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供給側改革視域下寧波文創產品設計人才培養的現狀研究

2018-10-19 18:51蘇蓓
智富時代 2018年9期
關鍵詞:文化創意供給側人才培養

蘇蓓

【摘 要】供給側改革已成為中國制定經濟政策的指導方向,智能制造作為我國“制造強國”戰略的主攻點和突破口。寧波作為“東亞文化之都”,為更快地適應當地文創產業的高速發展,需要重點培養符合文創產業要求的技術技能應用型人才,但在人才培養方面存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

【關鍵詞】供給側;文化創意;人才培養

一、引言

我國第一次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習近平總書記于2015年11月10日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11次會議上強調: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重點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提高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率,增強經濟持續增長勢頭,促使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實現全面躍升。后來,習近平、李克強等領導人又多次提及供給側改革。供給側改革已成為中國制定經濟政策的指導方向?!肮┙o側”指產業、要素、制度三個層面的供給,分別對應“轉型(即目的)、創新(即手段)、改革(即保證)”。

二、國內外針對供給側改革與文化創意產業的相關研究

“文創”產業作為供給側改革背景下應運而生的以創造力為核心的新興產業,一般包括廣播影視、動漫、傳媒、表演藝術、產品設計、環境藝術等方面的創意群體。文化創意產品分為“一體型”和“IP衍生型”,是指源自于文化類型的主題,經過創意轉化,最終變為具備一定市場價值的商品。

在西方國家,與文化創意產業相關的研究可追溯到1923年德國成立的法蘭克福學派,該學派代表人物的阿多諾與霍克海默于1947年首次提出了文化工業。從2013年4月以來,德國推出了以智能制造為主導的“工業4.0”,一場被稱之為“智能化工業革命”的浪潮遍布全球。

為了順應這一潮流,我國啟動了“制造強國”戰略,經過了長期地充分準備和醞釀,我國對創意產業的研究興起于21世紀初期。早在2005年,國家“十一五”規劃中就將“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中心環節”。自從十八大以來,我國開始持續強調文化產業走出去的戰略。這時的研究從信息層面、創意文化元素開發的機理、模式和路徑等方面著手。

三、從“中國制造”轉變為“中國智造”面臨的阻礙及應對舉措

智能制造作為我國“制造強國”戰略的主攻點和突破口。國務院于2015年5月,發布了《中國制造2025》,為了順利扭轉我國制造業“大而不強”的形勢,并邁向“制造強國”,明確了嶄新的發展路線圖。

從“制造”到“智造”是中國制造行業轉型和升級的新一輪變革,但仍面臨著一些阻礙。具體包括:一是制造技術和信息技術整體水平低下。二是制造業發展普遍水平較低而且不均衡。三是相關的配套制度建設還不夠專業等。為了促進從“制造”到“智造”的快速升級,本文認為需要采取一些應對的舉措,分別指:一是發揮好戰略規劃的統籌和牽引作用。二是相關制度的保障和激勵作用。三是自主創新和人才的支撐作用。

四、寧波高技能、高素質文創產品人才培養的地域需求及主要問題

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依托,高技能、高素質文創產品設計人才助推創意設計產業新發展。對此,寧波市先后出臺了《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若干意見》等三個相關文件,為助推新興產業的健康發展提供了有效的政策保障,從而努力實現從“工業大市”向“工業強市”的歷史性跨越。

2015年11月,寧波正式當選2016“東亞文化之都”,這為寧波文創產業轉型提供了新的契機。寧波作為海上絲綢之路起始點之一,以弘揚“東亞意識,文化交融,彼此欣賞”的精神,深化“共生、創新、和諧”的共識,并結合地方文化優勢,從而達到地域文化嫁接文創產品的目的。

“十三五”期間,寧波將轉型發展高端文化用品制造、文化創意與設計服務等兩大優勢產業。寧波市致力于創建“文化強市”、“設計強市”,加快文化創意,特別是創意設計產業,集聚創新要素,拉動產業間融合,加快制造業轉型升級,推進新型城市化進程。寧波高度整合并優化本地產業資源,借助得力、廣博、貝發等文具生產廠商,著力將寧波文具打造成為當地的一張“金名片”。

目前,寧波市在建產業項目共有34個,總投資高達680億元,寧波文化轉型升級也已取得了不少積極的進展,但當前加速期的基礎并不扎實。主要表現為長期累積的結構性、素質性矛盾依然存在,加快推進文化轉型升級和引進培養創新人才仍然任重而道遠。

為了更快地適應寧波文創產業的高速發展,重點培養符合文創產業要求的技術技能應用型人才是各所在甬院校的迫切任務。創意作為文創產業的核心,那么需培養大量的創意人才,人才培養的渠道又著重在于教育。目前寧波文創產業急需藝術實施及專技人員的從業型創意人才、高層次的原創型創意人才、懂技術和懂行業知識的管理型創意人才。

然而,人才培養中尚存在諸多不足之處。當前寧波從事文創產品設計與開發工作人員在培養方面比較突出的問題表現在:一是所學專業知識與實際的工作需要脫節。二是缺乏行業特點的專業知識背景。三是實際能力弱。四是理論知識和技術知識不扎實。這也反映出寧波現有的人才培養機制培養出來的畢業生和用人單位的實際需求還存在一定的差距。

五、結語

結合寧波地區實際,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結構特征可歸納為以下方面:第一,人才培養“本土化”。將技術技能型人才供給納入當地政府“十三五”規劃,成立推動當地發展領導小組,強化政策引導和制度保障。第二,政府主導基地建設。創造性地建立政、校、行、企聯動機制,探索設立公共實訓平臺協調管理機構。第三,校企合作,產教融合。這不僅僅是技術技能型人才供給與培養的內在需求,更是學校和企業發展的共贏途徑。

【參考文獻】

[1]汪欣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研究綜述[J].經貿實踐,2016(4).

[2]肖文圣,周榮榮.供給側改革與創新驅動戰略聯動機制研究——基于我國經濟增長動力轉換角度[J].價值工程,2017(27).

[3]邵歡歡.美術館文化創意產品開發與現狀思考[J].環球市場信息導報,2017(27).

[4]杜人淮.從“制造”到“智造”:變革、困境和舉措[J].現代經濟探討,2015(11).

[5]王海燕,閆磊.少數民族創意文化元素的供給側價值挖掘路徑研究--國家價值鏈重構系列研究[J].甘肅行政學院學報,2016(3).

[6]孔令兵.“中國制造”創新驅動的法律保障體系構建[J].科技管理研究,2016(19).

[7]劉英楠.地方高校服務"文化強市"建設戰略研究——以寧波大學為例[J].現代教育科學,2017(9).

[8]陳仲朝."中國制造2025"示范應用城市探索和實踐[J].中國工業評論,2017(7).

猜你喜歡
文化創意供給側人才培養
景德鎮陶瓷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策略探析
創新創業為“供給側”蓄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