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加強耕地質量保護與建設管理

2018-10-19 16:09張雪瑩
科學與財富 2018年25期
關鍵詞:耕地質量策略

張雪瑩

摘 要:作為農業大國,耕地資源對于人們來說十分重要,隨著社會發展,以及環境被破壞,我國耕地資源呈逐年減少狀態,為進一步加強耕地資源質量保護與管理,相關工作的開展要進行實際分析,明確保護與建設管理工作的協調發展,從而才能最大化發揮出耕地資源的利用價值。

關鍵詞:耕地質量;保護建設;策略

引言

在耕地資源保護過程中,因為傳統耕作模式導致了土地質量連年下降,生產出來的農產品在國際市場競爭力不足,農民群眾收入低下。為此,需要重視提高耕地質量,同時也要提高建設管理水平。從而進一步實現國家耕地資源管理的可持續發展。

1耕地質量存在問題分析

首先,肥料使用不合理。農民群眾在施肥過程中普遍存在著多施肥就能獲得好收成的錯誤觀念?;蔬^量施入,一方面利用效率不高,另一方面加重了土壤的板結現象,生產成本顯著提升,在影響經濟效益的同時,對農田環境造成了嚴重的危害。

其次,土壤養分比例不合理。由于農民群眾重視施入氮肥,導致了土壤氮元素含量升高,而磷肥和鉀肥施入比例低,使得土壤缺鉀和缺磷現象十分嚴重。由于過量施肥及大氣環境惡化等因素,導致土壤的酸化趨勢明顯,嚴重影響到農作物健康生長,導致農產品產量降低、質量下降,部分農產品重金屬含量超標。

此外,城市建設所占用的耕地多是優質耕地,補充的又多屬低等地,也導致了耕地質量整體下降。

2加強耕地質量保護和建設的對策分析

2.1發揮領導的積極作用

在工作中要始終堅持“領導帶頭,層層跟進”,形成一級抓一級、一級帶一級的工作格局。要成立以縣長為組長、分管副縣長任副組長,縣直有關單位和鄉(鎮、場、區)“一把手”為成員的耕地保護工作領導小組,在縣國土資源局設立辦公室,負責全縣耕地保護的組織、協調和日常工作。做好日常工作的考核,積極推行責任追究制度,定期和不定期對各個鄉鎮的終耕地保有量和基本農田保護面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執行情況進行考核督查,并將督查結果作為年終考核和干部離任審計的重要依據,確保各項工作能夠切實落到實處。

2.2加強耕地綜合生產能力

結合現階段耕地質量狀況,大力推行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模式,合理調整氮磷鉀的施肥比例,提高化學肥料的利用率。實行農業部門和企業合作模式,向農民群眾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提高配方施肥在農業生產中的占有率,消除化肥不合理施用現象,減少肥料對耕地環境造成的危害。著力抓好耕地有機質提升和耕地保護工作。鼓勵施用有機肥、恢復發展綠肥生產,逐漸提高綠肥的種植面積,不斷改良土壤,增加土壤的透氣性,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質,培育耕地肥力。推廣秸稈還田和秸稈發酵還田技術,通過秸稈還田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改良土壤結構,提高化肥利用率。在具體農業生產過程中,始終堅持有機無機相結合的施肥原則,控制好氮肥的施入量,適當增加鉀肥和磷肥施入量。有針對性的改善農田耕層貧瘠和立地條件差的現象,提高耕地肥力水平。尤其是在土地整理、土地開發、農業綜合開發及高標糧等項目建設中,強調土壤培肥內容,明晰培肥技術措施、目標任務、驗收方法,以提高項目區耕地質量。

2.3大力發展循環農業

在農業生產過程中要切斷污染源,確保清潔耕地不受污染,已經被污染土地污染程度不再惡化和擴展,并對已經污染的土地及時采取治理措施。對于潛在污染的耕地要通過改善農作物種植結構,發展經濟農作物降低土地被污染的幾率。土壤酸化是農產品重金屬超標的重要因素之一,要加大土壤酸化治理力度,pH值在5.0以下的耕地土壤要鼓勵扶持農民施石灰以提高土壤pH值,防止農產品部分重金屬超標。對于清潔的耕地,特別是發展綠色有機食品的耕地,政府部門應該加大保護和補貼力度,充分調動起農民群眾保護耕地的積極性。

2.4科學規劃與統籌耕地資源

建議財政、國土、農業等有關部門加強溝通協作,認真履行監管職責,統籌規劃耕地保護與建設用地。嚴格執行“以補定占、先補后占”的規定,建設用地確需占用耕地應避開質量等級較高的耕地。應保護好水田、城郊菜地和高標準農田等優質耕地資源。水田建設復雜、投資大,還兼有人工濕地的生態功能和蓄水防洪的調節功能,應當加強保護;城郊菜田相對肥沃,是城市人口的菜園子,擔負調劑城市蔬菜余缺的功能,不能反復被城市擴張占用,尤其要保護高標準農田,應做好建設規劃,科學選定建設區域,明確建設內容、合理安排年度計劃,確保規劃的科學性、可行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規劃區域選址要堅持集中連片,突出加大對糧食核心產區的扶持力度,并優先安排在基本農田進行建設,確保項目建成后不被轉為非農建設用地。

2.5提高耕地質量建設能力

建議將耕地質量保護與建設納入各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統籌各類專項資金,建立穩定的長效機制。應將高標準農田建設列為政府年度工作任務,探索“以補代投、以補促建”等投入機制,采取綜合措施,著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增強農業抗災減災能力,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一方面要繼續爭取國家有關部門農業綜合開發、標準糧田建設等項目資金投入,另一方面,按照“取之于土,用之于土”的原則認真落實將部分土地出讓金用于耕地質量建設的政策。同時,不斷拓寬融資渠道,鼓勵農產品、農資等龍頭企業參與耕地質量建設,地力培肥可由財政定額補貼、生產者投工投勞,多渠道籌集耕地質量建設資金,舉全社會之力促耕地地力之提升。

2.6采取合理有效的污染防治技術

注重防治技術研發,首要任務是糾正“先污染后治理”的傳統觀念,倡導以預防為主的污染控制模式,嚴格實行從源頭控制耕地污染。這就需要加大對技術成熟的、行之有效的耕地生態補償技術的研究和利用力度,例如:積極推廣節水、節肥農業技術,同時實施推廣秸稈腐熟還田、土壤酸化改良培肥和綠肥種植技術等土壤有機質提升項目;通過土壤監測分析劃分污染區域,開展稻米污染控制示范,探索污染控制技術方案、污染控制標準。同時,針對土壤重金屬污染,政府相關部門要大力推動工業“三廢”的綜合治理和利用技術研發,積極發展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等,以全面改善耕地質量狀況。進一步開展土壤改良,積極推廣秸稈還田、深耕深松、商品有機肥應用、綠肥種植等地力培肥措施,促使耕作層厚度增加,有機質含量提升,土壤障礙因子得到有效消除。強化農業投入品應用指導,合理施用肥料、農藥、農膜等投入品,防止和減少面源污染。強化污染耕地修復技術研究,探索污染耕地凈化與修復路徑。

結束語:

總之,耕地是最為寶貴的不可再生資源。為進一步提高耕地資源質量,要科學分析實際情況,并要合理制定耕地保護計劃,從而實現管理的科學性,以確保耕地資源質量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洪土林,王艷華.耕地質量動態監測在耕地保護中的作用[J].現代農業科技,2015(05):234-235+250.

[2]劉成,趙寶蘋,鄧京虎,毛志芳,許莉.耕地質量保護若干問題綜述[J].安徽農學通報(上半月刊),2012,18(09):15-17+21.

[3]姜廣輝,趙婷婷,段增強,張鳳榮,霍薈閣,譚雪晶.北京山區耕地質量變化及未來趨勢模擬[J].農業工程學報,2010,26(10):304-311.

猜你喜歡
耕地質量策略
基于“選—練—評”一體化的二輪復習策略
求初相φ的常見策略
例談未知角三角函數值的求解策略
我說你做講策略
高中數學復習的具體策略
旱地改水田耕地質量提升工程措施研究
耕地質量和利用集約度的相關性分析及分區研究
Passage Four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