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秦玉璜的發現與鑒賞

2018-10-09 03:26余飛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18年13期
關鍵詞:禮器先秦

余飛

摘 要:玉器是中國歷史發展過程中的主要構成,也是文明程度不斷提高的結晶。伴隨玉器制作技術的發展,先后產生了不同的種類,而玉璜便是其重要產物。玉璜產生的最初階段是作為裝飾品出現的,之后在漫長的演化進程中變為禮器的一個重要品類。玉璜的種類較多,自早到晚由簡潔變為有各種裝飾紋樣的形態。它大小合宜、裝飾美觀,富有深厚的文化內涵,受到時人喜愛。

關鍵詞:先秦;玉璜;禮器

1 概述

談起玉,人們心中總會泛起漣漪。究其原因,玉文化已在中國有數千年的歷史,這種對玉的好感自然而然地由我們的祖輩進入我們的血液中。玉器是中華民族的特有要素,自新石器時代起至現在生生不息?!熬颖鹊掠谟??!庇窆沤窬鶠樾奚眇B性之標志,被賦予了品行高尚等社會意義。東漢許慎《說文解字》如此贊玉:“玉,石之美,有五德:潤澤以溫,仁之方也;鰓理自外可知中,義之方也;其聲舒揚專以遠聞,智之方也;不撓而折,勇之方也;銳廉而不忮,潔之方也?!薄队窦o》亦云:“玉有九色:元如澄水曰瑿;藍如靛沫曰碧;青如鮮苔曰;綠如翠羽曰瓐;黃如蒸栗曰玵;赤如丹砂曰瓊;紫如凝血曰璊;黑如墨光曰瑎;白如割肪曰瑳;赤如斑花曰瑌。此新玉古玉自然之本色也?!庇糜窦捞?,自古有之。在夏商周時期,逐漸形成用玉器祭天之禮。而后至西周初,周公制定禮樂規范,相應作祭祀制度?!吨芏Y·春官》記載:“以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以青圭禮東方,以赤璋禮南方,以白琥禮西方,以玄璜禮北方?!币虼?,將祭天禮儀之六種玉稱為六器。六器中,熟識最廣泛者為玉璧,在此不贅述。本文將介紹六器之中極具審美價值的璜,希望可以拋磚引玉。

如前所述,玉璜最早見于新石器時代,它也是史前玉器中的一種常見器型。璜出現起初即被用作佩飾,后為禮器,幾乎伴隨中國歷史發展之進程。最早的如距今7000多年的浙江蕭山跨湖橋遺址、余姚河姆渡遺址就有璜的發現,其中以河姆渡遺址發現較為集中。其分布范圍似乎僅局限于錢塘江南岸的寧紹平原,這也是璜最早的發現地。除錢塘江南岸河姆渡晚期遺存發現玉璜外,其他地區也有發現,如距今6000年前后的長江下游浙江嘉興馬家浜遺址、長江中游重慶巫山大溪遺址、黃河下游山東泰安大汶口遺址、黃河中游河南澠池仰韶遺址等。這個階段,玉璜分布范圍突破錢塘江流域,擴大至長江流域、黃河流域的大部分地區。到距今5000~4000年前后,玉璜分布地域變得更廣,長江流域的上游地區也有發現;其他地區如北部的松花江流域,南到粵贛交界地,均有發現。正是這個階段,以太湖流域至寧紹平原的沿海地帶所發現的玉璜最多、最密集,其制作技術、使用程度似已極為成熟。

2 璜的形態

《說文解字》云:“璜,半璧也?!钡珡哪壳翱脊虐l現看,目前所見璜的種類不止局限于半璧一種形態,其他另有半環形、橋形,甚至有異形形態。因此,許慎所言之璜似取了璜的主流形態——半璧形。早在1983年,那之良先生便論證過璜與璧的關系,他認為璜并非由璧演化而來,而是模仿天空彩虹的形狀。此說有一定道理,璜的時代越早,主流形態越接近類似彩虹的拱形。

其實璜最初出現的時候形態不一。至距今6000年前后,玉璜制作技術有所提高,但此時璜的形制多為半環形或短弧形,并有少量橋形,且均為兩端穿孔,形制似有了初步規范。至距今5000年前后,璜的使用明顯增多,此時的玉璜形態以半環形和橋形為主。至4000年前后,璜的使用更多、更成熟,形態多變,表面紋飾開始流行。

2.1 半環形

按弧的長度可分為短弧和長弧兩種。短弧大多肉較寬大,長弧大多肉較窄小。

2.1.1 短弧形

出土地有浙江蕭山跨湖橋遺址、湖北黃梅塞墩遺址、江蘇常州新崗遺址、浙江海寧小兜里遺址、湖北天門肖家屋脊遺址、山東滕州前掌大墓地、江蘇蘇州真山墓地、山東沂水紀王崮遺址等。

新石器時代中期。出自浙江蕭山跨湖橋遺址的跨湖橋文化玉璜:短弧形,綠褐色葉臘石質,素面。兩端有對鉆圓孔。長6.2厘米。

新石器時代中晚期。出自湖北黃梅塞墩遺址墓葬M7的黃鱔嘴文化玉璜:短弧形,青白色質地瑪瑙,大部黃褐色沁,素面。由中心向兩端方向變薄,斷面呈橢圓形,兩端對鉆小孔。長8.6厘米。

新石器時代晚期。出自江蘇常州新崗遺址崧澤墓地M13的崧澤文化玉璜:短弧形,乳白色玉,素面,表面有細小裂紋及沁斑。兩端各有一對鉆圓孔,孔緣有系繩痕跡。長7.4厘米。

新石器時代末期。出自浙江海寧小兜里遺址墓葬M2的良渚文化玉璜:短弧形,淺綠色透閃石質地,透光,素面,表面有白色沁斑。兩端切割成榫卯形,其上各對鉆一小孔,孔為橢圓形,可能為鐲改制而成。長4.6厘米。出自湖北天門肖家屋脊遺址甕棺葬W6的石家河文化玉璜:短弧形,黃綠色質地,大部白沁斑,素面。形態較扁,兩端不對稱,近兩端處有孔,系對鉆而成。長8.3厘米。

商代晚期。出自山東滕州前掌大墓地M120的短弧形玉璜:黃綠色,表面有黑、黃色沁斑,表面刻畫細陰線,兩端有扉牙。長9.2厘米。

春秋時期。出自江蘇蘇州真山D9M1的吳國玉璜:短弧形,白玉質地,素面。一端大,一端小,兩端各有一鉆孔,但鉆孔方向不一呈90度夾角。長9.4厘米。出自山東沂水紀王崮M1的短弧形玉璜:青綠色玉,素面,表面有沁斑。兩端各有一對鉆圓孔,外側各有兩個對鉆半圓孔。長6.4厘米。

2.1.2 長弧璜

出土地有安徽省含山凌家灘遺址、湖北黃梅塞墩遺址、江蘇溧陽神墩遺址、江蘇無錫祁頭山遺址、浙江海寧小兜里遺址、湖北天門肖家屋脊遺址、安徽六安謝郢王大崗遺址、山東沂水紀王崮墓地等。

新石器時代中期。出自安徽含山凌家灘遺址的長弧形玉璜:灰白色玉,黃色沁斑,表面溫潤有光澤。斷面呈扁圓形,對鉆圓孔,兩端為浮雕虎首。長11.9厘米。

新石器時代中晚期。出自湖北黃梅塞墩遺址墓葬M49的黃鱔嘴文化玉璜:長弧形,灰黃色凍石質地,有銀色閃點,表面光素。呈大半環形,分兩段,璜體中部較厚,兩端漸薄,近連接處均有狹長形長槽,兩端對鉆小孔。長15.2厘米。

新石器時代晚期。出自江蘇溧陽神墩遺址墓葬M88的馬家浜文化玉璜:長弧形,乳白色玉髓,局部黃褐沁斑。一端近直,一端稍斜,靠端口處各有一圓孔,斷面呈橢圓形。長4.4厘米。出自江蘇無錫祁頭山遺址墓葬的馬家浜文化玉璜:長弧形,黃玉質,玻璃光澤,表面有少量沁斑。斷面呈橢圓形,兩端各有一對鉆孔。長6.1厘米。

新石器時代末期。出自浙江海寧小兜里遺址墓葬M2的良渚文化玉璜:長弧形,淺綠色透閃石質地,透光,素面,表面有白沁。兩端切割成榫卯狀,其上各對鉆一小孔,孔為橢圓形。一側留有半個對鉆孔,應為鐲改制。長4.3厘米。出自湖北天門肖家屋脊遺址甕棺葬W6的石家河文化玉璜:長弧形,黃綠色玉質,局部灰白色沁。扁薄形態,一端開孔,表面有切割痕。長8.7厘米。

商代。出自安徽六安謝郢王大崗遺址的長弧形玉璜:兩段拼成,青黃色玉,素面,局部有褐色沁斑??傮w形態較扁,兩端各對鉆一圓孔,外側近拼接處各有一狹長凹槽。長5.8厘米。

春秋時期。出自山東沂水紀王崮墓地M1的長弧形玉璜:青綠色玉,表面局部有沁斑,布滿乳黃色沁斑。正面有紋飾,為虺龍陰線紋,背面素面。兩端各對鉆一圓孔、一狹長縫。長14.3厘米。

2.2 半璧形

該類璜體態上呈半璧或近半璧形,總體特征是好小肉大(內孔較小,外緣寬大)。出土地有安徽含山凌家灘墓地、江蘇新沂花廳墓地、湖北武穴鼓山墓地、江蘇無錫邱承墩遺址、安徽馬鞍山煙墩山遺址、山西靈石旌介墓地、江蘇蘇州真山墓地等。

新石器時代中期。出自安徽省含山凌家灘墓地的半璧形玉璜:灰白色玉,表面精磨有光澤。正面略凸,反面較平,飾對稱鉆孔。外弧有22個齒牙。長11.3厘米。

新石器時代晚期。出自江蘇新沂花廳墓地M36的大汶口文化玉璜:半璧形,乳白色玉,素面,上有裂紋。內、外弧呈圓角梯形。兩端斷面平直,其上有凹槽。對鉆小孔。長10.4厘米。出自湖北武穴鼓山墓地M71的薛家崗文化玉璜:半璧形,乳白泛綠色石英質,素面,上有細小裂紋。內弧半圓形,外弧刻滿三角形鋸齒形紋,兩端齊平且各有一對鉆小孔。長11.4厘米。

新石器時代末期。出自江蘇無錫邱承墩遺址的良渚文化玉璜:半璧形,青玉質,間有白綠色沁斑,微透明。端口較平,中有半圓形缺。外弧、內弧近角處各有一對鉆圓孔。通體精磨。長4.1厘米。出自安徽馬鞍山煙墩山遺址的良渚文化玉璜:半璧形,青色玉,表面有白色沁斑,局部有黑斑。通體精磨。兩側飾對稱鉆孔。正面微凸,中段厚兩邊漸薄。背面有線割痕。長6.9厘米。

商代晚期。出自山西靈石旌介墓地M2的半璧形玉璜:青玉,素面。兩端有對稱鉆孔。長3.7厘米。

戰國時期。出自江蘇蘇州真山D1M1的半璧形玉璜:青玉質地,似為一完整的玉璧對剖而成。表面飾谷紋?;№攲︺@一小孔。長11.8厘米。

2.3 橋形

形態上為肉身外緣平直,兩側有折角(或近折角),近似拱橋形。出土地有江蘇溧陽神墩遺址、江蘇常州新崗遺址等。

新石器時代晚期。出自江蘇溧陽神墩遺址墓葬M20的馬家浜文化玉璜:橋形,灰黃色迪開石質地,褐色沁斑,素面。兩端斷口近平,各有一對鉆小孔。中部殘斷,后開孔連接。長15.1厘米。出自江蘇常州新崗遺址崧澤墓葬M49的崧澤文化玉璜:橋形,乳黃色玉,素面,通體磨光。中部有裂痕。內徑較小。兩端各有兩個對鉆小孔,近裂痕處有四個小孔。長10.9厘米。

我國古代制玉技術經歷了近8000年歷史。在新石器時代,不能冶煉金屬,只能利用自然界天然的物質雕琢玉器,如石、骨、木、竹等制成的工具用來做玉?!对娊洝ば⊙拧Q鳴》:“它山之石,可以為錯。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薄板e”可能即磨石,也就是磨玉用工具。

從目前發現來看,璜最初可能是裝飾品,一般佩戴于頸項間。到了距今5000年左右,璜不僅佩戴于頸部,也多見佩戴于胸前。其多以組合的形式出現,并一直延續,影響至后世。有些墓葬也可見到璜出于墓主口中的實例,說明璜也可作口含來用。進入夏商周三代,璜逐漸成為禮器的一部分。牟永抗先生認為:“璜是東南地區最早發現的玉器之一,璜的前身很可能是殘斷的環、鐲,它的外緣一直保持著圓弧形,有些僅在一端鉆孔的璜,可能是它的斷裂體,也可能源自斷裂的環、鐲,直接用作懸佩的墜?!蔽覈率鲿r代最早出現的璜為短弧形,隨后弧度慢慢變大,也出現橋形。前期的璜身鉆孔數量并不固定,有時鉆一孔,有時鉆對稱的兩孔,器型都相對較小。進入新石器時代中期以后,鉆孔數量基本固定下來,多為兩側對稱鉆孔。半璧形璜開始出現,逐漸替代環形璜和橋形璜成為主流。進入新石器時代晚期,特別是在長江下游地區特別流行半璧形,而且偏愛好?。▋瓤仔。┑男螒B。也就是在此時,璜上裝飾紋樣漸增,并出現淺浮雕、透雕技術。進入商周時期,特別是進入春秋戰國以后,不再刻意講究對稱,璜的造型、紋飾更加多樣。璜的外緣,開始出現各種各樣復雜的裝飾,如動物形態、扉牙等;動物形態有鳥形、兔形、虎形、龍形和魚形等,也有人形的形態。

玉璜是一種富有寓意的裝飾品,被認為有辟邪壓勝的作用。在古代,它可以作佩、為飾,是貨幣、財富的象征。有時玉璜會成雙成對出現,有時會成為組合配飾的一部分出現。除了作為飾品,它也成為禮器的重要組成,這也是玉璜在中國歷史上盛行并經久不衰的原因。

猜你喜歡
禮器先秦
當代陶瓷禮器創作中的多元化審美趣味
淺談齊家文化玉禮器的功能
淺談玉器的祭祀性到裝飾性的演變
從“周因殷禮”到“周文郁郁”
“禮器”對高校德育教學的啟示淺析
先秦儒家“禮器”德育與當代高校德育:正?反?合
先秦“五正色”的數據參數分析
愛有別還是愛無別
“詩言志”的審美闡釋
先秦祝詛文芻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