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普惠金融的風險管控與監管制度研究

2019-09-16 13:04段鴻雁張之峰
數碼世界 2019年7期
關鍵詞:數字金融監管制度風險管控

段鴻雁 張之峰

摘要:數字普惠金融是中小微企業融資新通道。數字普惠金融源于“數字”與“普惠”二者在功能、理念和核心理念上的融合,及其良性耦合發展。本文列舉了數字普惠金融存在的風險及制度缺失,也提供J-定的監管制度構建的對策建議,對為了完善數字普惠金融的風險管控與監管制度具有一定的意義。

關鍵詞:數字金融 普惠金融 風險管控 監管制度

一、關于普惠金融與數字普惠金融

普惠金融指讓社會上所有群體和階層,特別是貧困和低收入的弱勢群體都能享受到從不同途徑獲取高質量的金融服務,也是我國諸多不發達區域金融改革的新求索。普惠金融始于努尤斯教授(孟加拉)所創立的小額信貸扶貧模式,并逐漸發展成為當下普惠金融理念,2015年國務院發布《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年)》,有效的促進了金融對社會的全面覆蓋服務,使得我國社會各個階層都能便捷地獲得金融服務?;诮鹑跈嗬胶推降鹊睦砟?,成為了普惠金融的核心價值。

而數字金融與普惠金融的融合,則“聚沙成塔”的典型優勢使得其得到更廣闊的發展,數字普惠金融是一種創新形態,是普惠金融理念的一種新實踐、新形態、新發展。

二、我國數字普惠金融存在的風險與制度缺失

1.傳統金融機制缺乏普惠金融理念

在我國,無論《商業銀行法》,還是《證券法》、《保險法》等傳統金融制度仍然是以堅持金融安全為基礎上的金融效益取向,忽視金融公平的重要作用,缺乏對弱勢群體的數字金融正義空間的保障。僅依靠一些部門規章推動數字普惠金融進行,暴露出其約束性、權威性、和實施性效果的不明顯

2.個人信息泄露風險仍然存在

數字金融的基本要求是交易雙方個人信息真實,涉及到身份證號碼、居所及相關信用記錄與財產狀況等。數字普惠金融在發展過程中,“平臺”無疑會通過種種渠道獲得和掌握這些信息。無論平臺是有意還是無意的泄露,都會侵害到普惠金融受眾的隱私權。而普惠金融的受眾體其或以農村等弱勢群體為主,其防范意識相對更弱,更易因個人信息泄露而受到的侵害。

3.數字普惠金融虛擬風險。

數字普惠金融是通過數字技術促成普惠融資,其本質仍是民間金融,參與其中,無論是投資者還是貸款者或不是專業金融機構,在風險防控與識別不能與銀行比擬,信息的不對稱性加大了加打了風險防范的難度。

4.數字普惠金融平臺的道德風險。

近些年網絡詐騙與傳銷,打著“普惠金融”、“互助金融”、“慈善愛心”等幌子,利用“分享經濟”、“微信營銷”、“消費返利”、“分層分銷”等新手段迷惑金融參與者,實行集資、傳銷詐騙之實,“善心匯”案件就尤為典型。普惠金融受眾群體主要是社會底部渴望獲利又無更多優勢渠道的廣大普通民眾,道德風險是數字普惠金融發展中非常值得警惕的。

5.數字普惠金融理念有待進一步提高

傳統金融歧視導致金融服務的提供者,回避弱勢群體對金融產品的需求,弱勢群體可獲得性極差。

三、數字普惠金融監管制度的構建與對策

1.數字普惠金融機制應該在安全的環境下構建,確定數字普惠金融平臺合規

任何金融行為都需要有效監管、引導和規范,數字普惠金融的安全價值更強調普惠金融交易與數字金融系統的安全。數字普惠金融依托云計算、大數據等科技措施,防范因數字化引起金融風險、避免危機,進而促成數字普惠金融更有序發展。

就規范而言,我國互聯網借貸規范雖規定了第三方托管機構,但未對在第三方托管機構、網貸平臺、擔保人之間做出風控關聯的規避性規則,而股權眾籌對資金托管第三方更無相關條款。從交易關系與股權關系上,風險控制監管應更加強關聯關系的審核。

2.健全數字普惠金融法律體系,完善激勵與表彰機制

根據我國現有法律制度,尚未有數字普惠金融的法律,為此,我國應設立旨在調控數字普惠金融的專門法律,確定數字普惠金融參與者的權利、義務,并建立問責機制;國務院也應根據{去律制定相應的制度性安排,整合各地具體法規,形成統一體系。

我國普惠金融實施主體大多是農村商業銀行、農村信用社等,主體差異、區域差異較大。要求我國在監管過程中應根據實際情況,在激勵金融機構實現普惠發展的前提下,調整監管思路,實現標準化與差異化共生的監管機制,調動機構積極性,建立具有抗風險能力的差異化多級普惠金融體系。

對于創新發展數字普惠金融業務的機構,政府應建立激勵機制,對其創新行為予以表彰激勵。

3.數字普惠金融受眾保護與信貸懲戒機制

針對數字普惠金融受眾權益進行立法保護,如:英國的獨立投訴專員機制、美國聯邦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機制、香港安養按揭制度中的“冷靜期”機制。這些機制的設立可以防止在金融經營者借普惠之名強勢推銷其產品,消費者“盲目買單”、“倉促買單”相關的金融服務及產品,給普惠金融受眾于冷靜的思考與緩沖,減少后續風險。

加強保護的同時,完善基于普惠借貸誠信記錄的懲罰機制,對于多次違約個人或機構,列入誠信檔案黑名單,限制其下一步的貸款額度,乃至限制其后續的金融權利。

4.整合資源設立適合數字普惠金融發展的全覆蓋社會征信體系

征信缺失,則交易安全無法保障。如何發揮數字普惠金融的創新優勢,使得數字普惠金融平臺風險可控,則需要建設基于全覆蓋的社會征信系統。此時,我們應該基于政府開放數據征信平臺,整合數普金融平臺、互金平臺、電商平臺、社交平臺等進行跨行業、跨部門、跨類別的資源,建立大數據新興平臺與傳統征信平臺的數據銜接,做好基于數字背景的全覆蓋社會征信體系。

5.進一步完善個人信息的安全保護制度

在國家<刑法》中有“侵害公民個人信息罪”,司法解釋中《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均對公民個人信息的使用進行了約束,但均以收集、加工、處理方面為主。而在數字普惠金融時代,如果個人信息在其“利用”環節加強立法,加以更精準納入刑事自訴案件和公訴案件范疇,則效果會更加有效。

6.保障數字普惠金融產品供給、保護弱勢受眾體的金融權利實現

農業本身是具有不穩定性,受自然等因素影響多。由于金融產品供給不足導致了金融歧視,如何建立農村金融服務產品保障制度,使金融產品能滿足各層次資金需求者的要求,實現金融服務產品可持續供給的同時,規范農村金融服務產品供給行為,為農村弱勢群體提供多途徑的資金支持,確定農村弱勢群體金融權利法定化,是實現數字普惠金融的重要目標。

四、結語

空間正義理論作為馬克思社會批判理論的重要成果,同時“正義”也是法治的終極目標?;谌缟侠碚摶A,如何滿足社會中每個受眾個體的合理金融需求和主張,就是制度前進的重要方向。出于安全等因素的考慮,在金融生態的進化中,金融產品與服務總有著“向錢看”的走向,普惠金融仍不可避免受其影響。數字時代基于開放、協作、自由、共享等元素,如何基于金融正義的理念使數字經濟、普惠經濟進行融合,并給予其制度的設計則是本文的研究重點。

參考文獻

[1]譚正航.我國農村普惠金融發展法律保障體系的構建[J]求實,2018(02): 97-108+112.

[2]彭曉娟,普惠金融視角下互聯網金融發展之法律進路[J].法學論壇,2018,33(03):81-90.

[3]張之峰,洪玉鳳.逆全球化背景下金融與科技創新命運共同體系統耦合分析[J]金融經濟,2018(14):11-12.

[4]馮輝.普惠金融視野下企業公平融資權的法律構造研究[J].現代法學,2015,37(01):78—89.

猜你喜歡
數字金融監管制度風險管控
普惠金融視角下縣域數字金融發展研究
區塊鏈對我國金融業的發展影響
中國發展數字普惠金融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我國普惠金融發展的現狀與建議
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監管制度中的困境及其對策
“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中的風險考量與管控
淺談集中監控開關實傳試驗的“三步控制法”
P2P網絡借貸風險防范的監管制度重構
P2P網絡借貸風險防范的監管制度重構
房地產開發企業內部控制的認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