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破解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問題的研究

2018-10-19 18:51趙丹
智富時代 2018年9期
關鍵詞:對策發展

趙丹

【摘 要】近年來,村級集體經濟在發展過程中存在著基礎薄弱、缺乏資源資金、發展主動性不強等問題,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應把握機會和政策、探索有效實現形式、完善扶持體系等。

【關鍵詞】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對策

為了增強農村基層組織的經濟實力,帶動農民共同致富,堅持和完善統分結合雙層經營體制,2015年財政部制定下發了《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試點的指導意見》,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幾年來,村級集體經濟有了不同程度的發展。

一、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年來,營口市村級集體經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但總體形勢不容樂觀。

(一)村級集體經濟基礎薄弱

截止2017年,全市656個涉農村村級資產總計21.47億元,其中,貨幣資金占總資產的12.2%,經營性固定資產占總資產的1.2%。全市村級集體總收入1.6億元,其中財政補助收入占總收入的57.33%。無經營性收入的村占總數的80.9%;有經營性收入的村僅占19.1%。全市村集體總支出1.68億元,總體上處于超支虧損狀態。

(二)集體經濟發展的資源性基礎薄弱。截止2017年,全市村集體有機動土地僅占家庭承包土地面積的1%。資金嚴重匱乏,村級集體收入主要靠上級財政轉移支付,經營性收入很少,自身“造血”功能嚴重不足。由于絕大多數村集體資產資源已基本分光,不但沒資產還有債務負擔,全市村級集體負債總計6.68億元,村均負債101.83萬元,發展集體經濟“無錢起本”。

(三)項目發展動力不足?,F有的村級集體經營項目規模都不大,其中10-50萬的占34.4%,50萬以上占7.2%。一些資源稟賦和基礎條件薄弱的村,在選擇啟動項目和爭取扶持資金上困難重重。目前,省、市級政府扶持了部分村發展集體經濟項目,但試點的項目均處于發展階段,目前只有少數見效,而且這些項目一次性投入較大,后續資金保障不夠,配套監管制度不健全,可持續發展動力不足。

(四)基層組織的主動性不夠。部分鄉鎮、村干部思想上安于現狀,守攤思想嚴重,而且常規的工作壓力就已經很大了,哪有精力和心思再去壯大集體經濟。還有部分鄉鎮、村干部怕冒風險,怕擔責任,怕村民埋怨,怕組織上不滿意,最終受累不討好。村干部大多年紀偏大,缺乏經營管理能力和專業技術,缺乏發展思路和辦法。大部分村干部對發展集體經濟缺乏長遠規劃,對發展集體經濟積極性不高。

(五)村集體經濟發展不平衡。村級集體經濟基礎較好且發展較快的村,大都集中在市郊和主要交通道路兩側,班子穩定,集體經濟輿論氛圍也好,辦法多,發展快。還有相當一部分村集體經濟發展滯緩,原有的收入渠道趨于萎縮,甚至處于“空殼村”的狀態,發展后勁不足。而且多數村發展不太好,導致提高全地區村級集體經濟的整體發展水平難度較大。

二、積極推進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對策

(一)抓住機遇,把握相關扶持政策

近年來國家開始扶持發展村集體經濟,2017年試點省擴大到23個,并安排50億元資金支持試點。為穩步推進試點工作的開展,省、市先后制定下發了試點實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及時下撥資金支持試點工作。鄉鎮、村級基層組織的干部群眾,首先要認清形勢,緊緊抓住國家、省、市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機遇,把握形勢,了解政策,因地制宜,積極爭取和尋找項目、資金,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二)找準路子,積極探索有效實現形式

一是盤活“存量”。利用村集體資源如未承包出去的集體“四荒”地、養殖水面等,發展集體經濟項目。利用村集體閑置資產如舊村部、校舍、廠房、設備等,以自主開發、股份制合作、租賃、專業承包等形式,發展競爭力強的特色產業項目。二是依托優勢。充分利用區位、交通、資源、傳統產業等比較優勢,實施“一村一策”、或“一村一品”、“多村一業”,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商則商、宜游則游,將農業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三是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把農產品生產和深加工、儲存、運輸、銷售以及發展農業旅游和農業電商等新產業新業態融合起來,拉長產業鏈條,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增加集體收入。采取依托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將集體所有的土地、先進生產技術、信息服務等參股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經營,發展“服務創收型”和“經營創收型”集體經濟。推進“村企聯合”,開展“城鄉互聯、結對共建”活動,引導各級黨政機關服務基層、服務發展,從而形成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合力。

(三)加大力度,建立精準完善的扶持體系

加強資金扶持。用好省、市專項扶持啟動資金,通過以獎代補,推動列入市級孵化池的村級集體經濟項目穩步運行;充分發揮國家涉農政策引導和財政資金示范帶動作用,將相關涉農專項資金統籌安排。加強政策扶持。全面清理廢除各種阻礙村集體經濟發展的不合理規定,營造有利于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政策環境。落實好國家關于扶持村集體經濟發展的稅收政策對政府撥款、減免稅費等形成的資產要歸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并逐步增加政府對農村的公共服務支出,減少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相應負擔。完善金融機構的融資、擔保等政策,為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爭取低利率貸款或減免部分稅費,健全風險防范分擔機制。積極落實各項惠農政策,對列為省市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試點的村,優先落實惠農政策和評選支農項目。加強隊伍支撐,配齊各級農村經管機構,穩定專業人員隊伍,采取借力借智服務外包等形式,充分發揮管理和技術服務等職能,有效促進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加強跟蹤指導。要對村集體經濟發展項目,特別是省市試點項目進行全程跟蹤指導。同時,進一步深化定點結對幫扶活動,對發展集體經濟給予全方位的指導服務。

(四)優化基層組織,增強發展集體經濟的能力

發展和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村級組織建設至關至要。要配好配強村級班子,嚴格“能人”進村“兩委”班子標準,重點是選好帶頭人,不斷提高村干部的政策水平、經營管理水平和科技素質,組織開展觀摩和學習考察,進一步增強發展村集體經濟的信心、能力和水平。進一步完善激勵機制,把發展村級集體經濟與村干部年度考核、評先選優、提拔任用相掛鉤,作為考核村干部的重要依據,建立支持干事者、保護發展者、寬容失誤者的用人機制,打消干部求穩怕亂、不敢發展的思想包袱,增強干部主動擔當、主動發展的意識。充分發揮村民的主體作用,通過建立多種形式的利益紐帶,促使農民人人關心、支持、參與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激發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內在動力。

(五)完善制度,強化監督管理

為實現村級集體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必須強化其內部管理,好事辦好。加強財務規范化管理,村級財務管理是群眾十分關注的焦點,也是村級組織管好集體經濟的重要環節。這就要求建立健全財務管理制度體系,包括:財務收支預決算制度、開支審批制度、現金管理制度、合同管理制度、固定資產管理和使用制度、專項資金管理制度、財務公開制度等,確保村集體資產管理規范有序。堅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重大事項公開制度,比如集體經濟投資項目的確定、經營管理者的確定、資產變更、收益分配等等,必須民主決策,公開透明,認真抓好“四議兩公開一監督”。強化對村干部任期和離任經濟責任等專項審計,完善問題移交、定期通報和責任追究查處制度,防止集體資產的流失。

【參考文獻】

[1]王啟堯.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思路創新 [N].學習時報. 2017-6-21

[2]郭德志.積極推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J].黨建研究.2016(6)

猜你喜歡
對策發展
診錯因 知對策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對策
面對新高考的選擇、困惑及對策
關于職工隊伍穩定的認識和對策
防治“老慢支”有對策
從HDMI2.1與HDCP2.3出發,思考8K能否成為超高清發展的第二階段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會”與“展”引導再制造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