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大學生暑期支教問題及相關對策

2018-10-15 01:25王雪晴李傲
青年與社會 2018年16期
關鍵詞:問題與對策教育

王雪晴 李傲

【摘要】教育是民族振興和社會進步的基石,然而由于地理位置、經濟、文化等因素,各地在教育水平存在較大的差異。近年來,許多大學生積極響應團中央和教育部的號召,利用暑期奔赴貧困地區進行支教活動。本文筆者通過親身支教的感受,總結出大學生支教活動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一些建議和對策,為大學生更好地助力貧困地區的教育事業提供參考。

【關鍵詞】教育;暑期支教;問題與對策

一、大學生暑期支教活動的積極發展

近年來,國家越來越重視發展農村教育,很多高等院校響應教育部提出的“大學生扶持農村教育”的號召,積極組織在校大學生深入廣大農村地區實施開展支教活動,扶持農村地區基礎教育的發展。大學生暑假“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作為大學生與社會聯系的紐帶,為大學生提前接觸社會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契機。

《大學生暑期支教現狀及鄉村夏令營調查研究報告》中估計每年有超過10萬名在校大學生參與暑期支教,在438位受調查的大學生中,74.2%的大學生認為自己有良好的能力勝任支教工作,即使未參加過支教的大學生也有較高的自我評價,這為鄉村夏令營活動的開展奠定了人才基礎。支教活動大都在偏遠的山區,大學生支教團體的加入,為當地匱乏的教育資源注入新鮮“血液”。

二、大學生暑期支教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技能不足,教學效果欠佳

許多暑假支教人員都是非師范生,他們沒有系統地接受教育學的相關知識,對教育學和教育學心理學等相關理論知識非常欠缺,缺乏完整的教學計劃,教學內容缺乏連貫性。此外,由于暑假“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都是通知較晚,大部分支教團隊都是匆匆組隊,并沒有考慮太多的成員素質問題。參與人員往往沒有接受相關的培訓,也沒有對要講授的課程進行備課和演練,種種因素使得他們很難把握課堂教學秩序以及學生們的心理活動規律,而且部分知識的講授不夠清晰易懂,結果造成課堂上的教學效果欠佳。

(二)動機不夠純正,形式主義嚴重

各大高校積極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為學生積極搭建平臺。然而在執行中,一部分大學生參加暑假大學生支教活動,并非是出于獻身公益和助力貧困山區教育事業的發展的目的,而是將支教活動當作是自己豐富人生簡歷的墊腳石,為了獲得學分、拿獎學金、考研、申請出國留學、求職等。他們對暑期支教活動的認知存在嚴重的偏差,因此在支教期間沒有真心投入,敷衍了事,過于走形式。這些現象的存在,使得社會上越來越多的社會人士開始抨擊大學生暑期支教活動,并質疑他們的動機。

(三)支教時間過短,盲目追求全面

大學生暑期支教大都時間較短,以10-20天居多,這直接影響到了支教的效果。短期支教符合大學生的時間安排,能為有意愿開展支教實踐提供一個機會,但卻對支教客體造成了負面影響。在短短十幾天后,孩子們剛剛獲得的新鮮感和適應感就會煙消云散。短期支教的教學方式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增加素質類課程”為主線。相對于本校老師以語文、數學科目為主,支教往往開設諸如美術、音樂、體育、科學、英語等素質類課程,初衷是讓學生在十幾天的時間里開拓眼界,增長見識。但支教隊員很少能考慮到孩子們的掌握情況,都是自我展示,以自我為中心,往往造成了“填鴨式”教學,導致孩子“消化不良”??此普n程設置豐富多彩,而真正能讓孩子們有所收獲,有所銘記的很少。

(四)支教隨機規劃,缺乏長效機制

大多數支教組織并沒有一個長期固定的支教地點,每年都要重新聯絡和選定。這也導致了學生要不斷適應新的支教老師和支教的方法,同時給支教經驗的積累和交流和傳遞也造成了一定的障礙。學生志愿者平臺支教人員的不固定和流動性問題,會造成大學生支教沒有系統性,支教內容沒有連續性和持續性,使大學生支教難以對學生產生的穩定的持續的影響。支教活動缺乏各地區高校管理部門的統一管理,對于支教效果的長期經營,對于貧困地區教育的長期幫扶有很大影響。

三、解決大學生暑期支教問題的對策

(一)規范團隊建設,提升支教水平

首先,為了確保支教隊伍的質量,應在活動開展前的兩三個月按照嚴格的標準進行人員的選拔。選拔隊員后請專業老師和有豐富支教經驗的學生為隊員進行培訓,培訓后去除那些不合格的隊員。根據了解學生的情況和成員的情況,設置教學目標,制定完整教學計劃,合理安排教學課程。同時,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動態調整,保證支教隊伍的質量。

(二)建立長效合作,系統安排支教

針對支教中的不連續性等一系列問題,高等院校應出面與當地建立長效合作機制,在當地定點學校建立社會實踐基地,確定長期幫扶對象。社會實踐要真正做到長期有效、雙方受益,必須建立相對穩定的社會實踐基地,那種一年換一個地方的形式是不可能真正解決問題。高等院校應將暑期“三下鄉”這種短期支教逐漸演變成長期支教,探索課堂教學和基地教學相結合的教育模式,實現理論和實踐的協調發展,為學生提供正確的引導和切實的指導,推動支教工作的系統化建設。只有把支教活動放在常規化、制度化的上進行合理的安排以及驗收,才能維護支教的質量和聲譽。

(三)支教成果驗收,支教經驗傳遞

在眾多的暑期支教組織中,往往比較重視對支教活動的開展,而忽視了對支教活動結束后的總結和驗收。只關注形式而不注重完成質量,這也是近年來支教活動備受爭議的焦點。相關高校的支教組織人員,要建立支教成果的驗收規則,設置獎懲機制,將驗收結果反饋于以后的工作安排。通過總結和記錄,可以對支教過程中出現問題予以分析,用以下一屆的支教培訓,保證支教活動的高效進行。在這種循環提升的過程中,使支教機制得到不斷的完善和創新。

參考文獻

[1]王瑞.大學生支教的問題與對策——以北京市打工子弟學校為例[D].中央民族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5:9.

[2]馮艾,范冰.大學生社會實踐導讀[M].第一版.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8:46.

[3]趙子龍.西部計劃大學生志愿者支教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學習月刊,2010.

猜你喜歡
問題與對策教育
國外教育奇趣
題解教育『三問』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唐山城市治理的問題與對策
事業單位檔案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信息化條件下供電公司電力營銷管理策略探究
浙江省中小企業民間借貸問題探討
“生存關注”階段中學教師自我專業發展的問題與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