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新農村建設背景下的農業經濟管理研究

2018-10-19 18:51趙雪瓊
智富時代 2018年9期
關鍵詞:管理人員農業農村

趙雪瓊

【摘 要】自古以來我國都是農業大國,農業是扎根人民心中的生活方式,也是我國的第一生產力,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也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農業經濟的影響。三農政策頒布后,如何有效實施三農政策一直是我國經濟建設中的關鍵問題,而在更多惠民政策的影響下,新農村建設大環境下的農業經濟管理成為時下熱門話題。本文主要對新農村建設環境下的農業經濟管理現狀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討,同時尋求合理的解決辦法以推動新農業在新時代發展的土壤上茁壯成長,在實現我國農業經濟有效化管理的同時推動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

【關鍵詞】新農村建設;農業經濟管理

一、引言

在筆者介紹農業經濟管理的現狀和對應策略之前,了解什么是農業經濟管理是非常必要的?,F階段農業經濟管理指的是依據市場經濟發展規律和自然規律對農業生產進行有效的管理。農業生產難有提升的瓶頸之一是資源的不合理規劃,大量的公有資源沒有得到有效利用,而農業經濟管理能夠對農村公有資源實施有效管理,幫助農業發展突破枷鎖,對維持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也有指導作用。在當前新農村建設的大背景下,筆者建議農業經濟管理應當把重點放在推動農村生產力發展和協助提高農業生產效率上,同時堅持以三農政策為重心維護農民利益。

二、新農村建設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的現狀

1.農業經濟管理體制落后

目前我國最主要的農業經濟體制依然是以散農經濟為主,在這種經濟體制下,散農十分缺乏統一的管理意識,這與現代農業提倡的大規模作業的背景格格不入,個人意識難以統一是傳統農業經濟管理最大的局限。同時,沒有專職人員建設完善的農業經濟管理體制,這直接導致了農村勞動被認為是“低端的”“沒有前途的”,現在國內的農業勞動力以老人和婦女為主,無論是家庭教育還是社會教育,都缺乏足夠的農業人才的指導,我國農業經濟管理體制才會依然落后。而年輕人離開農村走向城市帶來的另一項弊端就是人口的流失缺乏足夠的勞動力運作大型的農業機械?,F代化農業已經開始漸漸普及每一座村莊,但是缺乏年輕勞動力導致機械化農業的政策無法真正開展,新農村的建設依然還停留在紙面規劃上。

2.農業生產技術創新力不足

目前我國農業技術創新能力不足,投入大量的勞動力和資源獲得的產成品與投入比相較于國外依然有很大差距。直接導致農業生產存在此類問題的原因之一是農業生產技術急缺創新思維,而另一項原因是缺乏農業基礎設施的資金投入。我國雖然已經在加快農業機械化的進程,但由于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村覆蓋面積占據很大比例,這就導致了政府雖然在投入資金但資金投入依然存在短缺的尷尬現狀。同時大量的農業資金投入也給政府的資金使用帶來很大壓力,特別是城市化進程處在發展期的省份或城市,如何權衡好發展城市所需資金和發展農村地區基礎設施時所需要的資金是政府需要考慮的難題之一。而資金短缺造成的后果便是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不足,缺乏足夠的基礎設施會打擊從農者的積極性,他們更愿意把精力放在傳統的擴大生產規模的思維模式上,這對于提高農業生產的效率是極其不利的。

3.農業生產缺乏完善的金融體系

目前,建設小康社會的國家大目標已經來到了關鍵時期,三農政策等一系列惠農政策的頒布也是把打造小康家庭的幫手伸向了農村地區。在政府鼓勵建設新農村的大背景下,農業生產逐漸從人力密集型行業轉變為資本密集型行業。因此資本對于當前新農村體系的建設起著至關重要的影響。而與此相反的是當前農村金融系統發展的極其落后,在我國,很少有農村擁有一套完整的金融機構體系,大量的資金沒有得到妥善安置及分配。在上級政府本身可能存在的資金短缺的情況下,現有資金依然無法得到有效利用無疑打擊了新農村的建設。大部分農村地區現有的金融機構作用單一,根本無法發揮國家的惠農政策帶來的積極影響,更缺乏有經驗的農業經濟管理人員對農產業施行合理有效的規劃。

4.農業經濟管理人員缺乏經驗

農業經濟管理非常復雜,需要考慮到政治因素、環境因素、社會因素、經濟因素、科技因素等多方面的影響,因此缺乏農業經濟管理經驗的人才很難發揮管理體制的真正作用。然而,當前農業經濟管理人員大多缺乏足夠的專業人才,由于社會農業知識人才的匱乏,許多其他專業的畢業生或社會人士會被聘為農業經濟管理人員,事實是證明他們是缺乏發揮管理人員作用的能力的,在組織開展大規模農業經濟活動時往往缺乏足夠的專業知識和語言感染力,無法動員當地農民有效實施農業經濟管理制度。部分管理人員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而另一部分則甚至對農業經濟管理好不重視,缺乏足夠的專業知識,這群管理人員的存在對新農村的建設無疑是弊大于利的。

三、針對新農村建設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的幾點建議

1.完善新農村建設背景下的農業經濟發展體制

優化當前農業經濟管理的第一步應當是建立合理完善的經濟發展體制,也便于農業經濟管理人員實施有效的內控。建立完善農業經濟發展體制的前提是工作人員熟悉農業經濟發展的各個階段,這就需要工作人員走進基層,實地操作農業生產的各個步驟,并依據親身體會對各個步驟的實施提出合理的建議和符合當地農業發展的管理制度。同時,該體制應該把空閑土地納入管理范圍,大量勞動力流失導致的荒廢的土地應該被再利用起來。在合理的土地規劃和高效率的農業生產指導下,土地的生產力有了保證,更多地利用現有資源有利于農業經濟的發展。

2.優化農業經濟的產業結構

當前,農民缺乏足夠的溝通渠道向企業了解對各種農產品的需求,農業生產依然處在“靠天吃飯”的傳統經濟模式下。往年某種農產品大量堆積而另一種農產品的供給卻存在大量缺口的新聞不絕于耳,這就是農業經濟缺乏足夠的溝通渠道導致的。在這種情況下,農民由于農產品大量堆積帶來的經濟損失是不可估量的,因此,經濟管理人員應當晚上經濟產業結構,打通當地農民與農產品企業的溝通渠道,同時依據市場偏好打造多元化的產業結構,主打綠色無污染產品。銷售策略也是農業經濟結構中重要的一環,針對不同地區和不同季節的人群提供符合大環境的折扣策略有助于提高農產品的利潤率。

四、結語

綜上所述,新農村建設背景下的農業經濟管理現狀存在的問題主要集中在管理體制落后、技術創新能力不足、缺乏完善金融體系,管理人員缺乏足夠專業技能及經驗四個方面上。在這種情況下,筆者提出了完善農業經濟發展體制和優化農業經濟產業結構兩個建議,希望能夠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希望更多的人能發表關于提升農業經濟管理水平的建議。

【參考文獻】

[1]林鳳鈴.新農村建設環境下的農業經濟管理優化策略研究[J].現代商業,2018(22):169-170.

[2]劉琳.新農村建設背景下的農業經濟管理[J].農民致富之友,2018(15):226.

[3]蘇政波.基于新農村建設環境下的農業經濟管理優化探討[J].農家參謀,2018(13):13.

[4]孫曉東.新農村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現狀及完善策略[J].農家參謀,2018(13):38.

[5]孫明.新農村建設環境下的農業經濟管理優化對策[J].現代營銷(經營版),2018(07):113-114.

猜你喜歡
管理人員農業農村
國內農業
農村積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國內農業
國內農業
“煤超瘋”不消停 今冬農村取暖怎么辦
擦亮“國”字招牌 發揮農業領跑作用
高校教學管理人員專業化探討
5年前的選擇決定今天
贊農村“五老”
招投標管理人員應具備的七種能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