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消化道穿孔采用腹腔鏡聯合胃鏡治療的效果分析

2018-10-20 10:48馬長生
健康大視野 2018年8期
關鍵詞:治療效果胃鏡腹腔鏡

馬長生

【摘 要】目的:探討上消化道穿孔采用腹腔鏡聯合胃鏡治療的效果。方法:研究2017年3月至2018年5月期間收治的80例上消化道穿孔,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各40例,對照組運用腹腔鏡修補術治療,觀察組運用腹腔鏡聯合胃鏡修補術治療,分析不同治療后患者手術時間、手術出血量、腸功能恢復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長、并發癥情況。結果:在手術時間、手術出血量、腸功能恢復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長上,觀察組各項明顯少于對照組,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并發癥發生率上,觀察組為0%,顯著少于對照組15%,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上消化道穿孔采用腹腔鏡聯合胃鏡治療可以有效的減少手術創傷,提升恢復速度,減少并發癥,整體治療體驗更理想。

【關鍵詞】上消化道穿孔;腹腔鏡;胃鏡;治療效果

【中圖分類號】R573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08-047-01

上消化道穿孔屬于消化系統中的常見急腹癥之一,病情發展快速,病情嚴重,一般需要手術干預來及時控制病情惡化。腹腔鏡技術可以廣泛的應用在該疾病方面,手術創傷低,手術出血量少,加快術后恢復,患者認可度高[1]。而聯合胃鏡治療,在操作上需要進一步研究。本文研究2017年3月至2018年5月期間收治的80例上消化道穿孔,分析腹腔鏡聯合胃鏡治療后患者手術時間、手術出血量、腸功能恢復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長、并發癥情況,內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

1.1 研究2017年3月至2018年5月期間收治的80例上消化道穿孔,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各40例,對照組中男22例,女18例;年齡從29歲至64歲,平均為(45.5±4.1)歲;觀察組中男25例,女15例;年齡從31歲至65歲,平均為(43.2±3.7)歲;兩組患者在基本的年齡、性別等情況上沒有明顯差異,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運用腹腔鏡修補術治療,采用氣管插管全麻處理,建立人工氣腹,在鎖骨中線肋緣下方2cm設置操作孔,探查腹腔情況,而后運用胃管做抽吸。間斷性的縫合全層,輔助大網膜覆蓋處理。如果潰瘍口附近有顯著水腫與穿孔,同時病灶癌5mm以上,需要做好拉攏性的縫合,避免操作過緊,防控撕裂。運用無張力覆蓋處理,有效的將大網膜覆蓋病灶全部區域,針對潰瘍縫合區域運用ZT膠水使用,再配合大網膜覆蓋處理,最后做潰瘍口的縫合。通過結扎線做好結扎固定處理。再運用生理鹽水沖洗腹腔區域。將引流管置入到腹腔,保持術后1至2天引流。觀察組運用腹腔鏡聯合胃鏡修補術治療,采用氣管插管全麻處理,通過胃鏡對病灶情況做觀察,判斷良惡性狀況。做好針對性治療,后續治療與對照組一致。

1.3 評估觀察 分析不同治療后患者手術時間、手術出血量、腸功能恢復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長、并發癥情況。

1.4 統計學分析 將治療所得數據通過spss17.0分析,計量資源運用t檢驗,計數資料運用卡方檢驗,以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在手術時間、手術出血量、腸功能恢復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長上,觀察組各項明顯少于對照組,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并發癥發生率上,觀察組為0%,顯著少于對照組15%,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上消化道潰瘍是導致穿孔的主要原因,一般是與患者幽門螺桿菌感染、酗酒、飲食不良以及精神壓力有密切關系,一般藥物治療可以控制潰瘍問題,但是容易反復發作,最終導致上消化道穿孔問題[2]。傳統開腹手術雖然效果有保證,但是創傷相對較大,術后并發癥更為突出,恢復速度更慢。如果屬于老年患者,因為基礎疾病較多,恢復更慢,手術耐受度也更差。通過腹腔鏡聯合胃鏡治療,在一定程度上更好的利用了腹腔鏡的微創技術,同時也有效的將胃鏡輔助病灶檢查的效果運用,可以更好的了解患者病灶良惡性情況與具體定位[3],對為后續的操作提供參考信息,有效的保證后續操作更為精準有效,減少誤診。有效的減少手術中尋找病灶的時間??梢詫Υ┛撞课唤M織進行活檢,由此讓手術不僅是修補術,同時也可以更好的判斷疾病的具體性質。同時一般由于穿孔部位較大,在病灶區域存在水腫、質硬等情況,會有縫合困難的可能,修補效果不理想,而運用胃鏡處理則可以更好的了解修補狀況。甚至可以通過胃鏡來觀察術后縫合區域是否有出血。兩鏡聯合,可以有效的減少手術創傷,術后恢復快,出血量少,方便手術探查,沖洗更為完全。手術不會暴露在空氣中,降低術后腸粘連梗阻以及感染等問題。術后恢復快,整體的治療費用相對較低,患者的經濟壓力較少。

本研究中,在手術時間、手術出血量、腸功能恢復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長上,觀察組各項明顯少于對照組,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并發癥發生率上,觀察組為0%,顯著少于對照組15%,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治療效果更為突出,效果更理想,在大多數患者中更有適用性。要做好手術情況的說明指導,讓患者有更強的治療信心,做好手術配合。必要的手術護理工作也尤為重要,讓醫護人員更好的配合來發揮實際手術價值。要準確把控手術適應癥,一般適宜在穿孔出現時間短,腹膜炎情況較輕,腹腔鏡可以發揮診治功效。對于相對復雜的情況,也不一定適宜該手術方法。因此,適應癥的把控非常重要。

綜上所述,上消化道穿孔采用腹腔鏡聯合胃鏡治療可以有效的減少手術創傷,提升恢復速度,減少并發癥,整體治療體驗更理想。

參考文獻

[1] 吳錫川,王康,龐明輝等.腹腔鏡聯合胃鏡治療上消化道穿孔的臨床研究[J].四川醫學,2016,37(9):1000-1001.

[2] 劉振芳,劉宏斌,孫珊珊等.兩鏡聯合技術在上消化道穿孔手術中的應用32例[J].中國現代普通外科進展,2016,19(10):817-818.

[3] 李軍,李冬.腹腔鏡上消化道穿孔修補術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7,15(20):51-52.

猜你喜歡
治療效果胃鏡腹腔鏡
致敬甘肅省腹腔鏡開展30年
解開胃鏡報告上的糾結
旋切器在腹腔鏡下脾切除術中的應用體會
胃鏡下組織膠注射治療肝硬化胃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的療效評價
比較胸腔鏡與開胸手術治療早期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治療效果
腹腔鏡肝切除術中出血的預防及處理
完全腹腔鏡肝切除術中出血的控制與處理
電子胃鏡引導下放置螺旋形鼻腸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