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木偶戲表演及造型理論初探

2018-10-19 18:51包小燕
智富時代 2018年9期
關鍵詞:木偶戲

包小燕

【摘 要】木偶是我國傳統藝術的傳承,雖然當前我國的藝術形式與多媒體技術發展迅速,但木偶戲表演對人們的影響還是很大的?;诖?,本文對中國木偶戲表演及造型進行相應的探討。

【關鍵詞】木偶戲;木偶表演;木偶造型;造型理論

當代木偶造型藝術發展到今天,雖然種類繁多,但有時缺少藝術性的角色造型,過于商業化和量產化,缺少藝術性的表達或固守傳統缺少創新。木偶造型決定了演出形式和表演方式及藝術品質,通常會出現表演到位但是造型欠妥,有時則反之。木偶造型的藝術感,如同一個優秀的演員,是全方位的表達。木偶造型藝術發展到今天已不是單純完成角色造型,造型本身已具有很強的藝術性,甚至可以成為移動的、靜態的裝置及與材料繪畫相結合的藝術品,更帶給觀眾活動的、情節化的、藝術視覺的分享。

一、木偶的起源探究

我們可以肯定,不管是木偶的陳列還是木偶的表演,當時木偶已經走向了人們的生活,成為人們生活的一種情趣。唐代杜佑《通典》說“作偶人以戲,善歌舞,本喪樂也,漢末始用之于嘉會”。漢代馬鈞是有名的巧匠,他制作的木偶如果像上述山東萊西發現的木偶那樣能隨意跪坐,操縱它表演各種技藝并不難??梢詳喽h代木偶表演藝術已經開始普及了。漢代時期的文化以畫像石、畫像磚在兩漢間極為興盛,把這種畫在木頭上表演,也會出現在人們生活中。學者普遍的觀點是:木偶"源于漢,興于唐"。歷朝多有木偶戲演"郭禿"故事的記載,依史而斷,中國已正式形成了由人直接操縱、木偶裝扮具體人物、當眾表演簡單故事的木偶戲是在漢末時期。木偶它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凝聚著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生生不息的演繹著人們對勞動、對生活的熱愛。

二、木偶角色造型特征

1.傳統木偶角色造型特征

民間的木偶造型風格兼具強烈的地方色彩和濃郁的鄉土氣息,給人以樸實粗狂的美感。戲曲對木偶的影響是巨大的,仿制戲曲人物造型史傳統木偶道具必須遵循地原則。木偶演出是有了道具才可以演出,道具是事先做好的。只是道具不可能做得面面俱到,要具有高度地概括。一副術偶戲箱中一般有十六至十八個木偶頭,其中凈頭五至六個,生頭四至五個,旦頭四個,丑頭三個。生頭的造型特征為前額梢短,鴨蛋臉型,鼻直嘴平,眼珠不凸。生頭包括老生頭,掛胡須的須生頭,不掛胡須的小生頭、武生頭等。旦頭包括正旦頭、花旦頭、老旦頭、彩旦頭。其中,正旦頭和花旦頭的特征為眉彎眼細,鼻尖嘴小,面部光滑;老旦頭皺紋深邃,臉型消瘦;彩旦頭眼斜鼻翹,額窄腮寬,專門扮演媒婆、禁婆、鴇兒等類型的人物。凈頭的造型特征為額寬且長,約為臉部的一半,眼珠凸出,鼻高嘴寬,兩頰豐滿,下顎稍長。北方地區木偶的凈頭除個別專用頭像外,其他均做成基本頭像,同類角色可以通用。如具有典型外貌特征的關公頭和包拯頭就是專用頭,而紅花臉頭、黑花臉頭、紅黑花臉頭、奸臉頭則是通用頭像。紅花臉頭一般代表孟良、趙匡胤、姜維等一類人物,黑花臉頭代表焦贊、牛皋、張飛等人物,紅黑花臉頭為屠岸賈、司馬師等人物,奸臉頭則為紂王、曹操、嚴富等人物。丑頭的造型特征為臉短呈渾圓形,眼大鼻平,嘴稍上翹。除扮演丑角人物外,還可通用于護院、門丁、書童、店小二等人物。生頭、旦頭、凈頭、丑頭是木偶的基本頭像,有的木偶戲箱中還有一些面相兇惡的鬼怪頭,為鬼怪專用。另外,木偶劇目中的動物形象也很多,如中山狼、哮天犬等,這些動物以角色身份出現在舞臺上時,一般是用寫實的手法來表現;還有一些動物以擬人化的手法來表現的,如孫悟空、豬八戒、牛魔王、龍王、蝦兵、蟹將等,孫悟空、豬八戒等一般為專用頭,非專用頭的角色一般采用戴面具的方法。

2.泰順提線木偶造型分析

藝人通過操縱木偶,表達角色的性格特征與內在情感。木偶戲以木偶作為道具,再由演員操縱,加以音樂、臺詞等表演形式,因此木偶造型尤為重要。一是雕刻木偶頭、木偶手腳。二是制作線牌頭,編制腹籠。三是制作服裝。四是制作頭盔、紗帽。五是制作其他道具。提線木偶由木偶頭、腹籠、四肢、線牌頭等部分組成,高約兩尺。木偶是木偶表演藝術的核心載體,每一只木偶都有自己獨特的造型,讓人百看不厭。偶頭粗看相似,細看卻各有不同,或仰面或頷首,或年輕或老態。觀其神態,以形寫神,皆是面色安詳,平心靜氣。泰順木偶的服裝大都由專門的戲劇服裝刺繡藝人承制,泰順線牌頭的掛鉤向后,由竹料制成,線牌固定。泰順木偶的手指、眼珠和嘴巴靈活自如,木偶既能表現出喜、怒、哀、樂等各種表情,也能做出如文人執筆書寫、武將拔劍廝殺、娘子梳妝打扮、婦人提壺倒水等典型動作。木偶的擺放自成規定,從左至右掛生、丑、老生、旦等,且遵從男左女右的規則。線木偶制作以木偶頭的雕刻最為講究。泰順木偶頭是雕刻和彩繪工藝的結合,先用樟木等紋質細膩的雜木雕刻成型,后施以粉彩。泰順木偶頭在造型上加以夸張和變形,雕刻精致,線條明快,表情豐富,舞臺形象俊美。在面部妝容上用細膩簡約的手法刻畫五官,面部“略施粉黛”,簡練生動表現江南水鄉男女的柔情,更體現了泰順康泰安順的社會風氣和歷史遺韻。泰順木偶頭因其極具特點,表演效果極佳,深受浙南閩北地區木偶戲班的喜愛,紛紛前來訂購,促進了浙閩區域木偶戲復興,是浙南閩北木偶頭雕刻的代表。

三、中國木偶戲表演藝術

1.傳統木偶劇藝術性創作

當代木偶造型首先離不開傳統木偶的造型積淀,我國傳統木偶的發展和保護都十分完善,這也是我們創作的基礎。但它們在進入當今戲劇市場以后會面臨一些問題,如造型固化,缺乏當代藝術感不能符合現代觀眾的審美品位,從而無法吸引觀眾目光等等。所以希望創作出具備當代審美的木偶造型,在不喪失藝術性的同時,吸引更多的觀眾。木偶造型不僅能體現每個角色獨有的性格特征與表現,更是戲劇風格的呈現。木偶造型體現了戲劇創作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藝術規律,從日常生活中提煉典型造型,又在藝術經典作品中汲取精華,突顯偶的外在形象特征。木偶造型以其豐富多變的藝術表現形式、新材料的運用和創作思維的多元性,為展開無限的造型想象力與確保形象的藝術感提供了可能性。

2.木偶表演中的舞臺藝術分析

隨著木偶表演的進步,木偶表演的舞臺藝術也逐漸有了更為深入的表達。綜合而言,木偶表演的舞臺藝術可以分為以下幾類:第一,行動藝術。行動藝術的表達需要演員對于木偶擁有極強的操縱力,需要演員通過對于木偶的腰部或者是關節控制,來進行人物情感的表現或者是人物之間的情感交流,展現一種特有的舞臺氛圍。第二,歌舞藝術。歌舞藝術對于木偶表演的感染力也起到了關鍵的作用。例如在《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木偶劇中,演員通過精確控制木偶的動作,來表現人物的悲歡離合,并且結合舞臺音樂,營造出了一種深深的悲情氛圍。加之人物動作尤其是女性人物舞蹈的輕盈美麗,極好的展現了中國女性的古典美,也豐富了舞臺藝術的表達。

四、結語

綜上所述,對于木偶表演藝術及其表演風格進行深入的探究,能夠極大程度的增強木偶表演的感染力。并且在木偶表演中加入現代化的表達,在未來的發展中我們應該重視文化的創新與傳承,不斷研究木偶表演藝術,推動木偶表演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吳曉暉.淺談提線木偶戲的創新性表演——配手助演[J].大眾文藝,2017,(01):45.

[2]陳立偉.閩南木偶藝術美與傳承的思考[J].文藝理論與批評.2014,(02):137-140.

[3]李永紅.木偶藝術的傳承與發展思考[J].大眾文藝,2013(18):1-5.

猜你喜歡
木偶戲
木偶和木偶戲
木偶和木偶戲
日常的史詩:一個木偶戲藝人的生活與精神世界(1949—1970)
傳統戲劇——木偶戲
湖南辰溪縣社塘村辰河高腔木偶戲木偶頭
木偶戲
辰溪縣社塘村辰河高腔木偶戲調查研究
木偶戲的傳承與發展思考
宋金影戲圖像釋讀與研究——兼論早期影偶的形制及其與木偶戲的關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