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劑量不同濃度羅哌卡因麻醉在老年膝髖關節置換中的效果

2018-10-18 06:34姜麗杰
中國實用醫藥 2018年28期
關鍵詞:羅哌卡因髖關節

姜麗杰

隨著我國醫療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以及骨科內固定材料的日益更新發展, 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已成為髖部骨折的主要治療方式, 近年來我國逐漸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 老年人口比重顯著增加, 越來越多的高齡患者選擇人工膝髖關節置換術治療[1]。目前, 臨床上對于膝髖關節置換麻醉方法相對較多, 其中以腰硬聯合麻醉為主要麻醉方式, 臨床對不同濃度羅哌卡因麻醉關于血流動力學、安全性研究較多, 但對感覺及運動阻滯效果尚未得到證實[2]。為進一步提升麻醉效果, 本研究從感覺及運動阻滯效果出發, 為人工膝髖關節置換術患者尋找一套適宜的臨床麻醉用藥模式, 給臨床提供更有效的方案, 現本院展開研究, 將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120例擇期行人工膝髖關節置換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探討小劑量不同濃度羅哌卡因麻醉在老年膝髖關節置換中的應用價值, 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120例擇期行人工膝髖關節置換術患者, 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麻醉1組、麻醉2組及麻醉3組, 每組40例。麻醉1組患者男女比例為23∶17, 年齡61~84歲, 平均年齡(67.23±6.17)歲。麻醉2組患者男女比例為22∶18, 年齡61~83歲, 平均年齡(67.17±6.23)歲。麻醉3組患者男女比例為24∶16, 年齡62~83歲, 平均年齡(67.29±6.25)歲。三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過所有患者及家屬同意并自愿加入研究中, 且經過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

1. 2 方法 術中將患肢朝上, 常規消毒后, 利用聯合阻滯配套針在L2~3或L3~4間隙進行穿刺, 插入腰穿針回抽腦脊液,通暢后麻醉1組采用0.75%羅哌卡因1 ml混合4 ml注射用水配成0.15%羅哌卡因;麻醉2組采用采用0.75%羅哌卡因1 ml混合2 ml注射用水, 配成0.25%羅哌卡因;麻醉3組采用0.75%羅哌卡因2 ml混合1 ml注射用水配成0.50%羅哌卡因;藥物劑量均使用3 ml, 速度為0.12 ml/s, 退出腰麻針管,備用。

1. 3 觀察指標 觀察并記錄比較三組患者的感覺阻滯起效時間、平面固定時間、平面消退時間、運動阻滯起效時間、運動阻滯恢復時間。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方差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麻醉1組的平面消退時間、運動阻滯恢復時間顯著短于麻醉2組和麻醉3組, 而運動阻滯起效時間顯著長于麻醉2組和麻醉3組;同時麻醉2組的平面消退時間及運動阻滯恢復時間顯著短于麻醉3組, 而運動阻滯起效時間長于麻醉3組;三組平面消退時間、運動阻滯恢復時間、運動阻滯起效時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三組感覺阻滯起效時間和平面固定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三組患者感覺及運動阻滯效果比較(±s)

表1 三組患者感覺及運動阻滯效果比較(±s)

注:三組平面消退時間、運動阻滯起效時間、運動阻滯恢復時間比較, P<0.05

組別 例數 感覺阻滯起效時間(s)平面固定時間(min)平面消退時間(min)運動阻滯起效時間(min) 運動阻滯恢復時間(min)麻醉 1組 40 20.31±2.31 13.47±1.63 44.63±4.52 11.63±1.52 67.27±6.31麻醉 2組 40 19.73±1.54 13.52±1.57 74.66±7.13 9.49±0.93 82.49±8.52麻醉 3組 40 19.43±1.46 13.53±1.59 94.37±9.25 7.16±0.77 109.63±10.57 F 2.440 0.020 480.060 159.170 246.520 P 0.092 0.984 0.000 0.000 0.000

3 討論

老年患者具有耐受差、心肺儲備功能差、免疫低等特點,給臨床手術帶來極大的不便, 因此, 臨床在為該類患者進行手術時, 尤其是各種中、大型手術時, 臨床上為保障手術的順利進行, 應對麻醉方式、藥物劑量格外慎重[3]。

目前臨床進行人工膝髖關節置換術時常以腰硬聯合麻醉為主要麻醉方式, 隨著羅哌卡因的出現使其廣泛運用于腰硬聯合麻醉中。羅哌卡因是臨床麻醉常用藥物, 屬于氨基酰胺類局部麻醉藥物, 在外科、產科中均有良好運用。羅哌卡因和其他麻醉藥物作用機制相似, 通過阻斷Na+進行神經纖維細胞膜內對沿神經纖維的沖動傳導產生可逆性阻滯, 除了基本麻醉效果外, 還具有較好的鎮痛功效[4]。大劑量使用可以運用在外科麻醉中;小劑量則會使患者產生阻滯感, 并伴隨局限性非進行性運動神經阻滯。羅哌卡因效果持續較長, 而且鎮痛效果完全, 對于心臟的負擔也相對較小, 但其使用劑量一直是臨床麻醉中的一項難題。龐留成等[5]研究發現,0.25%的羅哌卡因效果確切, 對血流動力學影響小, 且不良反應少,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本研究從感覺及運動阻滯效果出發, 研究小劑量不同濃度的羅哌卡因阻滯效果, 研究表明,麻醉1組的平面消退時間、運動阻滯恢復時間顯著短于麻醉2組和麻醉3組, 而運動阻滯起效時間顯著長于麻醉2組和麻醉3組;同時麻醉2組的平面消退時間及運動阻滯恢復時間顯著短于麻醉3組, 而運動阻滯起效時間長于麻醉3組;三組平面消退時間、運動阻滯恢復時間、運動阻滯起效時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三組感覺阻滯起效時間和平面固定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麻醉2組的運動阻滯起效時間雖然延長, 但其平面消退時間及運動阻滯恢復時間明顯縮短, 將該麻醉方式用于老年人群中能達到預期的麻醉效果, 更加符合老年人生理。本次研究中所存在的研究不足與局限性:①樣本選取存在一定局限性, 雖按相應標準進行了篩選, 但所選取的標本是否合理有待商榷;②樣本選取例數較少, 臨床可進一步擴大研究對象人數, 提升準確性[6-8]。

綜上所述, 0.25%羅哌卡因3 ml能取得預期的麻醉效果,更適合老年人生理特點, 此方法在臨床上值得推廣使用。

猜你喜歡
羅哌卡因髖關節
芬太尼與曲馬多復合羅哌卡因骶管注入在小兒術后鎮痛中的應用對比
半髖關節與全髖關節置換治療創傷性股骨頸骨折的臨床療效
不同濃度羅哌卡因腰硬聯合麻醉在老年髖關節置換術的臨床應用
右美托咪定復合羅哌卡因髂筋膜阻滯在老年全髖關節置換術中的鎮痛效果觀察
利多卡因、奧布卡因與丁卡因在喉鏡診療中表面麻醉效果的系統評價Δ
冰球守門員髖關節損傷與治療
分析舒芬太尼、鹽酸羅哌卡因在無痛分娩中應用效果
成人型髖關節發育不良的分型與治療
探究左旋布比卡因的臨床藥理學和毒性特征
說說小兒先天性髖關節脫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