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高校圖書館信息服務的有效性

2018-10-20 04:24鄧玉華
知識文庫 2018年3期
關鍵詞:圖書館信息服務

鄧玉華

高校圖書館作為深化科研、輔助教學的重要支撐機構,其核心功能在于為教師的科研及教學活動提供及時有效的信息服務。從一定程度上講,沒有高校圖書館的信息支持,一所大學既不可能有理想的科研產出,也不可能真正保證教學內容的及時更新。就目前國內高校圖書館的現狀而言,除購置圖書經費、采購人員素質、采編人員能力、藏書分類科學性等問題亟待解決之外,最重要也是最關鍵的在于深入研究和解決圖書館信息服務的有效性問題。

一、高校圖書館無效信息評估

長期以來,由于對高校圖書館性質及功能在認識上存在誤區,因而,多數高校圖書館實際上只是一個信息儲存和輸出的被動結構,采編組和流通組成為了其內在組織上發揮職能作用的關鍵。如果說,在上世紀90年代之前,信息量較小、出版業不夠發達的情況下,高校圖書館重視采編和流通功能還能夠基本滿足師生需求的話,那么,到了21世紀之后,處于一個信息爆炸、出版業騰飛、信息傳媒多樣化的新時代,依賴于傳統采編和流通手段,則顯然不能適應新生的信息需求,也顯然不能提供高效的信息服務。

首先,在信息時代里,高校圖書館的傳統信息接納途徑的單一性弊端日益凸顯出來。就多數國內高校圖書館而言,除了購置紙質文本之外,作為補充手段,只是增加了一些國內有代表性的數據庫資源,如知網和北大方正等,一些數據庫在信息發布的過程中,本身都存在一個周期問題,即信息發布多少都是滯后的,而圖書館如果只是局限于使用既有的數據庫的話,其信息服務的質量則一定是效率低下的。

其次,在既有的信息源收集上,多數的高校圖書館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故而形成了較為明顯的信息冗余。很多圖書從采編入庫之后,幾乎無人問津,形成了有書無人讀和用書無處求的雙重矛盾。這種情況形成有著深層的和客觀的原因。信息時代,信息的豐富性和無限性致使任何信息采摘都勢必是不完全的和片面的。例如,在上世紀60年代,全國一年只能出版幾部長篇小說,而現在一年出版四千部以上,任何一個高校圖書館都不可能把所有當年出版的長篇小說收入囊中。因而,高校圖書館會跟著圖書排行榜跑,即購置所謂的暢銷書。而事實上,暢銷與高質量以及代表性是純然不同的概念。暢銷只是一個具有時效性的現象,一旦時過境遷,暢銷書也完全可能變成滯銷書。何況,在暢銷背后,隱藏著很多商業炒作和宣傳手段的運作。因而,高校圖書館在信息源的識別上應該獨具慧眼。

再次,高校圖書館缺少個性特色亦是形成無效信息的一個重要原因。很多高校圖書館所追求的信息采納機制乃是一種基于共性的選擇。而這種信息采納的共性機制恰恰造成了經費使用的泛化和信息內在構成的缺憾。很明顯,一個地方院校的圖書館,在經費和規模上都不能與“985”、“211”高校相比,如果依賴相同的信息采納機制,地方性院校就只有永遠置自己于信息劣勢之中,而即便是重點高校,也存在著學校性質、專業設置及優勢、所處地理位置及服務社會功能上各有側重,因而,采用普適性的信息采納機制,其弊端同樣也是具有普適性的。

二、高校圖書館有效信息的鑒別標準

要真正保證高校圖書館信息服務的有效性,就必須明確對于有效信息的鑒別標準。通常圖書館信息服務的有效性標準主要參考的是檢索率和借閱率。表面上看,這種標準具有客觀性,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應圖書館與讀者之間形成的互動關系。問題在于,這種標準所建立的標準只是建立于既有的信息源與檢索人、圖書館與借閱人之間的關系形成基礎上,而實際上,所謂檢索結果為“零”與借閱活動無法進行的情況在這種統計結果中幾乎無從反映。而要考量一所高校圖書館是否能夠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務,不僅是從肯定的方面得出數據支持,更應該從否定的方面來尋求發展目標。即不僅要考察讀者從圖書館中借閱過哪些圖書,還要考察哪些圖書館的藏書是從未有讀者借閱的,更要考察有哪些圖書是讀者想要借閱而圖書館根本沒有購置的。應該說,后兩個方面數據的考量才是確認高校圖書館信息服務信息的關鍵所在。

究其實質,鑒別圖書館信息服務的有效性,并不僅僅是對于既有檢索借閱效率的統計,而是基于對于信息服務不成功個案的統計數據中所得出的科學推斷。高校圖書館有著自身的基本服務目標,就是要緊扣學校的教學科研活動,為教學和科研活動提供有力保障。而這種保障所需要的圖書資料在二級學科分類層面所具有的系統性恰恰是多數高校圖書館有所忽略的。以文史哲等大學科進行分類,表面看來,藏書量蔚為大觀,而一旦檢索到二級學科層面或者專題研究層面,除了個別的如“紅學”、“魯迅研究”等能具備一定的收藏量,一般圖書館很難為真正意義上的科研提供有效幫助。

在信息傳媒工具進入電子時代之后,數據庫使用技術日益為人們所熟悉和重視。但數據庫本身所存在的弊端卻常常被忽略。高校圖書館如果過分依賴于購買數據庫的使用權,實際上就意味著紙質文本收藏的匱乏。而嚴格意義的科學研究,尤其是在歷時性層面所展開的研究,強調占有第一手材料,此處所講的“第一手材料”不能不回歸對于紙質文本的檢索和核對。因為,在電子文本數據庫的建立之中,由于技術原因以及投入校核人力資源的不足,很多電子文本存在著各類錯訛之處,如果作為參考資料直接引用,則極有可能以訛傳訛,進而導致研究本身的科學性與可靠度。

另外,從衡量圖書館收藏品質上講,傳統的標準有兩種尺度,一是圖書館的藏書量,二是圖書館的古籍善本、孤本的擁有量。對于普通高校圖書館來說,這兩個尺度都很難達到理想狀態。因此,應該“深入調查不同層次、不同目的用戶的信息需求,從實際出發,根據不同學科信息需求的特點,制定不同的采訪政策,確定文獻類型的入藏標準”。隨著數字化時代的到來,在圖書購置上,紙質文本收藏愈來愈變得隨意。而善本、孤本的收藏則更屬于一種奢望。一個比較貼合實際的衡量尺度是,在非善本、孤本古籍的圖書資料收藏上,特定高校的圖書館是否形成了可供比較的版本收藏意識和實際收藏系列。例如,在今天絕大多數高校圖書館里,上世紀80年代以前出版的書籍都已被視為舊書下架,更遑論民國時期的期刊資料,這就嚴重制約了人文學科領域的分期斷代研究。常見的情況是,普通高校圖書館不能為承擔相關課題的研究人員提供有效信息服務。因為,圖書館收藏的與該課題有關的資料比科研人員自己的藏書要少得多。而在教學活動中學生需要借閱的參考書,也很少達到單本應有的藏量。以德國古典美學為例,康德、黑格爾的代表作,如“三大批判”和《美學》,很多學校的圖書館只是購置很少的幾本,同時可以借閱鄧曉芒和朱光潛兩種譯本的圖書館都很少。顯然,在圖書版本學意義上進行考量,也是衡量高校圖書館信息服務有效性的重要尺度。

三、高校圖書館保證信息有效性的對策

作為高校教學、科研活動的有力支撐,圖書館要保證信息有效性,第一,應該對師生的信息需求進行準確考量與及時反饋。一般情況下,高校圖書館主要是通過讀者預約索借的形式來應對讀者信息需求的。如前所述,預約索借本身就是以特定圖書館館藏資料作為前提,并不能全面反映出讀者的信息需求。理想的信息服務機制應該是更加全面地把握信息訴求,對讀者無法在本館求得解決的信息訴求能夠及時跟進和反饋,并提供相應的解決方案。要做到這一點,建立高校圖書館信息聯網與資源共享機制尤為重要。即“走‘分散建庫,集中聯庫,分散服務,資源共享的聯合建庫道路,降低成本,避免重復建庫,重復勞動,以形成強有力的競爭能力,并真正實現彼此間信息資源的共建共享”。就目前來說,能夠做到資源共享的主要還是社會有償信息服務,如超星、知網、萬方數據庫等,而重要的在于不同高校圖書館之間應該形成真正的資源共享機制。這種資源共享機制的原初形態應該是由不同高校的圖書館之間努力尋求合作機制而得以形成的,這就不僅要求高校圖書館人員應具備更加主動的信息服務意識,具備高水準的專業素質?!熬邆湄S富的專業知識、較高的信息素養和熟練的信息檢索、分析、加工和整理能力”,更重要的在于要落實到制訂科學合理且行之有效的信息合作方案,從而徹底改變信息服務的被動性。

第二,高校圖書館要保證信息有效性,必須對于信息本身進行深入研究,區分基本信息、重點信息和冗余信息,進而采取不同的信息處理策略。在基本信息層面上,問題的關鍵在于不作為,而不在于做不到。道理很簡單,如果我們真正列出特定高校所有設置專業的必讀書目與需求圖書數量,然后對照該高校圖書館館藏資料的冗余與不足,結果幾乎是一目了然的。但就是這樣一個最為基本的信息服務針對性準則,也很少有高校圖書館能夠全面貫徹。重點信息往往具有獨特性、易變性和高端性。重點信息不再只是為學生的知識儲備服務,而是以高校的科研產出為服務宗旨,往往會呈現出區域性特色、所設置專業的科研優勢、特定高校學術研究的歷史傳承,等等。即“根據用戶個性化需求,按學科專業對文獻信息進行收集、加工、整理、分析、利用,形成解決問題的知識”。高校圖書館重點信息服務機制的效率問題,實際上既關乎特定高校在與兄弟院校橫向比較重所具有的地位,也關系到特定高校對區域經濟、文化發展的影響程度。所謂冗余信息,是指在特定高校圖書館之中既無潛在價值亦無現實價值的無效信息信息系統。具體情況又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隨著圖書館館藏資料的更新換代,一些舊版書被當作冗余信息封存閑置,這種情況是對于冗余信息的誤解;另一種是把具有娛樂、流行、炒作的信息當作了有效信息,即把真正的冗余信息納入到圖書館信息服務體系之中,從而造成圖書館經費使用上的浪費,也形成了對于信息服務對象的誤導??梢哉f,冗余信息是一種無效信息與負效應信息的結合體。

第三,高校圖書館要保證信息服務的有效性,必須實現高校圖書館由信息收集向信息篩選、信息整理、信息深度處理的根本轉向。在當今信息爆炸時代,任何一所高校圖書館都不可能做到信息的全方位收存,更何況,全方位收存信息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意味著冗余信息的增加以及冗余信息對于有效信息的遮蔽。信息篩選的主要功能就在于保證信息本身的動態及時、實用有效和方向明確。因而,高校圖書館應該建立自己的信息篩選機構,應該有專業人員跟進信息、研究信息和評估信息,從而使得圖書館保持敏感的信息反應度。

在信息篩選基礎上,信息整理需要突出的是信息的指向性,要“按照用戶或用戶群的特點對信息資源進行二次組織與開發,創建個性化信息環境”,即圍繞特定高校所具備的學科和專業優勢,以前沿問題、熱點問題、科研項目攻關問題為基本整理方向,通過信息整理,形成數據鏈和數據包,以提高信息服務的優質高效。通過具有科學性的信息整理工作,能夠為信息的深度處理奠定雄厚基礎。

信息深度處理不同于一般的信息整理?!耙獎摿⑿畔a品名牌,就必須對用戶需求進行調研,抓住信息消費者的需求,千方百計提高信息產品的質量,增大信息的附加值,使信息產品具備真實性、準確性、針對性、適用性、時效性?!?“在加工方式上,要變對出版形態的淺層次描述為深層次的信息開發,提高文獻資源的利用率?!倍_到這個目的,就必須以信息的影響指數作為基本衡量尺度,以信息本身包含的未知因素為推薦尺度,以信息服務對象的具體訴求為質量尺度,最終建立圖書館服務終端與信息服務對象的直接鏈接。

綜上所述,高校圖書館信息系統本身應該通過自身的科研活動,提高圖書館工作者自身的科研能力,逐步建立起無效信息評估與有效信息鑒別標準,以消除信息冗余與信息滯后兩種弊端;與此同時,通過疏通信息途徑,深化信息加工,擴展信息采納視野,以求為高校教學科研人員提供優質高效的信息服務,所在院校的教學科研活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作者單位:昆明學院圖書館)

猜你喜歡
圖書館信息服務
圖書館
訂閱信息
采掘服務個股表現
展會信息
去圖書館
兩則跟服務有關的故事
讀者反饋 訂閱服務
服務與咨詢
健康信息
健康信息(九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