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模式的選擇與運用

2018-10-21 11:16楊開普
學校教育研究 2018年23期
關鍵詞:程序學科目標

楊開普

課堂教學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理論指導下,在教學過程中必須遵循的一種較為穩定的教學過程和方法?,F代教育觀念和教育技術的發展,以及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催生了許多新的、先進的教學模式,提高了教學質量,促進了學生的發展。

一、課堂教學模式概述

課堂教學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學理論指導下,為完成特定教學目標,而對構成教學活動過程諸要素所設計的橫向組合方式和縱向活動程序。課堂教學結構是課堂教學過程各要素之間穩定的聯系。這種聯系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教師、學生、教材等之間的橫向組合方式;二是教師引導學生學習教材的縱向活動程序。由于教學理論上強調的方面不同,因而在這些理論指導下形成了不同的師生以及教材組合方式、不同的教學程序。每種教學模式都不是隨意編造出來的,它們都以一種理論作為依據的。

我國中小學常見的比較典型的基本教學模式有以下五種:傳授——接受模式、引導——發現模式、自學——輔導模式、情境——陶冶模式、示范——模仿模式。

1.傳授——接受模式

基本程序是:激發動機——復習舊課——講解新課(其中又分為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兩個階段)——鞏固知識——運用知識——檢查。這種教學模式的特點是:以系統的書本知識為主,重知識的邏輯順序;以教師系統講解為主,學生主要是跟著教師的思路接受教師提供的信息:教學的組織形式是以全班聽教師講解和全班同步學習的方式為主,學生個人獨立學、成對活動、小組研討的方式不多:學生掌握教材的認識程序、各項認識活動的時間分配都是由教師直接控制的,學生的自主活動不多。

2.自學——輔導模式

基本程序是:自學——討論——啟發——練習——總結,特點是,突出學生是學習認識活動的主體,讓學生實實在在地有主體意識,引導學生掌握知識的每—程序,讓上、中、下三種學習水平的學生能夠自主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

3.引導——發現模式

基本程序是:問題——假設——推理——驗證—總結。引導—發現模式是學生在教師引導下自己發現知識的過程,它突出強調了由教師設置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提出要研究的問題;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分析,提出解決問題的假設;然后進行推理和驗證;最后得出科學結論。引導—發現模式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它主要適用于部分學科和部分教學內容;它需花費較多的教學時間;學生必須有足夠的經驗儲備,否則難以自己發現問題、自己提出假設、自己推理驗證。

4.情境——陶冶模式

基本程序是:創設情境——學生參與各類活動——教師啟發總結—學生領悟提高。引導——發現模式是學生在教師引導下自己發現知識的過程,它突出強調了由教師設置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提出要研究的問題;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分析,提出解決問題的假設;然后進行推理和驗證;最后得出科學結論。

5.示范—模仿模式

程序:示范—模仿模式的基本程序是:定向—示范—參與性練習—自主練習—遷移。

二、高中歷史教學模式的選擇和運用

任何一種課堂教學模式都有特定的目標、功能、使用條件和范圍,世界上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最佳教學模式,面對數量眾多、名目繁雜的教學模式,就高中歷史課來講我們應該如何選擇呢?我認為必須考慮一下幾種因素:

(一)學科特點和學科內容

課程的性質決定了學科或模塊的特點,從而決定了教學模式。歷史學科的特點是基礎性、科學性、具體性、綜合性、過去性,其中最根本的是過去性。因此認知起來要比其他學科更加困難,就傳遞歷史知識而言,講授的重要作用是其他教學方式不能比擬和替代的。即使教科書再淺顯, 仍有很多歷史學生依然認知不了,需要教師的講授幫助。所以,講授在歷史課堂教學中就顯得非常重要,是必不可少的關鍵環節,這一點與其他學科不同。其他學科知識的傳遞可以通過講授,也可以通過演算、實驗、使用等讓學生自己來發現,而歷史就不行……如果學生在課堂上不能學到基本的知識,學習能力的提升就無從談起……因此,傳授——接受教學模式在歷史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

教學目標和明確的教學任務決定了教學活動中應采用的教學模式。教學模式為教學目標服務,不同教學模式為不同教學目標服務。高中歷史課程目標一改從前只關注傳授歷史知識的狀況,轉變為關注每一個學生個體的發展,這是具有深遠的影響與意義的。

(三)學生的特點和教師的特點

任何教學模式都有自己的使用對象和范圍,新課程也強調“以學生發展為基礎”,因此學生的特點是選擇教學模式時必須考慮的一個因素。

學生的特點包括年齡、知識水平、認知能力、興趣和習慣。教師的特點包括:氣質形象、知識結構、興趣和教學風格。作為高中歷史教師,如果他充滿激情、良好的親和力和組織能力,引導——發現教學模式可以充分發揮這些特點。如果他有淵博的知識和強大的靈感和誘導能力,則更適合使用傳授—接受等教學模式。

(四)教學條件和時間

任何教學模式的采用都需要一定的教學條件,如多媒體設備、實驗設備、教學環境、校規等。是否具備相應的條件也是教師選擇這種教學模式的重要因素。教學時間也是影響教學模式選擇的重要因素。雖然有些教學模式能很好地達到教學目標,但需要更多的教學時間。中小學的教學時間往往有嚴格的規定和限制。在教學時間受到限制的情況下,教師必須“忍耐痛苦、關愛”,摒棄這種教學模式,選擇其他相對較好的教學模式??梢钥闯?,教學條件和教學時間是教師在選擇教學模式時不能忽視的因素。

總之,盡管現有的教學模式種類很多,但并不存在著一種適用于一切學科、一切教材內容、一切教學目標和所有年級的最優教學模式。過去把傳授——接受模式認為是唯一正確的、正統的教學模式是不對的。相反,今天我們談課堂教學結構改革,把某一種教學模式說成是最好的,也是不合適的。因為教學目標是全面的,就某一課題、某一節課來說,甚至就某一節課的某一環節、某一步驟來說,教學目標可能只側重于某一方面,那么我們就可以選用這一種或那一種教學模式。

猜你喜歡
程序學科目標
科學構建超學科STEAM課程
給Windows添加程序快速切換欄
簡化化學平衡移動教學程序探索
深入學科本質的深度學習——以“表內除法”為例
“程序猿”的生活什么樣
“超學科”來啦
英國與歐盟正式啟動“離婚”程序程序
學生獲獎及學科競賽
中學英語之友·上(2008年2期)2008-04-01
中學英語之友·上(2008年2期)2008-04-01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