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企業借助“一帶一路”戰略實施“走出去”的對策

2018-10-19 18:51馬也名
智富時代 2018年9期
關鍵詞:走出去一帶一路對策

馬也名

【摘 要】“一帶一路”是我國對外開放的重要戰略,其實施的重要市場主體是企業。在“一帶一路”建設背景下,基礎設施建設是我國企業“走出去”的優勢,核心目標是投資和貿易的合作,產業合作是企業發展的重點,政府為企業“走出去”提供金融上的支持。但由于投資所在國的政策和政局變動、沿線國家經濟文化發展存在差異以及缺乏具有國際化視野與綜合能力的復合型人才等因素的存在,“一帶一路”戰略為我國企業“走出去”提供了契機的同時也帶來了挑戰。面對機遇與挑戰,我國應有針對性的選擇適當的對策,發揮出企業的主體作用,協調政府與企業在“走出去”中發揮的作用,從而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形成強大的平臺作用。本文旨在分析“一帶一路”戰略下中企“走出去”的對策。

【關鍵詞】一帶一路;中企;走出去;對策

“一帶一路”戰略是我國對外開放的升級版,借助“一帶一路”戰略,通過基礎設施共享、國際產能合作,使我國企業可以更好的、更高效的“走出去”。但是,“一帶一路”是機遇也是挑戰。要想成功地借助“一帶一路”戰略“走出去”,企業應根據自身的條件以及投資所在國的實際情況來選擇適當對策,制定合理戰略。

一、我國企業“走出去”的現狀

“一帶一路”的建設實現了我國全方位對外開放,給我國企業“走出去”帶來新的機遇。我國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施工能力強、成本低,有明顯優勢,可通過“一帶一路”戰略建設向其他沿線國家分享有關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經驗;同時汲取沿線國家在自然資源、能源方面的優勢,與我國對外產能需求形成互補,使我們可以同沿線國家共享基礎設施,進行產能合作,達到互利共贏的目的。

二、“一帶一路”背景下我國企業“走出去”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一)“一帶一路”戰略下我國企業“走出去”的機遇

1.基礎設施建設有優勢

上文提到,我國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有明顯優勢,因此,在“一帶一路”戰略中,基礎設施建設共享是重大機遇之一。亞洲地區乃至全球,需要大量的基礎設施投資費用才能維持目前的發展水平,滿足全球經濟發展的需要。

目前,我國基礎設施的設計建造水平名列世界前茅,在“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我國還在持續推進與沿線國家在交通、能源的基礎設施和通訊干線網絡等方面的合作。這給我國“走出去”的企業開展基礎設施建設的互利共贏合作帶來巨大機遇和發展空間。

2.投資貿易合作潛力大

上述分析中提到,我國的基礎設施建設與沿線國家的自然資源和能源方面存在經濟結構上很強的互補性,為國家之間貿易合作提供了可能。

從投資方面看,商務部《2016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數據顯示,2000-2016年我國對外直接投資年均增幅高達38.6%;2016年我國對外直接投資高達1961.5億美元,超過實際使用外資額約702億美元,占全球流量的份額位居全球第二。今后我國將會持續推動沿線國家產業水平升級,為當地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改善當地民生。從貿易方面來看,2016年,“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占我國出口的比重為27.7%,較2011年提高3.8個百分點。i在“一帶一路”建設下,我國應繼續增強與沿線國家在海關等方面的合作,為了創造出暢通的物流條件而消除關稅和非關稅壁壘;此外,貿易方式也需要創新,如發展跨境電子商務,完善區域營銷網絡;進口與出口同時兼顧,達到與沿線國家貿易平衡。

3.產業合作空間廣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大部分同我國一樣屬發展中國家,且產業結構互補,所以存在著巨大的市場潛力,未來國家間產業合作空間十分廣闊。所以,今后我國將會繼續加強與沿線國家在能源和資源方面的合作,進一步深化礦業、冶煉、加工一體化發展,共同開發和利用海洋資源,并共同建設對外貿易經濟合作區、海洋經濟示范區和海洋人才培養基地等。

4.金融支持

2014年11月,我國設立了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下文簡稱亞投行)和絲路基金,目的是為企業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各項項目提供金融支持。目前,由我國出資設立的絲路基金已經啟動。另外,由我國發起設立的亞投行已經吸引超過50個國家和地區申請加入。此外,國家開發銀行也為“走出去”的企業提供金融支持。

(二)“一帶一路”戰略下我國企業“走出去”的挑戰

1.沿線國家政策和政局變動

“一帶一路”經過的大部分是地緣政治混亂的區域,投資所在國的政策和政局變動成為企業的重大挑戰之一。2014年我國在斯里蘭卡開工的科倫波港口城的項目,在2015年新總統上任后因為涉嫌規避當地法律法規被叫停,需要重新進行評估,使我國企業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失。諸如此類的案例還有許多。

2.沿線國家經濟文化存在差異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基本上覆蓋了四大文明古國的全部區域,各國存在著顯著文化差異,投資時容易遇到因文化不同而造成的一系列問題。此外,“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經濟發展水平差異明顯,在“走出去”之前,都要做好充足的了解。

3.缺乏具有國際化視野的復合型人才

“一帶一路”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是人才。我們的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需要具備海外工作經驗和專業知識技能,只有充分了解與投資相關的法律政策和東道國的文化習俗,才能幫助企業迅速適應國外市場環境。然而,具有這些能力的人才極為短缺,“走出去”的企業在管理上面臨著巨大挑戰。為了解決人才短缺問題,有必有效加強人才培養,充分利用人才網絡。

三、“一帶一路”背景下我國企業“走出去”的對策

企業是實施“一帶一路”戰略建設的重要市場主體,擴大對外投資、推進企業“走出去”是“一帶一路”建設的核心。政府應從多方面為企業“走出去”構建多元化的服務體系,帶動所投資國家經濟發展,提升產業水平,促進就業,從而實現互利共贏。

(一)發揮企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在“一帶一路”戰略下,企業應進一步明確“走出去”戰略的發展定位。例如,在高端裝備制造領域,由于在機械裝備制造業領域國內缺少創新能力,同時機械制造業的品牌打造所花費的時間較長,中國企業很難做到像德國人那樣投入大量的時間和資金去做一些原創型的產品。因此企業可以在金融機構的支持下,進行跨國收購。

(二)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

我國已與多國簽署雙邊投資保護協定,“走出去”的企業要充分重視、理解和使用。在政府協議指導下,對東道國的政治、法律環境進行充分的分析,避免因為政治不確定而可能導致的潛在風險,同時也要用法律來維護自身權益。政府應引導企業加強社會責任意識,尊重當地的民情習俗,切不可短視近利。另外,企業應加強對“走出去”人員的公共外交知識的培訓,積極與當地媒體接觸,塑造正面形象,使企業在國際化的道路上更加暢通無阻。

(三)強化風險預警

除分析東道國的政治、法律環境外,企業在海外投資前還要做好投資環境的詳細論證、投資方案的合理制定以及各類風險有效識別并防范。包括對所在國的市場環境、公司的企業文化等做到充分的分析了解,避免由于對海外市場缺乏了解而導致風險。

注釋:

i 摘自《中國對外貿易形勢報告》(2017年秋季)

【參考文獻】

[1] 辜勝阻 吳沁沁 莊芹芹 推動“一帶一路”建設與企業“走出去”的對策思考 《經濟縱橫》2017年第2期.

[2] 沈志遠 “一帶一路”倡議下稅收協定助力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思考 《財經理論研究》 2017年第1期.

[3] 張欣 “一帶一路”背景下國有企業海外并購的趨勢、挑戰與對策 《一帶一路》2017年11月.

猜你喜歡
走出去一帶一路對策
診錯因 知對策
對策
面對新高考的選擇、困惑及對策
防治“老慢支”有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