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借“體育+旅游”深度融合發力譜休閑旅游中心建設新篇

2018-10-16 02:59李曉玲
環球市場信息導報 2018年29期
關鍵詞:旅游體育

李曉玲

體育旅游是旅游產業不〔體育產業深度融合的新興產業形態,是以體育運動為核心,以現場觀賽、參與體驗及參觀游覽為主要形式,以滿足健康娛樂、旅游休閑為目的,向大眾提供相關產品和服務的一系列經濟活動。據世界旅游組織統計,體育旅游產業正以每年14%的速度增長,是全球旅游市場增長最決的細分行業,正成為下一個旅游投資風口。湖北省恩施市坐擁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和人文資源環境,在體育旅游發展方面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通過借力“體育+旅游”深度融合,推動恩施旅游產業供給側改革,將為武陵山休閑旅游中心建設譜寫新篇章。

一、體育旅游發展現狀

(一)體育旅游項目建設。結合全域旅游和全民健身兩大戰略的實施,深入開展體育旅游項目招商,不斷引進和培育體育旅游項目,豐富體育旅游產品。近兩年在招旅游項目中,有白果鄉茅壩槽國家級旅游休閑度假區、板橋鎮大山頂狩獵場項目、馬鹿河休閑度假旅游開發項目、奧山生態運動綜合體建設項目等近20余個項目涉及體育旅游相關配套,涉及戶外拓展基地、狩獵場、滑雪場、漂流、水上樂園、自駕游基地、帳篷營地、篝火饒烤營地、戶外探險基地等豐富內容。目前,恩施大峽谷正快速推進滑雪項目的建設,大清江旅游目的地建設項目和清江恩施城區段水上游船及游樂項目正抓緊施工中,板橋鎮鹿院坪景區等3個景區引進或正在引進景區低空飛行項目,還有一大批旅游景區配套有唱山民歌、跳擺手舞、喝摔碗酒等具有民族特色的體育旅游形態。

(二)體育旅游設施配套。為全面打造生態宜居的休閑旅游城市,恩施市于2017年初強勢啟動了城市公園建設行動,計劃在未來五年內,在全市建成10個州級公園、9個區域性公園和36個社區公園等55個城市公園。這些城市公園的建設,將高標準配備各類體育運動設施,打造體育健身休閑區,普及大眾化體育旅游場地。同時,圍繞全民健身工作要求,實施“十五分鐘健身圈”建設,近年來建設完成16個州城全民健身活動點,為9個鄉鎮建設10個多動能運動場,為70余個村、20多個易地扶貧搬遷點配送健身器材,并更換了清水走廊、硒都廣場等多個區域的戶外健身器材。此外,還積極推進健身步道、自行車騎行道和徒步精品線路調查、布點工作,營造了良好的體育旅游氛圍。

(三)體育旅游賽事承辦。結合少數民族地區特色民俗體育文化和自然資源環境優勢,積極承辦各類大型體育賽事,以體促旅,提升旅游人氣。2017年4月,來自全國20多個省市的50多家俱樂部共550多名選手參加了梭布埡石林景區“十大拐”全國山地自行車邀請賽,吸引了數萬名外地游客前來觀看,直接帶動了當地餐飲、民宿、旅游商品等收入。2017年9月,恩施大峽谷景區迎來第三屆熱氣球旅游節,云霧繚繞升騰,懸崖峭壁陡生,乘坐熱氣球飛躍群山,俯瞰峽谷,令人擊節。此外,龍馬風情小鎮“賽龍舟·品玉露”文化旅游節、梭布埡石林新春廟會、土家女兒會、跆拳道邀請賽、體育舞蹈比賽以及各鄉村旅游點舉辦的千人插秧摸魚大賽等活動,讓恩施體育旅游拓展出新的空間。

二、體育旅游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體育旅游產品供給不足。一是體育旅游項目較少。恩施市已成為一個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城市,支撐旅游業發展的主要是自然觀光類項目,體育旅游還只是一個微弱的補充。體育旅游相關招商工作雖在大張旗鼓進行,但能切實落地的項目較少。始終缺乏高品質的體育旅游項目,成為一大發展障礙。二是體育旅游產品較單一。已有體育旅游相關產品中,要么停留在純粹的體育基礎設施層面,僅能輻射周邊民眾,對外地游客缺乏吸引力;要么散落于自然旅游景觀中,以戶外運動拓展的常規方式表現,產品的豐富度和層次感較差,體育旅游資源潛能遠未釋放。體育旅游產品供給不足與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層次多樣化健身運動和旅游體閑需求之間的矛盾日趨激烈。

(二)體育旅游相關配套不全。一是體育旅游市場主體較缺。特色體育旅游企業非常少,能專業從事體育旅游運營管理、產品策劃及精準宣傳的體育旅游經營機構,則更是稀少。始終依賴鄂旅投等這樣的外來市場主體,本地體育旅游市場主體培育力度需要加大。二是體育旅游基礎設施酉己套不全。 “十五分鐘健身圈”尚未打造完成,體育旅游設施遠未實現各村、社區的全覆蓋。州城層面,高標準專業體育運動場館非常緊缺,使得很難承辦專業型省級、國家級乃至國際體育賽事。三是體育旅游活動未成體系。山地自行車邀請賽、熱氣球旅游節等活動近幾年才出現,各鄉村體育旅游相關活動則具有很強的隨機性和偶然性,缺乏時間的沉淀和品質的提煉,難以形成活動品牌。

(三)體育旅游發展機制不暢。體育旅游產業發展,需要體育和旅游主管部門合力推動,但目前總體而言,旅游備受矚目,被當做支柱產業進行培育,投入力度也非常大。而體育產業投入相對不足,很難參與到休閑服務產業發展的構造上去。聯動體育和旅游相關部門的機制尚未建立,二者各行其是,難以形成共推體育旅游發展的合力。同時,體育旅游項目的行業管理和市場監管機制也不健全,各類體育旅游項目建設缺乏明晰的行業建設標準,質量控制有待提高,如何進一步健全體育旅游安全防范、風險預警及緊急救援體系建設,也成為一大難題。

三、“體育+旅游”深度融合思路

(一)建立體育和旅游發展聯動機制,提高組織力。一要凝聚共識。進一步提高體育旅游產業發展重要性的認識,切實把體育旅游提高到實現旅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地位上來,作為重要內容納入到全市休閑服務產業集群的打造中去。二要加強聯動。探索建立旅游部門與文化體育部門聯席會議制度,加強對體育旅游工作的領導,定期召開會議,分析研判體育旅游發展態勢,協調制定相關政策,爭取相關項目資金支持,研究部署重大活動和工作措施。三要強化自律。探索建立體育旅游行業協會,牽頭制定相關發展標準,形成行之有效的自我約束機制。

(二)優先引進和培育體育旅游項目,提高供給力。一是高標準謀劃體育旅游發展。以“國家體育旅游示范基地”為標準,以大健康運動休閑區為支撐,建成一批高品質體育旅游功能性景區和體育運動特色小鎮,融人休閑服務產業集群,增強武陵山休閑旅游中心建設動能。二是加強對體育旅游項目的支持力度。在用好用足各項優惠政策的同時,將旅游發展專項資金、體育產業引導資金對體育旅游項目給予優先支持,推動旅游項目招商落地。三是不斷豐富體育旅游產品類型。將體育旅游與“商養學閑情奇”結合起來,不斷拓展體育旅游產品形態,重點發展戶外拓展與探險、水上運動、健康養生、房車和自駕游露營、紅色戶外拓展等業態,探索引人通用航空等高端產業,形成差異化發展優勢。

(三)構建完善的體育旅游賽事體系,提高吸引力。一是積極承辦各級各類體育賽事。重點發展足球、籃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市場化程度高的職業體育賽事和滑雪、馬拉松、自行車、山地戶外拓展等市場基礎好的群眾性體育賽事活動。二是因地制宜挖掘體育旅游節慶活動。組織策劃好已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十大拐”全國山地自行車邀請賽、恩施大峽谷熱氣球挑戰賽等重大賽事,爭取打造成省級乃至國家級體育旅游精品賽事。同時引導各鄉鎮按照“一鎮一品”各培育1-2個精品體育旅游賽事或節慶活動,形成完整的活動支撐體系。

(四)廣泛布局和配套體育旅游設施,提高保障力。一是繼續強化“十五分鐘健身圈”建設,不斷加大體育基礎設施投入,盡快實現各村、社區、城市公園等區域體育運動設施全覆蓋。二是加決體育旅游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為體育旅游項目提供信息咨詢、線路設計、交通集散、賽事訂票等服務。并合理制定和推出體育旅游一日游、二日游產品線路,以及體育賽事特定旅游線路,加強目標市場宣傳,提高影響力。三是加強體育旅游市場主體培育。堅持發揮大型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培育本土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民族品牌的體育旅游企業,及單項體育旅游組織和團體。

猜你喜歡
旅游體育
我們一起“云旅游”
小A去旅游
我為體育狂
論清末體育熱
2016體育年
我們的“體育夢”
出國旅游的42個表達
談體育實踐課中知識的擴展
戶外旅游十件貼身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