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環境影響評價在城市規劃中的應用探討

2018-10-19 18:51胡勇
智富時代 2018年9期
關鍵詞:環境影響評價城市規劃應用

胡勇

【摘 要】環境影響評價是指對規劃實施后可能造成的環境影響進行分析、預測和評價,提出預防或者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對城市進行規劃是實施城市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舉措,在城市規劃中引入環境影響評價是保證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環節之一。本文主要闡述了有關我國城市規劃中的環境影響評價的一系列問題。

【關鍵詞】環境影響評價;城市規劃;應用

近年來人們對環境問題的研究不斷的深入,尤其是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最為突出,這就使得環境影響的實質和范圍都發生了質的變化。要想合理的規劃環境,就必須從決策的源頭嚴格的控制污染源的產生,因而,對規劃環境的影響進行有效的評價,是建設環保社會的有效工具,也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的關鍵所在,更是建設環境影響的有效途徑。

一、環境影響評價在城市規劃中的發展概述

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對環境評價系統進行了大量實踐探究,例如我國在1985年公布的《開遠市區域環境質量評價及綜合防治對策研究報告》詳細分析了云南開遠市開發項目的環境評價,這表明我國早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已經具有建立環境評價系統的意識,還開積極開展了探究實踐。繼開遠市開發項目環境評價報告發表后,全國各個城市積極響應,紛紛著手建立當地的環境影響評價系統,將環境評價應用于城市規劃中,對當地的開發項目進行了環境評價,是我國在環境保護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績。進入21世紀,國務院頒布了《人口、環境與發展的白皮書》,文件中指出,各地政府要將環境影響評價系統應用于城市規劃發展中,對一切工程投標建設項目都要執行環境評價,對有可能造成重大環境污染的工程項目予以堅決取締。隨著我國環境評價系統逐漸發展完善,環境評價系統將被應用到更廣泛的產業領域中。

二、城市規劃建設中環境影響評價的現狀與不足

(一)對戰略決策影響較小

早期的環境影響評價僅僅是針對建設工程項目。但是,隨著社會的進步,這種片面的評價制度已經不能滿足環境的可持續性的發展原則,并逐漸暴露其局限性。環境影響評價是一個被反映的過程,并不是在項目實施源頭就會顯露出來的,通常是在實施以后才逐漸被人們所評價。環境影響評價受限于最初的決策,并不能影響到以后的布局。所以,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僅僅停留在初級的層面上的環保,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環境的實際問題。

(二)環境影響評價范圍較窄

由于環境影響僅僅是針對環境單方面的評價,并無法從區域范圍內考慮資源的利用和環境的保護,也無法考慮環境規劃的整體過程,因此就顯得評價范圍較為狹窄,無法實現環境和經濟同時的發展。

(三)環境影響評價考慮因素不全面

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只是針對環境規劃的本身進行評價,對規劃后誘發的新的環境影響因素無法準確預料。而在實際生活中,一個地方環境的重新規劃往往會引發一些新的環境影響因素。這些新的環境影響很可能會超過主要的規劃環境的影響因素。另外,規劃環境影響的評價因素也缺乏對項目建成后的環境影響評價。

三、做好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對策和建議

(一)加強規劃項目的環境評價工作

規劃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工作是環境評價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它是控制工業化進程和城鎮化發展過程中可能造成的環境風險的重要措施之一。因此要做好規劃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工作,首先要對規劃項目中的單個項目的評價工作予以重視,另外還要對項目的發展規劃進行有效的評價,強化行政審批制度的改革工作,并逐漸通過建立一站式的行政審批政務大廳等措施來提高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效率,促進規劃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順利有序開展。

(二)關注環境影響評價理論研究工作

深入系統的理論研究工作能夠對一線工作人員提供有力的理論指導與思想啟示。為此,國家應該致力于這一學科的發展與進步,鼓勵研究者對這環境影響評價課題進行深入細致的研究。國家可以成立相關的課題,邀請專業的人員開展研究。研究者可以在國家經費的資助下,對相應的理論與研究方法進行研究,豐富這一領域的研究成果。另外,一線工作人員在開展評價實踐工作的同時,應該重視理論研究與學習,在實踐工作中豐富與發展環境影響評價理論。

(三)強化環境影響評價人員的職業培訓

環境影響評價是一門專業性很強的工作,其不僅要求工作人員具有比較高的專業水平,而且還需要他們具有高的工作責任感。相關部門應該將培訓活動制度化和長期化,定期組織工作人員參與學習活動,提升他們的專業素質和工作責任感。另外,工作單位還應該鼓勵員工外出深造學習、多與同行交流。員工通過一定時間的脫產學習,能夠及時學習到學科的前沿知識和國家最新的環保方面的政策與要求,實現自身的素質的提高。這對保證人員素質與評價工作需求相契合具有積極的意義。

(四)對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質量進行嚴格把關

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必須確保由真正的獨立的環境評價機構或獨立的市場主體來承擔,對環境評價工作中的環保部門參股分利的行為必須嚴格禁止。此外還要加強對環境評價機構的管理,對在環境影響評價工作中弄虛作假、環境評價質量低下的機構要堅決執行淘汰機制。環保審批人員的綜合素質在一定程度上也決定了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質量,因此還應對環保審批人員加強監管,杜絕濫用職權,玩忽職守的行為。

四、環境影響評價在城市規劃中的應用

(一)生態敏感性評價法應用

生態敏感性評價是環境影響評價在城市總體規中的重要項目之一,通過GIS定量化分析,按照生態敏感性反映出的土地適宜性差異,為空間分區奠定了基礎。某城市地形由丘陵、沖積平原組成。利用遙感和GIS技術建立了數據庫,將對生態敏感性影響顯著的高程、坡度、農田、水源涵養等6個因素確定為生態因子,并為每個因子確定了5分到1分的生態敏感級別。運用層次分析法計算各生態因子的權重,經過空間疊加分析得到正效應生態因子綜合分析圖,通過該圖可顯示敏感性指數高低不同的區域。根據城市用地適宜性分級要求,分為禁建區、限建區和適建區。禁建區是極高到高級別的適宜性區,如果受到破壞,將產生非常嚴重的后果,所以要采取最嚴格的生態保護措施;限建區是適宜性居中區域,可作為生態控制區,實行嚴格指導下有控制的開發政策;適建區是適宜性較低區域,也就是已建設開發區域,應采取合理開發和建設措施,注意建設與周邊環境的協調。

(二)資源/環境效率分析法應用

資源/環境效率分析可用于區域產業政策的分析,即對區域產業結構、資源配置等分析環境可行性。資源/環境效率是指每單位資源消耗/環境污染物排放強度所產生的工業總產值。應用方法是先篩選出區域產業規劃中最重要的資源/環境制約因素,如從土地資源、礦產資源、水資源等資源制約因素以及大氣環境容量、水環境容量等環境制約因素中篩選出最重要的制約因素。然后利用最重要的資源/環境制約因素,計算規劃區域每個行業及全行業匯總的資源/環境效率。以每單位區域資源可利用量/環境污染物允許排放量的規劃行業生產總值作為評價指標,將資源/環境效率與之進行對比分析。若前者大于后者,說明規劃產值目標下的產業結構沒有超過資源承載力/環境容量;否則產業結構不合理,需要進行相應調整。

五、結語

隨著人們對環境的日益重視,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機制,將成為影響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因素。規劃環境影響評價也將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并將成為可持續發展實施的重要戰略目標之一。

【參考文獻】

[1]李亮. 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在生態城市建設中的應用研究[J]. 智能城市, 2017(2).

猜你喜歡
環境影響評價城市規劃應用
生態景觀在城市規劃中的應用探索
淺析城市規劃中現代城市規劃理論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