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中國石油發展戰略研究

2018-10-19 18:51魏亮
智富時代 2018年9期
關鍵詞:布局石油戰略

魏亮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雖然能源消費總量增長明顯放緩,但在當前和今后較長一段時間,我國能源需求仍將持續增長,而作為我國能源消費重要構成部分的石油資源的安全供應關系國計民生;隨著國際政治經濟形勢的日趨復雜以及對外依存度的持續走高,中國石油供應問題面臨來自各方面的諸多挑戰,為此制訂全面可持續發展的石油發展戰略迫在眉睫。本文分析了中國石油需求現狀、儲備情況以及面臨的各種挑戰,最后提出了相應的石油發展戰略。

【關鍵詞】石油;戰略;戰略儲備;布局

一、中國石油發展現狀與存在問題

(一)中國石油能源的需求現狀

石油在我國一次性能源消費構成中的比重在逐年遞增,而我國國內原油產量在繼續下滑。目前,我國原油對外依存度節節攀升,原油進口量呈跳躍式增長。原油過多依賴海外市場,勢必對中國經濟健康良性發展產生重要影響。初步測算,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已超過68%。一個國家原油進口超過50%,就是一個危險的信號。

(二)中國石油能源的儲備現狀

中國石油資源集中分布在渤海灣、塔里木、準葛爾、珠江口、柴達木和東海路加八大盆地,可采資源量172億噸,占全國的81.3%;天燃氣資源主要分布在塔里木、四川、鄂爾多斯、東海陸架、柴達木、松遼、鶯歌海、和渤海灣就大盆地,可采資源量18.4萬億立方米,占全國的83.64%。我國石油儲量僅占世界總量1.8%,天然氣0.7%,人均能源占有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七分之一,人均石油占有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原油產量增長緩慢,一些老油田遞減嚴重,大慶油田的產量已從5000萬噸開始滑落,進口量逐年遞增。

(三)我國石油發展面臨的風險

政治風險。石油不是單純的經濟商品,而是政治商品,是戰略物資。我國石油消費斷以國內為主向以國外為主轉變,政治風險隨之加大,石油外交成為化解政治風險、保障石油發展的重要手段。

油源風險。分析人士指出,伊朗局勢、歐債危機、美國經濟狀況及新興市場國家的需求,將成為影響今年全球原油供需的關鍵因素。在此情況下,各消費國圍繞石油的爭奪將更加激烈,我們即使有錢,但能否買到需要的石油,已經成為一個大問題。

通道風險。我國石油進口主要來自中東、非洲等地區,年進口石油 80%以上要通過馬六甲海峽。每天通過海峽的船只,60%以上是中國船只。各種國際勢力均試圖染指、控制這條海上航道,運輸通道已成為事關我國石油發展的重大問題。

油價風險。隨著石油開采難度不斷增大,勘探開發加快向復雜和困難地區延伸,開采成本不斷增加,國際油價振蕩上揚成為必然趨勢。隨著我國進口量加大和油價上漲,外匯支付還將大幅度增加。

二、實施石油發展戰略的意義

石油已成為一個關系我國經濟持續發展、社會和諧進步的全局性和戰略性問題。我們必須從國情出發,將中國石油工業置于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潮之中,置于實現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長期戰略之中,借鑒國外的成功經驗,超前謀劃,對石油面臨的重大戰略問題進行深刻剖析和冷靜思考,防患于未然,更好地把握石油的未來發展趨勢,確保石油的長期、穩定、均衡供給和國家的經濟安全。

(一)深入實施石油戰略是確保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

隨著進口石油依賴程度的提高,國際石油市場一旦供應短缺,油價出現異常波動,將對我國石油供應和經濟發展產生嚴重影響。宏觀上看,油價上升導致經濟運營成本增加,引發物價上漲,會加大通脹壓力。從產業看,受油價升高影響,我國煉化、塑料、紡織等行業生產成本普遍上升,加之市場競爭激烈,產品價格很難和成本同步上調,利潤空間縮小,許多企業將陷入困境。

(二)深入實施石油戰略是保證政治、軍事安全的重要基礎

石油事關經濟安全,經濟安全事關國家安全,石油的意義已經遠遠超出了其經濟意義的內涵,被賦予了一定的政治和軍事的色彩。20 世紀發生的所有戰爭幾乎都與能源有關,一定意義上,戰爭為了石油,戰爭也需要石油。全球石油分布不均,消費強度迥異,供需矛盾可能進一步加劇。消費國之間、產油國之間、消費國和產油國之間的矛盾,將不斷發展變化,相互關系和利益錯綜復雜,不確定因素將會增多,極易引起各種矛盾和沖突,甚至對區域或全球石油市場構成威脅。

(三)深入實施石油戰略是提高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必然選擇

近年來,國際油價飆升帶動國內油價高歌猛進,這讓我國成品油調價難度越來越大,也將增加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開支。油價上漲的“多米諾骨牌效應”已經逐步顯現,推動了交通、化工、化纖、紡織、塑膠等行業產品價格提升,將影響人民群眾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

三、低碳經濟給中國石油工業發展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一)節能減排要求使石油工業地位提升

國當前處于快速工業化進程中的實際,低消耗、低污染、低排放的新型工業化道路是我國發展的必然選擇。節能、減排是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過程中的重要任務之一。我國新能源產業起步晚,目前還處于產業生命周期的低水平階段,沒有形成商業化規模生產與消費,勉強利用可能會適得其反,造成能源成本費用加大,環境污染加重等不良后果,因而適當降低煤炭消費與提高油氣消費雙管齊下,對于調整能源結構、降低碳排放強度舉足輕重。作為化石能源,石油碳排放強度要明顯低于煤炭,尤其是天然氣更是被稱為“綠色能源”,提高石油工業的發展地位是大勢所趨。

(二)天然氣和非常規油氣資源市場擴大

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又是一個經濟飛速發展的國家,因此對能源的需求處于高速增長時期。不同時期由于技術水平、消費意識等因素的限制,市場上對各類能源的需求傾向會有所改變。在世界范圍內,非常規油氣資源開發取得很大成就。特別是在頁巖氣的大規模開發緩解了美國的天然氣供需壓力,使美國由油氣進口大國轉變為天然氣出口國,可見非常規油氣資源的開發對一國能源供應意義重大。我國非常規油氣資源豐富,且較常規油氣資源更具環保優勢,目前因技術限制尚未實現大規模開發。

低碳經濟的發展恰為我國非常規油氣資源的開發提供了機遇。資金的流入、政策的支持都為非常規油氣資源開發技術的研發提供了保障。作為低碳能源的天然氣和非常規油氣資源的開發成為重點。在低碳理念的指導下,人們對天然氣的需求增加,消費市場擴大。天然氣需求的增加必將導致油氣勘探開發力度的加大,必將促進石油工業拓展新的能源領域,加大非常規油氣資源的開發,必將促進油氣儲運基礎設施的建設,必將導致油氣資源新用途的不斷研發,從而帶動石油工業各環節的發展,從而促進我國石油工業發展更加穩健,更具有國際競爭力。

(三)促進石油工業產業優化和技術提升

為提高我國國際競爭力,經濟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是基礎,而石油

天然氣工業產業結構調整是關鍵所在,石油天然氣工業產業結構合理可以為國民經濟長久發展提供重要的物質基礎和產業支撐。石油工業產業優化可以降低以石油天然氣及其產品為燃料動力、原材料等投入的各行各業的生產成本,提高總體競爭能力,進一步鞏固比較優勢和競爭優勢;有效應對西方國家“綠色壁壘”等出口限制,增強我國工業產品出口份額;我國處于產業鏈底端,高投入、高消耗、低附加值等特點顯著,提高能效水平來扭轉我國在國際分工與貿易中的劣勢。

在國際合作中我們可以學習到外國先進低碳技術,促進中國石油工業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效率,最終實現產業結構調整與升級;其次,在學習與運用國外先進低碳技術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受到啟發,加強科技研發,開發符合自身實際的技術體系,促進中國石油工業走低碳發展道路。把握發展低碳經濟發展這一機遇,突出我國石油工業發展優勢,深化石油工業企業體制改革,完善產業政策,強化合作意識,改革用人機制,實現石油工業全面健康發展。

(四)石油工業政策環境改善

在低碳經濟背景下,政府政策支持、優惠必然向有利于低碳經濟發展的產業傾斜。在當前國情下,石油工業內部非常規油氣資源開發由于符合低碳經濟發展要求受到政府的鼓勵與支持??傮w來講,政府的政策導向主要通過出臺政策文件、制定法規以及稅收優惠、財政補貼等我國將低碳經濟的發展放到長期基本國策的戰略高度,也就是把我國石油工業的發展提升到戰略高度。

國家對低碳經濟的重視,在很大程度上為我國石油工業的發展營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有了政府的支持,石油工業的發展也會得到社會各界的資金、人才支持,非常規油氣資源大規模開發的進程便會加快,這就為我國石油工業的發展提供了保障。

四、實現我國石油發展戰略的有效措施

(一)加大國內油氣資源勘探開發力度,保持合理的自給率

東部老油田的資源儲量豐富,為中國的石油產業乃至全國的經濟建設做出了不可替代的巨大貢獻。就是到今天,東部老油田還依然是中國原油生產的重要基地。穩定東部,才能為西部實現戰略接替和開拓海外石油資源贏得寶貴時間;沒有東部產量的穩定,全國產量就難以穩定,供需矛盾就會加劇。

(二)加大“走出去”力度,積極有效地利用國外石油資源

牢固樹立全球化的石油資源觀,當今,世界石油能源已經是一個開放的、具有全球市場的系統。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國內經濟國際化的趨勢日漸明顯,我們應該牢固樹立石油資源全球化的觀點,以廣闊的世界眼光觀察國際石油市場大勢,形成全球化的石油資源觀。一方面,制定全球化石油資源戰略,做好跨國經營的人才、技術、裝備和管理等方面的準備工作,大力實施“走出去”戰略,分享世界石油資源成果;另一方面,也應把我國的油氣田開發放在全球的大視野中,在確保比較效益的基礎上,選擇適當的時機進行開發。

(三)積極有序進行海外資源開發

國家有關部門要在科學研究的基礎上,制定海外資源經營戰略、統一開發的方針政策,整合進軍國際石油市場的力量,明確三大石油巨頭的分工和側重點,確保海外油氣資源開發有序有效進行。要健全海外協調機制,明確協調主體和協調責任,統籌考慮開發方向,堅持以非洲、南美、中東、中亞等地區為主攻方向,加強與國際能源組織和跨國石油公司的合作,加快“走出去”步伐,實行油氣進口多元化。

(四)建立多元化海外石油供應體系

我國進口原油的很大一部分來自中東和非洲。預計未來幾年,從中東、非洲地區進口石油的比例將繼續保持較高的水平。從我國石油發展戰略考慮,建立多元化的石油供應體系,尋找和發展多元化的石油供應市場已是必然選擇。要采取綜合性措施,努力實現原油進口來源、方式、品種、渠道的多元化,切實分散風險。抓緊建立油氣戰略運輸通道,有效降低海上石油運輸被中斷所導致的風險,減少對西太平洋戰略通道的依賴。

五、結束語

新中國成立60多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改30多年來,我國石油工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規模迅速擴大的同時,結構不斷優化,布局更加合理,市場化、國際化程度持續提升,取得了令世界矚目、令國人驕傲的輝煌業績。當前,我國石油工業更加注重轉變發展方式,更加注重擴大夯實資源基礎,更加注重拓展國際石油市場,更加注重集約化經營、內涵式發展,更加注重理念創新、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中國石油工業的未來充滿希望。

【參考文獻】

[1]張汶汶. 低碳經濟下中國石油工業發展戰略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華東),2014.

[2]張明功. 中國石油工業未來發展戰略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2.

[3]傅柏翔.中國石油發展戰略相關問題探討[J].價值工程,2010,29(32):71-72.

猜你喜歡
布局石油戰略
石油石化展會
精誠合作、戰略共贏,“跑”贏2022!
奇妙的石油
戰略
戰略
延長石油:奮力追趕超越 再鑄百年輝煌
VR布局
2015 我們這樣布局在探索中尋找突破
Face++:布局刷臉生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