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協同治理視角下共享單車的治理問題研究

2018-10-19 18:51李星
智富時代 2018年9期
關鍵詞:協同治理共享單車

李星

【摘 要】共享單車是在公共區域提供短時租賃單車服務的新模式,因其方便快捷的特點,在2016-2017年呈現出了快速擴張的趨勢,但同時帶來了與城市環境容量不匹配等一系列的問題。本文從共享單車的積極作用和消極作用出發,分析在共享單車快速擴張時期的協同治理問題,以政府的引導作用,形成市場、政府與社會公眾的協同治理體系,帶動共享單車行業的有序發展。

【關鍵詞】共享單車;快速擴張;協同治理

2017年9月,國家信息化中心分享經濟研究中心在第七屆中國智慧城市博覽會“分享經濟”高層論壇會上發布了《共享單車行業就業研究報告》。報告指出:截止到2017年7月份,共享單車累計投放量達到1600萬輛,預計2017年投放量將會達到2000萬輛,且2017年上半年共享單車領域發生22起融資,融資額達到104.33億元。[1]

然而,9月7日,北京市交通委在聽取共享單車企業的意見和建議后,經過研究決定,暫停在北京新增投放共享單車。這是繼上海、廣州、深圳、武漢等11個城市之后,北京成為了暫停共享單車新增投放的第12個城市。先后12道“禁投令”的出臺,共享單車快速擴張的趨勢遭遇緊急剎車??梢灶A見的是,隨著單車投放量的快速擴大,類似“禁投令”的文件會在越來越多的省市出臺。但城市發展必須以市民需求作為出發點和依歸,無論是誰提供的,只要是回應公民需求的公共服務就是好的公共服務。[2]共享單車作為一種典型的共享經濟B2C模式,不能否認其自身存在的優勢而單純的禁止投放。因此我們將在下文分析共享單車的積極作用、消極作用,厘清共享單車在快速擴張時期,政府的定位和角色以及企業、公眾應當遵守的規范,構建協同治理、良性循環的狀態。

一、共享單車的積極作用分析

共享單車以“解決最后一公里”為口號,極大地方便了公眾的短途出行,“今天你騎了嗎?”也成為廣大群眾見面時打招呼的一句話。共享單車的出現和“走紅”,證明其自身擁有著不可被忽視的積極作用,我們將其歸納為以下三個方面:

(一)城市公共交通體系的有效補充

傳統的城市公共交通體系主要包括軌道運輸、道路運輸、航空運輸和其他運輸四種。城市公共自行車作為道路運輸的一種,發展步調與其它道路運輸模式并不一致。隨著“互聯網+”概念的提出,“互聯網+公共自行車”而演變成的共享單車,可以有效彌補道路運輸的短板,提高短距離出行的效率,緩解城市路網體系的擁堵問題,有效解決“最后一公里”的難題。

(二)城市大氣環境治理的有益手段

近年來,私家車數量的快速增長,大量的碳排放,給城市大氣環境治理帶來了很多困難。共享單車作為短距離出行代步工具,具有零排放、高效率的特點。隨著公眾環保意識的覺醒,綠色出行理念的興起,公眾自覺加入騎行出行的行列,無疑會在緩解交通擁堵的同時,減少碳排放,整體節能減排效果明顯。

(三)增加就業崗位,就業帶動作用明顯

根據國家信息中心分享經濟研究中心發布的《共享單車行業就業研究報告》顯示:2017年上半年每新增100人就業就有1人為共享單車服務,共享單車帶動智能鎖制造企業50%的就業崗位、帶動相關自行車企業中80%的就業崗位,新增超過3萬個線下運維就業崗位。[2]相關媒體也報道過退休工人再次上崗維修共享單車。充分的數據展現了共享單車帶動就業的積極作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就業壓力。

二、共享單車的潛在風險分析

共享單車的出現能夠提高出行效率,緩解城市交通擁堵問題。但由于共享單車企業管理上的混亂和無序的競爭性投放,其所帶來的消極作用也同樣突出,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投放數量與城市環境容量不相匹配

多個品牌的共享單車企業在發展初期為了搶占市場,擴大使用人群基數,往往采取以數量換取市場占有率的方式,加上在共享經濟的風口下,大量資本蜂擁而入,助推單車企業進入搶奪市場的混戰,投放量日益增加而沒有相應的規劃。而這種大量的前期投放并沒有配套相應規模的維護人員,損壞的單車和亂停亂放的單車大量堆積在公共區域,侵占公共資源。以廣州為例,截止2017年1月2日,廣州市的共享單車數量已超過10萬輛,摩拜公司和小藍公司計劃于春節前后在市面上投放超過15萬輛共享單車,遠超廣州市交委2016年規劃“投放10萬輛公共單車”的計劃。[3]在未經合理規劃狀態下的單車投放量的增加,侵占了本屬于市民的停車空間,引起私利膨脹與公共資源稀缺之間的矛盾,甚至造成數量過剩、停放混亂等問題,造成“公地悲劇”。[4]這種投放數量與城市環境容不相匹配的狀態存在于多個省市,也是造成先后十二個城市頒布“禁投令”的原因之一。

(二)共享單車押金存量存在潛在風險

以目前國內共享單車的主要品牌來看,押金在99元-199元不等,每位消費者在使用前必須繳納押金,根據有關報道顯示,某些共享單車平臺的押金存量高達10億元量級,因資本具有逐利性,如何保證資金的安全是每一個提供共享單車的企業面臨的問題,也是每一個消費者所面臨的風險。央視財經曾在2017年2月21日的《第一時間》節目中指出,大量的活躍用戶為共享單車平臺帶來了數以億計的押金,但有用戶反映押金充進去容易退出來難。同時,作為一個新興創業產業,企業內部也可能存在貪腐等問題。

(三)騎行安全問題不容忽視

當前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城市擁堵問題日益嚴重,而現行的解決方案如興建高架橋、立交橋,機動車道擴建、潮汐車道等,擠壓了自行車出行空間,共享單車的出行環境并不樂觀,在實地的觀察中能夠發現,大量騎行人員在車流中穿梭,甚至騎上了人行道,這為安全出行埋下了隱患。同時,有報道顯示,數十起未成年人在無人監管的情況下使用共享單車造成人身傷害的事件,雖然共享單車企業在車體顯眼處標注了“禁止向未滿12歲兒童提供服務”,但現實生活中卻無法避免且無法監督到位。因此,如何避免騎行人員在騎行過程中可能對自身造成傷害而追究企業責任或可能對他人造成傷害而責任界定不明確的事件發生,與單車投放后的后續精細化管理密切相關。

三、共享單車協同治理分析

協同治理的本質是通過在共同處理復雜社會公共事務過程中的相互關系協調,實現共同行動、耦合結構和資源共享,從根本上彌補政府、市場和社會單一主體治理的局限性,通過各方的合作,以最低的成本實現公共利益最大化。[5]

在協同治理中,政府的作用并不是無足輕重,相反,其作用會越來越重要。政府在集體行動的規則、目標的制定方面年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6]在協同治理的過程中,要發揮引導作用,更多的考慮彌補市場失靈的問題。

企業在協同治理的過程中,不應該只關注個人利益,而是要更多地擔起社會責任,更好地提供公共服務。在這個過程中,企業可以在加強自身管理、積極配合政府工作、創新運營機制等方面下功夫。

在努力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的大環境下,公眾也是協同治理不可或缺的一個主體。通過規范自身行為、積極參與政策制定與執行、發揮監督作用等行為,推動共享單車行業的有序發展。形成政府引導,市場、政府與社會的協同治理體系。

(一)政府主體責任

共享單車在發展的過程中離不開政府的參與,政府在共享單車投放量呈現快速擴張趨勢之時,應該抓好監督,積極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彌補單車企業盲目的追求經濟效益而忽略社會效益。

(1)構建信息共享的溝通機制。政府面對共享單車數量的快速增長,應基于“動態調整、實時監控”的原則同企業一起構建“共享單車大數據平臺”。政府掌握著比共享單車企業更多的關于城市環境容量與城市規劃的相關數據。因此,政府暢通與共享單車企業之間的溝通渠道,共商共建共用“共享單車大數據平臺”,準確規劃投放區域、數量,及時監測投放單車的狀態,合理預測城市共享單車供需之間的缺口,為下一步的投放提供數據支持。同時,平臺的存在還能夠監測提供共享單車企業的后續跟進服務的質量,為政府采取行政引導措施提供依據。

(2)政府應嚴格把控押金存量過大可能引發的風險。政府應鼓勵互聯網租賃自行車運營企業采用免押金方式提供租賃服務。企業對用戶收取押金、預付資金的,應嚴格區分企業自有資金和用戶押金、預付資金,實施??顚S?,接受交通、金融等主管部門監管,防控用戶資金風險。[7]從目前來看,共享單車企業對外聲明已經建立專門賬戶用來存放用戶押金,不會出現挪用的情況,但實際生活中仍存在押金收取容易但退回困難的情況,同時缺少押金賬戶信息的及時披露。

(3)政府應當攜手共享單車企業、單車使用人群代表共同研究制定共享單車統一的行業標準與行為規范,嚴控行業準入,規范用戶行為。對于適用性強、規范性強的規則和準則,可以通過出臺管理辦法或地方技術等規范,將其作為宏觀調控共享單車企業競爭行為和使用者行為的基本依據。同時,要強化宣傳,加強公民的道德意識,自覺遵守行為規范,提高公民素質,減少不文明行為的出現,促進共享單車行業有序發展。

(4)政府應當加大配套設施建設的力度。共享單車數量的快速擴展可以視作為倒逼政府改善公共服務設施的一種方式。單車過量投放所引發的管理困難一定程度上顯示出城市相關基礎設施建設的不到位。因此政府應當從無序、混亂的狀況中主動發現市政管理上存在的問題和缺陷,加強設施和道路建設,改變傳統的以機動車為主導的規劃思路,為單車出行提供便利的道路環境。

(二)企業主體責任

共享單車在快速擴張的進程中如何克服缺陷,發揮積極作用,需要的不僅僅是政府的努力,還需要共享單車企業自身的規范化運營與管理上的創新。

(1)共享單車企業應當積極配合政府部門的相關要求。在該行業目前快速擴張時期,應該避免單純的追逐利益而忽視社會責任,引發矛盾,限制自身發展。共享單車公司應當在遵守各項規定的前提下,配合和落實政府的相關政策,同時引入新技術,不斷完善自身的管理運營水平,提高管理效率,提升服務的質量,走規范化的運營路線,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

(2)企業應當推動共享單車信用體系的正規化。目前國內共享單車企業針對用戶實用設計了一套信用體系,這套信用體系包括對違規行為的界定以及扣除信用的標準,低信用者將面臨更高的使用費用或完全禁止使用該公司共享單車。但現實中為了更多的搶占市場,對于信用體系中標準的判定和懲罰并沒有嚴格的執行。因此,將信用體系中的標準正規化并嚴格落實,真正有效糾正當前公眾在使用過程中的不文明行為。

(3)加強與政府之間數據的互聯互通。共享單車企業應當將在其平臺的大量的用戶的出行數據與政府積極溝通共享,助推大數據管理平臺的建設,借助數據,通過自我評估與政府評估,調整發展的方向,不斷完善共享單車的設施,提升出行的環境。通過“數據共享、管理共商”的政企協作,引導、規范共享單車行業的健康發展。[8]

(三)公眾參與責任

在共享單車快速擴張時期,政府和企業都采取了多種方式,包括出臺一系列規章制度、用戶違規行為信用體系等,這些措施的出發點都是為引導用戶自覺遵守用車規范。但現實生活中卻存在大量亂停亂放、上私鎖、涂改二維碼、私占共享單車的行為,與設定規章制度的初衷相違背。

公眾作為協同治理重要的一部分,“人們一旦能夠控制自己的環境,就比在受他人控制的情況下更能夠負責任地采取行動”,[9]因此公眾應該主動參與政策制定的過程,反映訴求和建議,通過舉報不文明用戶、加入維護共享單車志愿者隊伍、參與政府決策等方式,切實履行監督舉報和協同治理的責任,為解決共享單車問題建言獻策,促進共享單車真正發揮其服務作用。

【參考文獻】

[1]國家信息化中心.共享單車行業就業研究報告[R].寧波:國家信息化中心,2017.

[2]何艷玲,鄭文強.“回應市民需求”:城市政府能力評估的核心[J].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6).

[3]葉孜文,馬輝,李健.單車時代2.0突然駕到,廣州你準備好了嗎[N].南方都市報,2017-01-02(AA04).

[4]哈丁.公地的悲劇[M].北京:科學出版社,1986:162.

[5]胡穎廉.推進協同治理的挑戰[N].學習時報,2016-01-25(05).

[6]李漢卿.協同治理理論探析[J].理論月刊,2014(1).

[7]交通運輸部等10部門關于鼓勵和規范互聯網租賃自行車發展的指導意見[DB/OL].交通運輸部網站.http://www.gov.cn/xinwen/2017-08/03/content_5215640.htm,2017-8-3.

[8]郭鵬,林詳枝,黃藝,等.共享單車:互聯網技術與公共服務中的協同治理[J]. 公共管理學報,2017(03).

[9] [美]戴維·奧斯本,特德·蓋布勒.改革政府[M].周敦仁等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6:22.

猜你喜歡
協同治理共享單車
協同治理視域下政社合作機制研究
城鄉一體化進程中農村社區治理的創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