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職學校會計專業實踐課程體系建設探討

2018-10-21 06:33王淑梅
科學導報·學術 2018年42期
關鍵詞:會計專業中職學校同志

王淑梅

摘要:會計專業,以會計職業能力培養為中心,著重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和職業技能經驗,逐漸構建以就業為導向的中職學校會計專業實踐課程體系,已成為中職學校會計專業目前必須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會計專業;課程體系;中職學校;同志

會計專業,是一門對專業技能要求較為嚴格的應用型學科,培養出來的學生應該是專業知識扎實、動手能力強、畢業后能立即上崗。因此,以會計職業能力培養為中心,著重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和職業技能經驗,逐漸構建以就業為導向的中職學校會計專業實踐課程體系,已成為中職學校會計專業目前必須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一、中職學校會計專業實踐課程的現狀

1.實踐教材不適用

教材內容是搞好會計實踐教學的重要環節。目前教材存在的問題有:教材內容缺乏職業特色,知識點間各自為政。教材未從學生實際出發,忽視學習知識的心理邏輯和獲得知識的認知規律,結構上采用以理論為主、實務說明的模式,過多的通過文字表達經濟業務?;A會計、財務會計等課程之間各自為政,忽視彼此之間的聯系,知識點銜接不緊密,學生對一個會計期間業務流程缺乏完整性認識。

2.實踐崗位不清晰

校內模擬實習對于中職學校會計專業的學生來說,就是老師發放的一整套實習資料,通常情況下這些資料是一個企業一個月內的經濟業務,讓學生獨立完成從憑證填制、審核至編制會計報表的核算程序。這種模擬實訓有助于幫助學生了解企業的實際經濟業務,但是,在模擬實訓過程中,學生是會計、出納、庫管員等身份的綜合體。多重身份的融合導致學生身份不明、崗位不清,使得學生不清楚企業整體的財務分工、崗位之間的連接、會計憑證的傳遞等。在教學過程中,通過使用這種教材,形成學生實踐結果的一致性。由于學生對實訓教材不感興趣,影響了會計實踐教學的效果,無法實現會計實踐教學的目的。

3.實踐方法不靈活

當前,中職學校會計專業的教師通過給學生發放一整套資料進行校內模擬實訓,根據老師講授的方法讓學生實驗進行檢驗。這種實訓只停留在一套資料和標準答案上,可以說是一種被動性的實訓,課程與實際工作脫節,使學生不能對學到的知識進行有效整合,更無法培養學生的職業判斷能力和創造能力。

4.實踐力量有待提高

中職院校會計專業從教師隊伍的現狀來看,一方面大部分會計教師都是從學生向老師過渡,不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擁有扎實的理論功底,并且隨著教學任務的加重,參加社會實踐的時間更少;另一方面,教師參與社會實踐沒有被學校納入教學管理計劃中,沒有形成相應的制度被執行。因此專業教師的業務能力直接影響了會計實踐教學的效果。

二、中職學校會計專業實踐課程體系建設的建議

1、課程體系以培養崗位能力、勝任崗位任務為核心

會計專業的課程體系的構建,依據企業中會計崗位的實際和特點,建立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一體化”課程體系。以會計崗位應具備的職業能力作為課程設置的依據,按崗位能力需求序化、整合課程內容??梢詫⒄n程進行刪減與整合。如:“基礎會計”和“財務會計”都涉及到會計學概述部分,這部分內容可合并在“基礎會計”中講解;“財務管理”和“管理會計”課程內容的大量重復,可以考慮將這兩門課程合并,或將“管理會計”作為選修課的內容簡單介紹。課程整合后設置“出納實務”、“會計學基礎”、“企業會計核算”、“成本核算實務”、“會計電算化”、“會計報表編制與分析”、“審計實務”、“財務管理”等主干課程,對會計崗位工作任務改革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崗位技能。

2.明確實踐課程目標和課程內容

針對企業的現狀、會計崗位的分工、企業對會計人才的需求等問題進行調研。通過調研,明確就業方向,進而確定實踐課程的目標以及相關課程的內容。并且根據調研結果不斷調整會計專業的教學計劃,為制定專業實踐課程目標和課程內容提供參考依據,并形成動態的人才培養方案。

3.創新教學理念

強化校企結合,加強與課改專家、教學專家之間的聯系,不斷推動課程改革工作,突出專業設置與崗位要求相匹配、課程內容與實際工作相對接的原則。逐步實現:以“教師”為主導向以“學生”為主體轉變、教學方法由“填鴨式”向“行動導向”轉變、由“重理論輕實踐”向“理論實踐一體化”轉變,以及由“注重終結性評價”向“多元評價”轉變,進一步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4.革新教材內容

實踐型會計專業課程體系建設應圍繞以 會計職業實踐為主線。以會計職業崗位標準為主題的任務引領型課程體系來進行,打破傳統的課程學科體系進行教材編寫,課程傳授的方式方法,在具體課程教學設計中以工作任務為載體。采用行動導向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完成任務或模擬情境的行動導向教學實踐中掌握相關專業知識。形成職業能力。樹立職業道德。這種方法不同于傳統教學法的實質是將教學目標定位為培養學生創造性地學習和運用知識的能力而不是簡單的知識堆積,這正是職業教育追求的目標。

5.改革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創新教學方法,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轉變教師的職能,積極推廣教師授課為輔,學生參與為主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做中思”“思中做”。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樹立教師是學習過程的組織者,咨詢者和伙伴兒的教學理念,教師積極引導,啟發學生思考。幫助學生解決疑難問題。學生則通過小組協作,案例研究,模擬操作。角色扮演等方式,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豐富課堂教學的媒體,創設多種多樣的教學媒體資源,開發學習情境,把對應的職業所需要掌握的理論知識融入學習情境,通過形象,生動的全仿真模擬操作,進一步深化理論,提高學生的感性認識,讓學生在崗位上學習

三、課程體系操作實效

新課程體系把理論教學與實習教學融為一體,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學以學生為中心,教學的一切都以學生的學習和成長為立腳點,“崗位模塊”課程著眼于學生的未來發展,強調課程面向職業崗位的實際需求,讓學生在體驗過程中獲得經驗,使學生在探索中進行學習和知識的積累。通過課程體系的建設,可促進了學生崗位適應能力和技能水平的提升,同時促進了教師教學教研水平和實踐能力的提高。

總之,中等職業學校會計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需要在以就業為導向,以服務為宗旨的辦學理念的指導下,保證職業教學與崗位需求的對接。因此,對于中職會計專業教育來講,應構建滿足社會和企業發展需求的課程體系,在理實一體課程的基礎上,采用切實有效的教學方法和評價手段,強化實踐能力培養,同時體現專業教學由點及面、學生學習由淺入深的教學原則,才可以使課程的功能得到進一步優化,使學生所具有的職業能力得到有效的增強,為中職學生更好地就業創造更為有利的條件。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教育部關于推進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指導意見.2011.

[2] 王麗萍.關于中等職業學校會計專業課程改革的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0(07

(作者單位:遼寧省凌源市職業教育中心)

猜你喜歡
會計專業中職學校同志
高職會計專業經濟法課程思政教學實踐探索
會計專業課程與思政教學的融合方式研究
基于OBE理念的大數據與會計專業人才培養路徑優化策略
FOR YOU, O DEMOCRACY
向雷鋒同志學習
會計技能大賽對職業院校會計專業教學改革的促進作用分析
德育工作淺談
利用微信做好班級管理工作的實踐研究
一句贈言
“片名趣答”答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