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惠金融視角下縣域數字金融發展研究

2018-10-18 12:11王若羽
西部金融 2018年5期
關鍵詞:數字金融

王若羽

摘 要:數字技術是創新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較為有效的手段之一。本文根據縣域地區4465份調查問卷,通過Ordered回歸分析得出,客戶辦理銀行業務的便捷性、對電子銀行的了解和安全性認識程度是影響縣域地區電子銀行發展的主要因素。建議從制定并完善有利于縣域電子銀行業務發展的政策機制、明確電子銀行業務重點普及群體和服務重點、加大對電子銀行業務宣傳等方面進一步發展縣域地區電子銀行業務提高數字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服務支持效果。

關鍵詞:數字金融;電子銀行;Ordered回歸分析

中圖分類號:F832.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4-0017-2018(5)-0052-04

一、文獻綜述

國外金融科技技術發展起步較早,伴隨著數字金融特別是電子銀行的研究相對國內也較早。在具體理論方面,比較有代表的是,Ma-calell(1995)研究得出隨著金融組織和金融創新以及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金融業態將逐步達到無金融實體中介的瓦爾拉斯均衡狀態。Huang(2002)根據交易理論,得出傳統銀行業務費用高于電子銀行,從成本考慮客戶應更傾向于使用電子銀行。Varian(2003)指出數字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互聯網金融的逐步模式如果超過所謂的“臨界規?!?,就能體現競爭優勢,實現較快發展。在應用研究方面,比較有代表的有,Jonesetal(2000)和Balck(2001)分別得出,客戶對使用電子銀行最大的顧慮是安全性和可靠性等問題。Walker James L(2005)區分客戶群體進行研究,發現相比個人客戶,對安全性的顧慮是企業客戶未使用電子銀行的最主要因素。Dodds W.,Monroe K. B.和Grewal D.(2008)通過分析不同年齡的客戶對電子銀行的使用情況,發現青年相對中老年使用電子銀行的意愿較高。Mckinney(2010)通過調查問卷分析得出,客戶使用電子銀行與其收入呈正相關關系,并且銀行的整體社會形象良好對客戶使用電子銀行也有促進作用。而Jones M.A.和Suh J.(2010)根據愛爾蘭的樣本研究得出,消費者收入以及文化程度與使用電子銀行存在正相關;而Aladwani A.M.和Palvia P.C.(2012)根據澳大利亞的情況得出,客戶使用網上銀行與其教育程度關系不大。

國內研究方面,起步相對較晚,開始于2000年以后,不過近些年相關研究較多。黃京華、李靜婷(2005)針對不同影響因素,提出了提高客戶電子銀行使用意愿的對策建議。焦勇兵(2008)通過實證分析發現,客戶對風險的感知度和接受程度是影響其使用電子銀行的最主要因素。孫旖(2011)分析企業客戶發現,易用性、可用性和可靠性是決定企業使用電子銀行的關鍵原因。何光輝和楊咸月(2011)從金融包容研究手機銀行的監管,指出應該中國應借鑒國際經驗,將監管重心轉向促進農村金融的包容性發展。丁聰聰(2012)通過實證分析得出,在提高客戶使用電子銀行的意愿方面,僅通過宣傳效果較弱,還應采取措施進而可讓客戶切實體會到電子銀行的便利性和安全性。謝平和劉海二(2013)指出,移動支付完全有可能取代現金和信用卡成為主要的支付方式。移動支付具有網絡規模效應,而預期在移動支付網絡規模效應中起著關鍵作用。姚前(2017)指出,我國銀行已進入全面向數字銀行轉型階段,應重視研究數字銀行運作模式與業務選擇,并探索制定創新監管框架,可考慮借鑒英國、新加坡等國的“監管沙箱”制度和“創新加速器”機制。王昆(2017)通過問卷調查研究手機銀行客戶體驗的影響因素,發現手機銀行易了解性差導致客戶體驗較差;手機銀行越安全、提供的金融和生活服務項目越多、對于客戶反饋越及時,客戶體驗越好。

二、縣域地區電子銀行發展的影響因素實證分析

(一)指標選擇和數據來源

本文通過存在陜西轄內開展問卷調查采集數據,調查范圍包括陜西省11個地市(含楊凌農業高新產業示范區),每個地市(區)選擇6個縣作為樣本,其中經濟金融較發達、一般、欠發達縣各2個(縣域數量不到6個的地區,則選擇全部縣作為調查樣本)。為對縣城和農村情況進行比較,進一步摸清不同客戶和金融服務供求雙方的具體情況,每個樣本縣選縣城居民20人、農村居民20人,縣城企業10家、農村企業10家,金融機構縣城營業網點10個、農村營業網點10個,作為調查對象。本次調查共發出問卷4480份,其中居民2240份,企業1120份,金融機構營業網點1120份,收回有效問卷4465份。

借鑒已有的研究成果,結合調查問卷情況,選取居民年齡、學歷、收入、職業等11項作為影響居民使用電子銀行的自變量。為更清楚了解不同類型電子銀行的使用情況,分別將居民使用網上銀行、手機銀行、電話銀行等三種類型的具體情況作為因變量,如表1。

對于企業情況,考慮企業特征,選取企業所在地、類型、員工人數、年收入等11項作為影響企業使用電子銀行的自變量。同樣,分別將企業使用網上銀行、手機銀行、電話銀行等三種類型的具體情況作為因變量,如表2。

(二)計量模型的Ordered回歸結果與分析

由于因變量為離散數據,且不止兩種選擇,所以應采取多元選擇模型。采用排序選擇模型Ordered方法回歸分析,分別將居民使用網上銀行Y1、手機銀行Y2、電話銀行Y3與自變量進行后篩選法回歸。

1、距離最近銀行網點距離、對電子銀行的了解程度以及對電子銀行安全性的認識,是影響居民使用電子銀行的主要因素。首先將居民使用電子銀行影響因素的11個變量引入回歸方程,進行顯著性檢驗,逐步剔除不顯著的變量,得到結果如圖1、2、3。從圖1、圖2和圖3三種類型的回歸分析,可以綜合得出,X3(居民戶口所在地)、X8(是否有電子銀行的需求)、X9(是否對電子銀行了解)、X11(是否擔心電子銀行的安全問題)等自變量的回歸系數較大,說明這些是影響居民使用電子銀行的主要因素。X3與Y1、Y2和Y3的回歸系數均為正,說明X3與Y1、Y2、Y3正相關,農村居民比縣城居民使用電子銀行少;X8與Y1、Y2和Y3的回歸系數均為正,說明居民自身對電子銀行的需求越高其使用越多;X9與Y1、Y2和Y3的回歸系數均為正,說明居民對電子銀行的了解程度高低影響其使用的多少;X11與Y1、Y2和Y3的回歸系數均為正,說明居民對電子銀行安全性的顧慮會抑制其使用意愿。

再看其他影響因素,X1(年齡)的回歸系數均為正,說明年齡越大,使用電子銀行的越少;X2(學歷)的回歸系數均為負,說明學歷越高,使用電子銀行的越多;X4(主要收入來源)的回歸系數均為負,說明政府及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和外出打工者使用電子銀行的較多;X5(年收入)的回歸系數均為負,說明收入越高使用電子銀行的越多;X6(離最近銀行機構的距離)的回歸系數均為正,說明距離銀行距離越遠使用電子銀行的越少。

2、企業所在地、對電子銀行了解程度和運用程度以及對安全性的顧慮,是影響企業使用電子銀行的主要因素。將企業使用電子銀行影響因素的11個變量引入回歸方程,進行顯著性檢驗,逐步剔除不顯著的變量,得到結果如圖4、5、6。從圖4、圖5和圖6三種類型的回歸分析,可以綜合得出,X1(企業所在地)、X8(是否有電子銀行的需求)、X9(是否對電子銀行了解)、X10(是否會操作電子銀行)、X11(是否擔心電子銀行的安全問題)等自變量的回歸系數較大,說明這些是影響企業使用電子銀行的主要因素。X1的回歸系數均為正,說明農村企業比縣城企業使用電子銀行少;X8的回歸系數均為正,且該系數最大,說明需求程度最直接影響企業電子銀行的使用情況;X9的回歸系數均為正,說明企業對電子銀行的了解程度高低影響其使用的多少;X10的回歸系數均為正,說明企業對電子銀行操作的熟悉程度也影響其使用電子銀行的多少;X11的回歸系數均為正,說明企業對電子銀行安全性的顧慮會抑制其使用意愿。

再看其他影響因素,X4(年營業收入)的回歸系數均為負,說明企業年收入越高使用電子銀行的越多;X5(企業的往來客戶)的回歸系數均為負,說明客戶主要為對公的企業,使用電子銀行的較多;X6(離最近銀行機構的距離)與Y1、Y2回歸系數為正,說明距離銀行距離越遠的企業使用網上銀行和手機銀行的越多。

綜合居民和企業情況,影響縣域地區客戶使用電子銀行的主要因素,一是客戶所在地,即客戶離最近銀行網點的距離,使用電子銀行能否提高其辦理銀行業務的便捷性和成本;二是客戶對電子銀行的了解程度,即客戶是否知道電子銀行功能,能否自身需求有效對接,以及是否使用電子銀行;三是客戶對電子安全性的認識程度,即客戶是否正確認識電子銀行的安全性,是否存在主觀放大電子銀行風險的情況,能否規范使用以提高操作安全性。

三、進一步發展縣域地區電子銀行業務的對策建議

(一)加強頂層指導,明確電子銀行業務重點普及群體和服務重點

積極引導全國性商業銀行制定電子銀行業務普及推廣方案,明確優先發展群體和服務重點。在優先發展群體方面,可重點對中青年、高中以上學歷者、政府及事業單位人員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進行普及滲透,積極發揮其示范帶動作用。在服務重點方面,對個人客戶主要引導其使用電子銀行轉賬匯款、查詢繳費、自助咨詢、購買理財等服務;對農村小賣部或超市的個體工商戶,鼓勵其安裝助農取款機具;對企業客戶著重推薦網上銀行和POS機的使用,鼓勵其通過非現金方式完成日常經營結算和費用繳納,并為企業提供網上信貸、專業性理財規劃等服務。

(二)建立聯動宣傳機制,提高客戶對電子銀行業務的認知度

針對當前縣域電子銀行業務的宣傳認知不足,建議建立由監管部門牽頭、地方政府主導、各金融機構積極參與的聯動宣傳機制,積極解決宣傳工作中的人、財、物方面的問題,并將聯動宣傳機制制度化、規范化,確保電子銀行業務縣域普及宣傳的長效性。在宣傳內容上,重點宣傳電子銀行業務的基本知識、使用操作方法、使用的便利性和安全性等,在提高縣域群體電子銀行業務知識的同時,消除其在安全性方面的顧慮,使更多的縣域群體享受到普惠金融發展帶來的益處。

參考文獻

[1]何光輝,楊咸月.手機銀行模式與監管:金融包容與中國的戰略轉移[J].財貿經濟,2011,(04):46-54。

[2]劉錫良,劉海二.手機銀行、農村金融與移動運營商[J].武漢金融,2013,(10):38-40。

[3]王巖敏.電子銀行業務發展的現狀及出路[J].金融發展評論,2010,(10):75-79。

[4]謝平,劉海二.ICT、移動支付和電子貨幣[J].金融研究,2013,(10):1-14。

[5]姚前.數字貨幣視角下的電子銀行[J].中國金融,2017,(03):55-56。

猜你喜歡
數字金融
創新數字金融技術 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題
數字金融背景下零售銀行轉型路徑探索
數字金融助推鄉村產業融合發展:優勢、困境與進路
互聯網金融背景下金融包容的空間差異研究
數字金融對創業的影響機制研究
數字普惠金融的風險管控與監管制度研究
數字金融時代大學生消費行為探析
析我國數字金融的法律管理
數字金融的法律風險及防范
區塊鏈對我國金融業的發展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