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準碩士生”學業準備影響因素分析

2018-10-19 07:41鵲,王
長沙大學學報 2018年5期
關鍵詞:碩士生學業層面

凌 鵲,王 慧

(湖南農業大學教育學院,湖南 長沙 410128)

“準碩士生”是指通過國家統招、保送或其他方式等獲得碩士研究生入學資格,但仍未正式進入研究生培養體系的群體.一方面,對于本科院校而言,該類群體已經完成了本科階段教育計劃,達到了本科教育培養目標.另一方面,對于研究生培養單位而言,該類群體暫未入學,不納入學校培養范疇. 長期的假期模式易使學生產生自我放縱的消極心理,“準碩士生”意識不到甚至完全不了解研究生與本科生學習目標的差異,致使大量“準碩士生”在入學之后無法快速適應身份轉變,更無從談及全身心投入科研.國外大量實證研究結果表明,碩士生的輟學往往發生在學習早期階段,學習者前期的學業準備不足是輟學的最重要原因[1].準碩士生階段是學業準備的黃金時期,明確未來研究目標,迅速適應研究生學習生活,形成良好的學業準備,有助未來學業有成[2].因此,要想從源頭上提升研究生培養質量,就要重視“準碩士生”培養,轉變其學習態度以及觀念,提早規劃學術研究,付諸于實際行動.

現階段,無論是學術領域,還是政策實踐領域,與受到高度關注的本科生相比,對“準碩士生”學業準備的關注和研究明顯不夠,有限的成果散見于研究生新生適應性、學習行為、學習動機之中[3-6].如張磊等人認為需要從本科生教育入手,建立有效的本科—研究生教育銜接模式[7];王憲平從培養目標、科研、教學及招生等方面考察了本科生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之間的銜接問題[8].現有的研究盡管有許多可借鑒之處,但卻沒有著眼于“準碩士生”自身學習狀態.“準碩士生”學業準備不僅會受到個人層面,如家庭背景、本科教育背景等的影響,同時也會受到院校層面相關影響.因此本文基于微觀層面個體視角和宏觀層面學校數據,對“準碩士生”學業準備開展多水平分析,不僅從學術上深化和拓展該議題的研究,也從實踐上為推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的銜接提供經驗證據.

1 研究設計與模型

1.1 研究設計

本文數據來源于自行開發的學業準備問卷,問卷采用李克特5級量表,各題項賦值為1至5分,匯總后可得“準碩士生”學業準備分值,得分越高則“準碩士生”學業準備越不充分.本次問卷調查在湖南省12所高校開展,包含2所985高校、1所211高校、7所一本高校、2所二本高校.此次調查采用隨機抽樣的方式確定學生樣本,共發放問卷4252份,回收有效問卷3006份,問卷有效率為70.6%.

本文的因變量為“準碩士生”學業準備,由四個維度即學習態度、學習能力、自我管理技能、學習條件與支持構成.自變量則分為學生個人層面的變量和學校層面的變量.

(1)個人層面變量涵蓋“準碩士生”基本信息、家庭背景、本科實力、考研特征等方面,具體變量內容如下:

1)個人基本特征:包括性別(1=男,2=女);婚否(1=未婚,2=已婚);是否獨生子女(1=獨生子女,2=1位兄弟姐妹,3=2位兄弟姐妹,4=3位及以上的兄弟姐妹).

2)家庭背景特征:包括家庭所在地(1=直轄市或省會城市,2=地級市,3=縣城或縣級市,4=鄉鎮或農村);父親受教育程度(1=碩士及以上,2=大學本科,3=大學???,4=高中或中職,5=初中,6=小學及以下);父親職業類型;是否有未償還的助學貸款(1=是,2=否).

3)本科能力特征:包括本科院校層次(1=985、211,2=一本,3=二本,4=三本或同等學歷);本科成績排名(1=前30%,2=30%~50%,3=50%之后);本科獲獎情況(1=省級或以上獎學金,2=校級獎學金,3=未獲得);工作經歷(1=應屆生,2=2年以內的工作經歷,3=2年以上的工作經歷).

4)考研特征:研究生錄取方式(1=推免,2=第一志愿錄取,3=調劑);碩士學科類型(1=理工農醫類,2=文史哲法教育藝術類,3=經管類,4=其他如軍事學);碩士學位類型(1=學術型,2=專業型);是否跨??佳?1=否,2=跨校但同省,3=跨校且跨省);是否跨專業考研(1=是,2=否);讀研動機(1=夢想,2=學術,3=興趣,4=競爭,5=就業).

表1 變量的描述性統計

(2)學校層面變量涵蓋院校類型、院校層次、院校所在地、重點建設學科數、是否一流大學、是否一流學科等.

1)院校類型:根據中國大學分類標準,將樣本院校分別劃分為1=理工院校,2=綜合類院校,3=農林院校,4=醫藥類院校,5=師范類院校.

2)院校層次:根據院校實力,將樣本院校分別劃分為1=985,2=985外211,3=一本,4=二本.

3)院校所在地:根據院校所在地是否為湖南省會長沙,將樣本院校所在地劃分為1=長沙,2=非長沙.

4)重點建設學科數:以湖南省高等學?!笆濉敝攸c學科名單為準.

5)是否一流大學/學科:“雙一流”作為我國現階段高等教育重點發展戰略,具體指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2017年9月21日,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發布《關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的通知》,本文以此為標準判定是否為一流院校,即1=是,2=否.

1.2 研究模型

傳統線性回歸假設個體之間相互獨立、方差齊性以及正態分布,然而社會是具有分級結構的,即個體不是獨立的,而是處于不同場景中的.較低層次的單位嵌套于較高層次的單位當中,此時便出現組內同質,即組內個體之間是非獨立的.若我們依然采用傳統線性回歸進行處理,便會因數據的非獨立導致結果產生偏差[9].因此本文將數據分為兩個層次,第一水平為學生層面數據,第二水平為學校層面數據,采用多水平線性模型,同時考察學生個體層面的影響因素以及學校層面的影響因素,探究數據的跨水平交互作用,更好地擬合實際情況.

零模型是多水平分析的基礎,通過零模型可以計算出組間相關系數(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用來測量組內觀察的非獨立性,反映學校層面因素對學生學業成績的影響程度.ICC趨近于1表示組間方差對于組內方差而言較大,學校層面因素將影響學生個人獨立性,適合運用多水平模型[9].根據Cohen的判斷標準,ICC<0.059為低關聯強度,0.0590.138為高度關聯強度[10].就本文而言,通過零模型所得ICC取值為0.15,可見有必要運用多水平模型進行回歸分析.

首先,本文基于學生個體變量構建水平1模型如下,以考察“準碩士生”個體因素對其學業準備的影響.

Yij=β0j+β1jX1ij+……+βkjXkij+eij

(1)

“準碩士生”的學業準備不僅受到個人因素的影響,還會受到學校層面相關因素的影響.

因此基于學校層面變量構建水平2模型如下:

β0j=γ00+γ01W1j+……+γ0mWmj+u0j

(2)

βkj=γk0+γk1W1j+……+γkmWmj+ukj

(3)

因而,合并以上模型可得文本多水平線性模型如下:

Yij=γ00+γ01W1j+γk0Xkij+γk1W1jXkij+……γkmWmjXkij+γ0mWmj+ukjXkij+u0j+eij

(4)

其中,j代表學校;i代表學生;k代表第一水平即學生層面的自變量,分別為個人基本特征、家庭背景特征、本科能力特征、考研特征等;m代表第二水平即學校層面的自變量.本文依據學業準備四個維度分別建立多水平回歸模型1—4,模型5以學業準備為因變量,考察個人層面以及學校層面各因素對“準碩士生”學業準備的影響.

2 實證結果

表3 “準碩士生”學業準備的影響因素分析

本文引入多水平線性模型,分別從個人層面以及學校層面展開,對“準碩士生”學業準備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如前文所述,“準碩士生”學業準備由四個維度,模型1—4分別以學習態度、學習能力、自我管理技能、學習條件與支持為因變量進行擬合.模型5則綜合探討分析“準碩士生”學業準備影響因素,其中,因變量分值越高,則代表“準碩士生”學業準備越不充分.由表3可以看出,模型1—5結果無較大差異,計量結果較穩健.

從表3模型5可得,個人、院校層面部分因素對“準碩士生”學業準備產生了顯著影響.第一,就個人特征而言,性別產生了顯著影響,男性“準碩士生”學業準備(M=54.89)優于女性(M=57.04),且具有統計上的顯著意義.值得注意的是,本文計量結果發現,碩士就讀專業為理工類的“準碩士生”其學業準備(M=55.62)顯著優于文史經類學生(M=57.61).可見,當代學科依然性別分化嚴重,理工類學科依然呈現是男性占比為主,文史經類學科則多為女性,而學業準備也呈現出了性別、學科上的差異.此外,獨生子女學生的學業準備(M=54.02)顯著優于非獨生子女(M=57.20).

第二,從家庭背景出發,父親受教育程度對學生學業準備產生了顯著正向影響,即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準碩士生”學業準備越好.而家庭經濟狀況也對“準碩士生”學業準備產生了小幅度負向影響,從變量是否有未償還助學貸款可以看出,不需要償還助學貸款的學生其學業準備(M=55.82)與償債學生(M=56.85)相比更加充分.

第三,個體學習能力而言,與畢業于三本或??圃盒5膶W生而言,其學業準備(M=56.52)明顯沒有畢業于如985、211院校的學生(M=55.78)充分.這一結果可能與本科階段所形成的學習態度或學習自我效能感有關,985/211院校學生擁有更良好的學習氛圍,對于學習的態度更加積極自主.而本科/??齐A段的學業成績對其碩士學業準備也產生了正向影響,本科成績越優異學生,碩士階段學業準備也做得更好.由此可見,本科階段所形成的學習態度會對其今后的學業產生重大影響,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是未來取得成功的基礎.

第四,就考研特征而言,學術型“準碩士生”學業準備(M=55.33)優于專業型學生(M=56.65).跨??佳械摹皽蚀T士生”,其學業準備會受到一定負向影響,在本科院校繼續攻讀碩士的學生(M=55.21),其學業準備更加充分,而跨校且跨省攻讀碩士的學生,其學業準備則相對不足(M=56.26),可見陌生環境會給碩士生未來學業造成一定的挑戰.值得關注的是,學生的讀研動機對其碩士階段的學業準備產生了非常顯著的影響,夢想導向型(M=53.08)與學術導向型“準碩士生”學業準備(M=54.66)更為充分,而就業導向型學生在學業準備(M=58.45)上呈現出疏忽的狀態.

第五,院校層面部分因素顯著影響了“準碩士生”學業準備.如院校層次對學生學業準備產生了負向影響.本研究發現,即將就讀于985、211院校的“準碩士生”學業準備(M=55.54)反而沒有二本院校(M=54.87)學生充分,這與大部分人的主觀印象所不同.

3 結果與討論

本文基于多水平分析模型,從個人、院校層面分析了“準碩士生”學業準備的影響因素.通過計量模型的結果,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第一,從“準碩士生”自身特征看,本科學習成績、能力特征和學業準備存在正相關關系.即本科畢業學校層次越優,本科成績越好,學業準備亦越好.可見本科學習能力的培養越投入,越有助于提高“準碩士生”階段的學業準備.因此,增強個人學習能力,能有效提升“準碩士生”學業準備.

第二,從“準碩士生”家庭背景來看,父親受教育程度會影響學生學業準備.父親受教育程度越高,對孩子的期望以及要求越高,則學業準備更好.此外,學生的經濟背景不同,學業準備具有顯著差異,既家庭經濟越好的“準碩士生”其學業準備更加充分.只有滿足了基本生存的經濟條件才能去實現自我價值.有的“準碩士生”利用暑假期間打工賺取學費和生活費,相對來說花費在學業的上時間就明顯偏少,嚴重影響其學業準備.

第三,學習動機和學業準備存在正相關,學習的動機是源于內心的動力,動力越強,付諸行動的執行力就越好.成就動機是力求獲得成功的內部驅力或動因, 即研究生個體愿意去做自己認為重要、有價值的事情, 并力求達到完美的一種內部推動力量.因此學習的動機越強,學業準備越充分.即以學術為導向動機的“準碩士生”學業準備最充分,而就業導向則偏不足.

第四,理科類和學術型“準碩士生”學業準備更充分,理科類相對于其他學科類型更難以畢業,理科類的“準碩士生”主要以實驗為主,一般都提前進入到碩士學習狀態.同時,專業型研究生相對于更加偏向于應用實踐,而非學術研究,因此在看待學業準備的問題上認識沒有學術型研究生深刻,存在意識淡薄、學業準備不足等問題.

第五,不同院?!皽蚀T士生”學業準備有所差異.其中院校類型沒有顯著影響,這可能是源于院校類型雖然不同,但是對于研究生的培養以及導師制度的現狀卻是有著相同之處,同時說明在準碩士生階段不管是何種院校類型都處于一種空白期.

就讀的院校層次不同,“準碩士生”學業準備差異很大.其中就讀于985、211高校的學生學業準備反而沒有二本高校學生充分,這是值得探討的一個問題.一般對于考研的學生來說目標的設定基本會瞄準比自己本科院校層次更高的院校,在達到了自身目標后,大部分學生態度上會呈現出松懈,因而忽視“準碩士生”階段的暑期學習.再者985、211院校導師擁有更多學術資源,需要管理眾多研究生及博士,無暇分心于“準碩士生”培養,因此學校方面也要積極配合,研究生院管理機構也應肩負起引導學生的重任.對于沒有進入理想高校的“準碩士生”而言,所就讀院校大部分與本科院校層次相差不大,甚至是實力略低,這一部分學生會產生危機意識,希望通過研究生階段更加努力的學習來改變現狀.此外,該類院校優秀資源以及導師略顯不足,“準碩士生”只有通過暑期學習才能爭取進入優秀導師的團隊.

4 政策建議

首先,高校在培養研究生的過程中應該重視學生的學習動機.碩士生的求學動機并不是一開始就固定的,它不僅在很大程度上與本科生的學習和生活環境等外部環境因素有關,而且深受老師、家長、同學及社會輿論的影響.高??梢葬槍π缘貙Α皽蚀T士生”開展一些指導、支持性活動,從正面影響他們的學習動機.組織導師對“準碩士生”進行學術研究入門的指導,比如采用公布導師信息、聯系導師、提前進入導師團隊跟班學習、公布專業必讀書目以及中英文文獻必讀等,從而有效引導學生樹立良好學習動機,有效進行研究生學術科研活動,提升自身能力素質,取得較好的學業成就.

再者,為提高文科類和專業型“準碩士生”的學業準備意識,需充分關注不同能力特征、不同院校層次學生的異質性.高校開展多元化的碩士生入學教育方案,關注文科類或專業型“準碩士生”學業準備,規范導師管理體系,充分發揮導師的引導效應.堅持導師對其學業、生活上真正承擔起指導的責任.完善導師的保障體系,充分調動導師的積極性,在整個培養環節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最后,國家要完善研究生的資助政策體系,減少學生經濟壓力,真正讓貧困研究生“上好學”,而不是利用學術研究時間打工償債,取得短期效益.目前我們研究生施行全面收費政策,對碩士研究生給予每月600元的生活補助.其資助力度無法緩解貧困學生經濟壓力,尤其是尚未償還本科助學貸款的碩士生.部分家庭經濟困難的“準碩士生”不得不選擇利用暑期時間進行兼職賺取學費和生活費,學業準備時間被擠占.因此,國家應從不同方面進一步完善碩士研究生的資助體系,保障貧困研究生都能安心學業研究.

猜你喜歡
碩士生學業層面
我國2021年在學研究生規模達333萬人
艱苦的學業
音樂提升學生學業表現
樹起學業擔當之心
趙燕磊
健康到底是什么層面的問題
社會資本視角下女碩士生就業狀況研究
策略探討:有效音樂聆聽的三層面教學研究(二)
策略探討:有效音樂聆聽的三層面教學研究(七)
35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