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現狀及對策研究

2018-10-19 18:51張伊人姜金益
智富時代 2018年9期
關鍵詞:養老模式醫養結合人口老齡化

張伊人 姜金益

【摘 要】隨著我國老齡化程度的不斷加深,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的數量逐漸增多,進而老年人的養老、健康問題也相繼顯現,由于老年人口的健康需求又具有多樣性和廣泛性的特點,這使得我國現行的養老和健康體系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加強對醫療與護理相結合的研究,對我國養老與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本文探討我國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現狀及其分類,為解決我國老年人口的疾病及醫療護理問題提供借鑒。首先闡述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的現狀,其次總結出醫療與養老相結合的模式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另外針對以上問題,借鑒美、日、德等發達國家先進的經驗,對現行的醫養結合養老模式進行深入的推進和完善,提出了對策和建議: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多部門協調發展;用法律規范和保障醫養結合養老服務發展;培養專業性、綜合性醫養結合養老服務人才;積極響應互聯網+醫療的發展。

【關鍵詞】醫養結合;養老模式;人口老齡化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combination of medical care and old-age care

ZHANG Yi-ren JIANG Jin-yi

JingJiang college,JiangSu University,Zhenjiang 212013,China

【Abstract】As China enters an aging society, the number of disabled and semi-disabled people in China is increasing. The old-age care and medical problem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elderly come one after another, while the health demand of theold have the characteristic of diversity and extensiveness. Therefore,the system of China's current old-age care and health-care are facing severe challenges, and strengthening the research on the mode of combination of medical and old age care are of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 This essay mainly discusses the status quo and classification of the combination of medical care and old-age care in China, and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solving the medical aid and old-age problems of disabled and semi-disabled people in China. Starting from the status quo of the combination of medical care and old-age care, and then summarize the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de.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above, suggestions has been put forward on the basis of foreign advanced experience, as well as the current medical care and old-age care model been further promoted and improved.Suggestions are as follows.Firstly,give play to the leading role of the government and coordinate development of various departments.Secondly, use the law to standardize and guarantee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al care and old-age care.Thirdly,cultivate professional and comprehensive talents in the area of medical and age-old care.Lastly, respond positively to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together with medical care.

【Key words】Combination of medical and age-old care;Endowment patterns;Aging population

一、引言

目前,就中國的人口結構來看,中國老年人口數量的持續增長已成為必然趨勢,老年人口的增加,使得老年人對醫療服務的需求也在持續上漲,因此研究與提出有關改善老齡化狀況及減輕養老負擔的政策與措施是目前乃至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養老工作的重心。在2015年“關于促進醫療保健與養老服務相結合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5)第84號)文件中寫道:到2020年符合我國國情的醫養結合養老服務體系和相關政策法規體系要全面完成,實現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資源的有序共享。然而,我國目前的現狀是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互相分離并且各自發展,這使得醫養結合模式相關政策的制定、落實和實施成為現今醫療衛生事業改革和發展養老服務事業需要重點推進的領域之一[1]。本文結合醫養結合養老模式在我國部分地區實施情況,深入了解我國醫養結合養老模式實行現狀,探索醫養結合養老模式改進對策及建議。

二、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現狀分析

隨著我國老年人口的不斷增多,國內普遍開始關注老齡人口的養老問題,對于養老服務體系的運行機制及相關政策的實施也有了更多的關注[2]。我國現行的醫養結合養老模式大體分為四種類型:整合照料型,聯合運行型,支撐輻射型和社會興辦型(社會資本興辦養老服務機構)。

(1)整合照料型。以重慶(成都)為代表,由一個醫療機構提供醫療服務,擁有能夠提供醫療衛生相關服務的養老機構,同時也有承擔康復、護理等功能的醫療機構。整合后,組織管理更加規范,不僅關注醫療衛生服務,還關注老年人心理咨詢,休閑娛樂等心理和生活服務。這樣老年人在一個機構內就可以同時享受到醫療與養老的服務真正實現了“老有所養、老有所醫”。

(2)聯合運行型。以溫州為代表,養老機構與醫療機構之間建立雙向轉診機制,醫療機構負責疾病的治療,養老機構負責疾病的康復、護理。由于此模式下的協議內容是由醫療機構和養老機構雙方共同協調形成的,因此可以充分利用利益相關者的資源,形成規范的管理秩序,從而可以簡化老年人就醫程序,減輕其醫療費用負擔。

(3)支撐輻射型。以長沙為代表,醫療機構或社區醫療衛生服務機構與社區養老機構建立合作機制[3],為居家的老年人口提供基本的醫療衛生服務。在支撐輻射模式下,社區養老服務中心與醫療機構或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合作,為老年人提供衛生服務,實現醫療和養老資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

(4)社會興辦型。以北京為代表,社會有關大規模的企業、機構或社會團體利用自身閑置的資金建立養老機構,提供養老及相關服務?!笆濉币巹澓蛧倚l計委等部門先后出臺了與社會辦醫相關的政策文件,為社會資本進入醫養結合市場提供有利的政策支持,另外,企業或集團自身擁有獨特的管理經驗,且資金充足,能夠為老年人提供廣泛的醫療護理服務。

三、醫養結合養老模式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醫養結合養老模式存在的問題

首先,醫療機構床位供給不足,醫療資源短缺。截止2015年,我國平均每千名老年人擁有養老床位30張,遠不及絕大多數的發達國家,甚至一些相對不發達國家的比例也比我國高,目前我國遠低于發達國家水平。衛計委相關報告中指出,在“十二五”期間,我國的養老床位應達到發展中國家上限30%,但是我國目前城市居家養老總的滿足率僅達到15.9%,遠低于國家政策要求水平,具有較大上升空間。

其次,養老市場發展不成熟。我國養老產業起步相對較晚,養老市場仍處于初級階段。發達國家養老市場成型于20世紀60年代末,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很大。雖然我國的養老服務體系以家庭護理為主,以社區醫療衛生服務中心為輔助,以養老機構為依靠,但是我國的養老市場發展仍存在衛生服務效率低下、資源供給不足、專業人才缺乏等問題。

另外,籌資模式單一。大多數針對中國養老事業的籌款都依賴于政府的財政撥款,但單靠政府這方面還不足以滿足全社會老年人口的需要。從當前養老機構發展狀況來看,我國目前的財政撥款不足以支撐養老衛生事業的發展,大多數的養老機構還是主要依靠自身來實現資金的籌集和機構衛生服務的完善,這使得養老機構相關衛生服務的開展有一定的困難,給我國養老事業的健康長遠發展帶來了一定的阻礙[3]。

(二)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首先,醫療與養老機構責任界限不分明。一方面,大多數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在共同參與疾病的診斷、治療與護理的過程中缺乏有效的監督機制和利益分配機制,容易在收入分配方面出現糾紛。因此當分配結果不能滿足其中任意一方的要求時,該方就容易推脫責任甚至是隨意退出,難以確保醫養結合模式的持續發展和創新。另一方面,老年人由于年齡、身體狀況等條件的制約,在生理、心理方面產生疾病風險的可能性大,由于在該模式下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雙方的責任界限難以明確,可能出現醫療責任的互相推諉,最終,老年人的生命和健康權利無法得到合理保障。

其次,專業人才數量短缺,質量不高?!搬t養結合”養老服務模式對從業人員要求較高,需要一定的基礎醫學知識儲備和相關的護理專業知識,同時還要有對待病人的細心與耐心,給予病人生理、心理方面的雙重關懷,這就使得該模式下衛生專業人員的培養時間較長,勞動強度高,工資和社會地位卻不高,因此在這一領域很難吸引到專業技術過關的從業人員[4]。

另外,醫養結合與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的結合并不完善。一方面,政府對醫療機構和養老機構的資金籌集和使用缺少相應的監督管理機制,衛生服務機構得不到充分的制度與法律保障。另一方面,相關的養老服務項目沒有納入醫療保險報銷范圍,面對高額的醫療及住院費用,人們也往往不愿意入院治療,政府沒有為醫療機構的服務制定統一的標準,這必然會導致機構提供的醫療服務質量低下,醫療技術專業人員從業積極性不高,同樣難以保證衛生服務的提供。

四、國外養老模式經驗與啟示

(一)美國

在1940年左右,美國開始進入了人口老齡化社會。因為它是自由市場的典型代表,主張老年人的自由和選擇,所以通常用商業保險來維護權利,該保險覆蓋84%左右的居民[5]。隨著老齡化負擔的加重,專業醫療機構不堪重負,加上老年人希望在社區生活,所以以社區養老為主的養老模式在美國發展起來,主要包括:老人全包服務項目(PACE)[6],老年人居家養老(HCBS),集中養老居所服務項目(CHSP),照護管理組織(CMO),養老一站式服務計劃(ASAP)。在提供服務方面,美國采用個案管理法。養老機構對老年人進行評估,協調和整合現有的資源,為需要全方位照護的老人提供針對性的服務。在養老方面,美國實行集中養老,組織老年人在建有完備配套設施的大規模建筑中開展活動。其中一個最具代表性的建筑是“太陽城中心”。

(二)日本

日本是世界上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國家之一。1963年,通過了“社會福利法”,建立了老年人長期照護機構;1997年,以政府為主體,采用強制性方法通過了“護理保險法”并將居住在該國的40歲以上的人(包括外國人)納入長期護理保險;2000年,日本開始實行長期照護保險制度。主要模式包括:日間照顧中心,養老院(又稱特別養護之家),老年福利中心,老年公寓[7]。每種模式都根據老年人的不同身體狀況、需求和經濟負擔情況劃分了護理分級。在提供服務方面,日本養老機構給老年人配備了專門的老年病房、專業醫師、全職護士及專門的醫護人員“介護士”,讓他們在病房內進行專門的、長期的治療和護理。在養老方面,劃分了集中性養老區域,如社區型的長壽村,同時也會有志愿者為老人們提供長期居家養老志愿服務。

(三)德國

德國也是世界上人口老齡化最嚴重的國家之一,還最早建立了公共養老服務體系。它于1995年頒布了長期照護保險制度,并大力支持社區居家養老的發展;1938年頒布了“護理法”,第一個由社會立法通過了社會保險;目前,德國的長期照護主要遵循"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會服務為依托,機構養老為支撐"的原則,主要包括:居家養老[8],機構養老,專家照料院,老年照護院幾種養老模式。在提供服務方面,建立了老年護理培訓學校,設立老年護理???,為失能老年人培養專門的醫護人員。在養老方面,通常是社區型養老,不僅有專門的老年公寓,還有老年人村,此外,機構在住宅區還配備了“社區服務網絡”,以便隨時給予老年人家政服務、醫護服務等社會服務。

五、對策與建議

首先,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多部門協調發展。醫養結合養老模式是一項重要的制度創新,推進該制度具有極大的難度。政府應該充分意識到醫養結合的重要性以及協調和整合多元主體的必要性,并將醫養結合養老服務納入到我國發展規劃中。民政部、衛生部、社會保障部等部門應該加強合作,明確各自在醫養結合養老服務中的地位以及作用,打破各機構間各自為政的局面,加強條塊結合,共同參與,綜合性地開展醫養結合養老工作。政府需要積極發揮主導作用,深入了解醫養結合養老工作的發展目標,明確其服務性質、服務范圍以及服務對象,擴大社會參與。各地方部門應該積極配合,因地制宜的探索并制定相關配套規劃。相關職能部門各盡其責,合作共贏。民政部門要努力拓寬基金來源渠道,讓制度惠及更多有需要的人;衛生部門應明確服務標準,加強監督管理,確保養老機構的規范運營;社會保障部門需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高醫養結合養老機構醫療項目的報銷比例,吸引更多有需求的老年人參與[9]。

其次,用法律規范和保障醫養結合養老服務發展。任何制度的有效運行都需要相關的合理的法律法規的保障,醫養結合養老保險模式的發展也一樣離不開。政府需要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形成完整的法律體系,以法律形式將其納入社會保障體系當中。在制定過程中需要借鑒國際經驗,結合我國現狀,深入研究,通過試點大膽探索,摸索經驗。在實踐中觀察、思考、進步,制定適宜的有關醫療和養老資格準入、機構規范、行業管理的法律法規,規范并保障醫養結合養老服務,促進其可持續發展。

再次,培養專業性、綜合性醫養結合養老服務人才。醫養結合養老服務越發展,專業性服務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需求就越高,因此就需要培養各類專業人才,加強其隊伍建設,確保醫養結合養老服務人才的供給滿足行業人才需求??梢耘c高校合作培養專業人才,開啟人才培養新模式,合作就業,共謀發展。此外,醫養結合養老服務的發展需要格外加強養老護理人才隊伍的培養,使其熟練運用護理學基本理論,充分掌握基礎護理的各項操作,針對不同需求培養不同類型的護理人才,不斷強化其專業性,提高服務質量。通過培養專業性、綜合性的醫養結合養老服務人才,有效促進醫養結合養老事業的健康發展[10]。

另外,積極響應互聯網+醫療的發展。醫養結合的核心是健康管理,而“互聯網+醫療”戰略的推進能促進信息流動和數據匯集,實現資源共享,提高醫療衛生服務的可獲取性以及公平性,極大程度上促進了健康管理的發展。加快建立老年人電子健康檔案,將老年人信息系統、各種醫療系統和健康檔案相整合,實現電子信息的調閱與共享,充分依靠各種服務和信息網絡平臺,實現各醫療衛生機構的縱向交流以及醫療衛生機構與養老服務機構的無縫對接?;ヂ摼W+醫療的發展將推進醫養結合養老事業更穩、更快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成秋嫻, 馮澤永, 馮婧,等. 我國發展社區醫養結合的必要性、行性、困境及建議[J]. 中國衛生事業管理, 2016, 33(5):334-336.

[2]王素英, 張作森, 孫文燦. 醫養結合的模式與路徑——關于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的調研報告[J]. 社會福利, 2013(12).

[3]楊貞貞. 醫養結合的社會養老服務籌資模式構建與實證研究[D]. 浙江大學, 2014.

[4]李和偉, 傅文第, 邸維鵬,等. 中醫養老人才培養策略研究[J]. 成人教育, 2016, 36(12):86-88.

[5]班曉娜, 葛穌. 國外發展養老服務產業的做法及其啟示[J]. 大連海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3, 12(3):15-19.

[6]成秋嫻, 馮澤永, CHENGQiu-xian,等. 美國PACE及其對我國社區醫養結合的啟示[J]. 醫學與哲學, 2015, 36(17):78-80.

[7]劉利君. 國外老年人整合照料實踐及啟示[J]. 醫學與哲學, 2016, 37(17):58-60.

[8]Rn J D C. The meaning for elders of receiving family care[J]. 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 2010, 49(5):485-493.

[9]李晶. 城鎮養老機構發展中的政府角色定位問題研究[D]. 吉林大學, 2010.

[10]劉洪銀. 推行醫養結合中的瓶頸與對策[J]. 開放導報, 2017(4):93-96.

猜你喜歡
養老模式醫養結合人口老齡化
世界人口老齡化之住房問題
溫州“老人公寓”養老模式的經驗特征
我國互助養老的實踐現狀及其反思
農村空巢老人養老困局何解
唐山推進“醫養結合”型養老模式的政策研究
人口老齡化背景下的財政支出與經濟增長
內蒙古地區人口老齡化問題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