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提升中國石油話語權、形象力、品牌力實踐研究

2018-10-19 18:51欒一方
智富時代 2018年9期
關鍵詞:新聞輿論能力

欒一方

【摘 要】近幾年來,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升,行業的發展逐漸加快,中國石油作為一個重要的企業,需要不斷發揮增強其整體能力來擴大其影響力,文章圍繞新聞輿論展開敘述,通過新聞輿論來發揮作用。

【關鍵詞】新聞輿論;中國石油;能力

一、前言

中國石油的話語權、形象力、品牌力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相關人員可以通過多種方式來提升,但是文章將目光聚焦于新聞輿論的傳播、引導、影響和公信功能上,希望能夠推動其發展。

二、關于傳播力

傳播力一為著眼于傳播的硬件和到達范圍。二為認為媒體的傳播力不僅取決于傳播的廣度,也取決于傳播的精度。所以,傳播力的衡量,應當通過對傳播主題以及傳播手段作用于傳播客體所產生的影響進行綜合的分析獲得。簡而言之,就是傳播主題充分利用各種手段,實現有效的傳播的能力?,F在中國媒體內容的分發市場,已經完全被社交媒體占據,媒體的傳播力主要體現在對傳播手段的掌握與創新上。不斷更新的互聯網傳播技術,正在重構著消息的傳遞、內容的生產,顛覆了人們的工作環境、工作方式、消費方式、連接方式、商業模式。傳統的新聞傳播手段若不能隨之創新,必將被新的手段、路徑所替代。必須向前看,用“互聯網+”來統領新聞輿論工作才對。無論是信號的接收、操作還是流通,我國的媒體尚沒有開展自主研制試驗,而谷歌團隊正在開發隔空操作的各種技術,研究從平流層向地面發送Wi-Fi信號。如果再不跟進,我們只能在技術上跟在別人的后面,更談不上趕超世界先進水平[1]。

提高傳播力,需要由黨的宣傳領導機關、國務院有關部委、IT研發企業的共同協作,人力、物力、財力的聯動才能辦好事情。這里的關鍵是思想先行、行動跟上。中央《關于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所說“我們必須用全新的互聯網思維,來謀劃和推進各項工作”,講的就是這個道理[2]。

三、關于引導力

引導不是居高臨下,空洞說教,照搬照抄,習近平要求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把服務群眾同教育引導群眾結合起來,把滿足需求同提高素養結合起來。人民不是抽象的,要堅持人民性,認真研究不同群眾的思想文化要求,共性是哪些,個性是哪些,以便有的放矢地開展工作。他特別要求對社會上的新人群,如蟻族、北漂、海歸、散戶等,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注意把工作做到每個點上,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比如中國石油廣西石化公司,結合作為集團分公司的地理特點、人員配置的優化創新等,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做好品牌和形象引導,以分為總的做好形象引導。講導向不含糊,抓導向不放松[3]。

從方式方法上,習近平要求傳播的內容增強吸引力和感染力,采用分眾化、差異化的方法,加快建構引導輿論的新格局。讓群眾愛聽愛看,產生共鳴。一定要實事求是,保證真實可靠、可親可敬,讓人信得過、學得到,不能拔苗助長。要把握好時、度、效,引導人們多看主流,不受支流支配,不受表面現象迷惑;媒體要做到激濁揚清,針砭時弊,把輿論監督和正面宣傳統一起來,總體上把握好平衡[4]。

四、關于影響力

媒體的影響力指的是媒體的知名度,滲透到各個方面、領域的能力。習近平關于“從時度效著力、體現時度效要求”的指示,就是要求媒體通過遵循新聞規律來擴大自身的影響力。他注意到傳播學上的“首發效應”,因為首發信息會對受眾形成“第一印象”,可以先入為主。對突發事件的引導,貴在早、貴在快,先聲奪人,贏得主動。一旦做好了,帶來的便是媒體的影響力。關于“度”的把握,習近平注意到要造勢,但要求因事制宜、因時制宜。而“效”,就是群眾口碑好,社會共識強,這就是影響力的衡量尺度。若信息流進流出呈現“逆差”,就是影響力下降的標識。他要求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借助新媒體傳播優勢,完善運用體制機制,打通并用好這一同群眾信息交流的新渠道,以內容優勢贏得發展優勢[5]。

五、關于公信力

馬克思的名言“民眾的承認是報刊賴以生存的條件,沒有這種條件,報刊就會無可挽救地陷入絕境”,以前原文中的核心名詞被誤譯為“信任”,新版《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翻譯為“承認”是準確的。這里恰好說明了一個道理,媒體的公信力即民眾對媒體的信任,是以他們認可媒體為前提的,民眾對其持續認可,才會逐漸轉化為對媒體的信任。民眾不認可的媒體,談不上具有公信力。馬克思關于“報紙是作為社會輿論的紙幣流通的”喻證,講的也是這個道理[6]。

傳播力雖然可以理解為傳播技術的提升,但離不開傳播觀念的創新,否則再好的傳播技術也發揮不出應有的能量。工作理念的創新更是一種無形的傳播力。引導力不僅是傳播技巧,而且是必須克服官僚主義、形式主義才能呈現出來的一種與受眾親和的能力。影響力需要仰仗一定的傳播技術,但更重要的是對新聞傳播規律的把握,以及很強的政治家辦報的意識。就這四個方面的關系而言,公信力是基礎性的。一旦新聞傳播機構失去了公信力,再有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都會是過眼云煙,人家不看且很厭惡,是最可怕的結果。

六、通過新聞輿論提升中國石油的綜合能力

用好話語權,爭取主動權,提高引導力是三個相互銜接,密不可分的環節。話語權,其實質就是對輿論的主導力和控制力。簡單說,就是能否說出自己的聲音,說了能否讓人們廣泛聽到,聽到后能否產生積極影響。只有用好話語權,才能在激烈的新聞競爭中贏得主動權,處于強勢和有利地位。用好了話語權,把握住主動權,就能引導社會輿論向符合自身利益和愿望的方向發展,取得良好的社會宣傳效果。相反,話語失音或微弱乏力,就會失去新聞競爭主動權,在輿論引導中居于不利地位,工作上陷入被動。

用好話語權,要求新聞宣傳工作不斷加大改革創新力度。胡錦濤總書記在人民日報社視察工作時諄諄告誡:“必須不斷改革創新,增強輿論引導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新聞宣傳工作必須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適應國內外形勢的新變化,順應人民群眾的新期待,以改革創新精神做好工作?!蔽覀儽仨毴尕瀼芈鋵嵖茖W發展觀,以解放思想,勇于創新的思想境界,以開拓進取,只爭朝夕的精神狀態,用好話語權,爭取主動權,提高引導力。

七、提高企業話語權實力水平

市場競爭本就激烈, 再加上價格戰的擠壓, 使得一些企業發展受阻。也有一批石油企業后起之秀, 迎難而上, 通過“新制造”“新零售”等互聯網新玩法, 摸索出一條“高品質-高利潤-高銷量”的良性循環產銷路徑, 硬是在腥風血雨的市場角逐中, 殺出一條血路, 成為年銷售額過億元的明星企業。這些企業短短數年間就能在業界崛起的關鍵就是擁有了產品競爭力這一核心優勢, 從而掌握了在市場競爭中的最大籌碼。改革開放40年來, 我國石油業已擁有完善的產業鏈, 能生產出價格優廉、品類齊全的石油產品, 展望未來, 我國石油企業擁有巨大的中國市場和深廣的國際空間, 我國中產階層消費群體的不斷壯大為品牌企業提供了巨大的商機, 互聯網思維和工匠精神的結合為石油行業拓開了全新的機遇。把握這一切, 企業才能有更大競爭力, 更多話語權。

八、結束語

文章希望能夠通過提升新聞輿論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以及公信力,來不斷提升中國石油的話語權、形象力、品牌力,主要對新聞輿論的這些功能進行了介紹,旨在提高中國石油的整體形象和影響力。

【參考文獻】

[1]孫寅生. 加強中國話語體系建設的成因與對策[J]. 大連海事大學學報(社科版), 2017, 16(2):103-107.

[2]蔡名照. 努力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J]. 求是, 2018(4):28-30.

[3]丁柏銓. 論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J]. 新聞愛好者, 2018(1):4-8.

[4]李世澤. 提高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J]. 當代廣西, 2016(7):10-10.

[5]張梅. 《中國正在說》的道義與擔當[J]. 中國廣播電視學刊, 2017(12):115-117.

[6]敖然. 新時期政務輿論引導七步走[J]. 傳播力研究, 2018(17).

猜你喜歡
新聞輿論能力
消防安全四個能力
幽默是一種能力
大興學習之風 提升履職能力
你的換位思考能力如何
努力拓展無人機飛行能力
媒體如何做好新聞輿論工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