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絡環境下大學生體育習慣養成研究

2018-10-20 04:44童為城
數碼設計 2018年15期
關鍵詞:網絡環境大學生

童為城

課題名稱:武漢工程大學教學改革研究項目一一網絡環境下大學生體育習慣養成研究。編號:X2014043。

摘要: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訪談法以及數理統計法對網絡環境下當代大學生的體育活動現狀進行調查,分析網絡環境下影響大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因素,提出促進大學生養成良好體育鍛煉習慣的對策,為大學生增強身體素質和提高社會競爭力提供理論借鑒。

關鍵詞:網絡環境;大學生;體育習慣

中圖分類號:G807.4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2-9129(2018)15-0008-02

Abstract: this paper USES the method of documents and materials,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interview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to the situation of sports activities of the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under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investigation, analysis of factors affecting college students' sports activities under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promote the good physical exercise habit of college students, for college students improve the body quality and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 to improve the competitive ability of the social.

Keywords: network environment;College students;Sports habit

1 問題的提出

網絡時代的到來,給大學生們的生活提供了許多便利,同時也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一些學生因為長期上網而缺乏體育活動,影響到了他們的身心健康,耽誤了人生的"黃金"學習時段?!吨泄仓醒雵鴦赵宏P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指出:"健康體魄是大學生為祖國和人民服務的前提,是中華民族旺盛生命力的體現。學校教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切實加強體育工作,使學生掌握基本的運動技能,養成堅持鍛煉身體的良好習慣。確保學生體育課程和課外活動時間和場所。舉辦多種多樣的群眾性體育活動,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合作精神和堅強毅力。"為促進大學生們的健康成長,本文通過研究了大學生迷戀網絡的心態,結合體育運動對人的心理健康增進機制的影響,尋求開展體育活動來幫助大學生擺脫迷戀網絡的心理困惑,減輕或戒除大學生網癮。

2 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2.1研究對象。本文以大學生體育習慣養成為研究對象,調查對象為武漢工程大學2015級和2016級共500名男女大學生。

2.2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廣泛查閱與本研究有關的文獻資料,對其進行了整理、分析和利用。

(2)問卷調查法。通過隨機向我校500名在校大學生發放《體育鍛煉調查問卷表》,回收有效問卷484分,有效率96.8%,其中男生329分,女生155份。

(3)數理統計法。對調查結果進行歸類統計和分析處理

(4)訪談法。向本領域的專家學者請教,聽取他們對本研究的建議。

3 結果與分析

3.1當代大學生上網的目的。通過調查發現:大部分大學生在網絡里沉溺于聊天、游戲,導致他們精神渙散、成績明顯下降、有的開始逃學,甚至有的學生因迷戀網絡而犯罪?;忌暇W癮的大學生們不同程度上都存在以下人格缺陷:表現為、敏感、抽象思維、警覺、不服從社會規范等。調查結果顯示:從時間上看,每天上網時間1小時的人占15.6%,2-3小時和3小時以上的分別占35.9%和30.6%。從內容上看,聊天的占65.8%,玩游戲占25.1%。而利用網絡學習的占一部分,這充分說明大學生對利用網絡單一性和盲目性,他們并沒有充分利用網絡中的有用信息去為自己服務。從性別上看,男生上網玩游戲的機率比女生的高一些,分別是37.6%和22.8%,,這與男、女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不同有關。

3.2當代大學生沉溺網絡的原因。

(1)追求時尚的心理作用。網絡是一種新生事物,網絡的誕生和迅猛發展,無不顯示了數字時代和信息時代的到來,生活在這一時代的人們如不懂網絡,就可能被時代所拋棄,因此,大學生們認為上網是一種時尚的體現。

(2)尋求自尊,滿足理想與現實矛盾的影響。在網絡中,游戲的高技巧性和復雜性使參與者產生他在現實生活中不易取得的成就感,使自我價值充分地張揚。此外,也有是由于學業壓力太大,產生了厭學心理,選擇了逃避現實,從而選擇在網絡世界中尋求滿足。另外,有的大學生表現出一副玩世不恭的心態,只想著玩樂而不想工作和學習,上網便成了他們的最佳選擇。

3.3沉溺網絡對當代大學生的負面影響。

(1)損害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網絡中的虛擬游戲,特別是"傳奇"、"打斗"游戲,能夠滿足學生做"王者"的欲望,提升的級別越高,"王者"的權力越大,現實生活中不可能達到的"夢想"也就越容易實現。長期迷戀網絡,勢必造成缺乏體育活動、長時間靜坐不動、進食不規律、"開夜車"等不健康的生活行為。其中,長時間的靜坐會導致"身體的消耗減少,心臟工作量需求亦隨之減少,由此可引發心肌衰弱、血液循環減慢,造成血液在動脈中沉積,為高血壓、冠狀動脈血栓埋下隱患。"因久坐而導致"大腦供血不足,出現頭暈和手足麻木等不適癥狀,長此以往易致慢性眩暈、中風等。[1]"同時眼睛長時間注視屏幕,會出現視覺疲勞、眼球酸脹不良反應,繼而影響大腦正常的反應靈敏性。此外,長期迷戀于網絡虛擬的世界,會使學生脫離現實社會,遠離學生群體,常常發生逃學曠課,或上課時不聽講而做別的事情,……甚至發展到幻想和白日夢的地步,嚴重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

(2)影響大學生的學業。大學生一旦學生迷上網絡,便把本應放在學習上的精力和注意力轉移到網絡上了。于是就出現了大學生因為上網而逃學的現象。長此以往,不僅荒廢了學業,還辜負了老師和家長的關心與期望。甚至,有的大學生因為上網而放棄了學業,走上了違法犯罪之路,發生自殺、他殺惡性事件,雖然這只是極少數學生的不良行為,但也應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重視和關注。

3.4網絡時代加強大學生體育鍛煉習慣培養的必要性。作為培養優秀人才的大學教育除了在加強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的同時,還應該注重課外活動的開展。其中又以課外體育活動最為關鍵,課外體育活動有助于大學生體育鍛煉習慣的培養和形成。體育是最能培養大學生的競爭意識、合作精神和堅強的毅力,是產生優秀公民最有效、最適用、最有趣的手段。因此,加強課外體育活動的開展,積極培養學生養成鍛煉習慣,不僅是充分發揮體育功能和作用的需要,也是學校培養全面發展人才的需要。

(1)學校培養目標的需要。學校擔負著培養德、智、體、美、勞等全面發展人才的重任.大學生學習質量差是次品,身體素質差是廢品,德育品質差是危險品,這是高校培養人才不足導致的時代話題。而作為學校教育重要組成部分的體育,能很好地塑造學生德、智、體、美、勞等優良品德。"學校體育與德育、智育、美育等緊密結合,相互促進,相輔相成,它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不管是學校領導者,還是從事體育教學的體育教師,學生家長都必須積極發揮體育的作用,加強學生體育鍛煉習慣的培養。體育教師除了在課堂教學中認真培養學生的興趣和運動技術外,還必須有效地組織課外體育活動,因為課外體育活動是學校體育課堂教學的補充、延伸和發展,它能夠滿足學生對體育活動的需求,發展學生的個性,提高鍛煉的積極性、自主性和創造性,使學生在活動中將運動技術基本掌握上升為運動技能的形成和較熟練的掌握,運動技能一旦形成,學生體育鍛煉習慣也隨之形成。"事實證明:體育技能掌握好的人,體育興趣就越濃,顯示出更強烈的活動欲望,體育的習慣也易形成。"針對迷戀上網的學生應采取自愿和規定相結合的方法,積極開展有益于學生集體道德觀、拼搏競爭和健康向上的體育競賽活動,分散、轉移他們迷戀網吧的注意力,淡化和脫離對網絡游戲的依賴。同時,課外活動的展開充分體現和強化了作為學校教育重要組成部分的體育教學的作用。

(2)學生身體素質發展的需要。央視五臺體育頻道報道我國大學生肥胖人數呈上升趨勢,大學生的身體素質不容樂觀。部分大學生對生理發展規律不甚了解,誤認為現在還年輕,練不練無大礙。從運動生理角度看,大學生正處于大學生時期,雖然呼吸系統、氧運輸系統等生理系統已成熟,但骨骼、肌肉力量還未成熟。如力量素質,男子18歲、女子13歲以前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年提高,此后便保持穩定或呈下降趨勢;柔韌素質,男子19歲、女子20歲后柔韌素質水平下降。以上運動生理指標在不同年齡段的不同變化說明大學生決不能忽視體育鍛煉。況且學生受應試教育束縛和影響,絕大部分學生缺乏全面的體育鍛煉和組織體育活動的能力,在協調性、靈敏性、速度、耐力及彈跳力等身體素質都比具有體育鍛煉習慣的同齡人有很大差距。大學生正處于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關鍵時期,各種伴隨終身的習慣,逐漸形成并穩定下來,這一時期采取一些有效措施還是能彌補已造成的鍛煉不足。因此,及時、有效加強大學生體育鍛煉良好習慣的培養是全面發展學生身體素質之急需.

(3)優秀人才培養的需要。江澤民同志指出:"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在這個系統工程中,"德"是方向、"智"是根本、"體"是基本前提、"能力"是核心。由此可見,在教育系統工程中體育的地位和作用是何等重要。作為學校教育重要組成部分的體育教育教學,決不能馬虎,除課堂教學積極認真引導學生進行有關體育理論知識的學習和技能技巧鍛煉外,還應積極開展、豐富課外體育活動,協調體育促進學生的"德"、"智"和"能力"全面發展,實現其服務學校教育的作用和功能,加強大學生體育鍛煉習慣的培養是大學培養優秀人才的需要。積極開展體育活動,加強大學生體育鍛煉習慣的培養是學校教育培養目標的需要,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各級領導、有關部門及學校領導者、學生家長和從事體育教育工作者應予以高度重視。

4 結論與建議

4.1結論。

(1)從時間上看,每天上網時間1小時的人占15.6%,2-3小時和3小時以上的分別占35.9%和30.6%。從內容上看,聊天的占65.8%,玩游戲占25.1%從性別上看,男生上網玩游戲的機率比女生的高一些,分別是37.6%和22.8%。

(2)當代大學生沉溺網絡的原因為:追求時尚的心理作用,尋求自尊、滿足理想與現實矛盾的影響,大學生強烈交友心理作用,求知欲、探新精神與認識水平矛盾影響下的探究心理作用。

(3)沉溺網絡對當代大學生的負面影響表現在:損害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影響大學生的學業。網絡時代加強大學生體育鍛煉習慣培養是學校培養目標的需要、學生身體素質發展的需要和優秀人才培養的需要。

4.2建議。

(1)加強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培養學生文明上網的習慣,鼓勵學生利用現代網絡技術和網絡資源進行學習,提高個人的綜合素質。

(2)強化學生的體育鍛煉意識,通過體育理論課,使大學生明確體育在培養人、塑造人的過程中所具有的獨特作用。廣泛開展學生課外體育活動,多開展一些大學生喜歡的健身、健美、搏擊等趣味性強的項目,為學生的體育鍛煉開辟廣闊空間,并確保體育鍛煉的時間。

(3)體育教育部門應創造條件建立學生體育的個人檔案,為建立學生體育健康方案提供必要信息和考核的依據,從而保證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次數和數量,增強他們的體質。

參考文獻:

[1]體育與健康理論教程編委會,體育與健康理論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5.DOI:10.19551/j.cnki.issn1672-9129.2018.15.008

猜你喜歡
網絡環境大學生
第29屆世界大學生 冬季運動會精彩掠影
大學生就業趨勢
大學生“雙創”進行時
暑假調查 45%的大學生僅給自己放十天假
網絡環境下中職計算機教學的探析
試論高校圖書館在網絡環境沖擊下的人文建設
網絡環境下的大學生道德與法治教育淺析
網絡環境下的商務英語課程資源庫的建設研究
網絡視域下初中作文教學初探
黨中央給大學生留下啥印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