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非保護類街區的內涵及其有機更新策略

2018-10-17 12:07南京林業大學風景園林學院210037
大眾文藝 2018年19期
關鍵詞:有機特色空間

(南京林業大學風景園林學院210037)

徐創新 (南京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 210000)

盧冠廷 (蘇州旅游與財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風景園林系 215104)

隨著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的“新常態”,2014年出臺的《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明確提出城市規劃要由擴張性規劃逐步轉向限定城市邊界,合理確定城市規模、開發強度和保護性空間;以北京2035和上海2035總體規劃為代表的城鄉規劃開始由“增量規劃”向“存量規劃”正式轉型;預示著中國城市將由外延式擴展轉向內涵式品質提升發展的新模式。為解決城市內涵品質提升與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矛盾,我國先后建立了一系列完善的法定城市遺產保護體系。但是,在城市中除了法定的遺產保護空間之外,還有很多具有歷史、文化、自然資源豐富的區域,這些區域一樣能夠集中反映一個城市的地方特色,并且有條件成為城市的名片。在規劃界對這類城市空間進行了廣泛的關注:除了歷史文化街區的研究較多外,還有城市特色街區和城市特色空間的研究;為了保證其準確性在本文稱之為城市非保護類街區。

一、城市非保護類街區的內涵

本文所提出的城市非保護類街區既不同于歷史文化街區,也與城市特色街區和城市特色空間有所區別(表1)。

表1 城市非保護類街區與相關城市空間的區別與聯系

由表1可知,城市非保護類街區與歷史文化街區、城市特色街區和城市特色空間是城市中既聯系又區別的一組城市空間類型。歷史文化街區也稱歷史街區,是由國家各級政府認定,界限明確、歷史悠久的城市歷史地段;特色街區的范疇比歷史街區要廣,既可以是歷史街區,也可以是新建區或建成時間較短,但是物質空間上特征明顯的區域;相較而言,城市特色空間較為寬泛,城市中具有一項或多項突出特色資源的公共開放空間均可歸屬于城市特色空間的范疇。城市非保護類街區則是歷史文化街區向現代街區過渡的區域,具有一定的時代特征,街區內有一定數量的文保單位、歷史建筑,既可以擁有歷史人文特色,又可以擁有自然景觀特色的區域。該區域既可以是開放的公共空間,也可以是封閉的私人空間,還可以是公共空間與私人空間混合的區域。

二、城市非保護類街區有機更新策略

1.有機更新原則

(1)延續性原則

延續性原則體現在歷史的延續和文化的延續兩部分。街區內部的歷史遺產都有屬于自己的歷史時期,歷史的延續首先要穩定這些歷史遺產風格,體現其本應屬于的歷史特色;其次街區的歷史可以從視覺和空間肌理體現,街區在歷史長期的演變中逐漸形成連續性的整體,并產生獨有的空間肌理特征,呈現在人們眼前并被接受,形成獨有的場所記憶和歷史共識,在有機更新過程中應加以強化。

(2)“微循環”原則

“微循環”原則即避免對城市非保護類街區的大拆大建,該原則是保持街區整體環境風貌的基礎上進行循序漸進式的更新改造?!拔⒀h”不僅能防止大尺度的拆建,而且能更有效的維護歷史文化的延續。隨著時間的推移,古老的歷史遺跡終會嚴重破損導致無法修復,較新的有價值的對象也終將變得嚴重破損而無法保護,這是一種動態的循環過程。而“微循環”可以使這些與周圍的環境有機融合成一個整體,在緩慢的歷史進程中呈現出不同時期的利用方式,做到在有序循環的更新過程中對街區整體風貌的持續保護與延續。

(3)“以人為本”原則

有機更新目的是為了增強街區的活力,提升宜居性并滿足人們的生活需求。在有機更新過程中,要滿足人們日益豐富的生活方式,除了重視建筑界面的改造、道路的修整、以及綠植的配置等方面,還要增加滿足新生活方式的場所和設施。

2.有機更新措施

(1)保留修復

城市非保護類街區在有機更新過程中應保留體現街區歷史文化以弘揚場所精神,所以更新過程除了對文保單位進行保護修復外,對具有一定歷史、藝術價值的傳統建筑也應進行原貌的修復。在細節方面,對擁有歷史價值的、體現自然生態特點的街區要素進行保留和延續。街區有機更新成功與否的關鍵是將歷史的真實原貌重現于人們的眼前,使人們對更新后的街區產生歷史認同感和文化共識。

(2)改造提升

城市非保護類街區改造提升要在物質和精神兩方面進行。物質方面主要是通過對街區組成要素環境風貌的改造,包括建筑小品的外形特征、綠化種植的類型與體量以及公共設施的色彩風格等;而精神方面則需要對街區歷史文化底蘊進行深度挖掘,將街區的人文性、歷史性和文化性進行提煉整合,是呈現在人們眼前的一種精神意象的表達,其意義在于可以利用精神表達的方式烘托街區歷史氛圍和人文意境。

(3)增加公共空間

城市非保護類街區公共空間是人們進行日常交流,增進鄰里關系的主要場所,由于歷史的原因,街區內部雖然街巷較多,卻道路窄小,公共空間比較缺乏。在有機更新過程中對拆除的破舊構筑物和違建,可改造成小型的公共空間;也可圍繞古樹名木或者歷史建筑等通過破墻透綠來增加公共空間;還可在公共空間中增添富有地域特色的城市家具或小品,以提高公共空間的趣味性和實用性。

(4)增強視覺感受

視覺感受是人們對周圍環境判斷的主要途徑,通過增強人的視覺感受能提高城市非保護類街區的整體意象。增強視覺感受主要有三種途徑:突出視覺中心,適當的視覺遮蔽和維護視覺的整體性。一般街區內都會有1-2個視覺中心,更新過程中需有目的地突出這些視覺中心,以其為核心提升周邊環境形象。

3.城市非保護類街區環境要素更新

除了上述有機更新原則和措施外,還要需要對城市非保護類街區組成的環境要素進行更新或整治,本文梳理了8個方面的更新要素,對其采取不同的更新措施與方法。

三、結語

對城市非保護類街區的有機更新需要認清其“歷史脈絡和空間肌理”,以凸顯其地域文化特征。在對其更新的過程不僅要保護和延續其原有的特色資源,也要融入現代元素,以適應時代的發展。所以在城市非保護類街區的有機更新過程中,不僅要強調形態上和風貌上的延續,更應注重生活和內涵的更為深層的延續。

猜你喜歡
有機特色空間
有機旱作,倚“特”而立 向“高”而行
有機旱作落地生根 實用技術推廣見效
特色種植促增收
空間是什么?
創享空間
九十九分就是不及格——有機農業,“機”在何處?
喝有機
特色睡床滿足孩子們的童年夢
2009年熱門特色風味小吃
QQ空間那點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