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乳腺癌化療后骨髓抑制rhG-CSF支持治療時機的研究

2018-10-15 03:35林正權蔣迪高學忠
中國實用醫藥 2018年25期
關鍵詞:毒副骨髓粒細胞

林正權 蔣迪 高學忠

乳腺癌是高發性女性惡性腫瘤, 且發病呈年輕化趨勢,手術輔以化療是控制病情發展的有效措施, 可延長患者生存時間[1]?;熕幬飼<毎? 導致機體產生一系列毒副反應。rhG-CSF具有體內外活性, 可促進粒系造血祖細胞增殖與分化, 在化療后骨髓抑制支持治療中的廣泛應用, 但是對于其治療時機尚未明確。本次研究乳腺癌化療后骨髓抑制的rhG-CSF支持治療時機,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5年1月~2017年3月收治的76例乳腺癌化療患者, 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 各38例。觀察組:年齡31~66歲, 平均年齡(44.7±8.1)歲;TNM分期為Ⅱ~Ⅲ級。對照組:年齡28~62歲, 平均年齡(44.1±8.5)歲;TNM分期為Ⅱ~Ⅲ級。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存在可比性。納入標準:符合乳腺癌診斷標準;對本研究知情同意, 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化療禁忌證;藥物過敏史;心、肝功能不全者;精神異常者。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為術后1周接受常規化療方案, 觀察組于化療給藥后48 h即給予rhG-CSF骨髓支持治療, 給予 rhG-CSF 150 μg 皮下注射 , 1 次 /d, 連用 5 d。對照組患者是在血常規檢查顯示出現骨髓抑制時給予rhG-CSF 150 μg皮下注射, 1次/d, 至血象指標恢復正常。兩組患者均于化療前、化療后5 d進行血象指標檢測。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記錄兩組患者化療前后的血象指標, 包括WBC、ANC、Hb、PLT。對兩組患者化療期間骨髓抑制程度進行評估, 具體分為Ⅰ、Ⅱ、Ⅲ、Ⅳ級, 統計兩組Ⅱ級及以上發生率[2,3]。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血象指標對比 化療前兩組各血象指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化療后WBC、ANC較化療前無明顯變化 (P>0.05), PLT 與 Hb 較化療前下降 (P<0.05), 對照組化療后各血象指標均較化療前明顯下降(P<0.05);化療后, 對照組各血象指標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骨髓抑制情況對比 觀察組骨髓抑制Ⅱ級及以上發生率為34.21%, 明顯低于對照組的57.89%,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 2。

表1 兩組化療前后血象指標對比(±s, ×109/L)

表1 兩組化療前后血象指標對比(±s, ×109/L)

注:與本組化療前對比, aP<0.05;與對照組化療后對比, bP<0.05

組別 例數 時間 WBC ANC PLT Hb觀察組 38 化療前 4.68±0.35 2.35±0.14 132.25±10.23 105.23±7.63化療后 4.54±0.28b 2.29±0.13b 115.01±7.62ab 98.23±4.86ab對照組 38 化療前 4.55±0.35 2.31±0.15 135.82±10.19 106.01±7.58化療后 2.58±0.21a 1.64±0.13a 101.36±8.69a 87.52±5.69a

表2 兩組骨髓抑制發生程度對比(n)

3 討論

乳腺癌是威脅女性身心健康的第一大殺手, 其術后復發及轉移率極高?;熓侨橄侔┦走x輔助治療手段, 可控制癌細胞轉移, 但是化療藥物可導致機體免疫力下降, 特別是損傷血細胞而引發骨髓抑制, 不僅增加患者痛苦, 還可能終止化療[4-6]。因此, 有效減輕骨髓抑制發生是臨床重點。rhG-CSF是常用于控制化療后骨髓抑制藥物, 可特異性調節粒系細胞增殖與分化, 從而提高中性粒細胞功能, 以緩解骨髓抑制癥狀。但是對于乳腺癌化療后骨髓抑制應用rhG-CSF的時機, 目前尚存在爭議。

許多研究認為[7,8], 預防性使用 rhG-CSF 可控制化療后WBC及中性粒細胞下降, 減輕化療所致骨髓抑制發生。為探討乳腺癌化療后骨髓抑制rhG-CSF支持治療最佳時機, 分別對不同時機應用rhG-CSF的效果進行觀察, 發現觀察組患者化療后血象指標明顯較對照組高(P<0.05), 且觀察組化療前后的ANC及WBC無明顯變化(P>0.05), 而對照組變化較大(P<0.05), 表明化療后預防性使用rhG-CSF能控制PLT及中性粒細胞水平下降, 減少骨髓抑制發生, 同時, 觀察組患者化療后PLT與Hb水平也高于對照組, 表明乳腺癌化療后48h即用rhG-CSF不僅能促進中性粒細胞及WBC水平快速恢復, 對化療所致其他毒副反應也具有一定緩解作用[9]?;熀?8 h時, 骨髓祖細胞尚未受到化療藥物抑制, 此時預防性使用rhG-CSF能刺激產生更多中性粒細胞與WBC, 以穩定化療后血象指標狀態[10]。

本研究顯示, 觀察組骨髓抑制Ⅱ級及以上發生率為34.21%, 明顯低于對照組的57.89%,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明化療后48 h即使用rhG-CSF可促進粒系祖細胞分化與成熟, 使骨髓中性粒細胞大量釋放于外周血中, 從而縮短化療后粒細胞缺乏時間, 也能增強機體抗感染作用, 因此, 48 h即使用rhG-CSF對減輕骨髓抑制程度具有顯著效果。以往資料顯示, 化療后預防性使用rhG-CSF能減輕消化道癥狀與流感癥狀、惡性、嘔吐等癥狀, 有助于緩解患者毒副反應[11]。本研究觀察時間較短, 未對其他毒副反應進行觀察,需要更多研究進一步分析。

綜上所述, 乳腺癌化療后48 h即使用rhG-CSF可減少對血象指標的影響, 也能減輕骨髓抑制程度, 利于化療順利進行, 值得臨床推廣。

猜你喜歡
毒副骨髓粒細胞
假性粒細胞減少是怎么回事
骨髓18F-FDG攝取模式在初診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診斷骨髓浸潤的價值
兒童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相關疾病研究
大劑量MTX治療小兒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毒副反應分析
重組人粒細胞刺激因子對腫瘤化療后骨髓抑制作用研究
骨髓中缺氧誘導因子1α和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B在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的表達
改良式靜脈水化甲氨蝶呤在異位妊娠保守治療后的應用效果
局部晚期鼻咽癌根治性同步放化療后卡培他濱節拍式輔助化療近期療效及毒副反應評價*
贊美骨髓
胸苷酸合成酶變化與結直腸癌5-氟尿嘧啶化療敏感性及毒副反應的關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