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產型企業庫存控制理論簡述

2018-10-19 18:51李天宇
智富時代 2018年9期
關鍵詞:運輸管理

李天宇

【摘 要】本文從庫存控制的基礎理論出發,通過增強系統準確性、改進訂購策略、改善運輸方式等多種手段從源頭到末端全方面的對生產型企業的庫存控制方式方法進行介紹和探討,注重解決基本面問題,避免復雜低效的理論,力圖為企業降低庫存資金占用,提高原料庫存周轉速度供基本知識、方法和思路。

【關鍵詞】庫存控制;訂購策略;庫存成本;運輸管理

一、背景與目的

原料庫存是企業穩定持續生產的保障,在企業資產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供應環節中因為環節繁多難免會需要額外的時間,所以為了避免潛在的風險導致缺貨停線,必須要保持一定的原材料庫存。如果企業對于庫存控制的力度不夠、制度不夠健全或是采用的管理方式方法不夠科學高效,就會降低資金周轉速度,提高資金占用。同時較高的庫存水平對于庫房管理也是一項挑戰,會增加企業的庫房管理成本,降低生產運行效率。因此庫存控制方式將直接影響企業的資產運作效率。為了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同時避免給生產造成較大的負面影響,必須不斷研究和改進庫存控制理論,在安全與經濟效益之間達到平衡,并通過一系列針對性的控制,來減少淘汰品、換代產品相關原料的積壓和報廢金額。

二、庫存管理的理論發展

在1897年,意大利經濟學者帕累托在研究世界財富分配問題時曾提出帕雷托定律,又簡稱二八定律。將這個理論套用在庫存管理方面即為ABC分類法。ABC管理法的優點是明顯的,這種方法把“重要的少數”與“不重要的多數”區別開來,使企業將工作重點放在管理重要的少數庫存品上。

19世紀九十年代以來,隨著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興起,庫存管理方式也產生了巨大的改變,通過信息技術在企業中的運用使得企業的生產計劃與市場銷售信息充分共享,提供了簡便全面的訂單管理、庫存管理、運輸與調度、配送管理方式方法,讓采購、生產、運輸、財務等各部門間能夠更好的協同工作。減少信息不對稱性,改善信息交流方式和速度。提供了強大的庫存管理數據和手段。

可見企業的庫存管理理論和手段在隨時代不斷的進步發展,與時俱進的庫存管理能夠給企業帶來更高的生產柔性、提高物流運營效率,獲取行業間更大的經濟優勢。

三、庫存管理方式的改進措施

(一)提高系統庫存準確性

原料訂購及缺貨預警均建立在系統庫存數值之上,缺乏穩定的庫存數據,就不能放心的進行后續的庫存控制工作。因此需要庫房人員、生產線共同分析原料正常情況下各工位的庫存值范圍。針對系統數據上有疑點的原料,進行分析、盤點,提前解決不穩定因素。針對此過程中發現的問題,應當及時調整工作流程,同時通過平衡各個使用位置的庫存、監督舊料報廢、清理錯誤系統訂單、建立循環盤點制度等行為進一步提高系統數據的準確性,為后續工作打下基礎。

此外還應設立專員、專組對于企業系統中存在系統性錯誤、邏輯錯誤、信息輸出錯誤等問題進行分析,設立流程,同IT部門分析解決。系統的可靠性提高才能夠放心的把大部分原料的自動訂貨交由系統進行,由系統根據準確的信息做出及時響應,控制庫存。

(二)加強原料訂購管理,完善訂購計劃

1、利用ABC分類法改進原料訂購和管理策略

ABC分析的應用,在儲存管理中比較容易地取得以下成效:第一,壓縮了總庫存量;第二,解放了被占壓的資金;第三,使庫存結構合理化;第四,節約了管理力量。通過合理分配時間和力量到A類-總數中的少數部分,將會得到更好的結果。當然忽視B類和C類也是危險的。

通過對庫房原料進行分析,首先排除一部分不適用ABC分類的特殊件,例如歸屬危險品、原料質量不穩定、原料上線前需要先耗時進行加工處理、原料供應商產能問題嚴重等等,對于這些原料需要進行特殊管理,不能簡單的分類。在剩余的原料中,品類數量低于5%的A原料往往占用庫存金額的50%以上,需要集中精力嚴格控制。品類數量低于15%的B件往往占用庫存金額的30%左右,而另外80%的C類原料只占用整體庫存金額的20%左右。由此制定計劃,調整系統參數,對于A類原料進行重點控制,其數量雖少但是對于整體庫存天數的影響巨大,可以達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原料通過ABC分類法進行分類之后,由于關注程度和處理流程的不同,其狀況往往會隨時間不斷的產生變化。需要定期根據原料最新的狀態調整策略,才能最大化的體現ABC分類法的功效。

2、研究設定原料控制相關參數

系統在滿足生產需要的大前提下,會根據相關參數調整訂購數量、時間、頻率,通過調整相關參數能夠優化訂貨批量、消除潛在庫存風險并提高系統穩定性。

為了降低庫存水平,以下幾個參數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1)原料單次最小訂貨數量

這個數值會影響原料的訂購靈活性,數值過大的情況下單次就會訂購到廠數天的原料量,但數值過小又會增加送貨頻次,增加運輸成本,需要針對原料和供應商的不同情況,為每個原料設置最佳的單次最小訂購數量。如果供應商距離較遠、供貨運輸時間長的零件使用較大的最小訂貨量來降低訂購和運輸成本。對于地理位置近的供應商,或是有極強反應能力的供應商,可縮小單次訂貨量,利用供貨頻率快的優勢來加快周轉速度,降低庫存天數。

(2)原料安全庫存調整

一味的降低庫存數量會導致缺貨風險的增加,為了規避風險,需要靈活利用了安全庫存的概念,即設置一個最低庫存量。安全庫存數的設置主要考慮原料的幾個潛在風險:質量風險、產能風險、管理風險、損耗風險。質量風險考察了原料歷史中出現質量問題的情況,產能風險則評估了供應商的產能、平穩供貨歷史,管理風險檢查了原料是否屬于易丟件,損耗風險跟工廢量息息相關。通過綜合考慮四項風險因素,為潛在風險原料設置科學的安全庫存來規避風險,不僅保證了原料的安全性,還控制了數量過高的安全庫存。

(三)改善運輸管理與運輸方式

1、調整送貨優先級

多數的物流送貨流程中,為了降低運輸成本,運輸商往往會平衡運力和企業收貨能力提前送貨。這部分由運輸商自行調整增加的送貨行為往往屬于拖管狀態,一些生產需求優先級低的原料有可能被安排先送進廠,特別是這其中包含有價值高的原料,收貨后會極大的增加整體庫存金額。

為控制這種情況,要在一個供貨周期內對于預計到廠的原料進行運輸排序,根據原料價值、當前庫存天數來設置優先級,延后高價值低風險原料的送貨時間,從而降低庫存天數。

2、增加原料運輸方式

企業的原料庫存需要至少支持一個運輸周期。因此縮短運輸周期也能夠明顯的改善高庫存的狀況。企業若是采用單一的原料運輸方式,特別是對于供應商較遠的原料往往送貨周期很長。需要將海運、火車運輸、空運、陸運等多種運輸方式相結合,增加原料到貨頻次。在增加運輸方式靈活性、多樣性的同時又能夠多一種控制庫存數量的手段。

四、總結

一個企業若想保持較高的盈利能力和旺盛的競爭力,就應當注重庫存管理,采取科學有效的管理方式,在成本與安全性之間做出權衡。

通過以上對北京奔馳庫存管理中的庫存準確性、系統穩定性、運輸方式、訂貨流程進行理論分析并聯系實際應用進行改進,不僅大幅提高了原料庫存管理的安全性,在經濟效益上也有著巨大的收獲。庫存管理方式在改進過程中會有不少涉及流程設計的環節,也為今后進一步嚴格的庫存控制方式打下基礎,繼續為生產型企業的未來發展保駕護航。

猜你喜歡
運輸管理
低碳經濟視閾下的公共交通運輸管理探析
對專用線、專用鐵路運輸安全防控的研究
技術視角下省域運輸管理集成研究
淺析我國道路運輸管理保障體系建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