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高校音樂教育專業“合唱與指揮”教學改革的探討

2018-09-28 00:12何曉堾
智富時代 2018年8期
關鍵詞:音樂教育教學改革

何曉堾

【摘 要】“合唱與指揮”課程的教學質量直接關系到高校音樂教育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诖?,文章以高校音樂教育專業“合唱與指揮”課程為研究對象,首先分析了“合唱與指揮”課程的作用,然后具體討論了強化高校音樂教育專業“合唱與指揮”教學改革的若干建議,希望對我國音樂教育專業的發展有所幫助。

【關鍵詞】音樂教育;“合唱與指揮”;教學改革

高校音樂教育專業學生畢業后多從事中小學音樂教育工作,同時進行中小學合唱教學工作。但就目前而言,我國中小學合唱不僅普及率較低,其教學水平也不容樂觀,而高校音樂教育專業“合唱與指揮”教育存在問題是導致該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有必要加強對“合唱與指揮”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

一、“合唱與指揮”課程的作用

(一)有利于發揮學生的表演能力

合唱是當前較為常見的音樂表演形式之一,在其教學過程中,學生也能擁有更多展示自我的機會,因而能夠有越來越多的學生參與到合唱中來。而合唱指揮主要是通過肢體語言來對音樂藝術形象進行全是,因此,合唱指揮通常兼具音樂表演技能與音樂理論知識。在具體的表演過程中,學生為能夠更好地表現自我,必然會積極準備和練習。因此,隨著“合唱與指揮”教學實踐活動的不斷進行,學生的表演能力和舞臺經驗也將隨之增加。

(二)有利于鍛煉學生的組織能力

較其他科目而言,“合唱與指揮”的實踐型更強一些,相應的其教育教學也更重視由課內向課外的延伸,而不是僅僅局限于課堂教學任務。同時,在眾多課外活動中,合唱所能參與的項目也十分廣泛,如紅歌會、文藝晚會以及各種主題的歌唱比賽等,這些均屬于藝術實踐活動范疇,并且可以讓學生的合唱與表演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此外,學生在參與這些活動時,不僅可以對傳統曲目進行演繹,也可以自創自編一些符合活動主題的音樂舞蹈等,能夠極大地鍛煉學生的組織能力。

(三)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協作能力

合唱與合唱指揮不是一個人的表演,而是需要眾多參與者團結合作、齊心協力才可完成的,不論是訓練還是演出,需要每一個人的通力配合。因此,“合唱與指揮”課程的教育教學要想充分提升學生的齊唱能力,就要求學生具備團結寫作的精神。齊唱能力是完成合唱任務的重要的基礎,合唱是需要互相配合,互相協作,合唱教學能夠增強學員的集體凝聚力與團體協作能力,在“合唱與指揮”的集體活動中,每個學生或隊員都應具備集體榮譽感,不斷提高團隊協作能力。因此,“合唱與指揮”課程在高師音樂教育專業中,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協作能力。

二、強化“合唱與指揮”教學改革的若干建議

(一)確定合理的教學目標

“合唱與指揮”課程是一門具有較強綜合性和實踐性的課程,因此,要想有效提升其教學質量,首先要明確“合唱與指揮”課程的教育教學目標,而這也是教改的首要內容。因此,現階段“合唱與指揮”課程教師應明確自身的職責,即為我國培養出指揮和合唱專業優秀人才,因此“合唱與指揮”課程具體的教學目標應包含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兩方面內容。其中,知識目標主要指的是對常見拍子及其指揮圖式的認識、熟記,同時掌握其基本的表現方法和表現技巧。此外,學生還應掌握合唱團組建與訓練的相關知識;而能力目標則要求學生具備合唱團隊組建能力和指導合唱訓練的能力;能夠全面指揮設計和分析歌唱歌曲作品;可以通過指揮將合唱作品的情緒、情感和風格等全面表現出來等。在明確這兩大教學目標的基礎上,更有助于對學生合唱與指揮基礎知識、能力的訓練,對于全面提升“合唱與指揮”課程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對于學生而言,明確的課程教學目標也能幫助其了解自身專業的特點,并且根據自身優缺點,有針對性地安排學習和鍛煉內容,從而更好地為其職業生涯規劃夯實基礎。

(二)引進探究式教學方法

近年來,我國社會與經濟快速發展,中小學素質教育愈加普及,合唱作為中小學階段常見活動之一,對于教師的合唱教學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這也對高校音樂教育專業相關課程,即“合唱與指揮”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對當前發展形勢,有必要引進先進的探究式教學模式,以此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挖潛其潛能。舉例來說,在《藍色多瑙河》的教學中,教師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該合唱曲目的相關背景信息及播放作品,將學生分成小組,就歌曲的歷史背景及合唱實惠過程中諸如速度、情緒及指揮技巧方面進行討論。同時,建立交流共享平臺,成立微信討論組或者論壇討論組,針對相關問題及優秀作品進行討論與分享。

(三)優化考核方式

在“合唱與指揮”課程的教學中,教師不僅僅要安排樂理及合唱指揮方面的相關知識,還需要從心理學、美學以及視唱練耳等多個方面對教學內容進行補充與實踐指導,而這就對音樂教育專業學生的思維判斷能力和綜合認知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相應的,在“合唱與指揮”課程的考核中,也要擯棄傳統的考試形式,適當加入實踐活動。具體來說,可以將具體考評方式設定為三部分:首先,考試成績,教師將樂理知識,合唱技巧及指揮方式與技巧通過筆試形式進行;其次,增設平時成績打分,針對視聽練耳部分學生的平時表現進行打分,采取一定比例計入期末成績;最后,增設實踐項目考核,將學生分組,要求學生進行相關曲目的合唱與組合編排,要求學生演唱相關曲目并進行指揮試練,之后上交編排策劃書。

總而言之,“合唱與指揮”課程具有的綜合性和實踐性等特點使其成為高校音樂教育專業教育教學的主要課程之一,而要想從根本上提升“合唱與指揮”課程的教學水平,就要從教學目標、方式與考核三方面入手加以創新和優化,從而能夠較為全面地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為其職業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史俊.高校音樂教育專業"合唱與指揮"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J].北方音樂,2016,36(15):181.

[2]常開起.高校音樂教育專業“合唱與指揮”教學改革的思考[J].湖北文理學院學報,2014,35(4):82-85,88.

[3]睢曉杰.關于高校音樂教育專業“合唱與指揮”教學改革的探討[J].藝術評鑒,2018(5).

猜你喜歡
音樂教育教學改革
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在新課改背景下的改革
論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兒音樂教育中的運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