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教師心理健康的維護

2018-09-28 00:12王文婷
智富時代 2018年8期
關鍵詞:新課程心理健康心理

王文婷

【摘 要】近幾年來,在新課程理念下,大多數教師的心理健康不容樂觀。無論教師本人,還是學校和社會,都應充分了解影響教師心理健康的各種因素,采取有效措施來維護教師的心理健康。

【關鍵詞】教師心理健康;維護

在社會越來越重視心理健康教育的大背景下,學校教育也在不斷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其中包括了大、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卻忽略了一個學校教育中至關重要的群體——教師。

一、教師心理健康現狀

研究表明,各級各類學校的教師隊伍中或多或少、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各種心理問題。

1.從主觀角度講,教師心理健康現狀主要問題表現為焦慮、疲勞、沮喪、失望、人際關系緊張等不良情緒的職業倦怠心理。這主要歸因于個體對付出與回報之間明顯不平衡而出現的一種感知。

2.從職業行為角度來,表現為不備課或備課不認真,對教學應付。教學設計缺乏創新,對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不予理睬,將各種負面情緒帶入到課堂,對學生失去愛心和耐心,不尊重學生人格,傷害學生自尊,對教育工作感到厭惡,甚至失去熱情。

二、教師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

1.多重角度沖突帶來心理問題

教師同時在家庭、學校、社會中扮演多種角色,而且在教學活動中還要扮演參與者、協助者、心理疏導者等角色。這就使得教師在面對不同對象時,及時調整角色,這種多方位的角色轉換容易出現角色錯位,也容易使教師感到心理上的緊張與疲勞,造成教師的心理矛盾和沖突,直接影響教師的心理健康。

2.多重壓力導致教師心理失衡

近年來全國教育系統進行全面改革,教師面臨落聘、下崗的壓力,教師在超負荷地工作中始終保持神經緊繃的狀態,很容易使教師產生心理障礙。職業性質要求教師壓抑消極情緒,但教師有自己的喜怒哀樂,消極的情緒一再壓抑,日積月累形成了潛在的能量,這種能量一旦超過了個體所能承受限度,就會出現“零存整取”的后果,直接影響到教師的身心健康。

3.教師自我心理調控能力的不足,心理問題排解、疏導渠道的缺乏

人們往往只重視教師的教育教學質量,只強調教師的奉獻精神與責任感,而忽視對他們心理健康的維護。教師心理服務機構的空白,教師心理健康知識的缺乏,使教師的心理問題得不到及時的調整與治療,從而也使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

因此出現偏差。

三、教師心理健康的維護策略及調適措施

教師既是學生行為的榜樣,又是學生行為的強化者,教師的人格特征直接或間接地對學生產生巨大的影響。如果教師自身缺乏健康心理,就可能培養出心理不健康的學生。

要讓教師接受新課程下的教學理念,僅讓他們進行自我調適是不夠的,也是不負責任的。學校和社會有責任幫助教師度過各種心理危機,更好地適應新課程理念的教學模式,促進心理健康。因此,學校應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教師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傮w上講,失望、冷漠、憂郁、焦慮、敵對強迫癥、人際敏感是教師中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如果發展下去,勢必會影響教師的身心健康,影響教師的工作質量和育人的效果。因此,我們必須采取調適措施,以維護教師的心理健康。

1.注意保護身體健康。心理健康是建立在身體健康的基礎上,沒有健康的身體而談心理健康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教師應該有維護和調適自我心理健康的意識。要從調整飲食、保證睡眠、營養均衡、有規律地進行體育鍛煉、合理科學用腦等方面保證身體健康。學校應該制定相應的教師身體健康保護性措施,安排長期處于高度壓力下的一線教師輪換休假,使其身體得以休整后再進入工作角色,這不僅是人性化的體現,也可以保證教師工作的高效率、高質量。

2.科學安排工作任務,防止教師產生過分疲勞感。人連續工作以后,工作效率會下降,并會產生疲勞感。教師的勞動既是腦力的勞動又是體力的勞動。若負擔過重,長期過多消耗體力與腦力,甚至超過人的生理負荷,就會嚴重影響人的身心健康。學校要合理安排教師的工作時間,減輕不必要的負擔,要合理分配教師備課、上課、輔導、批改作業等的時間,保證教師備課、進修與休息的時間。教師的勞動具有特殊性,是一種創造性的勞動,他需要不斷地學習,需要有更多的獨立思考與個人鉆研的時間。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師能自由支配的時間越少,他沒有什么東西可教的時刻就來得越快”。因而,“教師沒有自由支配的時間,是對學校真正的威脅?!币WC教師自由支配的時間,學校就應該給教師較大的時間自由支配權和保證教師有充分的休息時間。

3.建立健全激勵機制,改善工作環境。學校管理部門應該把建立教師心理健康保障機制納入學校的長遠發展規劃中去,把心理健康教育確立為今后教師繼續教育的一項內容。另外,完善相關制度維護教師的合法權益,改善教師的福利待遇,解決教師的后顧之憂,提倡全社會都來關心、支持、配合教師做好教育工作,提高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尊重教師的合理需要。教師具有多種合理的需要,其中大部分教師更注重的是精神上的需要。多數教師并不以工資、福利作為最主要的需要,更多教師需要的是工作本身帶來的成功與樂趣。學校管理者應了解并盡量滿足教師的合理需要,注重人性化管理。當然,也要為教師提供必要的物質條件,解除其生活上的后顧之憂;創造寬松、民主、和諧的人文環境,為教師創造更多的學習及科研的機會和條件,滿足教師自我提高的需要和創造的欲望;建立多方面的正確合理的激勵機制,給教師提供各種體驗成功的機會,使教師感受到自我價值的實現,促進教師心理健康的發展。

4.提高心理自我調適能力。教師在壓力面前,應采取正確的認知態度,這是緩解心理壓力的前提。然后,再理智地分析壓力情境,在積極控制壓力情境基礎上自覺調整自我認知,積極地解決問題,而不是一味地抱怨。要采用積極認知方式,看到事物不利一面的同時,更要看到其積極有利的一面,換一個角度看問題,從而調節情緒,獲得心理平衡。也可以把對不良情緒的關注轉移到其他行為的注意上去,從而達到逐步消解不良情緒的效果。

總之,新課程理念下教師心理健康的維護及調適必須依靠學校、教師本人和社會共同努力相互配合。教師心理健康水平提高了,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和效率才能得到有效的保證和最大程度的提高,才能真正實現素質教育的目標。

猜你喜歡
新課程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感冒”怎樣早早設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2021聚焦新課程 專注新高考 歡迎訂閱全新《新高考》
心理感受
發揮自制教具在初中數學新課程實施中的作用
我區初中化學新課程實施中典型問題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