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比分析CT、DR檢查對頸椎病患者的臨床診斷價值

2018-10-21 04:38周虹
健康周刊 2018年18期
關鍵詞:影像學診斷價值頸椎病

周虹

【摘? 要】目的:對比分析CT、DR檢查對頸椎病患者的臨床診斷價值。方法:對來我院接受治療的頸椎病患者采取回顧性分析,根據患者不同的檢查方式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觀察組(n=320)患者采用CT檢查診斷,對照組(n=280)患者采用DR檢查診斷,對比不同影像學檢查診斷結果。結果:觀察組患者各項頸椎病的檢出率比對照組高(P<0.05)。結論:在頸椎病患者臨床中運用CT檢查治療,對患者頸椎病的檢查準確性顯著提升,提高患者的臨床診斷價值。

【關鍵詞】影像學;頸椎病;診斷價值

近些年,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不斷加快,老年群體的占比量越來越高,同時各種老年性疾病發病率比較高,為家庭經濟帶來較大的壓力。主要源于老年群體隨著年齡的增加身體機能出現退化,其中頸椎軟骨發生退行性病變的程度越來越嚴重,再加之老年群體長期勞作,頸椎病的發病率更是居高不下。頸椎病在發病期間容易引發各種不良癥狀,其中頭痛、頸部不適、上肢麻木等癥狀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能力[1]。為了全面改善患者頸椎病癥狀,我院對前來治療的患者采用影像學診斷,對患者頸椎病進行分型治療,目前頸椎病臨床診斷運用最廣泛的為CT、DR,基于此,我院就上述兩種影像學的診斷價值進行對比研究,顯著提高了臨床診斷有效性[2],下面進行詳細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期間來我院接受診斷治療的頸椎病患者600例,按照患者采用影像學檢查方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其中觀察組320例,男186例,女134例,年齡23-79歲,平均(43.2±3.6)歲,病程1-6年,平均病程(3.1±0.3)年,其中椎間盤突出68例,小關節增生肥大75例,頸椎生理曲度變化58例,頸椎骨質增生53例,韌帶鈣化43例,橫突孔改變23例;對照組280例,男155例,女125例,年齡21-75歲,平均(41.5±2.4)歲,病程1-5年,平均病程(3.5±0.6)年,其中椎間盤突出60例,小關節增生肥大65例,頸椎生理曲度變化48例,頸椎骨質增生48例,韌帶鈣化40例,橫突孔改變19例。上述患者在入院期間均有頸椎不適、頭痛、頸痛等不良癥狀,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病癥等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表明本研究數據具有統計學意義。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DR檢查:患者入院后放射科工作人員指導患者保持站立姿勢于雙平板DR數字化X光機中間,然后采用X光機對患者的頸椎部進行多方位拍攝。由于患者的頸椎部位病情不同,因此需根據患者的不同病情選取不同的部位重點檢查,然后根據拍攝的圖片進行分析診斷患者的病情。

觀察組采用CT檢查:患者入院后放射科人員知道患者保持仰臥位,然后對患者運用CT實施頸椎橫斷面的透視拍攝,患者的掃描拍攝數據在檢查前進行設置,本次檢查將層厚、層距均設置為2mm,取患者頸部1椎體上緣部分至胸1椎的水平位置為掃描范圍,掃描結束后根據C2-7部位的值,再次將CT掃描機的掃描層厚、層距設置為1mm進行掃描重建。

1.3觀察指標

根據臨床數據診斷檢查結果比較兩組患者的椎間盤突出、小關節增生肥大、頸椎生理曲度變化、頸椎骨質增生、韌帶鈣化、橫突孔改變等癥狀的檢出率。

1.4統計學方法

運用SPSS18.0統計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分析,用率(%)表示患者病情診斷檢出率,行卡方檢驗。P<0.05表示本次統計學研究具有意義。

2 結果

2.1臨床病情診斷檢出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椎間盤突出、小關節增生肥大、頸椎生理曲度變化、頸椎骨質增生、韌帶鈣化、橫突孔改變等癥狀的檢出率分別為21.25%、21.88%、16.56%、15.94%、12.50%、7.19%,總檢出率為95.31%,而對照組患者中的椎間盤突出占比為16.79%、小關節增生肥大占17.86%、頸椎生理曲度變化占12.50%、頸椎骨質增生占14.29%、韌帶鈣化占10.71%、橫突孔改變占4.64%,各項總檢出率為76.79%,觀察組患者的檢出效果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3 討論

目前,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工作生活壓力不斷增大,工作節奏加快,導致人們的勞逸結合不當,長期伏案工作導致頸椎病出現不同的疾病癥狀,影響上班族的工作生活。同時我國進入老齡化,老年患者隨著年齡增加,身體骨骼出現退行性病變,其中頸椎疾病占據非常大的比重,不僅影響老年患者的生活能力,同時也為家庭帶來較大的經濟負擔[3]。為了有效緩解患者的頸椎病病癥,需要對患者進行詳細檢查,然后對病癥進行診斷,然后采取有針對性的治療。臨床主要采用影像學檢查診斷,基于此,我院放射科就CT和DR在頸椎病患者臨床診斷檢查的效果進行對比分析。

在本次臨床檢查診斷研究中,我院對320例觀察組患者采用CT檢查診斷,根據檢查診斷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頸椎病的總檢出率比對照組高(P<0.05),說明CT在頸椎病患者臨床的檢出率高,能夠為患者頸椎病治療提供有價值的參考。根據不同影像學檢查的特點分析,DR主要對患者實施正側位等不同方向拍攝檢查,能夠對患者的發病部位進行準確檢查,但對頸椎病的各項病癥檢出率比較低,由于該檢查整體操作比較簡單,而且檢查速度比較快,醫療費用相對比較低,患者做基礎檢查期間選擇人數比較多。而采用雙源CT診斷則能全面了解患者頸椎病病變情況,包括患者頸椎病部位結構的細小變化,在橫掃檢查期間,能夠對頸椎的冠狀面和矢狀面進行全面掃描,因此對患者頸椎部位存在的橫突孔變化、椎體骨質增生等情況均能準確檢查,患者臨床總檢出率提高,對患者臨床治療能夠起到有效的推動作用。

綜上所述,將雙源CT診斷檢查運用于頸椎病患者臨床中,患者臨床檢查準確性提升,具有較高的臨床診斷價值。

參考文獻

[1]高嶺.探討DR平片、CT及MRI成像應用在頸椎病診斷中的臨床價值對比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8,16(09):58-59.

[2]鄭紅,賈節蕾,王鑫.DR與16排螺旋CT對頸椎病的診斷價值對比分析[J].生物醫學工程學進展,2017,38(03):164-166.

[3]楊剛.DR結合CT及MRI對診斷青少年頸椎病的臨床研究[J].吉林醫學,2016,37(12):3005-3006.

猜你喜歡
影像學診斷價值頸椎病
頸椎病采用針灸治療的效果分析
觀察肺結核合并肺癌的CT影像學特征及診斷價值
CT和磁共振用于頸椎病診斷臨床價值比較
卵巢甲狀腺腫影像學分析1例
腦CT對腦器質性精神病的診斷價值分析
2015有梅生,不!不僅是梅生 之友與梅生共同開啟“世遺影像學”大門
鈦項圈治頸椎病有科學依據嗎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