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漢語言教學中少數民族學生的管理策略分析

2018-10-19 18:51羅釗
智富時代 2018年9期

羅釗

【摘 要】目前,高校的少數民族學生在進行漢語言學習過程的時候,因為學習經歷和對漢語的掌握程度不盡相同,對漢語言學習的節奏以及課程進度往往很難適應,這是由于少數民族學生存在著文化差異等因素而表現特殊的心理以及學習特點。在對他們學習漢語言文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的前提下需要利用對應管理策略,力求進一步促進少數民族學生更好學習漢語言文學。

【關鍵詞】漢語言教學;少數民族學生;管理策略

一、引言

在高校漢語言教學過程中,因為少數民俗學生學習經歷和漢族學生有所不同,所以他們一般表現出特殊的學習特點和心理。怎么加速漢語言教學中少數民族學生對漢語言教學的發展進度,積極的分析漢語言教學中少數民族學生管理工作的新思路,成為當前高校對學生管理工作的重要部分之一,同時也是今后民漢一體化教學,提升少數民族教學質量的基礎。因此本文分析了漢語言教學中少數民族學生心理的特點,根據自身教育管理經驗,總結了有關管理策略,以求更好的充分滿足學生生活以及學習的需求。

二、漢語言教學中少數民族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存在問題

(一)漢語應用能力差異較大

少數民族學生學習漢語言文化的途徑不盡相同?!半p語班”以及“民考漢”是學生是參加漢語文高考,并且享受到國家政策后直接通過高校漢語言專業錄取的。這些學生因為基礎教育階段系統的對漢語教育進行接受。因此,在進入到高等院校之后,基本上能夠接受民漢一體化的課程安排以及教學進度。然而一些課程學習比較有著比較大的難度。雙語和民考漢的學生在高等數學、大學英語以及大學語文等課程的學習不能夠和漢族學生在同一個層次進行。他們在基礎教育階段,都是通過接受漢語和民族語輔助教學完成的學習。漢語應用能力多數情況下是利用日常生活當中和漢族同學自學進行交流來得出的。在高等院校學習中,純漢語的教學環境氛圍,往往讓少數民族學生的學習壓力大大增強。

(二)思維和認知方式比較傳統

少數民族的學生僅僅是利用自身努力來實現學校漢語水平的資格考試。然而,大多數的少數民族學生往往處在陌生的語言環境之下,他一般根據自己的習慣思維方式對事物進行思考,并且通過傳統的模式對事物進行反映出來,以致于造成了少數民族學生存在較差的應變能力。他們的創造性和進取心也受到了非常大的制約。在傳統的風俗習慣以及傳統觀念的影響之下,如果少數民族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以及進取心受到限制的時候,上面的各種類型少數民族學生一般面對新事物的過程中體現出遲疑或者猶豫。除此之外,封閉性的心理容易造成少數民族學生固步自封,缺少面對新事物的心理準備,同時不斷擴展心理追求比較缺少。因為從學校和其他各類媒體得到的各種信息比漢族學生要少,所以漢語言教學當中少數民族學生的目標不明確,直接造成了少數民族學生較差的學習積極性,并且不容易形成急切的學習需求。

(三)學習主觀能動性比較欠缺

當少數民族的學生進入到高校的時候,往往都是雄心勃勃,決心要努力學習,練就較強的本領,以此為今后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然而,少數民族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因為語言應用能力和思維模式都和班級里的大多數漢族學生和授課老師的教學方法等不適應,同時由于學習經歷不同等方面的因素造成一些課程特別是較強文科類的課程來說,學習起來非常困難,往往考試不能及格,在班級當中整體排名比較靠后。處于摸索階段的高校教務管理工作者在沒有制定出妥善有效的平衡措施之前,這類學生容易心灰意冷,喪失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漢語言教學中少數民族學生的管理策略

(一)協調師生關系,加強師生交流

任課教師是做好漢語言教學班級中少數民族學生教學工作、提高漢語言教學班級中各類型少數民族學生教學質量的中堅力量。所以任課教師必須付出更多的心血,加強與這部分少數民族學生的交流,構建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做到越來越少地傳遞知識,而越來越多地激勵思考;讓自己成為一位顧問,一位交換意見的參加者,一位幫助發現矛盾觀點而不是拿出現成真理的人。應從各類型少數民族學生所具有的特殊心理和學習特征出發,集中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從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創造性的活動:通過互相影響、討論、監督、激勵、鼓舞等多元手段去培養他們。

(二)建立溝通平臺,多方協調共管

對待漢語言教學班級中的少數民族學生,除了重點加強上述工作以外,還要考慮建立家?;ハ嗦撓档拈L效機制,構建學生、學校和家庭之間的和諧關系。建立學校和家長之間的信息溝通渠道,將學院有關部門、輔導員、班主任和學生寢室的電話等聯系方式告知學生家長,建立暢通有效的信息溝通渠道。每學期末通過實施“致家長的一封信”,采取將學生在校的表現和成績單寄送的方式使家長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對于特殊學生、學習成績較差、不遵守校紀校規的學生應及時通過電話或信函與家長聯系和溝通,并做好相關記錄、備案工作,從而建立家校共同教育和管理的機制。

(三)強化集體意識,加強班級管理

大學階段是培養學生價值觀和人生觀的重要階段。當代大學生不僅有著進取的以免,還有著多樣化的價值取向,缺少責任感以及怕吃苦等消極一方面。這些都是當代大學生的共同特點。這些特點在少數民族學生當中體現的特別突出。班集體是學生學習生活的基本單元。學生干部是高校進行學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務以及自我管理的核心。特別是在民漢一體化的班級單重,需要特別強化所有學生集體的意識,教育漢族學生主動的去幫助以及團結少數民族的學生。除此之外,還需要積極培養少數民族學生干部,不僅要教給少數民族學生充分認識管理,還要讓學生懂得管理途徑以及方法,同時還需要教育少數民族牢固樹立集體主義精神以及團結合作精神。要做到上面這些狀況,需要充分的通過班主任人格魅力去對學生干部進行影響。由于班主任不但是班級工作的管理者和組織者,還需要學生正確認識價值觀和人生觀的引導者。除此之外,也是學生學業上指導者以及班級各項活動策劃者。在實際工作當中,班主任實際工作需要積極的推動人文管理,格外重視感情投資,讓班集體成為維護民族團結,提升少數民族學生學習能力以及學習水平有效平臺。

漢語言教學對少數民族學生的成長和發展都有至關重要的影響。但是,從高校漢語言教學現狀可以看出,漢語言教學中存在很多問題。本文簡單分析了下,同時也提出一些管理策略。因此,高校必須加強少數民族學生的教學管理,才能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孫濤,劉虹嘉.新疆“民考漢”學生的教學策略[J].新疆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6(01):39-41.

[2]魯英,王琦三,武毅,等.淺談班主任對民考漢學生的管理技巧[J].新疆醫科大學學報,2010,33(1):110-111.

[3]劉永泉.淺議高校漢語言教學班中少數民族學生的管理策略[J].中國電力教育,2010(25):165-167.

[4]博潘·呼馬爾別克.探究高校漢語言教學班中少數民族學生的管理策略[J].赤子(上中旬),2015(19):155.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