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生暖陽志愿行,探訪公益機構,關注留守兒童

2018-10-19 18:51
智富時代 2018年9期
關鍵詞:志愿服務夏令營留守兒童

【摘 要】湖北汽車工業學院“青春火-暖陽志愿行”社會實踐團隊利用暑假時光,以學習優秀志愿者精神,傳播正青春正能量為目的,通過走訪參觀、實地調查、下營地執行的實踐方法,在實踐過程中會圍繞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向當地政府質詢情況、拜訪四川公益組織、參觀地震遺址博物館、以及學習志愿服務先進事例所展開的社會實踐活動。

團隊首先通過走訪四川各個公益組織,了解到了地震災后各地區志愿服務組織對于重建工作的轉型。他們多數在向社工服務方面轉型,比如群團社工服務發展中心與成都市志愿服務中心便是典型的代表,它們在做社工服務的同時還會追求項目的特色與可持續性;其次團隊通過實地調查,參觀地震遺跡博物館,收集了像英雄方杰老師之類的志愿服務先進事例;最后團隊在四川綿陽涪城區進行26天的營期培訓,陪伴當地孩子們度過一個意義非凡的夏令營。其中發現鄉村孩子與城市孩子的普遍差距,鄉村孩子當中留守兒童居多數,城市孩子當中也存在務工子弟,孩子們的假期生活單調無趣,團隊成員通過主題游戲、繪畫、手工、趣味運動會等夏令營活動一方面增強了孩子們對家鄉文化的認可,另一方面讓孩子的團結力、溝通力、耐挫力、自尊力、創造力五大積極心理品質得到提升。

通過此次社會實踐,我們仍有所不足,其中公益組織面臨的現狀與生存挑戰、鄉村留守兒童的持續關注、夏令營活動模式探索等問題需要深入研究??上驳氖?,我們作為大學生社會實踐團隊,獲得了地方各地的支持,無論是每次拜訪的公益機構,還是對先進志愿者的采訪,營地家長的鼓勵,他們都對青春火團隊給予中肯的評價。在此次實踐過程中,新聞、報紙、微博等多種平臺報道達2001次,充分的將實踐成果宣傳出去,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關鍵詞】志愿服務;公益機構;留守兒童;夏令營;五大積極品質

一、課題背景

(一)社會背景

1、對于四川而言,2018年是志愿服務的“公益元年”,震后重建工作也小有成就,在機遇與挑戰面前,從前的那些志愿組織,現在又發展如何?是逐漸解體,還是以朝著一些更加蓬勃的方向發展?帶著這些疑問團隊決定去拜訪他們,向這些公益大家取經。

2、汶川、北川、什邡、綿陽;這一個個沉重的地名是5·12大地震中被人們提及最多的地方。它們是地震重災區,這些地方飽經磨難,但是,這些地方也有抗震救災精神閃耀著的光輝,為調查汶川地震重建工作,以及重建工作中抗震救災精神的發展,團隊帶著尋訪志愿精神、發掘英勇事跡的初心探訪這些城市。

3、2017年教育部公布的義務教育隨遷子女超2450萬,義務教育階段留守兒童6102萬以上,留守的少年兒童正處于成長發育的關鍵時期,他們無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認識及價值觀念上的引導和幫助,單單十堰就有十萬留守兒童問題亟待解決。

(二)項目背景

對于鄉村孩子來說,夏令營對于他們可能是陌生的一種模式,特別是對于一些父母在外打工的留守兒童而言,他們缺乏正常孩子應有的陪伴,更有可能出現心理孤僻、不善溝通、性格極端等問題;對于城市孩子來說,暑假時光更多花費在電腦、手機等電子設備上,有一部分孩子甚至一暑假呆在家里或者去參加補習班,假期單調而乏味;在城鄉結合處,父母外出打工由老一輩照顧孩子現象更為普遍。

二、實踐過程

(一)走訪參觀篇(想要了解的問題主要關于震后重建中的志愿精神、公益機構的生存現狀與面臨的挑戰、如何汲取四川志愿服務行業精華于十堰本地等)

在成都,團隊十人分成兩批,分別在隊長王艷輝與副隊長周詠雪的帶領下高效率運作,拜訪了位于成都市的5個公益機構,分別是群團組織社會服務中心、武侯青年聚落、成都市錦江區社會組織發展基金會、成都志愿服務中心、美錦公益。團隊成員探訪的這些機構中,很多公益人,都參加過抗震救災一線工作,甚至有些機構的前身就是抗震救災中的民間志愿組織。這些機構的發展是當初那些民間志愿組織發展的最好體現。

結束成都之行后,實踐團隊腳步來到汶川這片土地,在當地導游的帶領下參觀了汶川地震博物館與漩口中學遺址,并且受到當地村主任與扶貧車間主任的接待,隊員們體會到地震留下的不是無盡傷痛,而是諸如英雄方杰老師舍己救人的光榮志愿事跡以及依舊閃著光輝的抗震救災中的志愿精神。

第三站,隊員們來到什邡,在導游員帶領下參觀了穿心店地震遺址與什邡市抗震救災博物館,并與當地志愿者聯合會取得聯系,和負責人黃成剛先生進行了座談、交流。

第四站,團隊隊員選擇了北川羌族自治州。隊員一行人來到重建后的嶄新而寂靜的新北川,隊員們走上街頭與居民交流,分別采訪了老北川居民與新北川原住民眼中的北川,之后聯系到原中國心志愿者團隊,與負責人交流了中國心團隊在北川大地上的十年發展之路。

(二)營地執行篇(為鄉村孩子開一期七天的夏令營活動,關愛陪護鄉村留守兒童,弘揚志愿者精神)

利用十四天的時間,分別在新皂鎮麒龍廟村和涪城區劍三社區開展兩期7天/期的夏令營活動,據統計兩期參與孩子達四十五人,第一期新皂鎮麒龍廟村留守兒童等特殊群體共計八人,其他孩子多數性格內向,不善于表現自己;第二期涪城區劍三社區留守兒童居少數,多數為城市孩子,性格相對外向開朗。

通過兩期活動,夏令營通過有效的主題活動、游戲、素質拓展課,豐富鄉村孩子們暑期生活與孤獨心靈。圍繞團隊事先確定的主題與執行框架,開展了團隊建設、營員建設、文化建設以及五大能力建設方面的活動,包括趣味運動會、趣味時裝秀、創意黏土課、主題繪畫、主題演講比賽、“我是小小演員”情景劇、特色游戲等比較新穎的方式,寓教于樂,實現教育的作用。

區別于支教的模式,夏令營通過這些多種多樣的活動,在玩中學,發掘孩子的潛能,用創新的教育方式讓孩子自我管理自我監督,設置“沉思壁”犯錯誤主動承認,同時也起到威懾的作用;設置“秘密信箱”,收藏孩子的小秘密與每天的不開心的情緒;在劍三社區,圍繞四川川劇開展了一天的傳統文化營活動,從川劇知識科普講解到創意臉譜繪制再到經典川劇段落的鑒賞,最后孩子們展示自己的臉譜成果;八一建軍節,圍繞“致敬解放軍”開展了觀看愛國影片、軍隊宣傳片,舉辦了“八一建軍節”主題演講比賽。

此外,團隊隊員還舉辦勵志課堂,為孩子們分享志愿服務的經歷,舉辦“大學初體驗”課堂,幫助孩子提前了解大學,結合團隊所在學校汽車命名的特色,為孩子們科普汽車的發展歷史以及常見的汽車品牌的特色。在第二期營會活動中,嘗試與小朋友角色互換,讓小朋友作為游戲的設置者、志愿者老師作為參與者,分角色體驗,通過“你畫我猜”、“捉松鼠”等游戲,讓孩子主導,增進彼此角色間的理解和認識,孩子體會到了志愿者老師位置上的主觀感受。

三、實踐成果

(一)通過走訪發現四川大部分因地震組織的非盈利公益機構,為了謀求發展都選擇了轉型做社工服務,當志愿者組織成為社會組織,當志愿活動成為一種行業時才能存活,原先發揮應急作用的組織,都面臨著從應急到常態的轉變,在轉變過程中形成了適合自己的管理機制與特色項目。

(二)機遇與挑戰并存,作為一個公益機構如何才能秉承初心的做下去,這就讓公益機構明確的思考并確定自己的定位。

(三)在走訪中隊員了解到現在公益活動有“大而全”與“小而美”的區分方式?!按蠖钡墓婊顒尤缥绮陀媱?,“小而美”的公益活動比如群團組織的“童伴”活動。

(四)為兩個夏令營營地四十名孩子通過安排的活動,從他們的信封、便利貼中看到在七天的歡樂中他們看到了自己的進步,溝通能力、動手能力、團隊協作能力都有所提高,當中的留守兒童、“問題小孩”也在志愿者、在伙伴的陪伴下,變得外向。項目實行中得到家長和當地政府的支持和肯定,實現了團隊初期設置的目標,豐富了鄉村、城市孩子的暑假生活,培養了他們積極的心里品質。

另外,使孩子變成了一個有溫度的人,通過每天的暖心任務,例如給父母一個擁抱、親吻等,讓孩子學會感恩;孩子會主動留下來幫助志愿者們清理衛生、主動幫助老師收發紙筆,甚至有孩子看到志愿者被蚊子“折磨”的雙腿主動去擦拭傷口。

四、總結

此次“青春火-暖陽志愿行”社會實踐歷經一個月的實踐,基本完成了團隊初期制定的暑期社會實踐的目標,深入社會,鍛煉隊員們的交往能力、生活能力、實踐能力的,提高隊員各方面素質,在實踐中收獲成長。

此次社會實踐先是對四川優秀志愿服務組織、先進志愿服務個人展開小型的有針對性的調研走訪,深入四川在一次次摸索中學習四川地區的志愿者精神風貌,提升自己的思想覺悟將志愿者精神深埋心底,最后將在四川學到的志愿服務方面的技巧、方法、知識傳輸到十堰地區,提升十堰人民對志愿者、志愿服務活動的認識和理解,同時把我們的實踐結果與十堰本地或高校的志愿服務組織,提高志愿服務的水平。

夏令營執行期間通過主題游戲、運動、繪畫、表演等豐富多彩的夏令營活動,豐富鄉村孩子們暑期生活與孤獨心靈,在關愛、愉悅、尊重和平等氛圍中,提升孩子們“自尊力”“創造力”“耐挫力”“團隊力”和“溝通力”五大核心的積極人格品質。讓孩子們在鄉村環境中發現鄉村美麗,在自我發掘中認同自我潛能,在快樂學習中培養學習興趣,為未來創造可能!

隊員們在后期積極用新聞報道的方式宣傳團隊的實踐成果,向各類網站投遞新聞稿達到2200篇,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通過這次暑期社會實踐擴大了視野,為以后的成長生活奠定了基礎,要時刻關注留守兒童等社會問題,立志于服務社會,不能脫離社會而生活。

猜你喜歡
志愿服務夏令營留守兒童
五味夏令營
難忘的夏令營之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