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數據時代背景下金融監督管理體系構建研究

2018-10-19 18:51黃彩珍
智富時代 2018年9期
關鍵詞:金融監管風險防范互聯網金融

黃彩珍

【摘 要】面對當前我國經濟發展中出現的各種新形勢、新問題,金融作為助力我國實體經濟轉型發展的重要動力,規范我國金融產業發展、防范金融風險對穩健我國金融產業發展、促進我國經濟新格局的構建具有重要意義。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大數據的力量,通過云計算技術構建大數據信息系統進一步推進金融信用風險監管機制是進一步創新金融信用管理路徑、規避金融風險和為促進金融行業穩健發展的關鍵舉措。根據我國金融盡管體系中存在的問題,認為規范我國金融市場發展應當從健全金融市場信用風險防范監管體系、構建數字化的“執行-預警-反饋-調整”監管機制以及構建金融信用管理數字信息化系統三個方面進行強化。

【關鍵詞】大數據信息技術;金融監管;互聯網金融;風險防范

2017年,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在經濟新常態下要不斷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前提下進一步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加強金融風險管理。但是,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速度和總量的逐步提升,新常態下實體經濟的產業轉型使得我國經濟結構的變得更加復雜,對金融行業直接產生巨大影響。面對當前我國經濟發展中出現的各種新形勢、新問題,金融作為助力我國實體經濟轉型發展的重要動力,規范我國金融產業發展、防范金融風險對穩健我國金融產業發展、促進我國經濟新格局的構建具有重要意義[1]。當前,我國金融市場在經濟新常態的時代背景下,推進我國經濟金融平穩健康發展的過程中,出現了諸如債務率不斷攀升、實體企業融資成本不斷增加以及互聯網金融發展風險增大的等問題。因此,解決當前我國金融發展中出現的問題,在不斷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效率的同時強化金融風險管理是維持我國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關鍵[2]。

伴隨著我國實體經濟發展過程中對金融服務需求的不斷多元化以及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我國金融市場發展也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尤其是互聯網金融在近幾年發展迅猛。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大數據的力量,通過云計算技術構建大數據信息系統進一步推進金融信用風險監管機制是進一步創新金融信用管理路徑、規避金融風險和為促進金融行業穩健發展的關鍵舉措?;诖?,本文首先對當前我國金融風險監管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其次,面對金融市場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加強大數據信息技術在防范金融風險中運用的必要性進行分析;最后,對如何充分利用大數據信息技術對傳統金融市場以及互聯網金融市場中的風險進行防范提出政策建議。

一、金融監管體系存在的問題

當前,傳統金融市場在我國經濟運行過程中已經初步成熟,金融監管體系也在運行過程中建立起來,但是面對當前我國經濟運行中出現的新問題和新形勢,金融市場的運行,尤其是互聯網金融的運行與風險監管存在一定的問題。金融市場運行和金融監管體系的構建主要存在三個問題:

(一)互聯網金融的迅猛發展對傳統的金融監管體系帶來巨大沖擊的同時也導致金融市場風險不斷增加。由于互聯網金融的數字化、多元化以及普惠性的特點,互聯網金融風險不斷增加[3]。主要體現在:由于互聯網金融在發展過程中尚未建立健全的監管機制,導致整個互聯網金融行業中的企業資質參差不齊,大大加大了互聯網金融的安全性問題的嚴重性;由于互聯網金融在發展過程中尚未建立健全的監管機制,互聯網金融行業的準入門檻沒有具體的界定和要求,對金融監管機構對一些違規的互聯網金融企業不能做到全面的監管,大大增加了互聯網金融的風險;由于互聯網金融企業面對的客戶的普惠性,涉及的80%的客戶的風險度抗力較差,如果不加強互聯網金融監管,一旦發生金融風險,將伴隨著一系列的社會風險,不利于社會穩定。

(二)金融風險管理防范模式僅局限于傳統金融市場風險類型,監管范式不健全。當前,我國金融風險防范機制大多針對的是傳統金融市場上容易出現的問題。但是,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以及實體經濟的轉型,我國的金融市場交易頻繁的同時其市場結構也發生了轉變,金融機構業務交叉不斷增多,這種情況下,單一的金融風險監管防范模式便不能更完善的對金融風險進行監督預警,缺失必要的金融風險處置機制[4]。因此,在經濟新常態的時代背景下,面對經濟轉型和經濟新格局構建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新形勢,金融市場作為市場經濟重要組成部分,需要不斷的完善和健全金融風險監督管理范式,盡可能的將有可能金融風險類型納入到金融監管管理體系之中。

(三)金融市場風險防范監管體系不完善。有效防范金融風險的發生的關鍵在于建立一個系統完善的金融市場監管體系,而金融監管部門的工作有效性是金融風險防范的必然要求。但是,當前我國金融監管相關政策法規對于目前的金融市場存在一定的監管盲區,這就導致金融市場上存在不規范的金融交易行為以及非法集資等行為的出現,擾亂正常金融市場的運行。金融市場的混亂有可能直接影響我國實體經濟的發展,進而導致我國經濟市場秩序混亂,不利于經濟的平穩運行[5]。由此可見,我國金融風險防范監管體系的構建不僅需要考慮金融市場中有可能出現的問題,還需要考慮我國實體經濟在轉型過程中有可能出現的新問題。

二、大數據時代完善金融監管的必要性

當前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我國金融業發展不斷呈現出多元化發展趨勢,面對金融行業發展中出現的新情況,必須根據現實情況創新金融風險管理路徑。隨著數據挖掘(Data Mining)技術以及數據處理技術的逐漸成熟,大數據信息技術在金融風險監管中的作用越來越大,根據我國金融風險主要表現出的集中性、隱蔽性、社會性以及可防范性等主要特點,認為完善金融監管的必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我國經濟新體系逐漸建立下經濟主體多元化。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的市場體系不斷完善和健全,這種情況下,我國經濟主體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趨勢,金融市場面對復雜的金融主體,其潛在的金融風險也在不斷增加。當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出要不斷的去產能,對于傳統經濟結構中的產能過剩產業進行改革,在對產能過剩的行業進行調整時可能會造成一定的債務風險和失業率上升等一系列負面影響,并由此極有可能引發金融信用風險的發生。主要表現在伴隨著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對我國金融市場產生了直接影響,當前,我國金融市場復雜多變,金融服務對象面向實體經濟導致潛在的金融風險不斷增多,要求面對伴隨經濟結構調整產生的一系列問題,構建適應新常態下的金融風險管理機制是當前我國經濟新體系建立的必然要求。

(二)銀行信用潛在風險逐漸增多。實體經濟在發展的過程中必然面臨著資金短缺等問題,需要進行融資,而通過商業銀行進行融資成為企業利用財務杠桿推進企業戰略發展的關鍵,隨著實體經濟向商業銀行貸款的總量不斷攀升的過程中,我國商業銀行在風險防范的過程中面臨著以下兩方面問題:一方面,隨著金融市場的逐漸成熟以及信用系統的逐步完善,銀行辦理貸款業務不斷增多,實體經濟發展過程中企業有可能出現由于經營不善或者發展出現問題導致的財務出現危機,這也就增加了銀行不良貸款業務不斷增多的潛在風險[6]。另一方面,由于金融監管的不完善,導致市場上對影子銀行的風險監管缺失,其潛在風險成為我國金融系統風險的一大隱患,一旦發生大規模風險將對我國金融市場的穩定造成巨大影響。

(三)地方債務存在一定潛在危險。由于地方政府發展經濟的需要,往往需要建設大量的基礎設施以及相關的市政建設,這就需要不斷增加貸款。地方政府憑借其特有的政治屬性從商業銀行中獲得了大量的商業貸款,雖然解決了其在地方建設過程中出現的資金短缺問題,但是也給商業銀行帶來了巨大潛在的信貸風險[7]。由于融資平臺的完善、地方產業結構的調整以及地產行業的發展,地方政府財政過多的依賴于融資和土地財政,這就導致融資環節出現問題必然引發地方金融財政風險的發生。

(四)互聯網金融風險的多元化以及難控性?;ヂ摼W金融是基于互聯網信息技術將傳統的金融產品和服務與金融屬性相融合的一種金融行業,其在交易過程中存在一定的虛擬性,這也就要求金融監管部門應當針對互聯網金融的特點,將大數據信息技術運用于互聯網金融的監管,通過科學的監管系統對互聯網金融交易的過程等相關環節進行實時監督成為規范互聯網金融發展和風險監管的關鍵[8]。

三、完善金融監督管理體系的有效舉措

針對大數據時代的宏觀背景下金融市場發展中出現的新形勢,尤其是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利用大數據信息技術完善金融監督管理體系應做到以下三個方面:

(一)健全金融市場風險防范監管體系。健全金融市場監管機構,規范金融市場監管職能。首先,需要設立金融市場風險防范的日常管理機構,對金融市場交易行為進行有效的監督。其次,需要健全金融風險防范管理機構,不僅僅需要對金融實體市場的金融交易行為進行監督,還需要對互聯網金融的各種情況進行監督。最后,一個系統完善的金融風險監管體系需要各金融市場部門密切合作,加強交流,以規范金融市場行為、防范金融風險為目標,開展各項工作。

(二)完善金融風險防范管理制度。建立涵括金融風險防范管理制度、執行準則、考評標準在內的系統科學的管理制度是有效進行金融市場風險防范的制度保障。首先,建立金融風險防范管理制度,確保風險防范管理有據可依。其次,對金融風險防范的執行細節進行規定,確保各項工作執行朝著執行目標進行。最后,建立績效考核制度,對執行結果進行評定,激發金融監管部門職員的工作積極性。

(三)利用大數據信息技術構建“執行-預警-反饋-調整”的金融風險防范機制。系統科學的金融風險防范機制的建立是有效規避金融風險發生的根本保障。因此,應當設立金融市場風險防范的日常管理機構,對金融監管機構的風險管理工作執行進行監督,對執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及時反饋,對已發生的金融風險和潛在的金融風險及時上報金融風險監管機構,金融風險防范機構對其進行及時的處理,防止更大的或者系統性金融風險的發生。

【參考文獻】

[1]唐浩增,路璐.用好大數據金融手段 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關于打造“數控金融”平臺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科技產業,2018(02):36-38.

[2]張曉樸.互聯網金融監管的原則:探索新金融監管范式[J].金融監管研究,2014(02):6-17.

[3]保建云.大數據金融生態系統、社會超群博弈與中國大數據金融戰略[J].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16(04):42-49.

[4]劉芬華,吳非,李華民.互聯網金融:創新金融體征、泡沫風險衍生與規制邏輯[J].經濟學家,2016(06):35-42.

[5]王達.宏觀審慎監管的大數據方法:背景、原理及美國的實踐[J].國際金融研究,2015(09):55-65.

[6]龔鵬程,臧公慶.支付清算型互聯網金融監管立法述評——以央行“網絡支付管理征求意見稿”為線索[J].江西財經大學學報,2015(03):110-120.

[7]沈偉.金融科技的去中心化和中心化的金融監管——金融創新的規制邏輯及分析維度[J].現代法學,2018,40(03):70-93.

[8]郝志運,黃迪.預先承諾、肥尾效應和監管范式——基于Agent的互聯網金融監管仿真研究[J].金融監管研究,2014(08):30-42.

猜你喜歡
金融監管風險防范互聯網金融
互聯網金融監管原則與新模式研究
論金融監管與金融行政執法風險防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