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礦山環境地質研究的措施分析

2018-10-19 18:51李兆學李井俊
智富時代 2018年9期
關鍵詞:礦山資源環境

李兆學 李井俊

【摘 要】當前,隨著礦山開采活動的繼續,對礦山地質環境的破壞日益加劇。礦山地質資源與環境處于同一整體,而礦產資源是人們生存與發展必不可缺的物質,更多情況下資源與環境相互影響、相互轉化,關系十分密切。這樣的關系表現在,礦產資源的不合理開采則會影響到地質環境的保護,地質資源的惡化又會破壞礦山資源或其他資源,因此,就需要加強對礦山環境地質問題的研究。

【關鍵詞】礦山環境;地質;研究

一、引言

作為一個地域遼闊的國家,我國的礦山環境地質問題比較復雜以及多元,不可否認,礦山環境地質問題與國家的經濟建設以及國計民生有著關鍵的作用和價值,要想實現我國的可持續發展,我國必須要立足于礦山環境地質問題存在的具體原因,通過對主觀因素以及客觀因素的深入分析以及研究來了解各類問題的特征以及相關的要素,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以及措施。

二、礦山環境地質問題發生的原因

如果站在更加宏觀的角度進行分析,結合問題產生的根源以及類型,礦山環境地質問題可以分為主觀原因和客觀原因。

(一)、主觀原因

在推動國家經濟建設的過程之中,我國積極的實現了穩定的運作,但是長期的計劃經濟導致我國出現了許多民營的小煤礦以及地方性煤礦,這些煤礦與我國國營的大煤礦進行相應資源的爭奪時,因為自身的綜合實力十分有限,同時相關的管理策略以及手段比較單一和傳統,因此出現了許多透水以及瓦斯泄漏的事件。另外結合相關的媒體事件報道分析可以看出,我國目前的礦山腐敗現象頻頻產生,有一部分國營的礦山直接轉變為私人承包的形式,因此,許多的管理工作人員只注重經濟利益的最大化,忽略的安全生產以及科學運作,出現了許多礦山環境地質問題,難以真正的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協調發展。

(二)、客觀原因

除了主觀因素之外,礦山環境地質問題的產生也存在許多的客觀原因,大部分的采礦活動主要以地球表面以及巖石圈為主要的范圍,在進行采礦活動之前,地球表面以及巖石圈能夠保持一定的平穩度。其中采礦過程所涉及的環境以及內容十分的復雜,因此需要直接對相應的礦產資源進行探測以及分解,這一點嚴重影響的地殼自然的平衡性以及穩定性,極易出現了許多的不協調因素,導致整個地殼的物質產生較大的波動,這一點是各類礦山環境地質問題產生的重要因素。另外在采礦活動之前,地下采礦尤為重要,但是地下采礦極易導致地層漏水以及地下積水,因此地下水也出現了不平衡的現象。如果沒有嚴格按照相應的規章制度,積極的加強不同的礦有活動規章管理,那么就會導致濫采亂探,同時還會引發礦體冒水以及各種透水等環境地質問題的產生。礦業活動主要以選礦,采礦以及精煉加工為主,在生產實踐時極易導致廢水廢氣以及固體廢物,這些廢棄物的堆積以及排放也會影響原有的生態平衡,同時也會對周圍的草地,森林,農田以及地表水產生污染以及影響。

三、保護礦山環境地質的措施

結合上文之中所提出的相關影響因素不難看出,在落實礦山環境地質保護以及研究工作的過程之中,相關的操作者必須要綜合的考慮各類影響因素,分析目前的礦山環境地質問題,積極的采取針對性的解決對策。與其他的環境問題以及生產問題相比,礦山環境地質問題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整個工程涉及的環節比較復雜,既包括礦山的惡資源采集,也包括后期的加工以及生產,每一個環節都會直接影響地質勘查工作的準確性以及全面性,同時也會受到不同人為因素和社會因素的影響。

(一)、礦山建設前的地質勘探工作質量好壞是決定礦山地質災害發生的前提條件

在礦山設計的過程之中,技術操作者以及基層工作人員需要了解礦床地質勘探工作的實質要求,因為該勘探工作會直接影響礦山設計的質量和水平,同時也會導致各類礦山地質災害的產生。其中地質勘探工作除了需要以前期的礦石儲量采集以及查明為主之外,還需要對礦床的地質構造背景以及具體的運動條件進行分析,了解礦床周圍的自然環境,生態環境以及地質條件。另外,工作人員還需要立足于礦床地質勘探報告的實質情況以及相關的資料,通過科學合理的評定以及審核來一一的規范相關的操作環節,嚴格落實前期的地質勘探工作,為后期的開展工作提供更多的依據。

(二)、礦山采礦選礦以及加工和生產要立足于長遠,把環境保護放在首位

在推動國家經濟建設的過程之中,我國嚴格按照目前的生產資源使用的實際情況,積極落實可持續發展戰略,但是在資源開采時各類事故卻頻頻產生。之所以會出現這一現象,大部分主要在于工作人員沒有嚴格按照相應的規章制度以及操作標準,出現了過量開采以及濫砍濫伐的現象。其次,在對三廢進行處理時,需要積極的改進現有的窯爐生產工藝,嚴格按照污染處理以及回收處理的實質要求,積極的將更多的人力、物力以及財力投入該環節之上,促進設施設備的更新以及完善。

(三)、采空區和巖溶塌陷區要及時回填,增加土地復墾率

從目前來看,在落實采空區土地資源利用工作時,首先需要積極的處理廢渣排放場地的清理和復墾工作,明確落實好該環節之中的重點以及難點,將提高認識,認真組織以及增加資金投入相結合,保障土地復墾率的提升,真正的實現土地資源以及其他生產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利用。其次,在整個生產實踐的過程之中,必須要積極的利用不同的高新科學技術,促進礦山生態環境保護以及地質災害動態監測工作水平的提升,將經濟損失以及人員傷亡控制在最低的水平,更好的提高綜合的生產質量以及生產水平,為國家的經濟建設以及能源資源的優化開發和利用提供更多的依據。

四、結束語

隨著礦山地質環境監管體系與法規體系進一步完善,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相關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工作將全面深入,實現在開發中保護,在保護中開發的工作局面,將有力促進礦產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何芳,徐友寧,喬岡,劉瑞平.中國礦山環境地質問題區域分布特征[J].中國地質,2010,05:1520-1529.

[2]王永軍.礦山環境地質問題及其研究現狀[J].科技傳播,2014,04:131-132.

猜你喜歡
礦山資源環境
基礎教育資源展示
長期鍛煉創造體內抑癌環境
四大“礦山修復”方法
在礦山里耕耘(國畫)
智能化礦山建設在中小型礦山的應用探討
一種用于自主學習的虛擬仿真環境
我國礦企海外十大礦山簡介
一樣的資源,不一樣的收獲
孕期遠離容易致畸的環境
環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