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江堤壩用料研究

2018-10-20 03:31黃權生范曉鈺
三峽論壇 2018年5期
關鍵詞:堤壩用料防洪

黃權生 范曉鈺

摘 要:荊江堤壩用料包括石、土、柴、磚、草等材料。荊江堤防就是“守堤”之戰,這些大堤用料就是堤防“糧草”。需要因時、因地進行采辦、運輸和使用以及檢測工程質量,這樣才能保障荊江堤防的防洪安全。

關鍵詞:荊江;堤壩;用料;防洪

中圖分類號:TV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332(2018)05-0070-07

古人認為:“昔人以治河比之治兵,守堤如守城也,防水如防寇也?!盵1]135意思是堤防猶如治兵、守城、防寇一般重要。荊江,自古以來便是兵家必爭之地,三國時期,荊江已是魏、蜀、吳爭奪的主要戰場。早在東晉陳遵創建金堤之前,荊江就已經建設了堤防,甚至漢代可能就已有古堤。陸游《入蜀記》記載在沙市之東三四里:“解舟,擊鼓鳴櫓,舟人皆大噪,擁堤觀者如堵墻。泊新河口,距沙市三四里,蓋蜀人修船處?!盵2]189可見宋代荊江已經有完整的大堤了,如今荊江大堤也早已成為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重要保證。

一、荊江水患與堤壩

水患的發生始終離不開自然地理因素的影響。一方面荊江為長江中段,地勢極低,長江攜帶泥沙多在此沉積,使得河床不斷高出兩岸地面,因此在荊江行運的船只也被稱為“船在屋頂走”。另一方面,荊江河道彎曲,河段“九曲回腸”,江水無所泄,故水患頻發,素有“萬里長江,險在荊江”之說。

川江自巴蜀進入荊州地界,是為荊江,川江的洪水對下游的威脅是巨大的。由于荊江洪水常常泛濫,對長江中游和下游的人民生命財產造生了巨大的傷害。荊江水患尤以荊州最甚,雖自東晉陳遵創建金堤后,水患得到了一段時間的緩解。然而堤壩仍然常常潰決,僅僅依靠筑堤尚不可保證長年安全,為了從根源上解決問題開始逐漸重視堤壩材料的選用,盡管發展到堤壩材料不勝枚舉的現在,建堤材料的選擇仍然需要慎之又慎?!对倮m行水金鑒·長江卷》指出:

襄河堤工,其土性最為松浮,難于捍御風浪。非防風草壩,不能制其沖剝。非碎石堆砌,不能固其根腳,尤難者極險之工,底土虛陷,施之以草,則漂浮而去,拋以碎石,則沉溺無蹤。此等地方,必于上游作長大挑壩,撐水外出。迨險處生根,然后再為護堤護灘,方保無虞。不然退挽月堤,或加高培厚,不數年水鑿灘根,其險復至。且下面坍卸,堤身愈高愈危。[3]259

這里指出修建堤防使用了土、草、石,但修建之時要將各種材料結合使用,并拋石護岸、使用月堤、挑壩等方式,可見修建和護堤還是十分復雜?,F下,本文以荊江堤防為例,主要探究幾種堤壩材料的選擇和使用。

二、堤防用料及其影響因素

(一)石

自東晉創建金堤以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堤壩都是簡單用土夯筑而成的。土壩也成為歷代最常用,最基本的防洪工程,用石頭包堤岸在古代還是比較奢侈的事情。但隨著“兩湖熟,天下足”的態勢,湖南湖北出現了大量堤岸包石護岸,甚至出現拋石護岸的情況。

1.石料的選用及注意事項

要知道,石壩并不是任意石塊的自然堆砌,筑壩過程中的許多因素都會影響最后堤壩的落成,想要順利筑成一座能夠切實起到抗洪作用的堤壩,以下幾要點不容忽視:

首先,石塊的平整。如在筑堤工程進行中,需要用平整的石塊方能起到穩固作用,而這主要依賴于石匠采石的手法。

其次,注重石塊之間的縫隙。若是石塊大小形狀相差過大,堆砌起來的石壩則多縫隙,不能阻水。因此,石匠在選擇石塊筑壩時,應重視石塊之間的縫隙,若縫隙過大則要再細細打磨直至石塊之間能夠貼合。若實在無法貼合,則需要用水泥或石灰澆入縫隙。

第三,層土層石。單單用石筑壩起到的效果并不明顯,因為即使石匠手法再高超,也無法做到使石塊之間毫無縫隙。最佳解決方式即為層土層石。每砌一層石便再砌一層土,用土將石縫夯實,夯打務必要嚴實,否則土層一遇風浪便會坍塌無余,危及堤身。

第四,剝岸用條石,平面用板石,坦坡用碎石。

2.采運碎石的必要性

上文提到,在石匠的人數和運輸方式上采運碎石都有一定的難度,以至于一些離山較遠或經濟水平不高的地區不愿用碎石來修筑堤壩?!度f城堤志·歲修·石工》言:“乃或以離山較遠采運稍難,或以大工甫竣日不暇給,或以錢糧限于額數不能兼及?!盵4] 128這種想法無疑是狹窄短淺的,若是在筑堤之初便采用碎石來拋砌,會花費大量銀兩,但畢竟能夠起到防護作用,至少能保證河堤的數年穩固。若是不用,則還需要累年修筑,長此以往,花費的錢財更多且更耗費人力。

(二)土

每年修筑堤壩之時,相對于石來說,土料更容易獲得,對于搶修能起到更大的作用。沈夢蘭的《五省溝洫圖說》中就提到了土與石相比所表現出的優勢“若搬運土石,則近堤既無山阜,民地率多洼下沙淤,又不適用也。料件整齊而輕松,擔荷省力,鋪筑省工,與夫零雜而重笨者,其工作亦迥不侔也?!盵5]64這里提到了土的兩個優點,其一,運輸輕便;其二,用土筑堤省工。那么談到土,首先要思考的就是它從何而來,如何取土,再是土料運輸與使用以及計價方式等方面。

1.取土

(1)取土位置

以修堤為例,由于修堤所需的土并不多,所以取土位置不必離堤太遠,一般來說距堤二十丈以外即可。但若是筑堤,則應遠離筑堤處取土,因為靠堤取土,極易對堤腳產生損害,使得堤腳空虛,筑堤處必須保證根基穩固,堤腳堅實。一直以來修堤取土都是在堤外取土,堤上土為搶險準備。只有到堤上所備土不夠而險情嚴重之時,才可以在堤內取土搶修,等到險情過后必須到別處取土補上堤內取土的空隙。

(2)取土時間

取土問題上的另一個限制性因素還在于取土時間的要求。首先取土需要勞動力,從東晉到清以來,取土對于民眾來說并不是一個主要工作,只能相當于一個副業,他們還是主要以農耕為業。因此選擇合適的取土時間來適應土工的時間也是必要的。最基本的便是要在農閑秋冬時候雇傭土工,那時不僅工人空暇,而且降雨少,土質干,取土也方便。最重要的是在秋冬取土筑堤完工后便能從容應對春夏的桃汛,只需遇到險情及時搶修,不至于汛期來臨后措手不及。而若是春夏之際,取土便多困難。若是在春夏取土,然后再進行修筑,不一定能趕在汛期前完成,而且匆忙修筑的堤壩也沒有時間檢驗是否浸漏,無法保證其安全性。不僅費時費力還容易使民工產生偷懶取巧的心理,勞民傷財,對修筑事宜有害無益。值得注意的是,雖說秋冬取土為最佳,但并不宜在冰雪交加的寒冬取土來筑堤,因為這個時候的土多為凍土,難以夯硪。

2.土的運輸

用土筑堤的快慢,主要依賴于土的運輸快慢。最初,大多以人力運土,后因人力有限且人力運土突發性事件頻發,如“逃亡、陰雨時節人力難以運送”導致筑堤緩慢。后轉為使用驢等牲畜運土,繼而開始采用獨輪車,因獨輪車穩定性較好,可在山坳溝壑中行進,因而得到廣泛使用。

除用獨輪車運土和人力運土這兩種方法外,還有一種運土法,稱為“隔水運土法”。主要用于土場隔水,必須用船運載土料的情況。

《萬城堤志·歲修·土工》載;“土場隔水,須船運載,除兩岸仍以兩挖幾挑之法科算外,其水面以相隔三十槳之遙用劃船一只,前后土船便能魚貫而行,首尾相應,不空鍬,不空挑,不空船矣?!盵4]107其間所提挑、鍬各為陸路運土的定價方式,以每把鍬取土數結合挑夫運土的步數來進行土方定價。

到20世紀出現了一種“吹填運沙”的方法,《江陵縣水利志》記載:“1978年開始‘隔江輸沙(用挖泥船在江心水下吸挖泥砂,通過橡皮軟管、鋼管輸送到堤內腳,又叫‘吹填工程,以解決堤內腳填筑淵塘的土源問題?!盵6]51此法也是土的運輸在科技上的一大創新。

3.夯土及影響夯土的主要因素

(1)硪工

用土修筑堤壩,最為重要的就是如何使土嚴實,防止出現所謂“穿靴戴帽”的現象,關鍵在于鋪土過程務必層土層硪,硪工得力。俗話說“起得高,落得平,便是會打硪人”對于硪工的優劣,也自有一套評判標準。在鋪土行硪這一過程完成后,用錐扎孔,繼而往孔內注水,若是孔內的水不向外滲漏,這樣的硪工才是合格的。

(2)土的選擇

除了硪工的優劣,影響所修堤壩不可忽視的因素還有土質。想要硪工得力,夯土堅實,土質尤為重要,若以沙土打硪,很容易出現縫隙,漏水嚴重,全因沙土密度大,即使硪工再得力,也很難將土夯打堅實。因此,修堤所用的土最好要用細土,若土不細,在修堤之時,也應派人將土鋤細,然后才可行硪。

(三)磚

同治年間,護堤多采取拋砌碎石之法, 后由于種種外在因素導致拋砌碎石之法在某些情形下無法達到保護堤岸的作用,因此開始改石用磚,認為磚坡也具有防御風浪的功能。

一些堤壩常有溜矬之患,即使依照原先拋砌碎石的方法,仍然不斷發生溜矬,難以抵御風浪,因而浪坎越來越多。每年在修補浪坎上的花費也不斷增多。磚破法確實在理論上能夠防止矬溜。至于是否在實際使用上能夠達到比拋石護堤更好的效果,則要從實際事例出發討論。對于磚坡法具體操作,《萬城堤志·歲修·石工》中有一段詳細說明。其法:

先將浪坎削成斜坡,版拍令平,用板石厚四五寸者平插坡腳,衛以短樁,再用磚從石上側砌,如漫地式到頂,復以石板鎖之。每換一形,用石作界段,以泥抿縫,不須石灰,為其易于生草。但栗公以千磚為一方,價銀六兩,惟未詳尺寸耳。[4]134

可以看出,在具體用磚過程也是需要用到石,但是石在磚坡法中只是作為每一段磚的界限,需要石并不多,而且磚坡法對于石縫的處理也是只需往縫中補泥,節省了用石灰的花費。泥中也易生草,間接也起到了一定的防護作用。

(四)柴

柴作為燒火用的草木早已為人所熟知,然而柴除了燒火外對于堤防也能起到防護的作用。以下為柴的兩個具體作用,實際上這兩點作用都屬于防護作用,在這里只是從不同的險情出發,對柴所起到的作用進行討論。

1.防浪護堤

從上文可以了解,若遇風浪沖擊堤壩,最常用的應對方法要屬拋砌碎石來防護堤身,倘若碎石仍無法解決,則也可采取加大坦坡, 沉積淤土來減輕沖擊。若是這兩者都不可行,那就選擇用柴來保護?!度f城堤志·防護·守汛》記載了一段柴的使用:“倘兩者俱不可得,當于該處堆積柴料,并預備長大簽樁數十根、榔頭足用;如水至堤根,猝遇風暴,趕緊搶護,每一尺五寸釘橛一根,用柴掩護,亦可捍御?!盵4]154可見,柴對于搶險來說不失為一個較好的選擇。

2.防溜矬

用柴來防溜矬是常用的方法,對于防護堤身防止滲漏的柴工也有一定的要求。首先幫固堤腳的柴不能過高,標準以出水五尺最佳。其次由于柴在水中容易腐爛,所以需要每年更換或者每年添加新柴。具體來說,有兩種情況,可用柴以不同方式防止矬溜。即為:

其一,柴深須與淤土深度相同。此類一般是屬于在淤土處筑堤且缺少沙來填淤,極易發生溜矬,所以采用柴來防止溜矬。若是筑堤處有沙,必然先要用沙將淤土處填滿,否則堤腳由于處于淤土處,容易松動。

其二,先挖浮泥后用柴。若是干淤地方,要先挖盡浮泥,不可一來就用柴填淤。

(五)草

草隨處都有,殊不知這草也可以對堤防起到幫助的作用。有一種名為“巴根草”的草種,能夠起到防護堤身的作用。

1.芭根草

在多部文獻資料中都有提到巴根草。如《松滋縣志·水利志》中提到:“堤頭、堤坡除巴根草外,凡有長草必須割去,以清眉目?!盵7]429又如《楚北水利堤防紀要》種提到“堤成之后再于兩坦多種芭根草,可免水溝、浪窩及風浪撞刷之患?!盵8]131那么為什么巴根草這樣一種草類竟能起到抵御風浪的作用呢?其原因就在于,巴根草這種植物尤其耐寒耐熱并且耐澇耐旱,生命力極其旺盛,它的葉子會隨著氣候的變化而發生變化,在水患之時,巴根草的葉子會變得更長更大,起到防護的作用。而在干旱之時,它的葉子則變得更小更少,從而減少自身水分的消耗。另外還有一種柴草,多漂于江中,且政府多禁止民眾撈取,這一定程度上也體現了物盡其用的態度。

2.草壩的修筑

草壩,顧名思義便是用柴草所筑成的堤壩。但是,很顯然這里所指用柴草筑堤并不簡單指只用草這一種材料來筑堤,草壩通常是和土一起修筑。草可指很多草料,如蘆葦、秸稈、柴等都可作為草料。沈夢蘭《五省溝洫圖說》中有這樣一段記載草壩的話“大堤支垸潰缺各口,宜用埽料鑲修,以資鞏固也。查選料之法,蘆葦、茼秸均以長為上。仿照南河草壩:以梢向外。鋪一層料,筑一層土,陂陀而上,以至堤頂。夯硪一切,仍須如法?!盵5]64此段話詳細介紹了草壩的修筑程序。

(六)防護林、楊柳、蘆葦、茭草

1.防護林

防護林作為堤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必不可少的。幾乎所有的堤壩都需要種植防浪護堤林,并定期修剪管理,來保證樹木的正常生長。也因此,一般防浪林所在之處是絕對禁止人為砍伐的。北宋詩人張景曾寫到“兩岸綠蔭遮虎渡,一灣芳草護龍洲”,防護林至少存在了有近千年。最初,主要在荊江大堤外種植柳樹用以護堤,劉天和在其《植柳六法》中對楊柳的評價極高,認為只要種植楊柳護堤,即使是風浪沖擊也可以保證堤壩無損。但后來,人們發現雖然柳樹有很好的護堤作用,但由于楊柳容易腐爛干枯,不適合長久抵御風浪。因此對于那些已經朽爛滲漏的柳樹應及早伐盡,不應留下,認為還可用它防御風浪,若真如此,才是貽害無窮。后來多采用楊樹代替。

除在堤外種植防護林以外,還有栽種蘆葦,種植茭草等法。

2.蘆葦

栽種蘆葦在清后期是一種常見的堤防手段,原因在于,蘆葦為水生植物且具有很強的繁殖能力,經常是以成片的蘆葦地出現,覆蓋面廣,能夠防御風浪,保護堤身。

3.茭草

茭草是一種具有較大經濟價值的植物,很多民眾以茭草為經濟收入來源,茭草主要生長在湖中,與蘆葦相像,但也有差別。蘆葦多生長在灌溉溝渠或是堤外沼澤地內,茭草則生長在地勢低洼的湖中?!度f城堤志·防護》中有載:“茲查水洼之處栽楊種葦均不相宜,惟茭草一物隨水長落,滋蔓叢生,足以御浪;且根苗可當蔬菜,結實名為菰米,細粒黑色,質粘,味淡而香?!盵4]150據此可知,茭草所具有的兩種功能,一為護堤保民;一為提供食品,產生經濟效益。因此對于民眾來說,種植茭草有益無害。

三、大堤護岸用料的演變

(一)從土到石

1.土牛

以土護堤一直都是堤防的優先之選,從上文對土的具體介紹可以了解到,土的優勢在于獲取容易,運輸方便。也因此,我們常??梢钥吹皆谝阎玫牡虊紊蠒胖靡欢淹亮?,這就是常說的“土?!?,所謂“土?!本褪嵌言诘虊紊蠝蕚鋼屝抻玫耐炼?,因其遠看像牛而得名。據《黃河河防詞典》解釋:為準備平時堤防維修養護,汛期搶險急需,預先在堤頂靠背河堤肩、堤坡存儲一部分土料。因牛的“五行”屬土,故名。每年汛期至時,路面多積水泥濘,難以臨時尋找土源并運輸至堤壩,此前所準備的土牛便對荊江的防洪發揮了重要作用。

清代對于土牛有兩個要求,其一,殘缺土牛務必做到及時添補;其二,嚴格遵循土牛高寬大小的規定。從這兩點足以看出清代對土牛的重視程度可見一斑。筆者認為,當時護堤用料已經不僅僅限于土,還存在其他物料用以防洪護堤。物料之中最為重要的要屬石塊,俗話說“土工保固一年,石工保固三年?!?/p>

2.拋石護岸

為什么歷代統治者下派大量官員、銀兩修筑石磯,卻仍舊需要累年重修。其一是因為長久以來河流的沖擊以及河流所攜帶泥沙的淤積改變水勢導致河床不斷抬高從而水流沖擊堤壩使得堤壩屢筑屢潰,前蜀人杜光庭有詞云:“若為侵軼之災,必有泥沙之變?!边@就要求堤壩需要不斷加高加固以此來應對水勢的變化,其二就在于荊江之上堤壩多濱臨大江,由于各種自然原因導致江水逐年暴漲,而堤壩則居風浪迎頭沖擊之處,長時間下來,堤身遭受嚴重破壞,形成浪坎,輕則危及堤身穩固,重則決口成災。在洪災愈加嚴重后,堤上所備土牛雖能解一時燃眉之急,但也不能力挽狂瀾,這也是改土用石的原因之一。

根據此類現象,拋石護岸的做法開始出現。乾隆年間通過拋石來減少堤壩受風浪侵蝕的影響,從而延長了堤的使用年限,這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具有進步意義。值得注意的是,拋石的位置也有著嚴格要求,所拋碎石必須向堤里側拋入,只有這樣才能起到防護作用。另外,雖說拋石須向堤里側拋入,但為了增加石塊的使用時間,通常在拋石過程中都將拋石位置向江面延伸,與堤腳保持一個較為緩和的坡度,這種平順式的護岸方式常見于我國中小河流堤防。塊石的大小也有一定的標準,由于拋石護岸的目的在于以石塊代替堤壩抵擋水流沖擊,這就要求塊石在水中必須具備一定的穩定性,而石塊的穩定性向來與石塊的大小息息相關,一般來說想要具備穩定性,石塊就得有一個“塊石穩定尺寸”,這個尺寸能保證塊石在水中穩定,同時拋石入江時,石塊的分布應保持均勻、緊密。堤防建設從只依賴于筑建石工,到利用碎石保護堤岸,體現了堤防思想逐漸開始多樣化。

(二)從石到磚

同治年間,萬城大堤觀音寺率先采用磚法護岸,因行之有效,遂其他各府均采用此法。下面看看改石用磚的原因。之所以改石用磚,原因之一必然是由于磚法比之石法更有效。通過土、石、磚三種材料之間的對比使我們可以從中提取改石用磚的三條原因:其一,磚可隨地取用,垂手可得。其二,磚價較石價低廉,其作用卻比石要好。其三,磚入水不移,也不會腐爛。

另外根據某些特殊的情形,使得某些地區不得不采取磚坡法,其原因在于荊江大堤所用拋砌的碎石多采自宜昌平善壩,至光緒年間沿江的石塊幾近開采殆盡,所用來護堤的碎石不過是沿江所剩無幾的零散石頭,其功用大不如前,但價格卻沒有任何的降低。這也就促使一些地區另找它法來護堤。

(三)水泥的使用

工業革命以后,水泥、鋼鐵等新型有機材料被廣泛應用于建筑、交通等領域,其中也包括堤防,徹底改變了老式的堤防面貌,堤防的革命也因此向前邁進了一大步。然而,雖然水泥的出現大大提高了堤壩的抗洪能力,但土、石、磚并未退出堤防這個舞臺,而仍舊是和水泥一樣被廣泛使用,并且土石更是一直占據主流地位,從未消失。

四、大堤堵漏之法

古語說:“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笔聦嵣?,造成堤壩潰決的原因有很多,如用料不當、堤壩質量不過關、堤身有縫隙等等,但堤身自身有隱患是最根本的原因。若是要保證堤壩抗洪的正常功能,最基本的便是應排除蟻穴、獾洞這些堤壩自身的隱患?!冻彼谭兰o要》也提到:“大堤走漏為至險至急之事,古人云:蟻穴、泛灶蓋不急救,則害不測矣。猝然遇之,雖智勇者不能不驚心動魄,然必靜以鎮之,察其形勢,施工搶救,庶不致氣沮神消,手忙腳亂?!盵8]129從這段記載中我們可以看出當時的人們就已經開始關注蟻穴潰堤的問題并思考應對方法了。

(一)獾洞

獾有狗獾、豬獾等,一般獾所造成的漏洞都比較大,所以在捕獾的時候也有一定的困難。在這樣的需求下,一群以捕獾為業的人也就產生了。至于他們所采取的方法,首先必須了解獾的活動情況,根據具體的情況采取具體的方式。那么如何對獾所造成的隱患進行相應的處理呢?目前根據文獻資料來看,一共有開挖翻筑法和壓力灌漿法兩種。

(二)蟻穴

蟻穴,顧名思義是螞蟻在堤身內所筑的巢穴。由于螞蟻繁殖能力強,個子又小,所筑蟻穴也是四通八達,很難尋找。針對蟻穴這里一般采取“開挖翻筑法”,此法也是根據白蟻的生活習性得出的,再加上跟蹤結隊螞蟻的路線,順藤摸瓜找到蟻王,挖盡蟻巢,再進行翻筑。這其中的具體做法定然包括用土筑堤所必須的硪工,層土層硪才能保證堤身如常。

至于另一種壓力灌漿法,主要分為打錐和灌漿,因此也叫錐探灌漿法。首先利用錐桿等工具對壩體中有漏洞的地方進行打錐,后進行灌漿。錐探灌漿法省略了開挖蟻巢這一步,卻能比開挖翻筑法更好的保護堤壩原來的結構,在堤壩隱患的處理上更進了一步。當然,這必須是在一定的科技基礎之上的。

結語

對于荊江而言,要打贏堤防的“守堤”戰役,就是準備大堤用料。

對于荊江堤防而言,各種建堤和護堤的用料就是“器物”層面的問題。荊江自古多水患,此“地”之問題,如何防洪護堤則是人的問題。當然荊江整體的防洪護堤是一個系統工程,如《再續行水金鑒·長江卷》指出:

大江之中,以引壩克沙奪溜為主。南岸分泄、北岸作挑壩堤堰次之。襄河之水,以挑壩撐溜刷沙為主。而堤堰之用石、用草作斗門次之。至滾壩宣泄湖水,其宜于江漢之間,則一也。特是國家經費有常,安得事事糜之。

臣惟有督率各該地方官,先事預圖,力出于民,財籌于官,次第經營,以仰副圣主保又斯民之至意。[3]260

荊江堤防自建堤開始,一直是荊江沿岸最重要的防洪措施,到了明清時期,更是成為荊江沿岸唯一的救命稻草。事實上堤防是治標不治本的措施。但當人們居于江漢平原后,圍湖造田,塞長江宣泄之口,再好的措施都是無濟于事的。

治水需要多策并用,“堤堰之用石、用草作斗門”是治水的次要方面,但事實上確實是必須面對的重要問題。通過對上述具體的堤壩用料分述,我們了解到荊江大堤用料的幾個特點:

(一)情況不同,選擇的材料也不同。例如有些材料只適用于筑堤而不適用于修堤,就像我們不能把柴和草用來筑堤,這顯然是荒謬的。同時,在修堤過程中,也需要根據堤壩的浸漏、破壞情況選擇相應的材料進行修補。

(二)時間要求。每種材料都有時間上的要求,最突出的便是土的取用,有嚴格的取土時間;另外就是人力上的時間要求,并不是所有工匠都是專門為筑堤或其他一些運輸工作而產生的,絕大部分以農事作為自己主要的工作,所以在選擇筑堤時間上要滿足人力的時間要求。

(三)運輸方式的演變。這一點要縱向的從歷史的角度上出發,研究不同歷史階段所采取的運輸方式。一般來說,最原始的運輸方式一定是人工,既耗時又費力。隨后慢慢演變出多種適應實際情況的運輸方式。如山路崎嶇采取獨輪車,沿江靠船等等。

綜上所述,通過對荊江各種用料的初步探討,我們可以從中吸取經驗教訓,目前荊江堤防洪澇形式雖然相比過去減輕,但還是不能松懈。荊江防洪,在三峽工程調蓄后,堤防仍然起到最后的保障作用。故對歷史上的堤防用料還需要加強研究,并應用于實踐中。以史為鑒,任何防洪工程都不是完全之策。故顧祖禹總結道:“設險以得人為本,保險以智計為先。人勝險為上,險勝人為下。人與險均,才得中策?!怨庞梦渲?,然必內以大江為控扼,外以淮甸為藩籬。夫大江以南,千里浩邈,決欲控扼,非戰艦不可?!籍牥偃f,并力營田,措置軍食,此又戰守之先資也?!盵9]918

時至今日,荊江防洪之“措置軍食”,平時護堤,不可不備,但“設險以得人為本”“人勝險為上”。故堅持長江水利之建設是時時堤防,年年檢修,長江上游三峽工程調蓄,荊江分洪蓄洪工程隨時預備蓄洪分洪,沿江各湖泊調蓄分洪,最后乃加之荊江大堤防洪,這一切結合起來,方是保長江荊江不失的萬全之策。

注 釋:

[1] (清)倪文蔚撰,毛振培、欒臨濱、趙冕、李鋒等校:《荊州萬城堤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

[2] (宋)陸游著,蔣方校注:《入蜀記校注》,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年。

[3]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利史研究室編:《再續行水金鑒·長江卷》,《長江七·查勘江漢情形,并酌擬疏堵疏章程六條事》,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年。

[4] (清)倪文蔚撰,毛振培、欒臨濱、毛鋒、趙冕校、戴梅棣繪圖:《萬城堤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

[5] (清)沈夢蘭撰:《五省溝洫圖說》,農業出版社,1963年。

[6] 《江陵縣水利志》編寫組撰:《江陵縣水利志》,江陵縣志編篡委員會,1984年。

[7] (清)江蘇古籍出版社編選:《松滋縣志》·《水利志》,江蘇古籍出版社,2001年。

[8] (清)俞昌烈撰,毛振培、欒臨濱、李鋒、郭婭校,戴梅棣繪圖:《楚北水利堤防紀要》,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

[9] 顧祖禹撰,賀次君、施和金點校:《讀史方輿紀要》,《南直一》,中華書局,2005年。

猜你喜歡
堤壩用料防洪
從壽司用料看中日飲食文化交流
三門峽地區下沉式窯洞防洪防澇設計研究
去洞庭“心腹之患”須治“沙質堤壩”
嗨,朋友
揭秘國產“抗洪神器”:可做到滴水不漏
筑起堤壩,攔住洪水
中國畫創作的用料改革探討
木匠的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