏大學教務處.西藏大學本科培養方案[S].2007.

[2]袁芳.師范大學通識教育課程設置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學位評定委員會,2013(05).

猜你喜歡
授課方式通識課程西藏大學
西藏大學2022 年度社會科學類項目一覽表
西藏大學2021 年度社會科學類項目一覽表
應用型通識課程的開發與建設
項目驅動教學法在高職市場營銷教學的應用
通專融合視野下高職教育集群型課程模式建構
職業教育軟件開發人才的培養模式
日語本科專業課程“日本文學史”教學探討
《西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年總目錄
高校通識課程《美術鑒賞》雙語教學實踐與研究
單片機原理及應用課程教學改革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